圖(1)個股筆記:1723 中碳(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1 月 26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中鋼碳素化學:從傳統煤化到先進材料
中鋼碳素化學(股票代號:1723)自 1989 年成立以來,在台灣煤化學產業扮演關鍵角色。作為中鋼集團子公司,憑藉穩定的原料來源優勢,公司持續深化產品技術,拓展應用領域,逐步從傳統煤化工業轉型為高科技材料供應商。
公司基本架構
公司資本額達 23.69 億元,現有員工 338 人,其中包含博士 8 人、碩士 100 人,擁有堅強的研發團隊。目前設有兩大生產基地,分別是位於高雄市小港區臨海工業區的煤化學生產工廠,以及屏東縣枋寮鄉屏南工業區的碳材料生產工廠。
在股東結構方面,母公司中國鋼鐵持股 29.04%,為最大股東。其他主要法人股東包括國際中橡投資控股(4.96%)、富邦人壽保險(3.93%)及景裕國際投資(2.01%)等,形成穩健的股權結構。
產品布局與市場定位
核心產品線
公司產品可分為三大類:
1. 煤化學品:包括煤焦油、輕油等,占營收 53.65%
2. 鋰電池負極材料:占營收 11.31%
3. 半導體相關精密碳材及其他產品:占剩餘營收
圖(2)煤化學工業上、中、下游產品關聯圖(資料來源:中碳公司網站)
市場銷售分布
公司產品內外銷比例均衡,外銷比重約為 49.64%。主要外銷市場包括:
– 軟瀝青:99% 外銷至澳洲
– 雜酚油:45% 外銷至日本
– 精萘:90% 外銷至東南亞及印度
– 甲苯:94% 外銷至新加坡
– 介相石墨碳微球:78% 外銷至中國、東南亞和日本
煤化產品應用領域
煤化產品主要應用於三大產業:汽車、石化及煉鋁產業。雜酚油經加工製成碳黑,用於生產輪胎,其中45%外銷至日本市場。苯類產品則作為石化業的基礎原料,因國內供應不足而全數內銷。軟瀝青則99%外銷至澳洲,用於製造煉鋁電極棒。這種多元化的產品組合讓公司在面對單一市場波動時,仍能維持穩定的營運表現。
碳材料產品應用領域
圖(3)精碳材料應用(資料來源:中碳公司網站)
碳材料產品分為四大類:
- 介相石墨碳微球:此產品主要供應電芯廠製造鋰電池,銷往中國大陸、東南亞及日本等地,外銷比重達78%。產品特性包括高首效、高能量密度及優異的充放電性能。
- 介相碳微球:作為負極材料的主要原料,69%外銷至中國大陸。公司正開發新的應用領域,包括非負極材料用途,以分散市場風險。
- 精製瀝青:全數用於煉鋼電極棒的浸漬加工,主要外銷市場為中國大陸、東南亞及日本。
- 先進碳材料:包括超級電容器、先進鉛酸電池及鋰離子電容器用材料,銷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地。這類產品具有高比表面積、高電容量等特性,特別適合用於需要快速充放電的應用場景。
圖(4)先進碳材料應用(資料來源:中碳公司網站)
新興應用發展
中碳近期積極布局高階應用領域:
- F1電動賽車及eVTOL應用:開發超高放電倍率材料,滿足高功率需求。
- 半導體材料:發展用於碳化矽(SiC)長晶的高純碳粉與等方性石墨坩堝,其中6吋SiC長晶用坩堝已獲得認證。這項產品可用於電動車功率元件,具有75%的節電效益。
- 儲能系統:針對儲能市場開發新型碳材料,包括高容量快充及人造石墨複配產品。
圖(5)等方性石墨應用(資料來源:中碳公司網站)
圖(6)先進碳材料(ACS)產品開發(資料來源:中碳公司網站)
目前公司已在屏南廠設置年產90噸的先導線,並計畫透過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充,進一步強化在這些新興領域的競爭力。
最新營運發展
營運表現
2024 年上半年營收為 37.59 億元,年減 17.66%,每股稅後純益 2.68 元。儘管受到中國大陸景氣不振及產能過剩影響,公司於 2024 年 8 月營收達 8.77 億元,年增 31.6%,顯示營運逐步回穩。
產能擴充計畫
公司位於屏南廠的石墨化二期擴建工程已於 2024 年 11 月完工,新增年產能 4,000 噸。此外,規劃於 2027 年達到 12,000 噸,2030 年擴充至 18,000 噸。同時,公司計劃擴建鹵素純化爐,強化半導體材料產能。
技術研發進展
公司持續投入研發,2023 年研發支出占營收比重達 3.5%。目前已完成多項重要計畫:
– 電動巴士電池負極材料開發
– 化合物半導體用高純碳粉與等方性石墨塊材開發
– 6 吋 SiC 長晶用坩堝認證
永續發展策略
公司承諾 2050 年前達成碳中和,規劃三階段減碳路徑:
1. 短期:採用成熟減碳技術,已完成 75 項減碳方案
2. 中期:導入創新技術,目標 2030 年達成 33% 減碳
3. 長期:採用綠電、氫能等潔淨能源,配合碳捕捉技術
未來展望
面對產業變革,公司積極布局新興市場:
1. 深化碳材料技術,擴大在電動車及儲能市場的份額
2. 強化半導體材料研發,發展差異化競爭優勢
3. 持續投資研發設施,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4. 優化產品組合,減少對單一市場依賴
儘管短期面臨市場挑戰,但隨著產能擴充計畫完成及新產品線逐步量產,公司有望在綠能及半導體材料市場開創新局,推動營運持續成長。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
中鋼碳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11)
本研究主要參考法說會簡報的產品結構分析、營運策略、產能規劃及未來發展方向。該簡報提供最新且權威的公司營運資訊,包含產品應用發展及永續經營規劃。 -
中鋼碳素化學 2024 年第三季合併財務報告
本文的財務分析主要依據此份財報,包含合併營收、產品別營收占比、內外銷比重等關鍵營運數據。
產業分析報告
-
中鋼碳素化學產品應用分析報告(2024.Q4)
該報告詳述中碳在煤化學產品及碳材料領域的應用發展,特別是在電動車、儲能及半導體等新興領域的布局。 -
碳材料產業發展趨勢報告(2024.Q4)
針對碳材料在綠能產業的應用及發展前景提供完整分析,包含負極材料、等方性石墨及先進碳材料的市場機會。
永續發展文件
-
中鋼碳素化學永續發展報告書(2024)
此報告詳細說明公司在環境永續方面的具體措施,包含碳中和路徑規劃、節能減碳方案及相關投資計畫。 -
溫室氣體盤查報告(2024)
提供公司近三年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及減碳成效分析,包含小港廠及屏南廠的環境績效表現。
獲獎紀錄文件
-
TCSA 企業永續報告書金獎評選報告(2019-2023)
說明公司在公司治理、環境保護及社會參與等面向的具體成果。 -
國家企業環保獎評選報告(2022)
詳述公司在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方面的具體措施及成效。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 2024 年第三季及第四季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及市場分析均來自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產業研究報告及企業永續報告。如有其他資料來源,均已在文中適當位置標註。
參考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中碳公司網站、法說資料、券商研究報告、鉅亨網、Moneydj、各大報新聞。
法說會中文檔案連結:https://mops.twse.com.tw/nas/STR/172320241120M001.pdf
法說會影音連結:https://youtu.be/Hsl-hZ6GG3g
基本概況
股價:92.3
預估本益比:19.85
預估殖利率:4.62%
預估現金股利:4.26元
報表更新進度:☑ 月報 ☑ 季報
圖(7)1723 中碳 EPS 熱力圖
股價走勢
圖(8)1723 中碳 K線圖(日)
圖(9)1723 中碳 K線圖(週)
圖(10)1723 中碳 K線圖(月)
日報表
圖(11)1723 中碳 法人籌碼
週報表
圖(12)1723 中碳 大戶籌碼
月報表
圖(13)1723 中碳 內部人持股
圖(14)1723 中碳 本益比河流圖
圖(15)1723 中碳 淨值比河流圖
新聞筆記
操作成本,增強競爭力 Note right of 2024.11.22: →中碳持續進行半導體用SiC長晶高純石墨坩堝及先進
碳材料的放量測試,並計劃擴建鹵素純化爐以應對市場需
求 Note right of 2024.11.22: ↓中碳董事長謝文榮表示,受大陸景氣不振及過剩產能影
響,全球需求下降,導致產品價格下跌,營收與獲利出現
年減10%至20%的低迷 Note right of 2024.11.22: ↓中碳負極材料受到大陸電動車及電池產能過剩外溢的間
接影響,面臨價格下調壓力
爐以應對市場需求增長 Note right of 2024.11.21: ↑中碳屏南廠石墨化二期擴建完工,預期有助降低成本並
提高競爭力
低價競爭影響 Note right of 2024.09.20: ↑中碳將新增4,000噸石墨化產能,預計年底或 2
5 年初開始出貨
%,月增23.19%
1%,每股稅前盈餘1.49元 Note right of 2024.07.31: ↓1H24 營收37.58億元,年減17.66%,
1H24 EPS 2.68元,年減22.99% Note right of 2024.07.31: ↑中碳的介相負極材料已進入半固態鋰電池供應鏈,客戶
新產線預計 24 年底建置完成
,且油價及苯價穩定 Note right of 2024.07.30: ↑中碳介相負極材料已進入半固態鋰電池供應鏈,預計客
戶新產線年底建置完成 Note right of 2024.07.30: ↑年產能4,000噸的石墨化二期擴建工程已進入試車
階段 Note right of 2024.07.30: ↓中碳 1H24 每股稅後純益2.68元,比 23
年同期減少22.99% Note right of 2024.07.30: ↓中碳 1H24 營收37.59億元,年減17.6
6%,主要因貿易營收減少及外銷產品船期調整 Note right of 2024.07.30: ↓中碳董事會通過 2Q24 財報,單季營收20.2
9億元,年減11.51%,每股稅前純益1.49元 Note right of 2024.07.30: →1H24 油價超過每桶80美元,苯及雜酚油價格維
持在高檔,碳材料產品出貨量增加三成以上 Note right of 2024.07.30: ↑中碳介相負極材料已打入半固態鋰電池供應鏈,預計
24 年底客戶新產線完成建置 Note right of 2024.07.30: ↑中碳石墨化二期擴建工程年產能4,000噸,已進入
試產階段,未來產量及毛利率預期提升
較大,配發比例降低 Note right of 2Q24: →董事長謝文榮表示,公司正處於突破化合物半導體用高
純碳粉與等方性石墨塊材的關鍵時期 Note right of 2Q24: →公司正在興建研發大樓並擴增新品產線,提升公司的競
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Note right of 2Q24: ↑已完成工業局電動大巴電池負極材料開發計劃 Note right of 2Q24: ↑開發化合物半導體用高純碳粉與等方性石墨塊材,符合
6 吋與 8 吋 SiC 長晶用坩堝,國內幾家指
標性客戶正在測試,6 吋 SiC 長晶用坩堝已獲得
認證 Note right of 2Q24: →總經理方明達指出,雖然大陸 SiC 矽晶材產能龐
大,但中碳的 SiC 矽晶材具差異化,能在紅海市場
中找到藍海,創造獨特價值 Note right of 2Q24: →中碳承諾將在未來幾年內擴大營收和獲利,並提升股息 Note right of 2Q24: →中碳發言人陳宜宏指出,中碳船運的客戶,都在日本、
東南亞、澳洲和中國,並沒有要到紅海地區的客戶,因此
,未受戰事衝擊
價下跌18%,國際苯價下跌13%,致相關產品售價下
跌所致 Note right of 1Q24: →碳材料部分,營收占比已從 22 年 的7.5%,
至 23 年 成長至10.5%,逐步成為中碳煤化學
外的另一支柱,其中,負極材料銷售成長17%貢獻最大 Note right of 1Q24: ↑碳材料方面,負極材料客戶 24 年 預示的需求,
仍然強勁,中碳石墨化二期工程將於 2Q24 完工,
預期 3Q24 起,將逐步貢獻營收 Note right of 1Q24: ↑預估 24 年 碳材料將有機會達到2位數的成長
在碳材料發展 Note right of 4Q23: →中國管制石墨出口 中碳評估影響有限
2Q23 開始增加提貨,有密切關係
售可望比22年成長30%
性石墨,讓中碳成為電動車、儲能產業的綠能先鋒,中碳
23年碳材料營收可望較22年成長30% Note right of 2Q23: ↑碳材料下游需求保持強勁,23年該業務仍將比22年
成長 3 成 Note right of 2Q23: ↑23年迄今軟瀝青價格相對較佳,因而銷售比重也優於
過去水準,而碳材料比重逐年提升,目前中國代工策略已
實施,若加入中國常州廠業務,營收比重已達到 10% Note right of 2Q23: ↑積極擴大碳材料產能,第二期 4000 噸石墨化產
能將在24年中完工,為來將持續擴大產能,目標 20
30 年石墨化產能達到 1.8 萬噸的水準 Note right of 2Q23: ↑中碳新設的石墨純化爐將可生產5N等級(99.99
9%)高純度碳材,其中高純度石墨塊材將可做為碳化矽
晶圓長晶坩堝用途
深度分析
季報表
圖(16)1723 中碳 營收狀況
圖(17)1723 中碳 獲利能力
圖(18)1723 中碳 合約負債
圖(19)1723 中碳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
圖(20)1723 中碳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
圖(21)1723 中碳 現金流狀況
圖(22)1723 中碳 杜邦分析
圖(23)1723 中碳 資本結構
年報表
圖(24)1723 中碳 股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