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新聞整理技巧,如何從新聞中挖掘重要資訊
前言
新聞媒體是我們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特別是在投資理財領域,它提供了快速獲取市場動態、經濟指標和政策變化等重要資訊的途徑。
然而,面對每天湧入的大量新聞,如何篩選出真實且有用的內容,並有效利用這些資訊來指導投資決策,成為了一項挑戰。
個人從前年(22年)開始,便每日開始閱讀大量的新聞,約每日數百篇新聞,同時整理成為個股投資筆記。在閱讀新聞的過程中,雖然得到不少含金量高的市場訊息,能夠快速對投資部位做出反應,但也深受新聞的負面影響所害。因此,本文整理根據個人經驗,閱讀新聞的一些訣竅及注意事項。
新聞是把雙面刃
新聞媒體在提供資訊的同時,也存在著質量不一、準確性和客觀性受質疑的問題。以台灣媒體為例,根據一項2023年的數位新聞產業報告,台灣媒體信任度僅為28%,反映了新聞內容兩極化和假新聞問題的嚴重性。這樣的背景下,篩選和解讀新聞資訊尤為重要。
大部份新聞都沒有價值
在閱讀新聞之前,首先要先篩選掉一些不需閱讀的新聞。原因是當今新聞資訊已過度泛濫,充斥著過剩資訊、假新聞和有偏見的報導。就我個人經驗,大約 2/3 的新聞都不值得點閱,看了反而容易對讀者綪緒造成負面影響:
- 標題黨新聞:這類新聞的標題設計來吸引點擊,通常情緒化或誇張,但實際內容卻空洞無物,無法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 含有政治意圖的新聞:這些新聞通常圍繞某些政治人物或事件,媒體可能被特定政黨或利益團體利用,以偏頗的視角報導,目的是製造輿論或影響公眾意見。
- 明顯的假新聞:這些新聞來源不明,缺少事實根據,報導內容往往沒有經過事實查證,缺乏可靠性和真實性,且大多由特定幾個媒體所發布。
- 法人利多報告應少加關注:法人利多報告少看,根據個人經驗,利多報告準確性約僅 5 成。
- 無法改善的社會議題:雖然社會議題非常重要,但對於那些多年來一直無法得到解決的問題,過多關注可能會導致無力感和挫敗感。但這不意味應該對社會不公漠不關心,而是應該專注於那些真正得以改變的議題。例如:少子化、高房價、低薪、高物價等議題雖然吸引眼球,但這些問題長期未被解決,不該過度關注。
讀無用新聞會讓人陷入負面情緒
識別以上這些無用新聞不僅對自已有好處,避免負面情緒,還能讓我們釋放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專注有具體意義和有價值的資訊。
無用新聞還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減少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干擾專注力,並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最終導致意志力的無謂耗損。
但投資理財不能完全不看新聞,以下依據個人經驗教大家如何正確且快速地閱讀新聞,又可避免負面情緒的干擾。
如何篩選有用的新聞
以下是個人整理的重點,幫助讀者從海量資訊中識別並選擇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新聞內容。
- 明確需求:根據個人的投資目標和興趣領域選擇新聞,避免無目的性地瀏覽大量新聞。
- 識別關鍵字:快速掌握新聞的核心內容,比如公司業績報告、產業趨勢變化、宏觀經濟數據等,避免陷入細節和無關信息中。很多時候,一篇長篇新聞的核心內容可以通過幾個關鍵字或句子來捕捉。多多練習,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與效率。
- 避免重複的新聞:面對同一事件的多重報導,選擇一到兩個新聞報導閱讀即可,不必每篇都看。
- 不起眼的新聞要特別關注:有些特定領域或冷門小公司,新聞往往含金量更高,因為通常揭示公司出現重大變化,但這些新聞通常很不起眼。
- 關注法人降評或利空報告:前面有說明,少看法人利多報告,但法人利空報告要特別關注,因法人的降評報告往往基於深入的市場分析和對公司財務健康的評估。這類新聞可以提供重要的市場警示,對投資決策有重要影響。
- 政府政策的變動:政府政策的會直接改變產業的供需結構,政策的走向代表著政府支出的走向,雖不一定影響需求面,但可以知道供給面在哪,關注這些變化可以做出較佳的投資決策。
小結
閱讀新聞、在新聞中挖掘重要資訊是一種藝術。透過以上策略的實施,我才能每天閱讀數百篇新聞,並同時快速地進行筆記。
新聞訊息雖然是經過記者整理過的二手資訊,但相較於產業報告或公司的研究報告,因為新聞受限於篇幅長度的關係,往往已經擷取了研究報告的重點,能更新的整理出產業或公司的變動。
個人經驗,看新聞是為了從各個點(公司)理解出面(產業),再從面(產業)去建構出整體(投資大環境)。有時候由下而上的分析,會比閱讀總經報告還要準確,因為春江水暖鴨先知,通常公司對產業變化的敏感度會更高,而閱讀新聞就是從中發現這些變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