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程(2515):從傳統營造到多元開發的轉型之路

圖(1)個股筆記:2515 中工(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4 月 19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入剖析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515)的概要與發展歷程,涵蓋公司沿革、主要業務、營收結構、客戶群體、競爭優勢、工程專案、財務分析、近期重大事件、未來發展策略以及面臨的挑戰與風險。中工作為一家擁有七十餘年歷史的營造工程企業,近年來積極拓展多元開發業務。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來看,中工在預估殖利率方面表現較佳,但股東權益報酬率及預估本益成長比相對較弱。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顯示,產業前景和題材利多對中工有利,但需關注訊息多空比及法人動向。

2515 中工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
圖(2)2515 中工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2515 中工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
圖(3)2515 中工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重點事件包括新北環狀線地震損壞爭議,面臨訴訟求償,以及京華城/魚果市場案調查的潛在影響。儘管如此,中工在營收增長、重大工程承攬和開發案進展方面均有正面表現。未來發展將聚焦營造工程房地產開發,並積極導入新技術。投資者需關注營建產業的普遍壓力、成本波動以及環狀線訴訟案的潛在衝擊。

公司概要與發展歷程

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BES Engineering Corporation,簡稱中工,股票代號:2515)創立於 1950 年,其前身為行政院資源委員會機械修運處,初始業務聚焦於重機械修理及車輛運輸。歷經多次改組與更名,於 1967 年正式定名為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工早期為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於 1993 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在 1994 年完成民營化程序。1998 年,中工正式加入威京總部集團,標誌著其從傳統營造商朝向更多元化開發領域轉型的開端。這家擁有超過七十年深厚歷史的營造企業,近年來除持續深耕營造本業外,亦積極拓展多元開發業務,展現其與時俱進的經營策略。

中工公司簡介與主要業務
圖(4)公司簡介與主要業務(資料來源:中工公司網站)

公司基本概況

指標 數值
目前股價 10.05
預估本益比 71.79
預估殖利率 4.28
預估現金股利 0.43 元
報表更新進度 ☑ 月報 ☑ 季報

中工 (2515) 的基本概況如上表所示。股價走勢方面,從日、週、月的 K 線圖來看,呈現不同的波動趨勢,投資者可多加留意。

2515 中工 K線圖(日)
圖(5)2515 中工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2515 中工 K線圖(週)
圖(6)2515 中工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2515 中工 K線圖(月)
圖(7)2515 中工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 EPS 熱力圖,可看出市場對於中工未來獲利能力的預期變化。

2515 中工 EPS 熱力圖
圖(8)2515 中工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發展沿革

中工的發展軌跡可劃分為數個關鍵階段:

  1. 草創奠基期(1950-1967):

    • 公司前身為行政院資源委員會機械修運處,主營重機械修理與車輛運輸。
    • 後改組為經濟部機械工程處,業務範圍擴展至土木及建築工程
    • 為拓展海外市場,再改組為中華機械工程有限公司,仍屬經濟部國營體系。
    • 1967 年,正式更名為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並設立技工訓練班,為後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2. 國營拓展期(1967-1994):

    • 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工程建設,業務足跡遍及泰國、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科威特等地,累積豐富的國際工程經驗。
    • 1993 年於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經濟部開始釋出持股,啟動民營化進程。
  3. 民營轉型期(1994-至今):

    • 1994 年完成董事會改組,正式轉型為民營企業。
    • 1998 年加入威京總部集團,整合集團資源,轉型為涵蓋工程、建設及工業區開發的綜合性企業。
    • 近年來,積極投入都市更新工業區開發房地產開發等領域,展現多元化經營企圖。
    • 2021 年公告與子公司中工機械進行簡易合併,優化內部組織結構。

中工從國營事業體制成功轉型為民營企業,並藉由加入威京集團,整合資源,不斷調整營運方向與策略,逐步提升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實力。

主要業務範疇分析

中工的經營版圖橫跨工程承攬、建設開發與工業區開發三大領域,具體業務內容如下:

營造工程

此為中工的傳統核心業務,涵蓋範圍廣泛:

  • 公共工程: 承攬政府各項基礎建設,包括道路、橋梁、隧道、水壩、機場、港灣、鐵路、捷運、環保工程等。
  • 民間建築: 承攬各類民間建築項目,如國民住宅、商業大樓、高科技廠房、休閒娛樂設施、醫院等。
  • 機電工程: 提供建築物相關的機電系統整合服務,包含給水、電器、照明、空調、電梯、消防安全設備等規劃與施工。

開發建設

近年來積極拓展的業務領域,主要項目包括:

  • 土地開發: 從事工業區土地開發與銷售、都市更新事業、捷運聯合開發等。
  • 房地產開發: 進行營建用地銷售,以及住宅、商辦等不動產的開發與銷售。
  • 轉投資事業: 透過轉投資公司經營器材租賃、人力派遣、保全服務等相關業務。

中工建築風格-1
圖(9)建築風格-1(資料來源:中工公司網站)

中工建築風格-2
圖(10)建築風格-2(資料來源:中工公司網站)

中工建築風格-3
圖(11)建築風格-3(資料來源:中工公司網站)

中工建築風格-4
圖(12)建築風格-4(資料來源:中工公司網站)

中工建築風格-5
圖(13)建築風格-5(資料來源:中工公司網站)

營收結構與比重分析

根據 2023 年財務報表資料,中工的營收結構呈現以土木工程為主的多元化格局:

pie title 2023年營收比重 "土木工程" : 63 "建築工程" : 17 "開發工程" : 6 "機電工程" : 5 "其他 (含房地銷售、其他營業成本等)" : 9
  • 土木工程: 佔比約 63%,為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 建築工程: 佔比約 17%。
  • 開發工程: 佔比約 6%。
  • 機電工程: 佔比約 5%。
  • 房地銷售: 佔比較低,約 0.48% (根據文字補充)。
  • 其他營業成本: 約佔 4.79% (根據文字補充)。

註:Mermaid 圖表數據為 2023 年簡化比例,文字補充提供了 2022 年更詳細的數據,兩者略有差異,但整體趨勢一致,土木工程為最大宗。

客戶群體與市場銷售

中工的主要銷售市場高度集中於台灣地區,特別是以北部區域為主。其客戶基礎廣泛,涵蓋公私部門:

  1. 政府機構:中工重要的客戶來源,承攬大量由中央及地方政府發包的公共工程專案,例如交通部、經濟部水利署、地方捷運局等。
  2. 民間企業: 承接來自各行業的民間建築及廠房建設需求,客戶遍及科技、製造、醫療、服務等產業。
  3. 房地產開發商: 除自行開發外,亦與其他建設公司合作進行建案開發。
  4. 工業區進駐廠商: 透過工業區土地的開發與銷售,服務有設廠需求的企業。

競爭優勢與市場地位

台灣營造產業競爭激烈,中工面臨來自多家大型營造廠的競爭,主要競爭對手包括 工信工程欣陸投控(旗下大陸工程)、建國工程 等。在公共工程市場,中工的市佔率約為 3%,顯示市場分散且競爭者眾。

為因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工採取以下策略:

  • 技術與經驗: 憑藉超過七十年的工程經驗與技術積累,尤其在大型複雜工程方面具備優勢。
  • 多元化經營: 透過拓展房地產開發工業區開發等業務,分散營運風險,尋求新的成長動能。
  • 策略聯盟: 積極尋求與其他建設同業建立合作聯盟或合資開發關係,共同承擔風險,擴大業務機會。
  • 導入新技術: 積極導入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結合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 AIoT 等新興技術,提升工程效率與品質。

工程專案與產能概況

中工的營運核心在於承攬各類工程專案,其工地遍布全台,但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專案類型多元,涵蓋公共建設、民間建築及土地開發等。

公司的產能並非以傳統製造業的工廠產能來衡量,而是以其工程承攬能量來評估。根據 2023 年底數據:

  • 年度新增承攬工程量: 達 146 億元。
  • 累計在手工程量: 高達 1,450 億元,為未來數年的營收奠定穩固基礎。

中工並無傳統意義上的擴廠計畫,其業務擴展主要體現在承接更多、更大規模的工程專案以及推動大型開發案。例如,重點開發項目「中工雲宇宙AI園區」,其總樓地板面積超過 10 萬坪,即可視為中工在廠辦開發領域「產能」的重大擴張。

觀察中工的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可以看出公司近年來在此方面的投資呈現增加趨勢,顯示公司可能正在積極擴張。

2515 中工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
圖(14)2515 中工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合約負債方面,圖表顯示中工的合約負債呈現波動變化,投資者可關注其未來的訂單狀況。

2515 中工 合約負債
圖(15)2515 中工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建案與工程清單總覽

以下為中工近年主要建案、承攬工程工業區開發項目彙整:

在建與待售建案

建案名稱 地區 狀態 總銷金額 (億元) 預計完工/入帳時間 銷售/開發進度
陶朱隱園 台北市信義區 已完工/銷售中 未定 (估逾 600) 持續銷售中 豪宅案,持續銷售,2025 年 3 月賞屋客增加,若 2025 年成功銷售可望挹注營收。
中工碧硯閣 台北市松山區 施工中/預售中 約 45-50 2025 年 Q3 都市更新案,預售達 7 成 (截至 2025 年 3 月),為 2025 年主要入帳來源。
中工鳴森苑 台北市民生社區 施工中/預售中 約 110 約 2027 年 都市更新案,預售約 2 成 (截至 2025 年 3 月)。
中工雲宇宙 AI 園區 新北市土城區 施工中/預售中 約 500 2025 年底使照 廠辦園區,10 萬坪,部分已簽預購意向書 (75.49 億),1M25 創 56 萬/坪佳績。
中工耘翠 台北市 已完銷 N/A 2021 年完工交屋 都市更新案。

規劃中開發案

類別 項目 地區 狀態 進度說明 (截至 2024 年底/2025 年初)
都市更新 (自辦) 南港重陽路案 台北市南港區 規劃中 預計 2025 年 Q1 可拆遷。
興安街案 台北市中山區 規劃中 2024 年 Q3 已調整規劃。
大安路案 台北市大安區 規劃中 2024 年 Q2 已送報核中。
土城金安街案 新北市土城區 規劃中 2024 年 Q3 已報核。
民生東路案 台北市中山區 規劃中 預計 2025 年 Q4 可望進行規劃調整。
都市更新 (公辦) 樹林中山路公辦都更案 新北市樹林區 規劃中 進行都更審查中。
城南水源公辦都更案 台北市中正區 規劃中 已舉辦公聽會作業。
板橋福利站公辦都更案 新北市板橋區 規劃中 2024 年 Q1 已送事業計畫草案審查中。
工業區開發 線西社區用地 (彰濱工業區) 彰化縣線西鄉 規劃中 預計 113 年 Q4 (2024 Q4) 公告。
崙尾西二區一期 (彰濱工業區) 彰化縣線西鄉 規劃中 預計 114 年 Q1 (2025 Q1) 公告。

主要在建工程

工程名稱 業主/地點 狀態 說明
台塑大樓都市更新新建工程 台塑建設/台北市 施工中 合約金額約 230 億元,為近年重大承攬案。
臺南海水淡化廠統包工程 (第一期) 暨代操作維護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台南市 施工中
台中 345kV 港風~中科、橫山~中科電纜線路潛盾洞道工程 台灣電力/台中市 施工中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健康大樓新建工程 (含裝修水電空調第1標) 臺大醫院/台北市 施工中
第一果菜(含堤內中繼)及萬大魚類批發市場改建統包工程 臺北市政府市場處/台北市 施工中 註:此案曾引發預算追加爭議 (2024.09, 2024.10)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信義線東延段 CR580C 區段標工程 台北捷運局/台北市 施工中
桃園捷運綠線 GC02 標南出土段至 G07 站(不含)間地下段土建統包工程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桃園市 施工中
桃園捷運綠線 GM01 標機電系統統包工程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桃園市 施工中
機場捷運增設機場第三航廈站(A14 站)暨延伸至中壢火車站建設計畫機電系統工程 ME06A 標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桃園市 施工中
桃園航空城計畫區段徵收工程 A2 分標統包工程 桃園航空城公司/桃園市 施工中
台15 線及台 4 線配合桃園國際機場擴建辦理改線工程(含管線埋設)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桃園市 施工中
曾文南化聯通管統包工程 A1 標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台南市、嘉義縣 施工中
曾文水庫放水渠道及擴大抽泥工程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嘉義縣 施工中
大潭電廠 7、8、9 號機抽水機房暨進出水暗渠等新建工程 台灣電力/桃園市 施工中
森霸二期行政區一般性建築物統包工程 森霸電力/台南市 施工中
森霸二期太陽能光電設備與滯洪池統包工程 森霸電力/台南市 施工中
高雄新市鎮第二期發展區(配合科學園區)開發案區段徵收公共工程(2區) 內政部營建署/高雄市 施工中
高雄新市鎮1-1、1-2及1-3號道路穿越高速公路工程(第X101G標) 內政部營建署/高雄市 施工中
新竹科學園區(寶山用地)第2期擴建— 第一標工程 科技部竹科管理局/新竹縣寶山鄉 施工中
新竹科學園區(寶山用地)第2期擴建— 第二標工程 科技部竹科管理局/新竹縣寶山鄉 施工中
AL1及AL2廠區路口橋梁工程 科技部竹科管理局/新竹縣寶山鄉 施工中
通霄電廠第二期更新改建計畫冷卻循環水系統抽水機房及緩流池等工程 台灣電力/苗栗縣通霄鎮 施工中
鳥嘴潭淨水場新建統包工程(續)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分署/南投縣 施工中
彰濱工業區相關工程 (崙尾西區排幹、線西區道路、崙尾西區道路、汙水處理廠等) 經濟部工業局/彰化縣 施工中 多項工程預計 2025 年完工或新投入。

註:此清單根據提供資訊彙整,狀態與時程可能隨時變動,實際情況以公司公告為準。

營運表現與財務分析

近期營收與獲利

中工近年營運表現呈現增長趨勢:

  • 2023 全年營收: 達新台幣 238.47 億元,年增率高達 25.78%。其中,2023 年 12 月單月營收為 29.47 億元,年增 64.1%。
  • 2024 全年營收: 截至 2024 年 11 月,累計營收達 209.00 億元,年增 21.77%。2024 年 11 月單月營收 25.04 億元,年增 39.67%。
  • 獲利能力: 2023 年前三季稅後純益為 5.07 億元,每股盈餘(EPS)為 0.33 元。然而,毛利率相對偏低,約 5.94% (2023年數據),主要受營建業激烈競爭、原物料成本波動及公共工程利潤限制等因素影響。

從營收趨勢圖來看,中工的營收呈現成長的態勢,顯示公司營運狀況良好。

2515 中工 營收趨勢圖
圖(16)2515 中工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獲利能力圖表,可看出中工的毛利率、營益率和純益率等指標的變化。

2515 中工 獲利能力
圖(17)2515 中工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以及存貨與存貨營收比的圖表,可以幫助投資者了解中工的存貨管理能力。

2515 中工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
圖(18)2515 中工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本站自行繪製)

2515 中工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
圖(19)2515 中工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本站自行繪製)

現金流狀況是評估公司財務健康的重要指標,從圖表可以看出中工的現金流量變化。

2515 中工 現金流狀況
圖(20)2515 中工 現金流狀況(本站自行繪製)

財務結構與股利政策

  • 財務結構: 截至 2023 年底,負債比率約 62.89%,流動比率約 217.20%,整體財務狀況尚屬穩健。但利息保障倍數為 2.05,顯示利息覆蓋能力有改善空間。

杜邦分析圖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工財務結構和獲利能力。

2515 中工 杜邦分析
圖(21)2515 中工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資本結構圖則呈現了中工的資本來源分佈情況。

2515 中工 資本結構
圖(22)2515 中工 資本結構(本站自行繪製)

  • 股利政策: 中工維持穩定的股利發放政策。2023 年發放現金股利 0.52 元/股,現金股息發放率達 127%,展現回饋股東的意願。2025 年 3 月公告股東會紀念品為陶瓷隨行杯。

中工股利政策圖表顯示了公司過去的股利發放情況。

2515 中工 股利政策
圖(23)2515 中工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本益比河流圖與淨值比河流圖,有助於評估中工的股價是否合理。

2515 中工 本益比河流圖
圖(24)2515 中工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2515 中工 淨值比河流圖
圖(25)2515 中工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近期重大事件分析

中工近期面臨數件重大事件,對公司營運及聲譽可能產生影響:

觀察法人籌碼、大戶籌碼與內部人持股的變化,可以了解市場主力對中工的看法。

2515 中工 法人籌碼(日)
圖(26)2515 中工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2515 中工 大戶籌碼(週)
圖(27)2515 中工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2515 中工 內部人持股(月)
圖(28)2515 中工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新北環狀線地震損壞爭議

  • 事件背景: 2024 年 4 月 3 日地震導致新北環狀線部分鋼箱梁位移,影響營運安全。
  • 責任歸屬: 第三方鑑定機構(結構工程學會)及監察院調查指出,事故原因可能與中工未按圖施工(調坡板銑穿導致插銷跳脫)有關。
  • 法律行動: 雙北市政府(台北及新北捷運局)認定中工應負保固及賠償責任,於 2025 年 3 月正式向中工提起訴訟,求償金額達 19.27 億元。
  • 中工回應: 中工否認未按圖施工,質疑鑑定報告的公正性(球員兼裁判),主張應調查橋墩結構的耐震設計標準,並表示將釐清責任歸屬。
  • 影響: 此事件不僅可能導致鉅額賠償,亦對中工工程品質聲譽造成衝擊,後續法律程序的發展值得密切關注。2025 年 1 月及 3 月相關新聞發布後,對股價造成短期壓力。

其他潛在爭議

  • 京華城/魚果市場案調查: 2024 年 9 月,檢廉單位偵辦京華城容積率案,外界關注是否會擴大調查至中工承攬的第一果菜市場改建工程(曾有議員指控市府圖利中工,追加預算),引發市場擔憂,導致當日股價波動。中工發表聲明反駁指控,並呼籲檢方調查釐清。
  • 低價搶標質疑: 2024 年 10 月,有議員質疑中工在台北市多項標案中,有低價搶標後再大幅追加預算的情形,要求相關單位檢討。

正面進展

  • 營收增長: 2023 年及 2024 年營收均呈現雙位數增長。
  • 重大工程承攬: 2024 年 Q2 取得 台塑總部大樓 新建工程合約(約 230 億元),為工程本業注入強心針。
  • 開發案進展:中工雲宇宙 AI 園區」銷售順利,創下區域廠辦高價;「中工碧硯閣」預售達七成,預計 2025 年貢獻營收。
  • 陶朱隱園關注度提升: 2025 年初 賞屋客明顯增加,潛在銷售機會提升。

未來發展策略與展望

中工未來發展將聚焦於營造工程房地產開發兩大主軸,並持續投入多元業務:

核心策略

  1. 深化營造本業: 憑藉龐大的在手工程量(截至 2023 年底1,450 億元),確保穩定的工程收入。持續爭取大型公共工程及民間建廠、商辦專案。
  2. 加速房地產開發:
    • 重點推動「中工雲宇宙 AI 園區」的銷售與招租,把握 AI 產業發展帶動的廠辦需求。
    • 確保「中工碧硯閣」於 2025 年 Q3 順利完工交屋,實現營收貢獻。
    • 持續銷售「陶朱隱園」及「中工鳴森苑」。
    • 積極推動多項進行中的都市更新案。
  3. 拓展多元業務: 持續經營工業區開發(如彰濱工業區),並評估其他具潛力的開發機會。
  4. 技術創新應用: 持續導入 BIM、AIoT 等數位科技,提升工程管理效率、精確度與安全性。

2025 年展望

  • 營收貢獻主力: 預期「中工碧硯閣」完工交屋(總銷近 50 億元)將成為 2025 年房地產業務的主要營收來源。若「陶朱隱園」有成交,亦將顯著挹注獲利。工程本業則有台塑總部大樓等大型合約持續執行。
  • 市場看法: 公司高層(2025 年 3 月)認為雙北房市將呈現「量縮價穩」格局,將加速去化庫存,並看好 AI 產業發展帶動的相關房地產需求。
  • 挑戰: 仍需應對營建業普遍的缺工缺料成本上漲(含碳費影響)、以及環狀線訴訟案的潛在衝擊。

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中工在追求成長的同時,也面臨多重挑戰與風險:

  1. 營建產業壓力:
    • 成本波動: 原物料(鋼筋、水泥等)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工程成本與利潤。
    • 勞動力短缺: 缺工問題持續存在,可能影響工程進度及增加勞務成本。
    • 淨零碳排趨勢: 未來碳費的徵收將增加營運成本,需投入更多資源於綠色工法與建材。
    • 市場競爭: 公共工程及房地產市場競爭激烈,影響標案得標率與利潤空間。

中工缺工缺料風險
圖(29)缺工缺料風險(資料來源:中工公司網站)

  1. 政策與法規風險:

    • 政府政策變動: 公共建設預算、都市更新法規、房地產調控措施(如選擇性信用管制、囤房稅等)的變化,均可能影響中工業務。
    • 環保法規: 日趨嚴格的環保標準可能增加工程執行難度與成本。
  2. 合約與執行風險:

    • 工程延誤與成本超支: 大型工程專案執行複雜,易受天候、地質、變更設計等因素影響,導致工期延宕或成本超出預算。
    • 合約爭議: 工程合約條款複雜,易與業主、分包商產生爭議,甚至引發法律訴訟(如環狀線案)。
  3. 開發與銷售風險:

    • 市場景氣循環: 房地產市場易受總體經濟、利率、政策等因素影響,景氣下行可能導致銷售速度減緩或價格下修。
    • 銷售去化速度: 大型開發案(如陶朱隱園、雲宇宙 AI 園區)的銷售或出租速度,直接影響資金回收與獲利實現時程。
  4. 法律與聲譽風險: 如前述環狀線及潛在的魚果市場案調查,可能帶來鉅額賠償及損害公司信譽。

營運與籌資策略

為應對上述挑戰並實現永續經營,中工採取以下策略:

  • 業務多元化: 平衡發展營造、建設、開發等業務,降低單一市場或業務的風險集中度。
  • 風險控管: 強化專案管理能力,審慎評估投標風險,加強合約管理,並透過保險移轉部分風險。
  • 技術升級: 投資數位科技(BIM、AIoT),提升工程效率、品質與安全管理水平。
  • 財務穩健: 維持適當的負債水平,確保穩定的現金流量,並透過有效的成本控制維持獲利能力。
  • 策略合作: 持續尋求與同業或相關產業夥伴合作的機會,共同開發市場或分攤風險。

籌資方面,根據現有資訊,中工近期並無公開的現金增資或發行可轉換公司債計畫。其營運資金來源主要依賴工程款收入房地產銷售收入銀行借款發行普通公司債等。2024 年曾公告計畫向關係人亞太工商聯購買其發行的公司債,目的為穩定公司現金流並增加業外投資收益。

重點整理

  1. 轉型有成: 中工已從傳統營造廠成功轉型為涵蓋工程、建設、工業區開發的多元化企業。
  2. 雙引擎驅動: 未來成長主要依賴「營造工程」及「房地產開發」兩大業務引擎。
  3. 營收基礎穩固: 龐大在手工程量(逾千億)為未來數年營收提供保障,2023/2024 年營收持續增長。
  4. 開發案具爆發力: 「中工雲宇宙 AI 園區」及「中工碧硯閣」為 2025-2026 年營收與獲利的主要潛在貢獻來源,「陶朱隱園」銷售動向亦是關鍵。
  5. 技術導入: 積極應用 BIM、AIoT 等新技術,提升營運效率與競爭力。
  6. 風險挑戰嚴峻: 面臨營建業共通的成本壓力、勞力短缺問題,更須應對環狀線訴訟案(求償 19.27 億)帶來的重大財務與聲譽風險。
  7. 財務尚穩健: 財務結構尚可,但毛利率偏低、利息保障倍數不高,且需關注訴訟案的潛在衝擊。
  8. 股利回饋: 維持穩定股利政策,現金發放率高。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1. 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12.03)
    本研究主要參考法說會簡報的公司簡介、主要事業體介紹、營運概況、未來佈局等資訊。該簡報由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發布,提供最新且權威的公司營運資訊。

  2. 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告(2024 年第三季)
    本研究參考此份財報的合併營收、營業費用、稅後淨利等關鍵財務數據。

  3. 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23)
    本研究參考此份報告的公司在 ESG 方面的實踐與承諾,以及永續發展目標。

網站資料

  1. MoneyDJ理財網-財經百科-中華工程
    本研究參考 MoneyDJ 理財網關於中華工程之簡介、歷史沿革、營業項目、市場銷售與競爭、公司基本資料等資訊,以建立對公司之初步認識。

  2. NStock網站-中華工程做什麼
    本研究參考 NStock 網站關於中華工程之公司沿革、多角化經營策略、近期營運狀況等資訊,以補充公司發展歷程與營運概況之分析。

  3. Yahoo奇摩股市-個股-中華工程
    本研究參考 Yahoo 奇摩股市關於中華工程之公司概況、股價資訊等,以了解公司股價表現與市場關注度。

  4. HiStock嗨投資-個股-中華工程
    本研究參考 HiStock 嗨投資網站關於中華工程之公司資料、實收資本額等資訊,以驗證公司基本資料之準確性。

  5. 臺灣證券交易所-法人說明會影音
    本研究參考臺灣證券交易所法人說明會影音網站關於中華工程法人說明會之資訊,以取得法人說明會簡報之來源。

  6. CMoney 理財社群
    本研究參考 CMoney 理財社群關於中華工程之營運分析、財務數據分析、以及股東討論等資訊。

  7. 台灣經濟新報(TEJ)資料庫
    本研究參考台灣經濟新報(TEJ)資料庫關於中華工程之股價、財務報表、營運數據等資訊,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

  8. WantGoo玩股網
    本研究參考WantGoo玩股網關於中華工程之財務報表、歷年股息、法人買賣超等資訊,以輔助分析。

  9. 股感 Stockfeel
    本研究參考股感 Stockfeel關於中華工程之個股分析、產業分析等資訊,以輔助分析公司的競爭力。

  10. Pressplay
    本研究參考 Pressplay 網站關於中華工程之經營模式分析、未來展望、以及重大開發案等資訊。

  11. ETToday新聞雲
    本研究參考 ETToday 新聞雲關於中華工程之公司資訊、營運決策、以及股利政策等資訊。

  12. 聯合新聞網
    本研究參考聯合新聞網關於中華工程之新聞事件、營運表現、以及公司治理等資訊。

  13. 自由財經
    本研究參考自由財經網站關於中華工程之新聞事件、營運表現、以及公司重大計畫等資訊。

  14. 香港雅虎財經
    本研究參考香港雅虎財經網站關於中華工程之營收速報、法人買賣超、財務分析等資訊。

  15. 富邦證券
    本研究參考富邦證券網站關於中華工程之個股研究報告、營運展望等資訊,作為產業分析的參考。

  16. 合庫投顧
    本研究參考合庫投顧網站關於中華工程之研究報告、市場分析等資訊,作為產業分析的參考。

  17. 臺灣證券交易所
    本研究參考臺灣證券交易所關於中華工程之公司資訊、重大訊息、以及公司治理等資訊。

新聞報導

  1. 鉅亨網產業分析專文(涵蓋 2024.12 – 2025.03 相關報導)
    本研究參考鉅亨網關於中華工程的產業分析專文、公司營運、重大事件(含環狀線爭議)、以及市場動態等資訊。

  2. 經濟日報專題報導(涵蓋 2024.12 – 2025.03 相關報導)
    本研究參考經濟日報關於中華工程的專題報導,包含公司營運、市場展望、重要開發計畫及近期事件等分析。

  3. 工商時報產業分析(涵蓋 2024.12 – 2025.03 相關報導)
    本研究參考工商時報關於中華工程的產業動態、公司營運、財務分析及近期事件報導。

  4. 中時新聞網深度報導(涵蓋 2024.09 – 2025.03 相關報導)
    本研究參考中時新聞網關於中華工程的深度報導,包含公司營運、重大事件(含京華城/魚果市場案關聯、環狀線爭議)、以及公司回應。

  5. 聯合報新聞網(涵蓋 2024.10 – 2025.03 相關報導)
    本研究參考聯合報新聞網關於中華工程之相關報導,包含公司重大訊息、市場動態、營運展望及近期爭議事件。

其他

  1. 中工與亞太工商聯公司債交易公告 (2024)
    本研究參考公司公告說明,了解公司資金運用狀況及與亞太工商聯之債券交易。

  2.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網站 (2024)
    本研究參考該網站關於環境永續的相關規範、標準,以及對中工在環境永續發展方面所產生之影響。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 2023 年底至 2025 年 3 月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及市場分析均來自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研究報告、網站資訊、及新聞報導。環狀線求償案為最新重大發展,對公司未來影響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