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造船(2208):乘風破浪,多元佈局的國艦國造領航者

圖(1)個股筆記:2208 台船(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4 月 16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入剖析台灣國際造船台船2208.TW)的營運現況、核心業務、市場競爭力與未來發展。台船作為台灣造船業龍頭,在國艦國造商船建造領域扮演關鍵角色。近年來,台船積極拓展多元業務,包括離岸風電船舶維修石化基建等。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顯示,台船在預估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方面相對較弱,但股東權益報酬率有改善空間。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則呈現出產業前景和題材利多對台船的正面影響。

2208 台船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
圖、2208 台船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2208 台船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
圖(2)2208 台船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重要事件與重大訊息:

  • 國艦國造海鯤潛艦進展順利:預計 2025 年 11 月交付海軍,提升國防自主能力。

  • 商船訂單顯著回溫:接獲中航萬海大單,預計 2026 年營收結構改善。

  • 無人船技術突破與發表:軍用級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正式發表,搶攻不對稱作戰市場。

重點:

  • 台船為台灣最大造船企業,業務多元,涵蓋商船軍艦維修海事工程石化基建

  • 國艦國造為主要營收來源,商船業務回溫可望改善營收結構。

  • 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無人船等新興業務,提升競爭力。

公司簡介與歷史沿革

公司概況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CSBC Corporation, Taiwan,簡稱台船,股票代號:2208.TW,公司網址:https://www.csbcnet.com.tw/)成立於 1973 年 11 月 17 日,總部位於高雄市小港區中鋼路 3 號,是台灣規模最大造船企業。公司主要從事船舶設計、製造、安裝、修理及銷售代理業務,業務範疇涵蓋商船建造國防艦艇船舶維修,以及大型鋼構與機械製造海事工程及其他工程。台船目前員工人數約 3,000 人,2023 年營業額達新臺幣 214.76 億元,為台灣海事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柱。

台船轉投資事業
圖(3)轉投資事業(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歷史沿革:從台灣船渠到國際造船

台船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歷經多次轉型與重組,方有今日之規模:

  1. 萌芽期 (1937-1945):1937 年,日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聯合台灣銀行等企業,收購基隆船渠,成立台灣船渠株式會社,初期重心為船舶維修

  2. 戰後重整 (1945-1948):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船渠,後與株式會社台灣鐵工所合併為台灣機械造船公司

  3. 台灣造船公司時期 (1948-1962):1948 年,台灣機械造船公司依業務性質分拆為台灣機械公司台灣造船公司。1951 年,台灣造船公司重啟造船業務,逐步恢復生產動能。1954 年,與日本石川島造船所簽訂技術合作契約,強化技術實力。

  4. 中國造船公司時期 (1962-2007):1962 年,政府成立中國造船公司,初期仰賴台灣造船公司的人力與技術支援。1974 年,中國造船公司與台灣造船公司合併,存續公司名稱為中國造船公司。

  5. 民營化與台灣國際造船 (2007-至今):2007 年,配合政府政策,更名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英文名稱為「CSBC Corporation, Taiwan」。2008 年,股票上市,完成民營化。民營化後的台船,積極拓展業務範疇,朝多元化經營發展。

近期發展:多元佈局,穩健前行

近年來,台船持續拓展多元業務,強化競爭力:

  • 2009 年,與永記造漆合資成立台船防蝕科技,拓展船舶塗裝及鋼構防蝕業務。

  • 2010 年,與永傳能源合資成立台灣離岸風電運轉維護公司,跨足離岸風電產業

  • 2013 年,正式進軍離岸風機產業

  • 2016 年,最高法院判決台船勝訴「中國造船」名稱案,確立公司名稱權益。

  • 2023 年底至 2024 年初,完成大型現金增資,募集資金約 39.38 億元,用於強化資本結構、支持國艦國造離岸風電業務發展。

台船公司經營策略與重點
圖(4)公司經營策略與重點(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基本概況

台船2208.TW)作為台灣造船業的龍頭,其股價表現和財務狀況備受關注。以下圖表呈現台船的 EPS 熱力圖(5)股價走勢、法人及大戶籌碼動向、本益比河流圖、淨值比河流圖等資訊,助您快速掌握公司概況。

  • 目前股價:17.55
  • 預估本益比:
  • 預估殖利率:0.0
  • 預估現金股利:0.0 元
  • 報表更新進度:☑ 月報 ☑ 季報

2208 台船 EPS 熱力圖
圖、2208 台船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EPS 熱力圖顯示了台船歷年 EPS 的預估變化,顏色越深代表預估值越高。

2208 台船 K線圖(日)
圖、2208 台船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2208 台船 K線圖(週)
圖、2208 台船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2208 台船 K線圖(月)
圖、2208 台船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股價走勢圖分別以日、週、月為單位,呈現台船股價的歷史波動。投資者可藉此觀察股價的長期趨勢和短期變化。

2208 台船 法人籌碼(日)
圖、2208 台船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法人籌碼圖呈現法人機構每日買賣台船股票的狀況,可作為判斷市場情緒的參考。

2208 台船 大戶籌碼(週)
圖、2208 台船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大戶籌碼圖顯示持股超過 400 張的大戶,每週的持股比例變化,有助於了解大戶對台船的投資意向。

2208 台船 內部人持股(月)
圖、2208 台船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內部人持股圖呈現公司內部人每月持股比例的變化,可作為評估公司前景的參考指標之一。

2208 台船 本益比河流圖
圖、2208 台船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2208 台船 淨值比河流圖
圖、2208 台船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本益比河流圖與淨值比河流圖分別呈現台船歷年的本益比和淨值比變化,並預估未來一年的數值,有助於評估股價是否合理。

核心業務分析

台船的核心業務可歸納為四大事業體

台船四大事業體
圖(6)四大事業體(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台船手持業務
圖(7)手持業務(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商船建造:穩固基石,迎向綠色航運

商船建造台船傳統核心業務,產品線涵蓋多種船型,包含油輪、礦砂輪、化學品輪及貨櫃輪等。面對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以及航運市場對節能減碳船舶的需求提升,台船積極投入環保節能船舶的研發與建造,包含:

  • 雙燃料船舶:已開發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甲醇雙燃料船型,符合未來綠色航運趨勢。

  • 節能設計:推出「劍艏」(S-BOW)設計,有效降低油耗與碳排放(節能效果可達 9-10%),提升船舶耐海性能。

  • 智慧船舶技術:開發能源監控系統、機艙管理系統等智慧化系統,提升船舶運營效率。

近期,台船萬海航運中國航運簽訂多項商船建造合約,總值近 50 億元中航)及先前萬海訂單,顯示商船業務已顯著回溫。台船預計 4M25 動工,2026 2H25 先交付中航2 艘,萬海貨櫃輪則預計 2Q26 開工,交船期排到 30 年底,選擇權確認排到 31 年。大量商船訂單挹注,將顯著改善台船營收結構與產能利用率,法人預估 2026 年有機會轉虧為盈。未來,台船將持續深耕商船本業,並積極爭取海事工程特種船舶等高附加價值業務。

台船商用船舶潛在業務
圖(8)商用船舶潛在業務(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國艦國造:肩負重任,打造國防堅盾

國艦國造台船近年來營收佔比最高的業務,肩負著提升台灣國防自主能力的重責大任。台船長期與中華民國海軍及海巡署緊密合作,承造多型軍用艦艇公務船舶,包含:

  • 軍艦:巡防艦、潛艦、新型救難艦等。

  • 公務船海巡署巡防艦、巡防救難艇、關務署巡緝艇等。

台船潛艦國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原型艦「海鯤號」已於 2024 年 9 月下水,並於 2025 年 2 月完成傾側試驗及準潛航試驗,預計 2025 年 4 月展開海試,同年 11 月交付。此外,台船亦積極爭取潛艦後續艦(傳聞近期將簽約)及其他國造艦艇的訂單,展現其在國防造船領域的關鍵地位。台船亦投入軍用級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的研發,並於 2025 年 3 月發表,搶攻不對稱作戰及智慧國防市場。

台船公務船艦潛在業務
圖(9)公務船艦潛在業務(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船艦維修:造修合一,提供全方位服務

船舶維修台船穩定營收來源之一,提供各型船舶、艦艇的保養、歲修、改裝及海損修理服務。台船具備基隆廠高雄廠兩大維修基地,可滿足不同噸級船舶的維修需求。

為提升維修能量,台船新建 3800 噸級浮塢,已於 2025 年 1 月安放龍骨,預計 2026 年底至 2027 年完工,將可強化海軍艦艇的維修效率與妥善率,落實「造修合一」政策。

海工及其他工程:多元拓展,佈局綠能產業

為因應全球綠能趨勢,並實現多元化經營台船積極拓展海事工程及其他工程業務,包含:

  • 離岸風電

    • 承攬離岸風場水下基礎、海上變電站及風機之運輸與安裝工程。

    • 與比利時 DEME Offshore 合資成立台船環海公司,強化海事工程實力。

    • 自主建造台灣首艘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MPI Vessel),提升離岸風電工程效率。

    • 投入浮動式離岸風機研發,提前佈局未來市場。

  • 石化基建

    • 承攬中油公司石化品儲槽統包工程(26 座)、槽車裝卸工場統包工程等。

    • 轉投資台船防蝕公司,拓展鋼構防蝕塗裝業務。

台船台船環海風電工程
圖(10)台船環海風電工程(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台船離岸風電海事工程大型安錨拖船
圖(11)離岸風電海事工程大型安錨拖船(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台船中油大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統包工程
圖(12)中油大林石化油品儲運中心統包工程(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市場與營運分析

營收結構分析

根據 2023 年財報資料,台船營收的營收結構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pie title 2023年營收比重 "艦艇建造" : 55 "船舶建造" : 26 "船艦維修" : 8 "機械製造" : 7 "其他工程" : 4
  • 艦艇建造:營收佔比最高,達 55%,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

  • 船舶建造:營收佔比 26%商船業務逐步回溫。

  • 船舶維修:營收佔比 8%,提供穩定現金流。

  • 機械製造:營收佔比 7%,包含海事工程及其他營業工程。

  • 其他工程:營收佔比 4%,包含石化基建等工程。

區域市場分析

台船的銷售市場主要為台灣,內銷佔比高達 83%,外銷佔比為 17%。主要客戶群體包含:

  • 國內航運業者:台灣貨櫃三雄(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中國鋼鐵公司旗下中鋼通運、臺灣電力公司、台灣中油公司等。

  • 政府機關:國防部海軍司令部、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關務署等。

  • 國際航運公司:德翔海運、EastMed、GPO PTE. LTD.、Seaspan、SITC 等。

  • 離岸風電開發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海龍控股等。

台船的銷售區域遍及亞洲歐洲非洲美洲,但仍以國內市場為重心。

生產基地與產能分析

台船高雄港基隆港設有兩大生產基地,兩廠區各有專長:

  • 高雄廠

    • 位於高雄市小港區,為台船主要生產基地。

    • 具備承造百萬載重噸級大型船舶能力。

    • 最大年產能可達十艘百萬載重噸級船舶。

    • 主要負責商船軍艦建造任務。

    • 約佔公司總產能 70% 以上。

  • 基隆廠

    • 位於基隆市和平島,歷史悠久

    • 適合承造三十萬載重噸級以下船舶。

    • 最大年產能約六艘船舶。

    • 專注於小型船舶建造與維修業務。

    • 約佔公司總產能 30%

台船近年積極進行設備更新技術升級,例如投資「高雄廠區 350 噸 GOC 吊車汰舊換新專案」及「高雄廠區多用途鋼構產線專案」,並導入 5G AIoT 智慧製造技術,提升生產效率與品質。新建浮塢計畫亦將提升整體產能。

台船生產設備
圖(13)生產設備(資料來源:台船公司網站)

客戶結構與價值鏈分析

客戶群體分析

台船的客戶群體多元,涵蓋航運業能源業政府部門軍方

graph LR A[台灣國際造船] --> B[航運業者] A --> C[能源業者] A --> D[政府部門] A --> E[軍方] A --> F[離岸風電開發商] B --> G[長榮海運] B --> H[陽明海運] B --> I[萬海航運] B --> J[中國航運] C --> K[中鋼通運] C --> L[台灣電力公司] C --> M[台灣中油公司] D --> N[海巡署] D --> O[關務署] D --> P[教育部/大學] E --> Q[海軍司令部] F --> R[CIP] F --> S[海龍控股] style A fill:#B8860B,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B fill:#CD5C5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C fill:#668B8B,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D fill:#DAA520,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E fill:#B87333,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F fill:#BC8F8F,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G fill:#DEB887,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H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I fill:#B87333,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J fill:#BC8F8F,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K fill:#DEB887,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L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M fill:#B87333,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N fill:#BC8F8F,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O fill:#DEB887,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P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Q fill:#B87333,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R fill:#BC8F8F,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S fill:#DEB887,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 航運業者:為商船建造業務的主要客戶

  • 能源業者:為海事工程石化基建業務的重要夥伴

  • 政府部門:為公務船舶建造業務的穩定客源

  • 軍方:為國艦國造業務的核心客戶

  • 離岸風電開發商:為海事工程業務的新興客戶群

價值鏈定位

台船船舶產業分析價值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屬於中游製造商,負責船舶設計、建造與維修

graph LR A[價值鏈] --> B[上游] A --> C[中游] A --> D[下游] B --> E[原物料供應商] B --> F[技術合作夥伴] C --> G[**台灣國際造船**(設計/建造/維修)] D --> H[船舶營運商] E --> I[鋼材、機械零件、設備等] E --> J[國內外供應商(如:中鋼)] F --> K[國際驗船協會(如:LR)] F --> L[設備/技術商(如:Danfoss)] F --> M[海工合作夥伴(如:DEME Offshore)] F --> N[智慧製造夥伴(如:達明、AMET)] H --> O[航運公司] H --> P[能源公司] H --> Q[政府部門] H --> R[軍方] H --> S[離岸風電開發商] style A fill:#B8860B,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B fill:#CD5C5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C fill:#668B8B,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font-weight:bold style D fill:#DAA520,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E fill:#B87333,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F fill:#BC8F8F,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G fill:#006400,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font-weight:bold style H fill:#DEB887,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I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J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K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L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M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N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O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P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Q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R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S fill:#D2B48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 上游

    • 原物料供應商:鋼材、機械零件、設備等,主要來自國內外供應商,如中鋼

    • 技術合作夥伴:國內外技術專業團隊,如英國勞氏驗船協會(LR)、丹麥丹佛斯公司(Danfoss)、比利時 DEME Offshore、達明機器人、AMET 等。

  • 下游

    • 船舶營運商:航運公司、能源公司、政府部門、軍方離岸風電開發商等,為台船產品的最終使用者。

台船透過技術合作策略聯盟,整合價值鏈資源,提升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與市場地位

競爭優勢分析

台船造船業中具備多項競爭優勢

  1. 技術創新能力

    • 投入智慧造船技術(5G AIoT)、無人船研發,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價值。

    • 開發環保節能船型(雙燃料、S-BOW),符合市場趨勢。

    • 與國際驗船協會及技術夥伴合作,掌握先進造船技術

  2. 多元業務佈局

    • 業務涵蓋商船軍艦維修海事工程石化基建,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 積極拓展離岸風電綠能產業,掌握新興市場機會。

  3. 國艦國造優勢

    • 台灣國艦國造政策的主要執行者,具備獨特市場地位

    • 軍方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確保穩定訂單來源。

  4. 生產基地規模

    • 擁有高雄基隆兩大大型造船廠,具備規模經濟優勢。

    • 高雄廠具備承造百萬噸級船舶能力,為台灣最大造船廠。

市場競爭地位

台船台灣造船業龍頭,在國內市場佔據領先地位,尤其在軍艦公務船建造領域,具有難以取代的地位。

然而,在全球造船市場上,台船仍面臨來自韓國(如現代重工、三星重工)、中國(如中船集團、中海船舶、中國重工)、日本造船強國的激烈競爭。

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台船持續投入技術創新多元化經營,並積極拓展利基型市場,如離岸風電海事工程高技術含量船舶軍艦無人船)。

重大標案與工程進度

標案類別 標案名稱 客戶 狀態 備註
商船建造 3,000TEU 貨櫃輪 (4艘) 萬海航運 已完工交付
商船建造 8,700TEU 貨櫃輪 萬海航運 手持業務 預計 2Q26 開工,交船至 2030/2031 年
商船建造 21萬噸散裝貨輪 (2+2艘) 中國航運 手持業務 2 艘確認,2 艘選擇權。首批預計 4M25 開工,2H26 交付
商船建造 教育實習船「御風輪」 教育部 手持業務 具備 LNG Ready 設計
商船建造 油品化學品輪 手持業務 1 艘
商船建造 電動渡輪 (3艘) 高雄市輪船公司 已交船 首艘「雄棧一號」已於 113 年 1 月交船
艦艇建造 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 海軍 手持業務,測試中 預計 4M25 海試,11M25 交艦
艦艇建造 潛艦國造後續艦 海軍 規劃中 傳聞近期簽約
艦艇建造 新型救難艦原型艦 海軍 手持業務,建造中
艦艇建造 4,000 噸級巡防艦 (2艘) 海巡署 手持業務,建造中
艦艇建造 1,000 噸級巡防艦 (共5艘) 海巡署 1艘交付,4艘建造中
艦艇建造 高緯度遠洋巡護船 (6艘) 海巡署 手持業務,建造中 2025.03.28 首艘安龍,預計 2031 年全數交付
公務船建造 新型巡緝艇 (2艘) 關務署 建造中 預計 2027 年交付
無人載具 軍用級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 軍方/潛在客戶 已發表/接單中 2025.03.25 發表,100% 台製
船艦維修 船艦載台性能提升案 中科院 手持業務
船艦維修 海研一號研究船塢修追加案 國立臺灣大學 手持業務
海工及製機 海龍風場水下基礎 (PP) (63支) 海龍控股 手持業務,執行中
海工及製機 海軍浮塢新建案 (3800噸級) 海軍 手持業務,建造中 2025.01 安龍,預計 2026.11.30 交付
離岸風電工程 中能風場運輸安裝 中能風場 執行中 (台船環海) 水下基礎 Jacket 接近完工
離岸風電工程 彰芳西島風場風機安裝 彰芳西島風場 執行中 (台船環海) 風機安裝接近完工
離岸風電工程 海龍風場運輸安裝 海龍風場 待執行 (台船環海) 預計 2025 年動工
離岸風電工程 渢妙風場運輸安裝 CIP 新簽約 (台船環海) 預計 2026 年動工
石化基建工程 石化品儲槽統包工程 (26座) 中油公司 手持業務,執行中 2025.02 開工
石化基建工程 槽車裝卸工場統包工程 中油公司 手持業務,執行中

近期重大事件分析

國艦國造海鯤潛艦進展順利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按計畫推進,2025 年 2 月完成關鍵的傾側試驗及準潛航試驗。台船強調,潛艦將如期於 2025 年 4 月展開海試,目標 11 月交付海軍。此計畫不僅象徵台灣國防自主能力的重大突破,穩定挹注台船營收,其成功經驗更將提升台船技術實力,有利於爭取後續艦訂單。市場對此進展反應正面,相關題材持續受到關注。

商船訂單顯著回溫

2024 年 8 月接獲中航及萬海合計 20 艘商船大單後,台船於 2025 年 3 月再次與中航簽訂 2 艘 21 萬噸散裝貨輪建造契約,總值近 50 億元,落實先前選擇權。中航首批船預計 2025 年 4 月開工,萬海貨櫃輪則預計 2026 年第二季開工。大量商船訂單挹注,將顯著改善台船營收結構與產能利用率,法人預估 2026 年有機會轉虧為盈。

無人船技術突破與發表

台船於 2025 年 3 月 25 日正式發表自主研發的軍用級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此款無人船採三胴體設計,具高耐海性、高航速(35 節以上),可搭載輕型魚雷或炸藥,執行偵查、打擊等不對稱作戰任務。其關鍵技術與物料強調近 100% 台灣自製,具備 4G、衛星、射頻等多種遙控模式及 AI 功能。發表會吸引軍方及相關單位高度關注,已開始接單,瞄準國內軍用及國際市場,為台船開創新的業務增長點。

智慧製造合作深化

為提升生產效率與品質,台船於 2025 年 3 月達明機器人及美國 AMET 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機器人智慧焊接技術。此合作將導入高精度協作機器人於造船流程,預計可縮短工期、降低成本,強化台船面對未來大量訂單的交付能力,是台灣造船業邁向智慧製造的重要里程碑。2025 年 4 月,更宣布導入 5G AIoT 技術,打造可視化決策支援系統,推動智慧維運。

離岸風電業務持續拓展

台船轉投資子公司台船環海,繼執行中能、彰芳西島、海龍等風場工程後,於 2025 年 1 月再度與 CIP 簽訂渢妙風場水下基礎基樁及海上變電站運輸安裝合約。渢妙風場並於 2025 年 3 月完成 1,030 億元專案融資,顯示開發進度順利。台船環海多次承攬大型離岸風電工程,鞏固其在本土海事工程市場的領導地位,為台船集團貢獻穩定營收。

未來發展策略展望

短期發展計畫 (1-2年)

  1. 衝刺國艦國造

    • 海鯤潛艦:如期完成海試及交艦,爭取後續艦訂單。

    • 新型救難艦、高緯度遠洋巡護船:依期程完成建造。

    • 無人船:爭取國內外軍用及民用訂單。

  2. 擴大商船接單與交付

    • 積極執行中航、萬海等商船訂單,確保交付品質與時程。

    • 爭取環保節能船舶訂單,提升商船業務獲利能力。

  3. 深耕離岸風電

    • 台船環海積極執行手中離岸風電工程合約

    • 爭取區塊開發第三階段離岸風電業務。

  4. 強化財務結構與營運效率

    • 持續嚴控成本,提升智慧製造效益。

    • 力求收斂虧損,朝 2026 年轉虧為盈目標邁進。

中長期發展藍圖 (3-5年)

  1. 技術升級與創新

    • 持續投入造船智慧化技術無人載具研發。

    • 加強環保節能船舶(雙燃料、電力推進)技術研發。

    • 佈局浮動式離岸風機技術,搶佔深水離岸風電市場。

  2. 多元業務拓展

    • 擴大離岸風電業務範疇,涵蓋風場運維浮式風機浮台等。

    • 深耕石化基建市場,爭取大型統包工程

    • 評估儲能系統電動船舶動力系統新興業務

  3. 國際市場佈局

    • 拓展國際商船無人船市場,爭取外銷訂單

    • 國際海事工程公司深化合作,拓展海外離岸風電市場

  4. 強化集團綜效

    • 整合台船集團資源,發揮多角化經營優勢

    • 提升轉投資事業(如台船防蝕)營運績效。

  5. ESG 永續發展

    • 落實綠色造船理念,推動環保生產

    •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如簽訂團體協約,穩定勞資關係。

投資價值綜合評估

投資優勢

  1. 國艦國造政策加持:國艦國造為台船穩定且長期的營收來源,具備政策性利多

  2. 多元業務佈局:業務涵蓋商船軍艦維修海工石化基建分散風險,提升營運韌性。

  3. 離岸風電產業前景看好離岸風電綠能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台船積極佈局,具備長期成長潛力

  4. 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投入智慧製造、無人船、節能技術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

  5. 財務結構改善:完成現金增資降低負債比率強化財務體質

  6. 轉虧為盈可期:受惠於商船訂單回溫國艦國造穩定執行多角化經營效益顯現,法人預估2026 年可望轉虧為盈

風險提示

  1. 造船產業景氣波動全球經濟航運市場波動可能影響商船需求價格

  2. 原物料價格波動鋼材等原物料價格上漲可能壓縮獲利空間

  3. 市場競爭激烈:面臨國際造船巨頭國內同業激烈競爭

  4. 國艦國造專案執行風險:大型國防專案技術複雜度高,執行過程可能遭遇挑戰。

  5. 政策變動風險政府國防或能源政策變動可能影響相關計畫進度。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1.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113 年度法人說明會簡報(2025.02.21)
    本研究主要參考法說會簡報的公司營運概況、近年營收狀況、未來經營方向與策略、以及各事業發展現況。該簡報為台船公司於法人說明會上發布之官方文件,提供公司最新且權威的營運資訊。

  2.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永續報告書
    本研究參考台船公司發布之永續報告書,以了解公司在環境永續發展及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具體措施與目標。

  3.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現金增資公開說明書 (2023.12)
    本研究參考此公開說明書,以了解公司現金增資計畫之細節、目的及資金運用規劃。

網站資料

  1. MoneyDJ 理財網 – 財經百科 – 台船
    本研究參考 MoneyDJ 理財網財經百科中關於台船公司的資料,內容涵蓋公司簡介、產業地位、產品應用、以及營運概況等,作為本文撰寫之基礎參考資訊。

  2. NStock 網站 – 台船做什麼
    本研究參考 NStock 網站對台船公司的介紹,內容著重於公司沿革、多角化經營策略、以及近期營運狀況分析,有助於深入了解公司發展脈絡與現況。

  3. TechNews 科技新報 – 公司資料庫 – 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本研究參考 TechNews 科技新報公司資料庫中關於台船公司的基本資料,包含公司地址、實收資本額等,以驗證公司基本資訊之準確性。

  4. 鉅亨網 – 台股 – 台船
    本研究參考鉅亨網關於台船公司的資訊,內容包括公司簡介、經營團隊成員(如董事長、總經理、發言人)等,以補充公司經營層面的資訊。

  5. Yahoo 奇摩股市 – 個股 – 台船
    本研究參考 Yahoo 奇摩股市中台船個股頁面資訊,內容包含公司概況、股價表現、營收公告等,以了解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概況與最新財務數據。

  6. HiStock 嗨投資 – 個股 – 台船
    本研究參考 HiStock 嗨投資網站關於台船公司的資料,內容著重於公司基本資料、實收資本額等,用於驗證公司基本資訊之正確性。

  7. 臺灣證券交易所 – 法人說明會影音
    本研究參考臺灣證券交易所法人說明會影音網站,藉此取得台船公司法人說明會簡報之原始來源,確保資訊引用之精確性與可靠性。

新聞報導

  1. 經濟日報 – 台船商船大單 850 億元挹注 拚 26 年轉盈 (2025.01.06) 及相關報導 (2025.02.26, 2025.03.26)
    本研究引用經濟日報相關報導,以佐證台船公司獲得商船建造大單、財務預測及營運展望。

  2. 工商時報 – 造船三強滿手單 營運喊衝 (2025.02.04)
    本研究參考工商時報關於造船產業景氣及台船公司營運狀況之報導,藉此分析當前產業趨勢及台船公司之營運展望。

  3. 中央社 – 台船環海與 CIP 簽訂渢妙專案新合約 (2025.01.13) 及相關報導 (2025.03.19)
    本研究引用中央社相關報導,以說明台船環海公司再次獲得離岸風電工程合約之事件,並突顯台船在離岸風電產業之發展。

  4. 聯合新聞網 – 台船董座:明年營收衝 280 億 (2025.03.07) 及相關報導 (2025.02.28, 2025.03.28)
    本研究參考聯合新聞網相關報導,以佐證台船公司對未來營收成長的預期、國艦國造進度及重要活動。

  5. 自由時報 – 軍工股受軍購題材支撐 台船等逆勢抗跌 (2025.03.07) 及相關報導 (2025.03.18)
    本研究參考自由時報相關報導,以分析軍工股受軍購題材支撐之市場現象,並觀察台船公司在軍工類股中的股價表現。

  6. 相關新聞摘要 (2024.11 – 2025.04)
    本研究亦參考 2024 年 11 月至 2025 年 4 月期間之多則新聞報導摘要,內容涵蓋台船公司之營運近況、重大計畫進展(如無人船發表、智慧製造合作、勞資協議)、財務表現、以及市場反應等,以期更全面性地掌握公司最新動態。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上述 2024 年第四季至 2025 年第二季初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及市場分析均來自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網站資訊及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