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個股筆記:2427 三商電(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4 月 19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入分析三商電腦(Mercuries Data Systems Ltd.,2427)的基本面、營運狀況、市場競爭與未來發展策略。 透過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和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可快速掌握公司的健康狀況與市場前景。 這有助於潛在投資分析者評估其營運展望。
圖(2)2427 三商電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圖(3)2427 三商電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主要內容: 三商電腦以金融自動化服務起家,目前業務重心擴展至系統整合服務。 公司在台灣ATM 市場佔有領先地位,並透過綿密的售後維護網絡提供穩定收入。 近年積極拓展系統整合與公共工程業務,在手訂單充沛。
重要事件: 2024 年營收表現亮眼,12 月單月營收創佳績,全年營收年增 22.72%。 成功取得內政部消防署 7.9 億元標案。
重點: 系統整合業務進入專案執行高峰期,加上新產品線的逐步布局,預期未來營運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 公司正積極轉型金融業務,並持續爭取系統整合新標案。
三商電腦股份有限公司(Mercuries Data Systems Ltd.,股票代號:2427)創立於 1976 年 12 月,其前身為三商匯茂事務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至 1980 年,公司正式更名為現有公司名稱,並將業務重心聚焦於金融自動化設備代理與系統整合服務領域。 經過多年發展,三商電腦於 2000 年 9 月 11 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逐步將業務版圖拓展至金融、電信及交通等多個重要產業。
公司長期深耕台灣市場,憑藉其專業技術與服務網絡,已成為國內金融自動化與系統整合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公司基本概況
三商電腦目前股價為 23.95 元,預估現金股利為 0.8 元,預估殖利率為 3.34%。 公司報表更新進度為月報及季報。 股票分析師會追蹤這些數據。
圖(4)2427 三商電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EPS 熱力圖顯示了三商電腦歷年 EPS 的預估變化。
圖(5)2427 三商電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圖(6)2427 三商電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圖(7)2427 三商電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上述 K 線圖分別呈現了三商電腦股價的日、週、月走勢,股價走勢反映了公司過去一段時間的價格變化。 投資分析者會參考這些圖表。
主要業務範疇
三商電腦的核心業務主要環繞三大支柱:金融自動化服務、系統整合服務以及售後維護網絡,提供客戶從硬體設備到軟體整合,再到後續維運的完整解決方案。
金融自動化服務
作為公司起家之本,三商電腦在金融自動化領域擁有深厚基礎。 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資訊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內容涵蓋:
-
軟硬體系統規劃與客製化開發
-
主機系統整合與效能優化
-
終端工作站(如 ATM)的配置與管理
-
影像集中監控管理系統的建置與維護
憑藉多年的經驗累積與技術實力,三商電腦在台灣自動櫃員機(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ATM)市場佔有率超過 50%,穩居業界領導地位。
圖(8)2024 金融業務營運展望(資料來源:三商電公司網站)
圖(9)金融自動化產品(資料來源:三商電公司網站)
系統整合服務
系統整合服務是三商電腦近年來重要的成長動能來源。 公司針對不同產業客戶的需求,提供量身訂製的軟硬體整合方案,服務範疇從初期的系統規劃、需求分析,到中期的軟體開發、硬體建置,乃至後期的系統測試與上線導入。 整合的硬體設備包括伺服器、網路設備、資訊儲存系統等,確保客戶資訊系統的穩定性與擴充性。
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在手之系統整合相關訂單金額高達 76.6 億元,合約期間延續至 2027 年。 這些訂單預計在未來數年內,每年可為公司穩定貢獻超過 20 億元的營收。
圖(10)系統整合與公共工程業務展望(資料來源:三商電公司網站)
售後維護網絡
為確保客戶設備的穩定運作,三商電腦在全台灣建立了 14 個維修據點,構成綿密的售後服務網絡。 該網絡提供即時的設備維修與定期保養服務,特別是在金融自動化設備領域,高效率的維護服務對於維持客戶營運至關重要。
此維護業務不僅是服務客戶的重要環節,也為公司帶來穩定的經常性收入。 其毛利率長期維持在 88% 至 89% 的高水準,是公司重要的獲利來源之一。
營收結構與財務表現
營收結構分析
根據公司 2023 年財務報告,主要收入來源分布如下:
-
系統整合服務:佔比 41%,為最大營收來源,突顯公司近年在專案市場的拓展成效。
-
維修及保養服務:佔比 36%,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與高毛利貢獻。
-
金融自動化設備:佔比 23%,雖然佔比相對下降,但仍是公司核心業務之一。
最新營運概況
三商電腦近年營運表現呈現穩健增長態勢。 2023 年合併營收達 39.71 億元,年增 4.82%;歸屬母公司淨利為 2.51 億元,年增率達 31.2%。 營業毛利率從 2021 年的 30.6% 逐步提升至 2023 年的 35.3%,營業淨利率亦從 4.3% 成長至 7.7%,顯示公司營運效率與獲利能力持續改善。
進入 2024 年,營運動能進一步增強。 2024 年 1 至 12 月累計合併營收達到 48.73 億元,較 2023 年增長 22.72%,年增率符合公司預期。 其中,2024 年 12 月單月營收達 8.55 億元,年增 31.17%,月增率更高達 261.21%,主要受惠於年底系統整合專案的集中入帳。
2024 年前三季財務數據亦表現不俗:
-
累計營收:33.74 億元,年增 25.98%
-
營業毛利:10.1 億元
-
營業利益:1.88 億元
-
稅後純益:1.99 億元
-
每股純益(EPS):1.01 元,較 2023 年同期增長
惟 2024 年第三季單季每股稅後純益為 0.18 元,低於 2023 年同期的 0.33 元,主要原因可能來自於業外投資效益的波動。 整體而言,2024 年本業營運呈現強勁的增長趨勢。
圖(11)2427 三商電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圖(12)2427 三商電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圖(13)2427 三商電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上述圖表呈現了法人籌碼、大戶籌碼與內部人持股的變動情況,可作為觀察市場參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的指標。
圖(14)2427 三商電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圖(15)2427 三商電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本益比河流圖與淨值比河流圖分別呈現了公司歷年的本益比與淨值比變化,有助於評估股價是否合理。
圖(16)2427 三商電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營收趨勢圖顯示了公司營收的變化情形,可看出公司營收的成長或衰退趨勢。
圖(17)2427 三商電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獲利能力圖表呈現了公司毛利率、營益率與純益率等指標的變化,可了解公司獲利能力的改善或衰退情況。
圖(18)2427 三商電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不動產、廠房、設備等非流動資產的資本變化圖,若該資本佔比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即可見出公司擴張的迹象,該指標為領先指標。
圖(19)2427 三商電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合約負債代表公司的預收款項,合約負債的變化越高,代表公司未來的潛在訂單越多,成長動能越大。
圖(20)2427 三商電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本站自行繪製)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可判斷公司的存貨管理能力,平均售貨天數越低,代表公司的存貨成本越低。
圖(21)2427 三商電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本站自行繪製)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則可進一步評估公司的去庫存能力。
圖(22)2427 三商電 現金流狀況(本站自行繪製)
現金流狀況圖表呈現了公司的現金流量,現金流量越高,代表公司的資金利用率越高,資金流向越好。
圖(23)2427 三商電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杜邦分析圖表可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財務狀況越好,代表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好。
圖(24)2427 三商電 資本結構(本站自行繪製)
資本結構圖表呈現了公司的資本來源,資本來源越多,代表公司的資本配置越健康。
圖(25)2427 三商電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股利政策圖表呈現了公司歷年的股利發放情況,可作為投資分析決策的參考。
主要客戶與市場競爭
重要客戶群體
三商電腦的客戶群體廣泛,尤其在系統整合與公共工程領域,與多家政府機構及大型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 未來四年的在手訂單主要來自於:
-
數位媒體系統
-
軌道交通設備
-
通訊系統建置
-
軟硬體整合專案
-
自動收費及票務系統
主要服務對象包括:
-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NCC)
-
桃園國際機場
-
台北捷運公司
-
內政部消防署 (2024 年新增 7.9 億元標案)
這些大型專案不僅貢獻營收,也提升了公司在公共工程領域的市場地位與能見度。
市場競爭態勢
在核心的自動櫃員機市場,三商電腦雖然擁有超過五成的市佔率,但仍面臨來自國際大廠的競爭壓力。 主要競爭對手包括:
-
安訊資訊(NCR Corporation)
-
迪堡多富(Diebold Nixdorf)
-
國眾電腦(Leo Systems, Inc.,代理 OKI 與 Hyosung 品牌)
這些國際廠商在全球市場擁有廣泛的布局與技術積累,對三商電腦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
競爭優勢分析
三商電腦的核心競爭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面向:
-
金融市場領導地位:在台灣 ATM 市場擁有超過 50% 的佔有率,奠定了穩固的市場基礎與品牌形象。
-
綿密維護網絡:遍布全台的 14 個維修據點提供即時高效的售後服務,客戶黏著度高,並貢獻穩定的高毛利收入。
-
系統整合能力:具備大型專案的規劃、執行與整合能力,成功爭取多項政府及大型企業標案,累積豐富實績。
-
龐大在手訂單:高達 76.6 億元的在手訂單提供未來幾年清晰的營收能見度,降低營運風險。
-
長期客戶關係:與金融機構、政府單位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有助於業務的持續性與拓展。
近期重大事件分析
-
2024 年 12 月營收創佳績:單月營收達 8.55 億元,年增 31.17%,月增 261.21%,全年營收 48.73 億元,年增 22.72%,顯示年底專案入帳順利,營運達成年度目標。
-
取得內政部消防署標案 (2024 年 11 月):成功取得「資通訊設備多重異地備援建置」標案,合約金額達 7.9 億元,進一步拓展在政府公共工程領域的業務版圖。
-
2024 年前三季獲利增長:雖然第三季單季 EPS 受業外因素影響略有下滑,但累計前三季 EPS 1.01 元,仍較去年同期增長,顯示本業獲利能力穩健。
圖(26)2427 三商電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本站自行繪製)
發行可轉換公司債的公司,若剛好在轉換期間,可轉債在經過大量轉化後會對公司股價造成負面影響,投資者應多加留意可轉換公司債的餘額比例。
未來發展策略與營運展望
金融業務轉型
面對金融數位轉型的浪潮,三商電腦持續調整金融業務策略:
-
產品組合優化:雖然循環式自動櫃員機(Recycling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RATM)的銷售量預計較 2023 年可能略微下降,且平均銷售價格(Average Selling Price, ASP)預期下滑 5% 至 10%,但公司將透過優化產品組合來應對。
-
穩定維護收入:維護合約帶來的收入預計將持續穩定增長,且毛利率有望維持在 88% 至 89% 的高檔水準。
-
新產品線開發:積極投入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包括行員自動金庫(Teller Cash Recycler, TCR)與多功能存提款及掃描機(發掃機)。 預計 2026 年相關新產品線的銷售額有機會突破仟萬台的里程碑,成為繼 RATM 後的新營收動能。
-
數位轉型策略推動:
- 開發新世代金融端末系統,提升交易效率與使用者體驗。
- 推動銀行業務分流,升級相關軟硬體設施,協助客戶優化營運流程。
- 擴充多功能自動化設備的部署,滿足市場對於整合性服務的需求。
系統整合與公共工程
此領域將是未來幾年公司營運成長的主要引擎:
-
訂單穩定執行:確保 76.6 億元在手訂單的順利執行與認列,特別是在數位媒體、軌道交通、通訊系統及票務系統等領域。
-
爭取新標案:憑藉過往實績與技術能力,持續爭取政府及大型企業釋出的新標案,擴大市場份額。
-
提升專案毛利率:透過精進專案管理能力與成本控制,力求提升系統整合業務的獲利水準。
整體營運展望
綜合來看,三商電腦的未來營運策略清晰:一方面透過金融業務的轉型與新產品導入,維持該領域的穩定性並尋求新動能;另一方面,全力衝刺系統整合與公共工程業務,利用龐大的在手訂單確保營收增長。
考量到系統整合業務進入專案執行高峰期,以及新產品線的逐步布局,法人預期三商電腦未來幾年營運可望維持雙位數的成長力道,整體營運前景看好。 股票分析師和投資分析者會密切關注這些營運展望。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
三商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01)
本研究主要參考法說會簡報的財務數據、產品結構、營收分布及未來展望。簡報提供最新且完整的公司營運資訊,包含金融業務及系統整合業務的發展策略。 -
三商電腦 2023 年度財務報告(2024.01)
本文財務分析主要依據此份財報,包含合併營收、毛利率、營業費用、稅後淨利等關鍵財務指標分析。
研究報告
-
Money DJ 投資研究報告(2024.01)
該報告深入分析三商電腦的產品布局、市場定位及競爭優勢,為本文在產業分析方面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
凱基證券產業研究報告(2024.01)
研究報告專業分析三商電腦在金融自動化及系統整合領域的發展,以及對公司未來展望的評估。
新聞報導
-
經濟日報產業分析(2024.01)
報導詳述三商電腦在系統整合及公共工程業務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及新產品開發布局。 -
工商時報專題報導(2024.01)
針對三商電腦的營運策略、市場發展及未來展望提供深入分析。
產業資料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市場報告(2023)
此報告提供台灣金融自動化設備市場的完整數據,包含自動櫃員機數量及市場規模等重要資訊。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上述 2023 年第四季及 2024 年公開資訊(部分數據更新至 2025 年 1 月)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及市場分析均來自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研究報告及新聞報導。文中提及的未來展望及預測數據,部分源自公司公開說明會資訊及法人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