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詠科技(3034):從顯示驅動 IC 到 AI 時代的科技領航者

圖(1)個股筆記:3034 聯詠(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4 月 21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入分析聯詠科技(3034)的基本面、業務範疇、市場競爭力與未來發展。聯詠(Novatek)是全球領先的無廠半導體 IC 設計公司(Fabless),專注於顯示驅動 IC(DDI)與系統單晶片(SoC)。文章重點包括:

  • 聯詠在顯示驅動 IC 市場的領先地位,以及蘋果 OLED DDI 供應鏈的重要性。
  • SoC 業務的拓展,特別是在 AI 晶片、車用電子等領域。
  • 2025 年第一季營運的復甦趨勢,以及全年營運展望的樂觀預期。
  • 穩健的財務結構與股利政策。
  • 台南研發中心的投資計畫,以及參與政府補助計畫。

以下圖表呈現聯詠的基本面量化指標與質化暨市場面分析:

3034 聯詠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
圖(2)3034 聯詠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3034 聯詠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
圖(3)3034 聯詠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公司簡介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股票代號:3034)成立於 1997 年 5 月,總部位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公司初始由聯華電子(UMC)集團的商用產品事業部獨立而出,現已發展成為台灣領先、全球知名的無廠半導體 IC 設計公司。聯詠科技專注於智慧影像與智慧顯示技術的整體解決方案,是全球平面顯示器驅動 IC 及系統單晶片(SoC)的重要供應商。更多資訊,請參考聯詠科技公司網站。聯詠股票代號為 3034。

截至 2024 年,聯詠科技資本額約新台幣 60.85 億元,員工人數約 3,694 人。公司由董事長何泰舜與總經理王守仁領導,致力於影像顯示及數位影音多媒體相關技術的研發。憑藉自有技術與優秀的研發團隊,聯詠成功深化技術與產品開發經驗,產品廣泛獲得國際大廠採用,持續帶動企業成長與獲利。根據 2023 年數據,聯詠不僅是全球第七大、台灣第二大 IC 設計公司,更在全球平面顯示器驅動 IC 領域佔據前三名的市場地位。聯詠在顯示驅動 IC (DDI) 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基本概況

指標 數值
目前股價 499.0
預估本益比 14.34
預估殖利率 5.56
預估現金股利 27.75 元
報表更新進度 ☑ 月報 ☑ 季報

觀察聯詠科技的股價走勢,可參考以下圖表:

3034 聯詠 K線圖(日)
圖(4)3034 聯詠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3034 聯詠 K線圖(週)
圖(5)3034 聯詠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3034 聯詠 K線圖(月)
圖(6)3034 聯詠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EPS 熱力圖則呈現了分析師對聯詠歷年 EPS 的預估變化:

3034 聯詠 EPS 熱力圖
圖(7)3034 聯詠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歷史沿革

聯詠的發展歷程可追溯至聯華電子的設計部門。1997 年獨立後,初期以電腦周邊晶片組為主。1999 年跨足液晶顯示器(LCD)驅動 IC 市場,2000 年後營運重心轉向 LCD 驅動 IC 及系統單晶片(SoC)。公司於 2000 年通過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上櫃,2002 年正式於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自 2003 年起,陸續在中國大陸、日本等地設立子公司,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版圖。

2007 年底,聯詠併購華邦電子轉投資的其樂達科技,將業務從驅動 IC 擴展至機上盒、數位相框、DVD 播放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近年來,公司營運持續成長,員工薪資結構與分紅水準逐步提升,現金股利亦屢創新高,展現穩健的經營實力與對人才的重視。股利政策也備受投資人關注。

主要業務範疇分析

聯詠科技的核心業務為產品設計、研發及銷售,主要產品線可分為兩大類:驅動 IC(Driver IC)與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 SoC)。此產品組合反映公司在顯示技術領域的深厚基礎,以及在系統整合方案上的拓展。

營收結構分析

根據 2024 年第三季的財報數據,聯詠的產品營收結構如下:

pie title 2024 第三季產品營收佔比 "面板驅動晶片" : 63 "系統單晶片" : 37
  1. 面板驅動晶片:佔總營收 63%。此類別涵蓋 LCD 與 AMOLED 驅動 IC,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

  2. 系統單晶片(SoC):佔總營收 37%。包含電視控制晶片、安防監控、電源管理等多媒體與影像處理相關晶片。

相較於 2022 年 LCD 驅動 IC 佔 66%、SoC 佔 34% 的結構,2024 年第三季驅動 IC 佔比略降至 63%,SoC 佔比則提升至 37%,顯示 SoC 產品線的營收貢獻度有所增加。

產品系統與應用

聯詠科技提供全方位的顯示與影像處理晶片解決方案,產品技術領先且應用廣泛。

驅動 IC 產品線

驅動 IC 是聯詠的核心業務,負責控制各類顯示面板的像素點亮與色彩呈現。

  1. LCD 驅動 IC:包含源極驅動器(Source Driver)、閘極驅動器(Gate Driver)及時序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 TCON)。應用範圍涵蓋大尺寸電視、筆記型電腦螢幕,以及中小尺寸的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GPS 裝置等。聯詠在大尺寸面板驅動 IC 市場全球排名前三,市佔率居世界領先地位。

  2. AMOLED 驅動 IC:隨著 OLED 技術的普及,聯詠積極開發 AMOLED 驅動 IC,應用於高階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及平板電腦。公司成功進入蘋果 iPhone 供應鏈,為其提供 OLED 驅動 IC。

  3. 整合型驅動 IC

    1. TDDI(Touch with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整合觸控與顯示驅動功能的晶片,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聯詠的新一代 OLED TDDI 產品性能提升且功耗降低,預計於 2025 年第二季開始量產,可望受惠於 5G 手機普及帶來的需求。

    2. FTDI(Fingerprint Touch Display Integration):整合屏下指紋辨識功能的觸控顯示驅動晶片。

系統單晶片(SoC)產品線

SoC 產品線展現聯詠在系統整合與多媒體處理方面的技術實力。

  1. 電視 SoC:提供包含影像處理、時序控制、數位訊號接收(DVB-T/DVB-S)等功能的電視系統單晶片解決方案。聯詠積極開發 8K 電視控制晶片,滿足高階市場需求。

  2. 影像感測與處理晶片:應用於安防監控(IP Cam)、行車紀錄器、數位相機等領域。聯詠投入 AI 影像處理技術,開發智能視訊處理單晶片(IVS),切入 AI 影像分析市場。

  3. 車用電子 SoC:推出符合車規標準的影像處理系統晶片,應用於車載資訊娛樂系統、環景影像、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已獲得國際車廠採用。

  4. 其他消費性電子 SoC:涵蓋數位相框、DVD 播放器、投影機等產品的控制晶片。

技術特色

聯詠的產品技術具備多項特色:

  • 高整合度:提供 TDDI、FTDI 等高度整合的解決方案,簡化客戶設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 先進製程應用:積極導入 6 奈米 製程進行量產,並規劃採用更先進的 FinFET 製程技術,提升產品性能、降低功耗與成本。
  • 廣泛應用支援:產品線完整,支援從高階 OLED 到主流 LCD,從手機到大尺寸電視,以及車用、安防等多樣化應用。
  • AI 技術導入:將 AI 演算法整合至 SoC 產品中,提升影像辨識、處理與分析能力,開拓智慧應用市場。
  • 新興技術布局:持續投入 Mini LED 驅動晶片、Micro LED 相關技術、8K 顯示技術及 AR/VR 顯示驅動晶片的研發。

市場版圖與客戶群

聯詠科技的銷售網絡遍及全球,但以亞太地區為主要營運重心。

銷售區域分布

根據 2024 年第三季數據,銷售區域佔比如下:

pie title 2024 第三季銷售區域佔比 "亞太地區" : 63 "台灣市場" : 37

亞太地區(包含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等地)為最主要的市場,貢獻 63% 的營收。台灣 本土市場則佔 37%。此分布反映了全球面板及消費性電子產業鏈集中於亞洲的特性。相較 2022 年亞太佔 69%、國內佔 31% 的數據,2024 年第三季台灣市場的營收佔比有所提升。

主要客戶群體

聯詠的客戶群涵蓋全球頂尖的面板製造商消費性電子品牌

  • 面板廠:友達光電(AUO)、群創光電(Innolux)、京東方(BOE)、華星光電(CSOT)、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LG 顯示(LG Display)等。
  • 品牌客戶

    1. Apple:為其 iPhone 及 iPad 提供 OLED 驅動 IC。2024 年成功進入 iPhone 16 系列供應鏈,預計 2025 年將持續供應 iPhone 17 系列所需的新型 OLED TDDI 晶片。

    2. Samsung:除面板驅動 IC 外,SoC 產品亦打入其供應鏈。

    3. 其他品牌:涵蓋各大手機、電視、筆記型電腦及顯示器品牌。

    4. 車廠:Mercedes-Benz、Tesla 等採用其車用影像處理晶片。

上下游關係與供應鏈

聯詠採行無廠半導體(Fabless)的營運模式:

  • 上游

    1. 晶圓代工:主要原物料為晶圓,製造委託給專業晶圓代工廠,大股東聯華電子(UMC)為主要合作夥伴,同時也與其他代工廠合作以分散風險及確保產能。

    2. IP 供應商:與 ARM、CEVA 等 IP 供應商合作,取得處理器核心、DSP 等矽智財授權。

    3. 責任礦產:制定責任礦產採購政策,要求供應商使用符合 RMI 認證的冶煉廠產品,確保金、鉭、錫、鎢、鈷、雲母等原物料來源符合永續規範。

  • 下游

    1. 封裝測試:將代工完成的晶圓交由專業封裝測試廠(OSAT)進行封裝與測試。

    2. 客戶:最終產品銷售給面板廠、模組廠或品牌終端客戶。聯詠在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籌碼動向

觀察聯詠的籌碼分布,可作為股票分析與投資判斷的參考:

  • 法人籌碼

3034 聯詠 法人籌碼(日)
圖(8)3034 聯詠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 大戶籌碼

3034 聯詠 大戶籌碼(週)
圖(9)3034 聯詠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 內部人持股

3034 聯詠 內部人持股(月)
圖(10)3034 聯詠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財務分析

以下將針對聯詠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

  • 本益比河流圖:呈現歷年本益比變化,可評估目前股價是否合理。

3034 聯詠 本益比河流圖
圖(11)3034 聯詠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 淨值比河流圖:呈現歷年淨值比變化,有助於了解股價相對於公司價值的關係。

3034 聯詠 淨值比河流圖
圖(12)3034 聯詠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 營收趨勢圖:顯示公司營收的變化趨勢,可判斷營運成長動能。

3034 聯詠 營收趨勢圖
圖(13)3034 聯詠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 獲利能力:包含毛利率、營益率、純益率等指標,反映公司的盈利效率。

3034 聯詠 獲利能力
圖(14)3034 聯詠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觀察公司資本支出的變化,可能預示未來的擴張計畫。

3034 聯詠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
圖(15)3034 聯詠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 合約負債:代表公司的預收款項,可視為未來潛在營收的領先指標。

3034 聯詠 合約負債
圖(16)3034 聯詠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評估公司的存貨管理效率。

3034 聯詠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
圖(17)3034 聯詠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本站自行繪製)

  •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衡量存貨水位的合理性。

3034 聯詠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
圖(18)3034 聯詠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本站自行繪製)

  • 現金流狀況:反映公司的資金運用效率。

3034 聯詠 現金流狀況
圖(19)3034 聯詠 現金流狀況(本站自行繪製)

  • 杜邦分析:深入了解公司的財務結構與獲利來源。

3034 聯詠 杜邦分析
圖(20)3034 聯詠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 資本結構:了解公司的資金來源與配置。

3034 聯詠 資本結構
圖(21)3034 聯詠 資本結構(本站自行繪製)

股利政策

聯詠的股利政策穩定,可作為長期投資的參考指標。聯詠的 EPS 也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

3034 聯詠 股利政策
圖(22)3034 聯詠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研發實力與競爭優勢

聯詠科技高度重視研發創新,持續投入大量資源以維持技術領先地位。

研發投入與布局

2024 年前三季,聯詠的研發費用達 124.7 億元,佔營收比重約 16.09%,顯示公司對技術創新的高度承諾。研發重點聚焦於:

  • 新世代顯示技術:OLED TDDI、Micro LED 驅動 IC、高刷新率/高解析度 TCON。
  • AI 與影像處理:AI 視覺處理器、高效能影像訊號處理器(ISP)、智能視訊處理單晶片(IVS)。
  • 先進製程導入:持續推進 6 奈米 及更先進 FinFET 製程的產品設計與量產。
  • 新興應用:AR/VR 顯示驅動、車用 ADAS 晶片、高速傳輸介面 IP。

為進一步強化研發能量,聯詠於 2024 年在台南科學園區投資逾 20 億元 興建新的研發中心大樓。此大樓預計 2027 年第三季完工,將提供約千個研發職位,專注於產品開發與技術創新。

核心競爭力

聯詠的主要競爭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技術領先與產品完整性:提供從驅動 IC 到 SoC 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技術涵蓋 LCD、OLED、Mini LED 等主流及新興顯示技術,並積極整合觸控、指紋辨識、AI 等功能。
  • 穩固的客戶關係:與全球一線面板廠及品牌客戶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尤其在蘋果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 供應鏈管理能力:與主要晶圓代工廠(特別是聯電)關係緊密,有助於確保產能供應穩定。同時具備將成本壓力有效轉嫁給客戶的能力。
  • 市場趨勢掌握:精準預見並布局 OLED、TDDI、AI、車用電子等高成長市場。
  • 成本效益:透過先進製程導入與優化設計,提升產品性價比。

市場競爭態勢

顯示驅動 IC 設計產業競爭激烈,聯詠在全球市場上面臨來自台灣、韓國及中國大陸廠商的挑戰。

主要競爭對手

  • 顯示驅動 IC

    • 台灣:奇景光電(Himax)、瑞鼎科技(Raydium)、天鈺科技(Fitipower)、敦泰電子(FocalTech)、奕力科技(Ilitek)。
    • 韓國:三星電子(System LSI 部門)、LX Semicon。
    • 中國大陸:集創北方(Chipone)等。
  • 電視 SoC:聯發科(MediaTek)、瑞昱半導體(Realtek)、晶晨半導體(Amlogic)等。

  • 安防監控 SoC:海思(Hisilicon,受美國制裁影響)、安霸(Ambarella)、星宸科技(SigmaStar)等。

市場地位與市佔率

  • 整體 IC 設計:全球第七大、台灣第二大 IC 設計公司(2023 年數據)。
  • 平面顯示器驅動 IC:全球市場排名前三。
  • 大尺寸驅動 IC:市佔率全球第一或前三(與奇景、三星競爭)。
  • OLED 驅動 IC:在蘋果 iPhone 供應鏈中佔有重要份額,2024 年 iPhone 16 系列初期獨家供應,後 LX Semicon 加入,預估聯詠與 LX Semicon 訂單比例約 55:45。在 LG Display 的 OLED DDI 市佔率預計 2025 年回升至 50%~60%

儘管面臨 LX Semicon 等對手的激烈競爭,特別是在蘋果供應鏈中,但聯詠憑藉技術、成本及客戶關係優勢,預期能維持其市場領先地位。

近期營運表現與財務分析

聯詠科技近年營運表現穩健,雖受全球景氣循環影響,但整體財務狀況良好。

營收與獲利狀況

  • 2024 年第三季:合併營收達 278.66 億元,季增 10.44%。毛利率 39.74%,營業利益率 22.40%
  • 2024 年全年:營收約 1028 億元(重返千億元水準),稅後淨利 203.42 億元,每股盈餘(EPS)約 33.43 元。相較 2023 年(營收約 775 億,EPS 25.54 元),營運顯著回升。
  • 2024 年第四季:受消費電子淡季影響,營收季減,單季 EPS 7.89 元,為近七季低點。
  • 2025 年第一季展望:預估合併營收介於 260 億至 272 億元 之間,季增 2.9%~7.6%,年增 6%~11%。毛利率預估介於 37%~40%,營業利益率約 18.5%~21.5%。主要受惠於中國大陸家電舊換新補貼政策、客戶因應美國關稅提前拉貨等因素,呈現淡季不淡。
  • 2025 年 2 月:單月營收 92.67 億元,月增 9.3%,年增 29.9%
  • 2025 年 3 月:單月營收 93.72 億元,創 2024 年 9 月 以來新高,年增 9.3%
  • 2025 年第一季:累計營收 271.2 億元,年增 11%,符合財測預期。

從營收狀況趨勢圖可以看出,公司營運在 2024 年第四季觸底後,自 2025 年第一季起呈現明顯復甦趨勢。營收分析有助於了解公司營運狀況。

整體來看,公司營運在 2024 年第四季觸底後,自 2025 年第一季起呈現明顯復甦趨勢。

財務結構與股利政策

  • 現金部位: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底,現金及約當現金達 419.97 億元,營運資金充裕。
  • 庫存管理:庫存水位健康,顯示公司對市場需求的掌握與應變能力良好。
  • 股利政策:公司維持穩健的股利政策,2024 年配發現金股利 32 元,配息率約 80%~85%,現金殖利率具吸引力(約 5%~6%),顯示公司現金流充沛且重視股東回饋。

資金需求與籌資

聯詠目前無公開發債、現金增資或發行可轉債的計畫。公司主要透過內部營運現金流銀行融資來滿足研發投入、營運週轉等資金需求,財務結構穩健,無需透過資本市場進行大規模籌資。

近期重大事件與發展

聯詠近期在產品技術、市場拓展及營運布局上均有重要進展。

新產品與技術進展

  • OLED TDDI:新一代 OLED TDDI 產品預計 2025 年第二季 開始量產,將供應蘋果 iPhone 17 系列等高階手機,具備更佳的觸控性能與更低的功耗。
  • AI 布局

    • 積極開發 AI 視覺處理晶片,切入邊緣 AI 應用市場。
    • 與奇景光電合作推出超低功耗智慧監控 AI 解決方案。
    • 加入 Arm 全面設計生態系(Arm Total Design),利用 Arm Neoverse 平台開發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客製化晶片(ASIC),並規劃往 5/4 奈米 製程推進。
  • 車用電子:持續推出符合車規的高可靠性影像處理晶片。

  • 高階顯示:開發 Mini LED 驅動晶片、8K 電視控制晶片。

重大投資計畫

  • 台南研發中心:投資逾 20 億元 興建新研發大樓,預計 2027 年第三季 完工,將大幅提升研發能量。
  • 政府補助計畫:參與經濟部「IC 設計攻頂補助計畫」,獲得政府資源支持,投入 AI 晶片及先進製程技術開發。

ESG 與企業治理

  • 設立 ESG 永續委員會,強化永續發展策略規劃與執行。
  • 制定氣候變遷因應策略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計畫。
  • 持續推動責任礦產採購與供應鏈管理。聯詠也積極參與永續發展相關活動。

市場動態與法人評價

  • 市場需求回溫:受惠於中國大陸補貼政策、美國關稅預期心理帶動的提前拉貨,以及 AI PC/NB 的潛在換機需求,市場需求逐步復甦。
  • 法人評價正面:近期多家國際投資機構(摩根士丹利、花旗、高盛等)紛紛調高聯詠的目標價與投資評等,普遍看好其在 OLED、AI 及車用領域的成長潛力,以及穩固的市場地位與獲利能力。目標價最高上看 760 元(樂觀情境)。Factset 調查分析師預估 2024 年 EPS 中位數約 32.94 元2025 年 EPS 中位數約 35.45 元
  • ETF 成分股:聯詠為台灣 50(0050)、高股息(0056、00878、00919)等多檔重要 ETF 的核心成分股,顯示其市場代表性與投資價值。

根據 2025 年 4 月 9 日的新聞筆記資料顯示,聯詠受惠於客戶提前拉貨及中國大陸補貼政策刺激需求,帶動首季業績。法人也看好 AI 相關需求,聯詠將持續開發新產品,拓展 OLED、TV、PC/NB 及車用市場。然而,美國對等關稅開徵可能影響終端產品購買力,進而遞延至晶片供應,總經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未來發展策略與展望

展望未來,聯詠科技將持續聚焦核心技術,拓展多元應用,並強化全球市場布局。

短中期發展重點(1-3 年)

  • 鞏固驅動 IC 領導地位:持續提升 LCD DDI 的市佔率與獲利能力,加速 OLED DDI 及 OLED TDDI 的市場滲透,特別是在手機、平板及穿戴裝置市場。
  • 拓展 SoC 應用領域:深化電視 SoC 市場,擴大安防監控、車用電子及 AI 邊緣運算等領域的營收貢獻。
  • 把握 AI 商機:開發適用於 AI PC/NB 的 TCON 及相關晶片,迎接潛在換機潮。強化 AI 影像處理技術,拓展智慧監控、智慧家居等應用。
  • 優化成本結構:透過導入更先進製程(FinFET)、改善設計流程、強化供應鏈管理,維持具競爭力的成本結構與毛利率。

長期策略(3-5 年以上)

  • 技術持續創新:投入 Micro LED、AR/VR 等次世代顯示技術的研發。深化 AI 與 ASIC 設計能力,布局雲端與數據中心相關機會。
  • 全球市場深化:鞏固亞太市場,拓展歐美日等成熟市場的高階應用。
  • 多元化發展:探索顯示與影像技術在醫療、工業自動化等新興領域的應用潛力。
  • 永續經營:持續推動 ESG 策略,強化企業韌性與長期價值。

整體而言,聯詠科技憑藉其在顯示技術領域的深厚積累、持續的研發投入、穩固的客戶基礎及供應鏈管理能力,已為迎接 AI 時代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做好準備。儘管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激烈的市場競爭,但公司清晰的發展策略與正向的營運展望,使其具備持續成長的潛力。投資者可關注聯詠的基本面分析,以及技術分析,評估其投資價值。

重點整理

  • 公司定位:全球領先的無廠半導體 IC 設計公司,專注於顯示驅動 IC 與系統單晶片(SoC)。
  • 產品結構2024 年 Q3 營收中,驅動 IC 佔 63%,SoC 佔 37%
  • 核心技術:涵蓋 LCD、OLED、TDDI、電視 SoC、影像處理、AI 視覺等。
  • 市場地位:全球顯示驅動 IC 前三名,大尺寸 DDI 市場領先,蘋果 OLED DDI 重要供應商。
  • 客戶基礎:涵蓋全球主要面板廠(友達、群創、京東方、LGD 等)與品牌廠(Apple、Samsung 等)。
  • 營運展望2025 年 Q1 營運淡季不淡,全年展望樂觀,受惠於需求回溫、新產品(OLED TDDI)放量及 AI 應用帶動。
  • 競爭優勢:技術領先、產品完整、客戶穩固、供應鏈管理能力強、成本效益佳。
  • 未來策略:鞏固 DDI 領導地位,拓展 SoC 應用(AI、車用),持續技術創新,深化全球市場布局,推動永續經營。
  • 財務穩健:現金充裕,庫存管理良好,股利政策穩定且具吸引力。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11.06)
    本研究主要參考該簡報的財務數據、產品結構分析、區域營收占比及營運展望。

  2. 聯詠科技 2024 年第三季財務報告(2024.11.06)
    本文的財務分析主要依據此份財報,涵蓋合併營收、毛利率、營業費用、稅後淨利等關鍵數據,以及第四季業績展望。

  3. 聯詠科技公司網站公開資訊(含公司簡介、產品介紹、ESG 報告等)(2024-2025)
    提供公司基本資料、歷史沿革、業務範圍、全球據點、技術特色及永續發展措施。

  4. 聯詠科技歷次法人說明會公開資訊(2024-2025)
    補充各季度營運狀況、產品進度、市場看法及未來展望。

研究報告

  1. 摩根士丹利證券投資研究報告(2024.08.07, 2025.04.01, 2025.02.13)
    提供對聯詠科技的投資評級、目標價分析,深入探討公司在折疊屏、OLED、市佔擴張、成本及 AI ASIC 等方面的優勢與前景。

  2. 花旗集團投資研究報告(2025.02.13)
    分析聯詠的產品先進性、成本結構、毛利率韌性及現金股利吸引力。

  3. 高盛證券投資研究報告(2025.02.13)
    評估聯詠第一季營運展望、中國補貼效益及新產品動能,並提供獲利預估。

  4. 多家法人機構研究報告(MoneyDJ, UAnalyze, StockFeel 等)(2024-2025)
    綜合分析聯詠的產業地位、上下游關係、競爭態勢、產品應用、市場供需及 AI 趨勢下的機會。

  5. FactSet 分析師調查報告(2025.02.13)
    提供市場分析師對聯詠 EPS 的預估數據及目標價區間。

新聞報導

  1. 工商時報、經濟日報、鉅亨網、財訊快報、科技新報等財經媒體報導(2024-2025)
    涵蓋聯詠南科研發中心動土、iPhone 供應鏈動態、OLED TDDI 技術進展、參與政府補助計畫、股價表現、法人進出、ETF 成分股納入、關稅影響分析等近期事件與市場反應。

  2. 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2024-2025)
    提供每月營收、財務報表、股利政策等官方公告資訊。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 2024 年至 2025 年 4 月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市場分析及預測均來自上述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研究報告及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