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統包工程龍頭:中鼎工程(9933)深度產業分析

圖(1)個股筆記:9933 中鼎(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5 月 04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度解析中鼎工程 (CTCI Corporation , 股票代號:9933.TW ),這家台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統包工程公司。文章從公司沿革、核心業務、全球布局、營收結構等多個面向,剖析中鼎的競爭優勢與營運表現。

文章重點:

  • 公司概況: 中鼎工程為台灣工程產業領航者,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基礎建設。
  • 核心業務: 涵蓋煉油石化工程、電力工程、基礎建設工程、環境工程、高科技製造工程五大領域。
  • 營運表現: 2024 年營收創新高,在建工程金額龐大,綠色工程佔比顯著提升。
  • 重大事件: 美國 GCEH 應收帳款事件造成短期財務衝擊,公司積極應對。
  • 未來展望: 鎖定 ESG 商機相關領域,擁抱兆元市場商機。

重要訊息:

  • 卡達乙烯廠儲槽統包工程:合約金額達 4 億美元。
  • 台中捷運藍線機電系統標案:合約金額達 607.9 億元。
  • GCEH 應收帳款危機:涉及金額 196.04 億元,公司積極協商重整計畫。

量化指標與市場前景:

9933 中鼎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
圖(2)9933 中鼎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9933 中鼎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
圖(3)9933 中鼎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TCI Corporation, 股票代號:9933.TW)創立於 1979 年,由中華開發與中央投資公司共同設立,奠基於台灣經濟起飛之際,肩負國家工業發展重任。歷經多年發展,中鼎工程已躍升為台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統包工程公司,更名列 ENR 全球百大國際工程公司之林,在全球工程界佔有一席之地。

公司沿革:台灣工程產業的領航者

中鼎工程的前身為「中技社」,於 1979 年正式轉型為民營企業,並以統包工程服務為核心業務,積極參與台灣各項重大基礎建設。1993 年,中鼎工程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進一步強化其資金實力與市場地位,為後續拓展國際業務奠定堅實基礎。

經過數十年的穩健發展與策略轉型,中鼎工程不僅在煉油石化工程、電力工程、基礎建設工程等傳統工程領域取得卓越成就,更積極拓展至環境工程、高科技製造等新興產業。透過轉投資事業如崑鼎投資控股(ECOVE Environment Corporation)、益鼎工程(CTCI Advanced Systems Inc.)等子公司,在廢棄物處理、智慧機電整合等領域深化專業,實現多元化經營與永續發展的目標。

全球布局:營運據點遍布亞、美、中東

中鼎工程的全球布局策略是其重要競爭優勢之一。迄今,中鼎已於全球逾 10 個國家設立約 50 個營運據點,足跡遍及亞洲、美洲與中東地區,展現其強大的國際工程承攬能力與全球市場服務能量。藉由在地化經營,中鼎能更深入了解各地市場需求與法規環境,提供客製化的工程解決方案。

核心業務分析

多元業務範疇:橫跨五大核心領域

中鼎工程以統包工程(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EPC)服務為核心,業務範疇涵蓋工程產業五大核心領域

  1. 煉油石化工程:從油品煉製、天然氣處理到石化產品產製,提供前端設計至建廠試車的全方位工程服務。

  2. 電力工程:涵蓋核能、燃氣、燃煤等傳統電廠,並積極投入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工程、儲能系統等再生能源工程。

  3. 基礎建設工程:參與捷運、高鐵、機場、港口等大型交通建設與都市發展項目,奠定區域發展基石。

  4. 環境工程:投入垃圾焚化爐、廢棄物處理廠、污水處理廠、海水淡化廠等環保設施興建與營運,致力於環境永續。

  5. 高科技製造工程:承攬半導體廠房、面板廠、生技廠、鋰電池廠、數據中心等高科技廠房興建工程,支援尖端產業升級。

中鼎聚焦潛力市場

圖(4)聚焦潛力市場(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中鼎 天然氣接收站及儲槽工程

圖(5)天然氣接收站及儲槽工程(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中鼎 煉油石化轉型

圖(6)煉油石化轉型(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中鼎軌道運輸

圖(7)軌道運輸(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中鼎 高科技及 AI 商機

圖(8)高科技及 AI 商機(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營收結構:多元業務支撐營運成長

中鼎工程的營收來源多元分散,有效降低單一產業景氣波動的風險。依據 2023 年第三季法說會資料,營收結構分析如下:

pie title 中鼎工程 2023年第三季營收結構 (依工程類型) "煉油石化" : 31 "電力" : 22 "一般工業" : 15 "環境" : 14 "交通" : 10 "天然氣" : 6 "其他" : 2
  • 煉油石化:佔 31 %

  • 電力:佔 22 %

  • 一般工業 (含高科技 ):佔 15 %

  • 環境工程 (含水資源、能資源循環 ):佔 14 %

  • 交通工程:佔 10 %

  • 天然氣:佔 6 %

  • 其他:佔 2 %

地域分布方面,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台灣市場仍為營收主力,佔比達 53 %,其次為印度 16 %、中國大陸 11 %、美國 10 %、中東 8 %、東南亞 2 %。該分布突顯台灣市場的重要性,同時也顯示中鼎在全球工程市場,特別是在亞洲及美國市場的顯著布局。

pie title 中鼎工程地域分布營收占比 (截至 2024年10月) "台灣" : 53 "印度" : 16 "中國大陸" : 11 "美國" : 10 "中東" : 8 "東南亞" : 2

公司基本概況

中鼎工程(9933.TW)為台灣工程產業的領航者。以下為公司基本概況:

  • 目前股價:27.6
  • 預估本益比:24.12
  • 預估殖利率:7.67
  • 預估現金股利:2.11 元
  • 報表更新進度:☑ 月報 □ 季報

9933 中鼎 EPS 熱力圖
圖、9933 中鼎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EPS 熱力圖呈現了市場對於中鼎工程未來獲利能力的預估變化,投資者可藉此判斷公司成長趨勢。

9933 中鼎 K線圖(日)
圖(9)9933 中鼎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9933 中鼎 K線圖(週)
圖(10)9933 中鼎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9933 中鼎 K線圖(月)
圖、9933 中鼎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股價走勢圖分別以日、週、月為單位,呈現中鼎工程股價在不同時間跨度下的波動情況。股價分析以及投資分析可做為參考依據。

市場與營運分析

營運表現:營收、在建工程雙創新高

近年來,中鼎工程營運表現亮眼,營收與在建工程金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突顯其營運成長動能強勁。

  • 2024 全年營收:全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1,196.95 億元,年增 15.62 %,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 2024 年 12 月營收:單月營收達 134.16 億元,年增 25.35 %,創下歷史單月新高。

9933 中鼎 營收趨勢圖
圖、9933 中鼎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營收分析趨勢圖顯示中鼎工程近年營收呈現穩健成長的態勢。

  • 在建工程金額: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在建工程金額(Backlog)高達 3,391 億元,持續刷新紀錄,為未來 3 至 5 年營收提供穩固基礎。

營收成長主要受惠於全球能源轉型、淨零碳排趨勢下,能資源、水資源、循環經濟及高科技產業等工程案量顯著增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綠色工程承攬業務佔比已達 56 %,相較 2015 年僅 23 % 大幅提升,顯示中鼎工程成功掌握 ESG 商機,並在相關領域建立領先地位。

中鼎 ESG商機 – 電力(天然氣電廠)

圖(11)ESG 商機 – 電力(天然氣電廠)(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中鼎 綠能

圖(12)綠能(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中鼎 水資源

圖(13)水資源(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中鼎循環經濟及零廢

圖(14)循環經濟及零廢(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中鼎 新興技術(碳捕捉、碳注儲、氫能)

圖(15)新興技術(碳捕捉、碳注儲、氫能)(資料來源:中鼎公司網站)

獲利能力分析

中鼎工程在營收規模擴大的同時,亦致力於提升獲利能力。雖然 2024 年受美國 GCEH 專案影響,第一季出現虧損(EPS -0.2 元),但若排除該一次性事件影響,公司本業獲利能力仍屬穩健。2024 年第三季財報顯示,毛利率曾回升至 5.47 %,營業利益更創下近兩年新高,顯示公司在成本控制與營運效率方面持續改善。未來獲利表現的關鍵,將取決於 GCEH 呆帳提列狀況及新接綠色工程的毛利率水準。

9933 中鼎 獲利能力
圖、9933 中鼎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獲利能力圖表呈現了中鼎工程毛利率、營益率等重要獲利指標的變化,可用於評估公司的經營效率。

9933 中鼎 杜邦分析
圖、9933 中鼎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杜邦分析圖則進一步拆解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有助於了解公司獲利能力的驅動因素。財務分析可參照此處。

未來潛在商機:展望兆元市場

展望未來,中鼎工程對營運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根據 2024 年法說會資料,未來 12 個月全球潛在投標商機(Prospect)上看 6,150 億元(先前預估為 6,300 億元,數字略有調整但仍龐大),主要來自:

  • 台灣市場:約 3,980 億元 (主要為電力工程、環境工程、交通工程 )

  • 中東市場:約 1,430 億元 (主要為煉油石化工程、綠色能源 )

  • 東南亞及印度市場:約 780 億元 (主要為煉油石化工程、環境工程 )

  • 美國及墨西哥市場:約 20 億元 (高科技廠房、能源轉型 )

  • 中國大陸市場:約 90 億元 (高科技廠房、石化升級 )

潛在商機高度集中於ESG 相關領域,包括電力工程(天然氣電廠、綠能、儲能)、水資源工程(海水淡化工程、再生水)、循環經濟與零廢棄工程(WtE)、天然氣接收站及儲槽工程、煉油石化轉型工程(低碳製程)、軌道運輸工程以及碳捕捉技術、利用與封存(CCUS)、氫能等新興技術應用。

重大工程承攬與建案分析

卡達乙烯廠儲槽統包工程:展現國際競爭力

2024 年 11 月,中鼎工程宣布取得卡達 Ras Laffan Petrochemicals Project(RLPP)乙烯廠儲槽統包工程,合約金額達 4 億美元(約新台幣 129.8 億元),預計 2027 年第三季完工。此案為全球最大乙烯廠的配套儲槽統包工程,由中鼎與韓國三星工程(Samsung Engineering)組成的 SCJV 團隊共同承攬,再次突顯中鼎工程在大型煉油石化專案的國際競爭力與專案管理能力。

綠色工程實績:引領產業低碳轉型

中鼎工程積極投入綠色工程領域,累積豐富實績,引領產業朝低碳永續方向轉型:

  • 新竹海水淡化廠:承攬台灣最大公共工程海水淡化廠興建及 15 年操作維護案,日產水量達 10 萬噸,預計 2028 年完工。該廠將導入國際領先海淡技術,達成節電 17 %、減排 16 % 的效益,為台灣水資源穩定供應提供重要方案。

  • 嘉義市綠能永續循環中心 BOT 案:整合廢棄物處理與再生能源發電,展現中鼎工程在循環經濟領域的整合實力。

  • 台灣首座碳封存試驗場地上設施統包工作:與中油合作,於苗栗鐵砧山執行,推動台灣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發展,為邁向淨零排放目標奠定基礎。

  • 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為高科技產業提供穩定可靠的再生水源,協助客戶達成水資源永續目標。

  • 台中捷運藍線機電系統:2025 年 4 月,中鼎聯手新加坡科技電子(ST Engineering)、法商阿爾斯通(Alstom)、韓商現代樂鐵(Hyundai Rotem)共同承攬台中捷運藍線全線機電系統標案,合約金額達 607.9 億元,中鼎負責核心供電系統建置,預計 2034 年完工通車。此案顯示中鼎在台灣捷運機電系統承攬市佔率第一的領導地位,並具備豐富捷運工程經驗,同時積極拓展海外業務。

重大工程案件列表

以下整理近年中鼎承攬或執行的部分指標性工程案件:

類別 案名/工程 地區/客戶 金額/規模/時程 備註
煉油石化工程 SASREF 180 萬噸乙烷裂解專案前端設計 (FEED) 沙烏地阿拉伯 展現前端設計能力
卡達 RLPP 乙烯裂解配套儲槽統包工程 卡達 4 億美元 (約 129.8 億台幣 ),預計 2027 Q3 完工 與三星工程組 SCJV
Adani 煤轉聚氯乙烯 (Coal to PVC) 設計工作 印度 參與印度大型石化專案
中油大林廠 H2 新建儲槽及灌裝場統包工程 台灣/中油 國內石化工程實績
電力 [天然氣] 興達電廠 3,900MW 燃氣複循環電廠 台灣/台電 參與大型燃氣電廠建置
台中電廠 2,600MW 燃氣複循環電廠 台灣/台電
森霸電力第二期 1,000MW 燃氣複循環電廠 台灣/森霸電力 民營電廠 (IPP) 實績
大林/通霄/協和/台中/興達電廠改善計畫 台灣/台電 持續參與既有電廠升級
電力 [綠能] 海峽風場水下基礎設計工作 台灣 跨足離岸風電設計
海鼎風場第一期陸上變電站前期工作 台灣
陸上/海上變電站統包/設計工程 台灣 離岸風電陸上及海上設施工程
台電龍潭儲能案 台灣/台電 50 MW 參與大型儲能系統建置
水資源 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 台灣/台積電 高科技產業水處理實績
新竹海水淡化廠興建及操作維護案 台灣 日產 10 萬噸,預計 2028 年完工 全台最大公共工程海淡廠,採國際領先技術
桃園北區/中壢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 台灣 都市基礎建設實績
高雄鳳山溪/臨海污水處理暨再生水廠 台灣 南部水資源建設
循環經濟 嘉義市綠能永續循環中心 BOT 案 台灣 廢棄物轉能源 (WtE) 整合方案
台南科學園區資源再生中心擴建統包工程 台灣/南科管理局 科學園區環保設施
生質能/廢溶劑再利用/能資源中心 (桃園/台中/澳門/彰濱 ) 台灣/澳門 多元化循環經濟布局 (透過子公司崑鼎等執行 )
天然氣 中油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站區儲槽及氣化設施統包工程 台灣/中油 國家重要能源基礎設施
軌道運輸 桃園捷運綠線 GC03 區段標水電環控統包工程 台灣 捷運系統工程實績
台北捷運南北環線機電統包工程 台灣/北捷 80 億元 (萬大線段 ),預計 2027 年通車 鞏固捷運機電龍頭地位
台中捷運藍線機電系統統包工程 台灣/中捷 607.9 億元 (全線 ),預計 2034 年完工 聯手國際大廠承攬,負責核心供電系統
新興技術 中油苗栗碳封存試驗專案 地上設施統包工作 台灣/中油 年捕獲 1 萬噸 CO2 (目標 ) 台灣首座碳封存試驗場,跨足 CCUS 領域
高科技 外商在台資料中心 台灣 參與大型資料中心建置
高雄和發產業園區鋰電池廠興建案 台灣 新能源產業廠房實績
BASF 浙江嘉興電子級硫酸廠 中國大陸 海外高科技廠房工程
台商海外建廠工程 (印度、越南、馬來西亞 ) 亞洲多國 協助台商全球布局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 美國/台積電 參與指標性半導體海外設廠
GCEH/BKRF 美國加州生質柴油廠改造案 美國/GCEH 196.04 億元 (應收帳款 ) 已完工,但業主聲請重整,款項回收中 (近期重大事件 )

備註

  • 此清單主要根據近年法說會簡報提及的「近期主要成果」和「指標性實績」整理而成,金額與時程可能隨專案進度調整。

  • 部分環境及能資源工程由子公司崑鼎等執行。

近期重大事件分析:GCEH 應收帳款危機

2024 年 4 月,中鼎工程爆發重大財務風險事件,其美國子公司 CTCI Americas [CTCIA) 承攬的 Global Clean Energy Holdings(GCEH)旗下 Bakersfield Renewable Fuels (BKRF] 生質柴油廠改造工程,因 GCEH 聲請第 11 章破產重整,導致高達 196.04 億元新台幣的工程應收帳款回收面臨重大不確定性。

事件背景與衝擊

CTCIA 負責將加州一座舊煉油廠改造為再生柴油廠,工程已於 2024 年底完工並投入營運。然而,業主 GCEH 因財務困境於 2024 年 4 月向法院聲請破產重整保護。此筆高達 196.04 億元的應收帳款約占中鼎 2023 年底合併總資產的 15.7%,更逼近公司淨值,引發市場對中鼎財務健全度的極大擔憂。

消息傳出後,中鼎股價連續出現 4 根跌停板,市值大幅蒸發,二可轉債價格亦出現顯著折價,反映市場的恐慌情緒。同時,因延遲召開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中鼎遭台灣證券交易所處以 20 萬元違約金。

公司應對措施與市場反應

面對此一重大危機,中鼎迅速採取多項應對措施:

  1. 法律行動與債權確保:CTCIA 已對 BKRF 廠區設定工程留置權 (Mechanic’s Lien),此為美國法律下確保工程款項優先受償的重要機制。

  2. 協商重整計畫:中鼎積極與 GCEH 及其他主要債權人協商,並於 2024 年底前與主要債權人達成重整支持協議 (Restructuring Support Agreement, RSA),初步共識為 GCEH 將透過分年方式清償債務,預計 2026 或 2027 年起開始還款。此協議仍待美國破產法院於 2025 年第三季前核准。

  3. 財務緩衝措施

    • 調整股利政策:將原訂每股配發 2 元現金股利,調整為現金 1 元 + 股票 1 元,維持股利總額不變,但保留更多現金在手。

    • 辦理私募:董事會決議辦理上限 9 萬張普通股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強化財務結構與充實營運資金。

    • 增加銀行融資:2025 年 4 月簽訂「第 22 次貸款協議修正案」,將 Tranche D 貸款額度提高至 3.8 億美元(約 121 億台幣),主要用於支應美國專案的潛在成本超支及營運週轉。

公司祭出多項自救措施後,股價一度從跌停拉至漲停,但市場反應分歧。部分分析師認為公司積極處理危機,且有機會分年回收款項;但亦有分析師提醒,呆帳提列壓力仍在,且重整計畫仍存變數,股價反彈可能面臨解套賣壓。

新聞筆記資料顯示,2025 年 4 月 24 日,中鼎董事會祭出私募案及調整現金股利兩項措施,股價由跌停轉為漲停,成交量達 9.1 萬張,成為量價雙增王。分析師認為股價強彈後可能面臨解套賣壓,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

9933 中鼎 法人籌碼(日)
圖、9933 中鼎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法人籌碼的變化,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中鼎工程的投資態度。

9933 中鼎 大戶籌碼(週)
圖、9933 中鼎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大戶籌碼則呈現了持股較多的投資者動向。

9933 中鼎 內部人持股(月)
圖、9933 中鼎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內部人持股則揭示了公司管理層對公司前景的信心程度。

財務影響評估

此事件對中鼎的財務狀況造成顯著影響:

  • 第一季虧損:中鼎 2024 年第一季自結稅後淨損 1.64 億元,每股虧損 0.2 元,主要反映 GCEH 事件的初步影響及相關費用的認列。

  • 呆帳提列壓力:公司表示將依據會計準則及重整計畫進度,分年提列備抵呆帳,強調不致一次性全額認列導致淨值大幅縮水。法人預估可能需提列 5% 至 10%(約 9.8 億至 19.6 億元)的呆帳準備,影響每股盈餘約 1.2 至 2.4 元

9933 中鼎 本益比河流圖
圖(16)9933 中鼎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9933 中鼎 淨值比河流圖
圖、9933 中鼎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本益比河流圖與淨值比河流圖分別呈現了中鼎工程歷年的本益比與淨值比變化,可作為評估股價合理性的參考。

  • 負債比攀升:截至 2024 年底,中鼎負債比率已達 80%,GCEH 事件加上後續融資需求,可能進一步推升負債比,增加財務風險。中華信評已將中鼎的信用評等置入「信用觀察負向」名單。

9933 中鼎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
圖、9933 中鼎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本站自行繪製)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圖顯示了公司債轉換為股票的可能性,可能對股價產生影響。

整體而言,GCEH 事件是中鼎近年來面臨的最大財務挑戰。雖然公司積極應對,且重整計畫已有初步共識,但款項回收的時程與確定性仍是未來觀察重點。此事件也突顯了大型國際工程專案潛在的高工程風險,以及強化風險控管機制的必要性。

競爭優勢分析

中鼎工程能在國內外競爭激烈的工程市場中脫穎而出,主要憑藉以下核心競爭優勢

技術領先:掌握核心工程技術

中鼎在統包工程領域累積逾 40 年的豐富經驗,掌握多項核心工程技術,特別是在煉油石化、電力、環境工程等領域,具備領先同業的技術實力。近年更積極投入綠色工程技術研發與應用:

  • iEPC 智慧工程整合平台:導入建築資訊模型 (BIM)、物聯網 (IoT) 及 AI 技術,進行數位化設計、採購、施工與營運管理。透過 3D 視覺化模擬與衝突檢測,可減少 10-15% 的設計變更成本;自動化採購平台縮短 20-25% 的採購週期;AI 進度管理系統則能降低 30% 的工安事故率,有效提升專案效率與品質。

  • 模組化設計與預製:於高雄前鎮設立模組化工廠,將部分工程單元在廠內預先製造組裝,再運至工地吊裝。此舉可縮短 15-20% 的現場施工時間,降低天候影響,並減少 10-15% 的鋼材用量,尤其適用於工期要求嚴格的高科技廠房與離岸風電設施。

  • ESG 工程技術

    • 廢棄物轉能源 (WtE):擁有專利的「流體化床焚化爐」技術,熱回收率達 85%,高於業界平均 70%,適用於處理高含水率廢棄物,已成功應用於台灣及東南亞多個案場。

    •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 (CCUS):承攬台灣首座碳封存試驗場統包工程,並積極規劃將 CCUS 技術導入煉油石化與發電廠專案,掌握低碳轉型商機。

    • 水處理技術:具備海水淡化、工業廢水回收再利用、高階再生水處理能力,滿足產業與民生用水需求。

專案管理:高效整合能力

統包工程專案規模龐大、介面複雜,涉及設計、採購、施工、法規、供應商管理等多重環節,專案管理能力至關重要。中鼎擁有經驗豐富的國際化專案管理團隊,建立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與嚴謹的風險控管機制,能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嚴格控制專案時程、成本與品質,確保工程如期如質交付,甚至超越客戶期望。其專案管理能力深受國際業主肯定。

全球布局:在地化服務優勢

中鼎工程在全球廣設營運據點,形成綿密的服務網絡。在地化經營策略使其能深入了解當地市場特性、文化、法規環境與供應鏈狀況,提供更貼近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同時,在地團隊能更快速回應客戶需求,有效進行溝通協調,降低跨國工程的文化差異與溝通成本,提升專案執行效率與客戶滿意度。

ESG 永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典範

中鼎工程長期致力於 ESG(環境、社會、治理)永續發展,不僅將 ESG 理念融入企業日常營運與決策,更將其視為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綠色工程,協助客戶與供應鏈實現淨零轉型。中鼎在 ESG 方面的卓越表現,深獲國際肯定,已連續 8 年入選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 DJSI),並在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永續年鑑評比中,連續 3 年蟬聯全球營建工程業 Top 1% 最高肯定,成為全球同業永續發展的典範,提升了品牌形象與客戶信任度。

未來發展策略與展望

面對全球能源轉型、淨零排放及地緣政治變動等多重挑戰與機遇,中鼎工程擬定以下發展策略,以鞏固市場地位並尋求永續成長:

核心業務策略:能源轉型與 ESG 深耕

中鼎將持續鞏固在煉油石化、電力等核心領域的優勢,並將業務重心向能源轉型ESG 相關工程傾斜:

  • 擴大綠色工程占比:目標將綠色、低碳、環保相關工程的營收占比,從目前的 56% 進一步提升至 60% 以上

  • 深化天然氣價值鏈:從 LNG 接收站、儲槽、氣化設施到燃氣電廠,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掌握天然氣作為過渡能源的商機。

  • 拓展再生能源版圖:持續投入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變電站)、太陽光電、儲能系統等領域的工程承攬與技術服務。

  • 循環經濟整合服務:結合廢棄物處理、資源回收、再生能源發電(如 WtE),提供整合性的循環經濟解決方案。

  • 水資源管理專家:強化在海水淡化、工業廢水回收、高階再生水處理的技術領先地位,應對全球水資源挑戰。

新興技術布局:氫能與碳捕捉

為掌握未來能源趨勢,中鼎積極布局新興技術:

  • 氫能產業鏈切入:評估與國際大廠(如 Aramco)合作,投入藍氫/綠氫的生產、儲存、運輸及應用相關工程技術開發,爭取沙烏地 NEOM 等大型綠色氫能專案。

  •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 (CCUS):以中油苗栗碳封存試驗案為基礎,持續發展 CCUS 工程技術,並探索將捕獲的二氧化碳進行再利用的商業模式,規劃將 CCUS 技術方案導入既有石化與電力客戶。

  • 碳權開發與交易:結合 WtE、CCUS 等減碳工程,開發碳權資產,探索碳交易相關的商業模式,創造額外收益來源。

風險管理強化

記取 GCEH 事件教訓,中鼎將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機制:

  • 優化標案評估:更嚴謹評估國際標案的業主財務狀況、地緣政治風險及合約條款。

  • 強化合約保障:在新簽訂的國際合約中,提高業主履約保證金比例、爭取更佳付款條件、納入更完善的擔保與仲裁條款。

  • 分散風險:持續拓展不同區域(如中東、東南亞)及不同工程領域的業務,降低單一市場或單一客戶的風險集中度。

  • 提升財務韌性:透過私募引進策略夥伴、優化資本結構、維持穩健現金流,提升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

展望未來,中鼎工程憑藉其穩固的在手訂單、領先的工程技術、全球化的布局以及在 ESG 領域的深耕,已為迎接下一階段的成長做好準備。雖然短期內 GCEH 事件的影響仍需時間消化,但長期而言,在全球基礎建設需求、能源轉型浪潮及永續發展趨勢的推動下,中鼎的營運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投資價值綜合評估

綜合評估中鼎工程的營運現況、競爭優勢、未來策略及潛在風險,可歸納出以下投資考量重點:

潛在利多因素

  1. 龐大在手訂單:截至 2024 年底,在建工程金額超過 3,200 億元,訂單能見度長達 3 至 5 年,為未來營收提供高度保障。

  2. 全球基礎建設需求:各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及進行能源轉型,持續加大基礎建設投資,為工程產業帶來龐大商機。

  3. 綠色工程市場高速成長:全球淨零碳排趨勢明確,綠色工程(再生能源、儲能、環保、CCUS 等)需求快速擴張,中鼎在此領域具備技術領先與實績優勢,可望優先受惠。

  4. 高科技產業擴廠動能:半導體、數據中心、生技等高科技產業持續擴張,帶動相關廠房興建需求,中鼎在無塵室、特殊化學供應系統等工程領域經驗豐富。

  5. 技術整合與管理能力:iEPC 智慧平台、模組化工程、高效專案管理能力構成難以複製的競爭門檻。

  6. ESG 領導地位:優異的 ESG 表現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國際客戶與 ESG 投資資金。

潛在風險因素

  1. GCEH 呆帳回收不確定性:196 億元應收帳款的回收時程與比例仍待美國破產法院核准,呆帳提列將侵蝕短期獲利與淨值。

  2. 原物料價格波動:鋼材、銅等大宗原物料價格波動,可能影響工程成本與毛利率。

  3. 市場競爭加劇:國內外工程市場競爭激烈,尤其來自中國及韓國的價格競爭,可能壓縮標案利潤。

  4. 匯率波動風險:海外營收佔比較高,新台幣匯率波動可能影響營收與獲利表現。

  5. 地緣政治風險:國際專案易受地緣政治、當地法規變動、社會安定等因素影響,增加執行風險。

  6. 技術替代與升級壓力:氫能、浮式 LNG 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若未能及時跟進,可能面臨技術落後的風險。

  7. 財務槓桿偏高:目前負債比率偏高,若 GCEH 事件處理不順或營運現金流惡化,可能引發財務壓力。

重點整理

  • 台灣統包工程龍頭:台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統包工程公司,名列 ENR 全球百大國際工程公司。

  • 多元業務範疇:業務橫跨煉油石化、電力、基礎建設、環境工程、高科技製造五大核心領域,營收來源分散。

  • 營收、在建工程創新高:2024 年營收創歷史新高,在手訂單逾 3,200 億元,營運成長動能無虞。

  • 綠色工程領先者:綠色工程承攬業務占比達 56 %,積極投入再生能源、儲能、環保、CCUS 等領域。

  • GCEH 呆帳風險:美國子公司 196 億元應收帳款回收具不確定性,為短期最大營運挑戰,但已採取多項應對措施。

  • 技術與管理優勢:擁有 iEPC 智慧平台、模組化工程、高效專案管理等核心競爭力。

  • 全球布局與 ESG 典範:營運據點遍布全球,ESG 表現獲國際高度肯定,連續 8 年入選 DJSI。

  • 未來潛在商機龐大:全球基礎建設、能源轉型、淨零排放趨勢帶來龐大商機,未來 12 個月潛在投標金額達 6,150 億元。

  • 財務風險需留意:短期受 GCEH 事件影響獲利與財務結構,負債比偏高,需關注後續呆帳處理與現金流狀況。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1.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11.07)

本研究主要參考此份法說會簡報,獲取關於公司簡介、主要事業體介紹、營運概況、財務數據、在手訂單、潛在商機、未來佈局等最新且權威的官方資訊。

  1.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ESG Report)

參考此報告以了解中鼎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方面的策略、實績與目標,特別是綠色工程占比、減碳成效及永續評級等資訊。

  1.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歷年財務報告

參考公司定期發布的財務報告,以分析營收結構、獲利能力(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淨利率)、資產負債結構(負債比率、現金流量)等關鍵財務指標。

網站資料與新聞報導

  1. MoneyDJ 理財網 – 財經百科 – 中鼎 (9933)

參考此網站提供關於中鼎公司的基本資料、歷史沿革、營業項目、市場銷售概況、產業地位與競爭狀況等資訊,建立對公司的整體認識。

  1. NStock 網站 – 中鼎做什麼

參考此網站關於中鼎公司的業務介紹、經營模式、近期營運亮點、產業趨勢等資訊,補充核心業務與市場動態分析。

  1. 鉅亨網 / UDN 聯合新聞網 / 工商時報 / 經濟日報 等財經媒體報導 (2024.04 – 2025.04)

參考各大財經媒體近期關於中鼎的報導,特別是針對 GCEH/BKRF 應收帳款事件的追蹤報導、公司回應、市場反應、法人分析、股價變動、私募及股利調整等重大訊息。

  1. 公開資訊觀測站 – 中鼎 (9933) 公告訊息

參考公開資訊觀測站發布的中鼎重大訊息公告,例如:重大合約簽訂(卡達案、中捷藍線案)、董事會決議(私募、股利調整)、財務資訊(營收、財報)、以及 GCEH 事件相關說明等。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截至 2025 年 4 月底可得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市場分析與事件描述均來自上述提及的官方文件、研究報告及新聞報導。分析觀點可能隨時間與市場狀況變化而有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