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
大盤
- 2025.01.12:中國過去高薪挖角半導體人才,現趨於謹慎
- 2025.01.12:美國晶片禁令影響中國半導體公司發展
- 2025.01.12:中國半導體公司薪資水平開始下降,不再大規模調薪
- 2025.01.12:2021、22 年 中國半導體公司薪資普遍增加一至二倍
- 2025.01.12:當時部分核心研發職務薪資更是增加了數倍
- 2025.01.12:專家艾略特警告,投資者對AI有誤解,美股未來3-6個月恐暴跌20%
- 2025.01.12:市場對AI過度樂觀,高估標普500收益增長和GDP預測,實際數據恐不如預期
- 2025.01.12:艾略特認為AI將取代工作,抑制收入成長和消費,衝擊經濟
- 2025.01.13:新台幣貶破33元大關,來到33.048元,創 3M16 以來新低
- 2025.01.13:匯銀主管分析,亞幣弱勢和出口商拋匯意願低是貶勢主因
- 2025.01.13:亞洲貨幣普遍疲弱,央行暫不進場阻貶,僅在急貶時略微干預
- 2025.01.13:央行對33元整數防線無明顯支撐,僅在劇烈波動時干預
- 2025.01.13:新台幣 21 年 曾升至27元,如今貶回9年前低點
- 2025.01.13:出口商拋匯動能減弱,多預期新台幣將進一步貶值
- 2025.01.12:政府若宣布水電雙漲,25 年 通膨恐突破2%,難守住警戒線
- 2025.01.12: 12M24 CPI達2.1%,1M25 通膨壓力恐更大,主計總處預估 25 年CPI為1.93%
- 2025.01.12:水電雙漲、新台幣貶值、進口物價上漲,將推升 25 年CPI,通膨恐連4年破2%
- 2025.01.12:水電漲價將使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並轉嫁給消費者
- 2025.01.12:科技、金融業加薪幅度大,傳產、中小企業辛苦,貧富差距恐擴大
- 2025.01.13: 24 年 高齡家庭通膨率2.37%,高於整體家庭,且連四年超過2%警戒線
- 2025.01.13:退休族表示,外食和食材費用上漲,生活開銷明顯增加
- 2025.01.13:退休族靠勞保年金、理財收入支應生活,但仍擔心通膨影響
觀光旅宿
- 2025.01.14:為響應環保,旅館業元旦起不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
- 2025.01.14:網紅Cheap爆料,嘉義飯店備品需額外付費,每份100元
- 2025.01.14:Cheap認為,付費備品內容與原免費相同,更不環保,變相漲價
- 2025.01.14:有民眾抱怨,連沐浴乳、洗髮乳等都要自備
- 2025.01.14:環境部澄清,液態用品可改為大瓶裝提供,並未禁止提供
元宇宙
- 2025.01.13:愛立信報告預測,全球5G用戶數將達23億,AI應用將推升行動數據流量
- 2025.01.13:未來5年,生成式AI應用每周用戶將成長65%,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 2025.01.13:5G用戶為確保AI應用網路效能,願額外支付35%溢價,展現對網路品質的重視
- 2025.01.13:AI技術整合至多種裝置,將顯著帶動上行和下行流量的成長
- 2025.01.13:AR應用每周固定使用占比約12%,即時通訊與協作占74%,顯示應用多元
人工智能
- 2025.01.13:中國AI模型DeepSeek官方App上架,支援對話、翻譯、寫作等功能
- 2025.01.13:DeepSeek App結合深度思考和聯網搜索,免費使用
- 2025.01.13:網友評價DeepSeek為ChatGPT最佳免費替代品之一
- 2025.01.13:DeepSeek App比網頁版多「拍照識文字」功能,但僅支援文字
- 2025.01.13:DeepSeek V3模型以1/11算力超越Llama 3,性能強大
- 2025.01.13:DeepSeek V3模型在多項測評達開源SOTA,可與GPT-4o等模型競爭
- 2025.01.13:DeepSeek價格較Claude 3.5 Haiku便宜,僅為Claude 3.5 Sonnet的9%
- 2025.01.13:DeepSeek是官方繪圖中唯一闖進「最佳性價比」三角區的模型
- 2025.01.13:DeepSeek背後為量化私募巨頭幻方,儲備上萬張輝達A100晶片
- 2025.01.13:幻方轉型為AI先驅,DeepSeek被稱為「AI界拼多多」
AI伺服器
- 2025.01.14: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AI晶片出口分為三級管制,限制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出口運算能力強大的AI模型
- 2025.01.14:中國商務部批評美國加嚴AI晶片出口管制,並擴大「長臂管轄」,阻礙正常貿易
- 2025.01.14:中國商務部表示,美國此舉未經充分討論,是對AI領域的過度監管,將產生重大不利後果
- 2025.01.13:愛立信報告預測,全球5G用戶數將達23億,AI應用將推升行動數據流量
- 2025.01.13:未來5年,生成式AI應用每周用戶將成長65%,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 2025.01.13:5G用戶為確保AI應用網路效能,願額外支付35%溢價,展現對網路品質的重視
- 2025.01.13:AI技術整合至多種裝置,將顯著帶動上行和下行流量的成長
- 2025.01.13:AR應用每周固定使用占比約12%,即時通訊與協作占74%,顯示應用多元
- 2025.01.13:美國管制AI晶片出口,台灣、日本、南韓等18國豁免
- 2025.01.13:中國大陸、俄羅斯、伊朗等23國被禁止取得美國先進AI晶片
- 2025.01.13:中國大陸商務部強烈譴責美國管制措施
- 2025.01.14:市場對輝達AI晶片需求增加,但Blackwell機架傳出過熱問題
- 2025.01.14:美國媒體報導,輝達最新晶片Blackwell機架有過熱及連接故障問題
- 2025.01.14:微軟、亞馬遜、谷歌及Meta等客戶,近期削減Blackwell GB200機架訂單
- 2025.01.14: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首批Blackwell機架出現過熱及晶片連接問題
量子
- 2025.01.13:台師大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開發新技術,實現僅0.65奈米厚的量子記憶材料
- 2025.01.13:此技術為全球量子科技及半導體產業提供嶄新的發展方向
航空
- 2025.01.13:達美航空 4Q25 營收年增19%至155.6億美元,獲利優於預期,股價大漲9%
- 2025.01.13:達美航空 4Q25 淨利8.43億美元,較 24 年同期減少,主因營業費用增加
- 2025.01.13:達美航空經調整每股盈餘1.85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76美元
- 2025.01.13:高票價、高載客率及與美國運通聯名發卡,帶動達美航空高艙等營收成長
- 2025.01.13:美元強勢使美國民眾出國旅遊更划算,對航空業營運帶來利多
- 2025.01.13:達美航空預估 25 年經調整每股盈餘可望突破7.35美元,創公司成立百年新高
- 2025.01.13:達美航空執行長表示 25 年 營運將挑戰有史以來最佳紀錄
- 2025.01.13:達美航空股價勁揚9%,盤中一度衝上68.99美元,刷新盤中歷史新高
- 2025.01.14:中國民航旅客量創新高,但航空業利潤仍面臨壓力
- 2025.01.14:中國航空業同時存在人才供需失衡的問題
散熱
- 2025.01.14:美國 2025.01.13 宣布AI晶片出口分級管制,台灣等18國不受限制
- 2025.01.14:傳輝達最新晶片Blackwell機架有過熱問題,微軟等客戶削減訂單
- 2025.01.14:輝達Blackwell機架晶片連接方式也出現問題,導致過熱
- 2025.01.14:部分客戶寧願等待新版機架或購買舊款AI晶片,輝達股價一度重挫
醫療
- 2025.01.11:國內中小型醫院頻傳輸液缺貨,雖總量足夠但到貨延遲
- 2025.01.10:食藥署指出,物流、生產排程及春節備貨量增加導致延遲
- 2025.01.11:永豐雖恢復50%產能,仍有30%缺口,中小型醫院缺貨嚴重
- 2025.01.11:部分醫院輸液需等到農曆年後才會穩定供應
- 2025.01.11:新光醫院輸液庫存剩1到2週,林口長庚部分品項低於7天
- 2025.01.11:專案輸入輸液可支撐至 2M25 底,500毫升有85萬袋,1000毫升有25萬袋
- 2025.01.11:食藥署協調醫院調貨,並請大型醫院精算需求,避免囤貨
手機平板
- 2025.01.13:AI手機滲透率預估 24 年 達17%,25 年 升至30%
- 2025.01.13:iPhone 16搭載AI功能,引發市場關注,可能帶動換機潮
- 2025.01.13:全球有3億支機齡超過4年iPhone,具升級潛力
- 2025.01.13:專家分析蘋果 25 年 或將銷售超過2.4億支iPhone
- 2025.01.13:AI手機可實現照片換天、消除雜物等功能
- 2025.01.13:AI手機可將錄音轉文字,快速摘要重點,翻譯字幕等
- 2025.01.13:AI手機的網路服務需求及資料安全亦受關注
鋼鐵業
- 2025.01.10:中國港口鐵礦砂庫存最新一週為1.47億噸,較前一週上升1.4%
- 2025.01.10:與 24 年同期相比,最新一週港口鐵礦砂總庫存上升22%
- 2025.01.10:北部地區庫存1.07億噸,較上週增加1.4%
- 2025.01.10:長江地區庫存3,290萬噸,較上週增加0.8%
- 2025.01.10:南部地區庫存625萬噸,較上週增加5%
運輸
- 2025.01.14:台鐵 24 年 虧損120多億元,但因配合政策支出157億元,實際上本可獲利
- 2025.01.14:台鐵預計 2M25 將票價調整方案報交通部,目標為短途可接受、中途有競爭力、長途客源不流失
- 2025.01.14:台鐵 24 年 客運量增加7.8%,客運收入增加7.01億元
- 2025.01.14:台鐵預估 33 年 前資產開發效益將超過300億元,為轉虧為盈的關鍵
- 2025.01.14:台鐵預估 26 年 現金流轉虧為盈,2028會計帳轉虧為盈
- 2025.01.14:台鐵 24 年 配合政策支出157億元,包括運價未能合理調整、提撥職工福利金等
- 2025.01.14:台鐵票價調整方案將以合理報酬率3%為基準計算,實際比例會更低
- 2025.01.14:票價調整方案需經董事會、交通部同意及行政院核可才能實施
電動車
- 2025.01.14: 24 年 全球電動車銷量年增25%,達1710萬輛,受惠中國增長和歐洲企穩
- 2025.01.14: 12M24 全球電動車銷量年增25.6%,達190萬輛,創連續第四個月紀錄高點
- 2025.01.14: 12M25 中國電動車銷量年增36.5%,達130萬輛;美加增8.8%達19萬輛;歐洲增0.7%達31萬輛
- 2025.01.14:中國激勵措施和排放目標推動電動車銷售,英國超德國成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
- 2025.01.14:中國2024 25 年電動車銷量達1100萬輛
- 2025.01.14:電動車商視 25 年 為變革年,因中國銷量放緩、歐洲實施新排放目標及美國政策可能變化
- 2025.01.14:全球 24 年電動車銷售成長25%,純電動車銷量達1710萬輛
- 2025.01.14:中國電動車銷售量達1100萬輛,年增40%,擴大領先地位
- 2025.01.14:歐洲電動車銷售衰退3%,僅300萬輛,混合動力車佔市場最大佔有率
- 2025.01.14:美國和加拿大電動車銷量成長9%至180萬輛
- 2025.01.14:電動車售價高,政府政策將影響銷售動態
- 2025.01.14:美國準總統川普計劃停止銷售激勵措施,可能影響 25 年 電動車銷售
IP
- 2025.01.14:Arm為維持營收成長,有意將晶片設計授權費漲價300%
- 2025.01.14:Arm考慮自行打造晶片,目標10年內讓手機處理器年營收增10億美元
- 2025.01.14:Arm與高通因授權合約糾紛對簿公堂,高通勝訴
- 2025.01.14:Arm內部曾討論將Armv9架構晶片授權費調漲300%,高通、蘋果為目標
- 2025.01.14:高通、蘋果晶片設計技術成熟,未必受Arm漲價影響
- 2025.01.14:高通收購Nuvia取得Arm授權,遭Arm認定違法轉讓並提告
- 2025.01.14:Arm執行長曾建議公司改變商業模式,切入自研晶片
- 2025.01.14:Arm執行長表示自研晶片僅為內部討論,並未實際執行
能源
- 2025.01.13:傳言 4M25 電價可能漲7%,台電否認,稱目前無漲價規劃
- 2025.01.13:台電強調電價由電價審議會決議
- 2025.01.13:台電表示電價由審議會決議,目前無漲價規劃
- 2025.01.13:台電爭取2000億預算補貼民生電價,過去3年吸收成本達2800億
- 2025.01.13:民生電價平均2.77元,每度電低於成本1元,超過1400萬戶受惠
- 2025.01.13:台電澄清電價由審議會決議,目前沒有規劃漲價方案
- 2025.01.13:傳經濟部內部建議調漲 25 年電價,可能住宅小商店等全調漲
ESG
- 2025.01.11: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社會過度瘋ESG,應要降溫
- 2025.01.11:彭啓明認為,有人想靠碳權快速致富是不對的
- 2025.01.11:社會風氣太瘋ESG,坊間太多課程證照,連環保首長也被騙
- 2025.01.11:減碳速度不一,有些產業缺乏轉型動力,需驅動
- 2025.01.11:減碳是目標,但不能造成恐慌
塑化
- 2025.01.14:EIA預測2025和 26 年 油價將承壓,因全球產量增長將超過需求
- 2025.01.14:多數分析師預計,25 年 石油市場將供過於求,因美中需求增長放緩
- 2025.01.14:EIA預計 25 年 布蘭特期油將跌至每桶74美元,26 年 進一步跌至66美元
- 2025.01.14:EIA小幅上調 25 年 美國石油產量預期至1355萬桶/日
- 2025.01.14:EIA預計 25 年 全球石油產量為1.044億桶/日,全球需求為1.041億桶/日
生技
- 2025.01.14:新冠疫苗需求萎縮,莫德納下修 25 年 營收預估至15~25億美元
- 2025.01.14:莫德納原先預估 25 年 營收25~35億美元,28 年 營收上看60億美元
- 2025.01.14:莫德納財務長表示,新冠疫苗市場競爭加劇是營收下滑原因之一
- 2025.01.14:莫德納新冠疫苗美國零售市佔率,從 23 年 48%萎縮至 24 年 底40%
- 2025.01.14:南韓流感疫情快速擴散,類流感就診率創8年新高
- 2025.01.14:肺炎相關死亡人數顯著增加,加劇殯葬設施壓力,一位難求
- 2025.01.14: 24 年 最後一週,南韓類流感症狀就診率達每千人73.9人,為 16 年 來最高
- 2025.01.14:清州市火葬場預約已滿,2025.01.15 出現超額預約,需求激增
- 2025.01.14:專家分析流感疫情與肺炎病例激增時間點重疊,可能存在關聯
- 2025.01.14:當局呼籲加強流感防控與疫苗接種,避免疫情擴大社會壓力
- 2025.01.14:東京暌違6年發布流感警報,日本流感、蘋果病、黴漿菌正流行
- 2025.01.14:日本流感定點通報人數創十年來同期新高,預計 1M25 達流行高峰
- 2025.01.14:日本蘋果病、黴漿菌確診數也創新高,新冠疫情也可能再起
- 2025.01.14:赴日旅遊建議先打流感疫苗,因日台流行病毒株相同,但疫苗需兩週保護力
- 2025.01.14:一般流感就醫,未達重症,旅平險多能理賠,即使未含法定傳染病
- 2025.01.14:部分旅平險包含法定傳染病,可選不除外方案,以理賠新冠、流感等
- 2025.01.13:永豐化學違規導致國內輸液短缺,衛福部進口輸液仍無法滿足需求
- 2025.01.13: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表示國內輸液缺口仍高達每月200萬袋
- 2025.01.13:藥師認為健保猛砍藥價是輸液缺貨主因,國內業者海外設廠緩不濟急
- 2025.01.13:藥師建議應由行政院長層級協調,設立輸液國家隊,確保穩定供應
- 2025.01.13:近日麻疹疫苗也因疫情傳出而短缺,藥師建議先驗抗體再施打
- 2025.01.13:藥師建議應將麻疹疫苗留給最需要的人接種
- 2025.01.13:美妝特賣龍頭iBeaute公司爆欠貨款糾紛,受害廠商約20家,金額近千萬
- 2025.01.13:iBeaute李姓董事長 24 年底過世,貨款未結清,經理承諾家屬會處理
- 2025.01.10:國人用藥七成為進口藥,地緣政治加劇缺藥,衛福部推動健保藥價改革
- 2025.01.10:藥師認為民眾對學名藥有迷思,難翻轉「普拿疼」等品牌藥觀念
- 2025.01.10:衛福部強調學名藥與原廠藥具相同品質、安全、療效,上市前審查標準相同
- 2025.01.10:健保署釋出四大藥價改革利多,鼓勵國內藥廠製造創新藥品
- 2025.01.10:健保署鼓勵學名藥及生物相似性藥品及時進入市場,提供用藥選擇
- 2025.01.10:國內製造藥品將給予優惠藥價,以穩定供藥,並保障必要藥品藥價
- 2025.01.10:藥師公會理事長指出台灣藥費醫療比重高,應加強宣導用藥觀念
- 2025.01.10:製藥公會表示原廠藥常因藥價過低退出台灣,學名藥應為政策重點
- 2025.01.10:台灣藥品進口依賴高,應加強本土製藥產業競爭力,確保藥品供應
水資源
- 2025.01.10:台灣名列全球缺水國家,但水價卻是全球第三低,行政院表示要面對合理水價
- 2025.01.10:外界預估,凍漲31年的水價恐上漲近4成,每度平均水價將從9.24元漲至近15元
- 2025.01.10:水價調整可能將現行的4級制改為7級制,針對用水大戶拉高水價
- 2025.01.10:水價漲幅可能從25%逐漸擴大到90%,針對不同級距用戶進行調整
- 2025.01.10:餐飲業者表示,若水費調漲,會先自行吸收成本,但盼漲價能循序漸進
- 2025.01.10:專家認為水價調漲合理,但餐飲業者擔憂水、電、物價齊漲,衝擊民生
- 2025.01.12:行政院要求檢討水價,經濟部長表示3個月內模擬出方向
- 2025.01.12:立院國民黨團不支持撥補台電2千億,外界憂心水電雙漲
- 2025.01.12:台水考慮加大級距或針對用水大戶調整水費
- 2025.01.13:行政院長指示檢討水價,外界臆測恐水電雙漲,經濟部澄清目前無漲價方案
網通
- 2025.01.13:愛立信報告預測,全球5G用戶數將達23億,AI應用將推升行動數據流量
- 2025.01.13:未來5年,生成式AI應用每周用戶將成長65%,成長速度相當驚人
- 2025.01.13:5G用戶為確保AI應用網路效能,願額外支付35%溢價,展現對網路品質的重視
- 2025.01.13:AI技術整合至多種裝置,將顯著帶動上行和下行流量的成長
工具機
- 2025.01.10:日本工具機工業會預估 25 年 日本工具機訂單額將成長1成
- 2025.01.10:此為日本工具機訂單3年來首度呈現增長,主因自動化需求強勁
- 2025.01.14: 24 年 台灣工具機零組件出口成長,工具機出口衰退,業者對 25 年 景氣喜憂參半
- 2025.01.14:工具機公會認為政府重視半導體,忽略製造業,恐讓台灣染上「荷蘭病」
- 2025.01.14:多數工具機廠預期 25 年 營收成長,但出口仍具不確定性,零件業則看好營收成長
- 2025.01.14:工具機公會預估 25 年 工具機產業出口值年增5%~10%,但業者仍需謹慎應對
- 2025.01.14:工具機產業預期 1Q25 為谷底,2H25 有復甦機會,因戰爭可能結束
- 2025.01.14:業者呼籲政府讓新台幣續貶,並與美國協調關稅問題,助工具機業發展
記憶體
- 2025.01.14:集邦預估,1Q25 DRAM價格將下跌8~13%,其中DDR3下跌3~8%,DDR4下跌10~15%
- 2025.01.14:三大廠將產能移往高頻寬記憶體(HBM),預計 2Q25 DRAM供需恢復平衡
- 2025.01.14:業界預估 2H25 DRAM市場將小幅供不應求,報價有望趨於穩定
2025-01-17
大盤
- 2025.01.09:克魯曼認為,美債殖利率不降反升,可能因市場相信川普的經濟政策言論
- 2025.01.09:克魯曼懷疑市場對川普的關稅政策、經濟脅迫及移民政策做出反應
- 2025.01.09: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川普政策將推高通膨,聯準會可能暫緩降息或升息
- 2025.01.09:調查顯示,上市櫃公司負責人對川普再任,整體經濟影響不悲觀
- 2025.01.09:多數認為川普施政對全球經濟的正負面影響可能相互抵消
- 2025.01.09:多數認為營運成本將增加,但大多能保住獲利持平
- 2025.01.09:價值投資大師馬克斯示警,美股已出現三大泡沫危險信號
- 2025.01.09:馬克斯認為,美股存在高估值、對AI過熱、被動投資者自動購買等風險
- 2025.01.10:Fed兩名官員質疑是否有進一步降息的必要性
- 2025.01.10:官員認為降息100個基點後,利率已達中性水平
航運
- 2025.01.09:美國碼頭工人協會與資方達成六年臨時合約,避免罷工
- 2025.01.09:美東碼頭罷工風險解除,航運股年前紅包行情落空
人工智能
- 2025.01.09:AI翻譯精準度提升,專家預言人類參與翻譯可能降至零
- 2025.01.09:AI翻譯在技術性文類表現優異,但文學作品仍需人參與
- 2025.01.09:翻譯筆、學習機等工具可即時翻譯單字或整段文章
- 2025.01.07:OpenAI推出月費200美元的ChatGPT Pro專業訂閱方案,提供更強大語言模型
- 2025.01.07: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表示,因用戶使用次數太多,ChatGPT Pro訂閱方案正在虧錢
- 2025.01.07:ChatGPT Pro方案擅長數據科學、程式設計及判例法分析,適合專家及研究人員使用
- 2025.01.07:市場推測OpenAI可能調漲ChatGPT Pro及一般版ChatGPT Plus的月費
AI伺服器
- 2025.01.10:黃仁勳被問及AI PC銷量不如預期,是否應推動或終止
- 2025.01.10:黃仁勳認為AI起源於雲端,但仍有設計師等族群在PC開發AI
- 2025.01.10:聯想高層認為 24 年 PC市場平穩,24 年市場確實沒增長
- 2025.01.10:聯想高層認為AI PC普及是時間問題,非是否發展問題
- 2025.01.10:聯想高層否認AI PC是偽需求,認為能賦予人類超級能力
- 2025.01.10:聯想高層認為AI PC殺手級應用最可能在提高生產力方面出現
量子
- 2025.01.09:黃仁勳認為實用量子電腦最多還需30年,衝擊概念股暴跌
- 2025.01.09:黃仁勳估計實用量子電腦可能在20年左右出現
- 2025.01.09:黃仁勳表示輝達將在量子電腦開發中扮演重要角色
- 2025.01.09:量子運算概念股 2025.01.08 慘崩,跌幅皆超過三成
- 2025.01.09: 24 年 量子運算概念股曾暴衝,漲幅驚人
- 2025.01.09:Defiance量子ETF 2025.01.08 也下跌4.61%
- 2025.01.09:D-Wave執行長認為黃仁勳看法錯誤,表示其產品已商業化
- 2025.01.09:D-Wave執行長稱客戶已開始使用其量子電腦協助業務
- 2025.01.09:D-Wave最近一季營收年減27%至190萬美元
- 2025.01.09:分析師認為量子運算概念股目前還是作夢行情
PC
- 2025.01.10:聯想高層認為AI PC普及是時間問題,非是否發展問題
- 2025.01.10:聯想高層預計AI PC普及率未來兩三年內達40%-80%
- 2025.01.10:AI PC挑戰包括價格、技術成熟度、生態豐富度
- 2025.01.10:聯想高層否認AI PC是偽需求,認為能賦予人類超級能力
- 2025.01.10:聯想高層認為AI PC殺手級應用最可能在提高生產力方面出現
電動車
- 2025.01.09:FactSet調查,29位分析師將小鵬汽車目標價中位數由14.72元下修至13.44元
- 2025.01.09:小鵬汽車目標價調降幅度約8.73%
IC設計
- 2025.01.10:輝達批評拜登政府將公布的晶片出口新限制措施
- 2025.01.10:輝達認為白宮試圖削弱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
- 2025.01.10:美國政府擬限制數據中心AI晶片銷售,擴大半導體管制
- 2025.01.10:輝達表示限制政策將促使各國採用替代技術
塑化
- 2025.01.09: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連續七週下降,但汽油和餾分油庫存大增,油價下跌
- 2025.01.09:西德州中質原油下跌 93 美分,收每桶 73.32 美元;布蘭特原油下跌 89 美分,收每桶 76.16 美元
- 2025.01.09:美國上周原油供應減少100萬桶,汽油供應增加630萬桶,餾分油供應增加610萬桶
晶圓代工
- 2025.01.09:SEMI預估 25 年 全球將啟用32座新晶圓廠,晶圓尺寸從2吋到12吋
- 2025.01.09: 25 年 晶圓代工產能年增10.9%,月產1,260萬片晶圓,創歷史新高
- 2025.01.09: 25 年 半導體產能年增長率將達6.6%,月產3,360萬片晶圓
- 2025.01.09:先進製程(7奈米以下)產能年增16%,月產220萬片晶圓
- 2025.01.09:主流製程(8奈米至45奈米)產能將再增6%,達每月1,500萬片晶圓
- 2025.01.09:成熟製程(50奈米以上)預計有5%的漲幅,月產1,400萬片晶圓
- 2025.01.09:DRAM類別產能將同比增長約7%,達月產450萬片晶圓
- 2025.01.09:3D NAND裝置容量將有5%的漲幅,達月產370萬片晶圓
- 2025.01.09:美國對中國成熟製程半導體啟動301調查,關稅由川普決定
- 2025.01.09:調查涵蓋成熟製程及碳化矽,擴大對中國半導體打擊
- 2025.01.09:川普上任後可能數月至一年內完成調查
生技
- 2025.01.09:國內爆發麻疹群聚,民眾搶打疫苗,疾管署呼籲勿恐慌
- 2025.01.09:疾管署列出兩類最優先接種麻疹疫苗對象
- 2025.01.09:第一類為1981年後出生不具麻疹抗體的醫護人員
- 2025.01.09:第二類為1981年後出生,須前往麻疹流行區者
- 2025.01.09:疾管署表示麻疹疫苗效果佳,接種兩劑預防效果達95%以上
水資源
- 2025.01.10:行政院長卓榮泰鬆口,將檢討31年未調整的水價
- 2025.01.10:經濟部將啟動水價合理檢討,預計調整水價級距
- 2025.01.10:水價級距預估從4級調高到7級,50度以上開始漲價
- 2025.01.10:水價平均漲幅預估上看4成
- 2025.01.10:行政院長卓榮泰鬆口要檢討合理水價,請經濟部啟動檢討
- 2025.01.10:水價漲幅將高於舊版,級距預估從4級調高到7級,平均漲幅上看4成
- 2025.01.10:行政院核定未來8年再投入807.7億元,降低漏水率至10%
- 2025.01.10:台水表示將考量財務成本、物價、投資計畫及用水大戶狀況
- 2025.01.10:現行水價為4級制,最高段為51度以上,每度12.075元
- 2025.01.10:預計調整為7級,起漲點為50度以上,漲幅25%起跳,最高90%
- 2025.01.10:平均水價將從10.7元拉高到近15元,漲幅4成
- 2025.01.10:國發會擬導入壽險資金,改善漏水,25 年最快推出試行
機器人
- 2025.01.10: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 2025.01.06 的主題演說中展示人型機器人,數量從 24 年的8隻增加到14隻
- 2025.01.10:展示的人型機器人以美國廠商居多,中國廠商的數量也有增加
記憶體
- 2025.01.10:美光年初至今股價大漲18%,領漲標普500指數成分股
- 2025.01.10:分析師將美光列為 25 年 首選,目標價145美元,較當前水位高46%
- 2025.01.10:分析師認為DRAM銷貨成本將高於市場預期,為美光提供「怪獸級槓桿」
- 2025.01.10:高頻寬記憶體(HBM)市場成長快速,為美光帶來商機
- 2025.01.10: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美光將為新型GeForce RTX 50系列GPU供應記憶體
- 2025.01.08:長鑫存儲 2H24 突襲 DRAM 市場,導致三星全線潰敗
- 2025.01.08:據說 24 年底長鑫存儲未進入商務部名單,是因美光遊說美國政府
- 2025.01.08:Emmy 認為長鑫存儲遲早會被制裁
功率元件
- 2025.01.09:美國對中國成熟製程半導體啟動301調查,關稅由川普決定
- 2025.01.09:調查涵蓋成熟製程及碳化矽,擴大對中國半導體打擊
- 2025.01.09:川普上任後可能數月至一年內完成調查
金屬原料
- 2025.01.10:LME三個月基本金屬期貨多數上漲,期銅上漲0.7%,期鋁上漲1.4%
- 2025.01.10:全球工業轉型提升銅需求,但銅礦投資不足,長期供應將下降
- 2025.01.10:銅需求強勁增長,因其在低碳經濟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 2025.01.10:與其他工業金屬相比,銅前景顯著更強,鋅和鋁表現可能落後,鎳和鉛則面臨供應過剩
2025-01-12
大盤
- 2025.01.01:台北匯市 24 年 正式封關,新台幣 25 年貶值2.046元,貶幅6.24%,收在32.781元
- 2025.01.01:美元強勢不墜,聯準會預告 25 年 可能只會降息2次,降息幅度不如預期
- 2025.01.02:中國經濟惡化,有網民在小紅書調查失業率,收入大於支出者不到一半
- 2025.01.02:北大教授估計青年失業率可能高達46.5%,網友調查顯示失業率高達50.6%
- 2025.01.02:安徽網民發帖說所在公司全員降薪50%,認為是變相裁員,無人敢辭職
- 2025.01.02:「假裝上班有限公司」徵才消息在中國社群平台引發熱議,專為不敢讓家人知道失業的人提供「上班場所」
航運
- 2025.01.02:馬士基擔心美國東岸及墨西哥灣沿岸碼頭工人薪資協商若無果,恐引發全面罷工
- 2025.01.02:馬士基公告指出,國際碼頭工人協會和美國海運聯盟的談判局勢無變化
- 2025.01.02:與薪資有關的臨時協議預定 2025.01.15 到期,2025.01.16 可能全面罷工
- 2025.01.02:馬士基建議客戶在 2025.01.15 前提領滿載貨櫃並歸還空櫃,以緩衝碼頭潛在干擾
- 2025.01.02:ILA和USMX於 2024.10.03 宣布達成協議,暫停為期三天的罷工行動
- 2025.01.02:初步協議中雙方同意未來六年將工資調漲約62%
- 2025.01.02:若雙方無法就自動化等未決議題達成共識,工人依舊可能發動全面罷工
- 2025.01.02:消息顯示ILA和USMX預定在 2025.01.07 恢復協商,但尚未確認該傳聞
觀光旅宿
- 2025.01.01:高雄知名百元小火鍋「鍋兵鍋將」自元旦起每鍋漲15至25元,原物料和工資上漲是主因
- 2025.01.01:鍋兵鍋將主打的腸旺臭豆腐由130元漲至155元,泡菜鍋由110元漲至125元,海鮮豆皮鍋由100元漲至115元
- 2025.01.01:嘉義的千葉火鍋平日午晚餐價格從439至459元調高為499元,假日午晚餐從499元調高為559元
- 2025.01.01:極鮮火鍋平日午餐價格從469元調高為519元,晚餐從519元調高為569元
- 2025.01.01:中國經濟惡化,民眾消費力持續下滑,餐飲業迎來大規模關店潮,1H24 火鍋店關閉約3萬家,平均每天166家倒閉
- 2025.01.01:知名品牌「慫火鍋」撤出武漢市場,小火鍋品牌「千味涮」在深圳的最後一家門店關閉
- 2025.01.01:多家老牌火鍋店難逃陣亡命運,「熊貓老灶火鍋」門店已全部關閉,「謝謝鍋」位於上海、廣州等地的門店也全部歇業
- 2025.01.01:火鍋界巨頭海底撈 1H25 關閉了43家門店
- 2025.01.01:高租金成為壓垮經營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生意不錯,也僅能勉強維持微利
- 2025.01.01:市場環境改變,火鍋店競爭模式轉型,高價拿鋪和形象店的策略被市場拋棄
- 2025.01.01:總統賴清德在元旦談話中建議兩岸「小兩會」先行談判,激勵觀光族群開盤領漲
- 2025.01.01:燦星旅、富野攻上漲停,山富、易飛網、鳳凰、亞都漲幅皆超過4%
- 2025.01.01:兩岸觀光政策開放進度取決於兩岸關係互動,中國開放福建民眾赴金門、馬祖旅遊
- 2025.01.01:上海副市長華源表示將推動上海團客來台,賴總統在兩岸觀光上表示善意
- 2025.01.01:農曆假期將到來,多種利多因素刺激觀光股上漲
- 2025.01.01:鳳凰股價66.7元,亞都18.5元,分別上漲4.55%和4.52%
人工智能
- 2025.01.02:AI技術助力學者解讀古代文字,成功破解眾多歷史謎團,重寫歷史
- 2025.01.02:古文字解碼技術提升,AI模型能更準確解析歷史文獻,提供更多歷史證據
- 2025.01.02:學者利用AI重新審視歷史事件,發現新證據,改寫多段歷史
- 2025.01.02:AI技術應用於文物修復和保護,提升文物保存和展示效果
- 2025.01.02:古文字的解碼成功讓學者對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改變既有的歷史認知
量子
- 2025.01.03:量子運算概念股被華爾街分析師認定是炒作,相關企業無營收
- 2025.01.03:量子運算晶片開發商Rigetti Computing 2025.01.02 暴漲31.06%,收20美元
- 2025.01.03:量子運算系統商D-Wave Quantum大漲14.4%,收9.61美元
- 2025.01.03:量子運算軟硬體商IonQ、量子運算產品商Quantum Computing 2025.01.02 分別勁揚3.18%、13.32%
- 2025.01.03: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於 24 年 底發布一些量子運算相關消息
- 2025.01.03:Alphabet展示量子運算晶片「Willow」,帶動量子運算概念股飆漲
- 2025.01.03: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發布「Quantum Embark Program」
- 2025.01.03:MarketWatch報導,中國中央處理器算法開發商MicroAlgo宣布研發最新量子演算法技術
- 2025.01.03:MicroAlgo ADR在 2024.12.30 當天飛漲37.97%,收4.07美元
- 2025.01.03:量子運算距離商業化還有好幾年時間,概念股投機意味濃厚
航太
- 2025.01.02:波音 24 年 因一連串飛安風波和濟州航空墜機事故,股價跌幅高達32.10%
- 2025.01.02:波音在道瓊指數成分股中跌勢最兇,反映出飛安風波對波音造成的沉重打擊
- 2025.01.02: 1M24 阿拉斯加航空737 MAX 9班機艙門半空中脫落事件影響波音股價
- 2025.01.02:FAA嚴查737 MAX艙門事件,嚴格限制737 MAX產量,波音股價受壓抑
- 2025.01.02:波音737 MAX機型交機進度大延宕,空中巴士趁虛而入,股價漲幅逾11%
- 2025.01.02:飛安事故、缺料、罷工等利空接踵而來,波音陷入巨虧危機
- 2025.01.02:波音執行長 10M25 宣布裁員一成,約17,000人面臨裁員命運
PC
- 2025.01.01: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預告上任後將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等國產品銷美加徵關稅,美國電腦品牌及通路業者近期拉貨積極
- 2025.01.01:PC供應鏈廠商表示,11M24 底急單突然湧現,呈現淡季不淡
- 2025.01.01:全球電腦鍵盤龍頭群光表示,國際筆電品牌客戶擔憂新關稅政策,近期筆電相關產品陸續收到加單需求
- 2025.01.01:面板雙虎友達、群創 11M24 營收雙雙較 10M25 成長超過1成,下游3C品牌廠商提前拉貨
電動車
- 2025.01.03:特斯拉公布 24 年 25 年及 4Q25 車輛交付數據,顯示年度銷售出現10多年的首次下滑
- 2025.01.03: 4Q25 度特斯拉生產459,445輛車,交付495,570輛車,創單季交車量新高
- 2025.01.03: 24 年 25 年總交車量1,789,226輛,低於 23 年 的181萬輛,首次錄得年度交付量下滑
- 2025.01.02:小米集團 25 年 的目標為交付30萬輛汽車
- 2025.01.02:小米集團首席執行長雷軍表示,24 年 小米交付了超過13.5萬輛汽車
塑化
- 2025.01.02: 24 年 加拿大油砂產量增長近10%,需求持續強勁
- 2025.01.02: 25 年 油砂產量預計通過小規模、低資本項目逐步增加
- 2025.01.02: 25 年 加拿大西部原油出口供應量預計每日480萬桶,30 年 增至513萬桶
- 2025.01.02:MEG Energy批准克里斯蒂娜湖油砂設施產能增加每日2.5萬桶
- 2025.01.02:帝國石油 24 年 啟用大急流項目第一階段,25 年 底樂明油砂設施注入蒸汽
- 2025.01.02:森科能源和西諾沃斯能源宣布增產和新項目計劃
- 2025.01.02:大多數新增產能來自原地開採技術,尤其是蒸汽輔助重力排水(SA-SAGD)
- 2025.01.02:國際油價 24 年 疲軟不振,分析師認為 25 年 可能跌破50美元
- 2025.01.02:中國、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加上原油供應過剩
- 2025.01.02:OPIS全球能源分析主管認為在「完美風暴」衝擊下油價可能跌破50美元
- 2025.01.02:川普2.0關稅增加可能阻礙經濟成長,美加石油產量可能大幅增加
- 2025.01.02:OPEC解除減產帶來打擊,供應過剩幾乎已成定局
- 2025.01.02:全球需求大幅降溫,可能使油價跌至每桶50美元
- 2025.01.02:需求銳減下,國際油價可能跌破50美元的支撐
- 2025.01.02: 24 年 最後一個交易日,歐洲布蘭特原油期貨收74.64美元,美國WTI原油期貨收71.72美元
- 2025.01.02:市場緊盯中國是否推出救市計劃提振經濟,OPEC下修石油需求成長預期
- 2025.01.02:OPEC+決議將全面解除減產時程延後至 26 年 底,4M25 開始逐步恢復產量
- 2025.01.02:SEB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指出未來幾年油價沒什麼上漲空間
- 2025.01.02:烏克蘭停止續簽讓俄羅斯借道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協議,終結俄對歐能源市場主導地位
- 2025.01.02:烏克蘭國營天然氣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五年天然氣過境協議到期,烏克蘭終止協議
- 2025.01.02:俄天然氣供應減少導致歐盟能源成本激增,近幾年歐盟逐步降低對俄天然氣依賴
- 2025.01.02:歐盟執委會表示,自 22 年 來液化天然氣進口更具彈性,已為俄天然氣供應中止做好準備
- 2025.01.02:Gazprom 24 年因對俄銷售減少虧損69億美元,預估因停止輸歐損失近50億美元銷售收入
- 2025.01.02: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俄國挾能源為武器,如今中斷輸歐天然氣是莫斯科最大的敗筆
- 2025.01.02:川普建議歐盟擴大向美國購買石油和天然氣,以彌補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
- 2025.01.02: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面臨經濟代價,國防開支佔聯邦預算三分之一,普丁承諾「一切都會好轉」
- 2025.01.01:石化業產能過剩,中國市場殺價競爭白熱化,波及亞太地區產業鏈,台塑四寶 25 年股價跌幅超過五成
- 2025.01.01:台塑四寶 25 年市值蒸發1.18兆元,現只剩不到1兆元,全台87萬名小股東被套牢
水泥
- 2025.01.01:中國 24 年 水泥市場低迷、量價齊跌,衝擊台灣水泥廠表現
- 2025.01.01:預期 25 年 中國政府釋出房市政策利多、擴大公共建設刺激水泥需求,價格可望回升
- 2025.01.01:中美貿易戰導致外商撤離,就業市場萎縮、房地產支撐不足,水泥需求壓抑
- 2025.01.01:水泥行業供過於求,價格不斷調降,但業者認為虧錢生意做不久,價格有望回升
- 2025.01.01:政府推動降低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預期房地產市場逐步回穩,刺激水泥需求
- 2025.01.01:中國基建擴張,政府加大對交通運輸、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帶動水泥需求回升,預計基建投資增速將穩步增長
生技
- 2025.01.01:自 2025.01.01 起,至少250個品牌藥物在美國調漲價格,包括輝瑞的Paxlovid、必治妥施貴寶的癌細胞治療藥物和法國賽諾菲的疫苗
- 2025.01.01:幾乎所有藥品的價格漲幅都遠低於10%,中位數漲幅為4.5%,與 24 年一致
- 2025.01.01:此次漲價主要針對藥品定價,不包括提供給藥品福利管理商的回饋和其他折扣
- 2025.01.01:過去藥廠大幅調漲藥價的情況在美國相當常見,但近幾年漲價幅度明顯變小
- 2025.01.01:3 Axis總裁表示,藥廠面臨擴大處罰後,唯一選擇是在新藥上市時在價格上採取更大的自由度
零售百貨
- 2025.01.02:Coresight Research統計,24 年 美國零售商宣布關閉店面數量多於新開商店
- 2025.01.02: 24 年 截至 2025.12.27 美國零售商宣布店面淨關閉數量約為1400個,51家零售商宣告破產
營建
- 2025.01.01:內政部國土署將300億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延長至 26 年 ,25 年名額增加到75萬戶,流程簡化,今日早上九點開跑
- 2025.01.01:台中吳先生一家三口申請到5600元補貼,對生活有幫助,租金補貼延長至 26 年 讓他們繼續受惠
- 2025.01.01:財劃法修正影響,內政部將嚴格控管辦理戶數,補貼核定件數額滿即停止受理
- 2025.01.01:內政部國土署宣布 25 年 度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受理申請期間為 2025.01.01 9時至 2025.12.31 17時
- 2025.01.01:共提供75萬戶名額,因應《財劃法》修正,受理戶數額滿即停止受理
- 2025.01.01:2023~ 24 年 度有申請且於 8M24 後核定撥補的舊戶,不需重新辦理申請
- 2025.01.01:租金補貼為減輕一定所得以下及無自有房屋的租屋弱勢族群的居住負擔
- 2025.01.01:內政部將調整租金補貼撥款辦理方式,現行租補為中央全額撥款
- 2025.01.02: 11M24 全美成屋房價中位數為406,100美元,較 11M23 上漲4.7%
- 2025.01.02: 11M24 美國成屋首購族佔比報24%,創歷史新低
- 2025.01.02:Gallup調查顯示,近60%的美國受訪者對可負擔住房存量感到不滿
記憶體
- 2025.01.01:華為1TB固態硬碟在韓國上市僅賣32美元,性價比輾壓其他對手
- 2025.01.01:華為 6M23 推出eKitStore Extreme 200E固態硬碟,正式跨入消費者儲存市場
- 2025.01.01: 2M24 ,華為發表eKitStor Xtreme M.2 SSD,針對商用市場,價格便宜
- 2025.01.01:華為eKitStor Xtreme的容量有512GB、1TB、2TB、4TB,目前在韓國銷售的僅有1TB版本
- 2025.01.01:華為SSD使用Quad-Level Cell(QLC)的NAND快閃記憶體,不具備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
- 2025.01.01:控制器或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製造商不明,推測可能在中國大陸生產
- 2025.01.01:華為SSD在產能和性能方面與競爭對手激烈角逐,價格競爭力勝出
- 2025.01.01:TrendForce預測 25 年 首季DRAM報價將跌8%至13%
- 2025.01.01:即使加入HBM產品,DRAM跌勢仍難止住,跌幅可望縮減至5%以下
- 2025.01.01:受影響的DRAM廠包括華邦電、南亞科、晶豪科等股價下挫
- 2025.01.01:大陸持續擴產,供需狀況未改善,首季淡季效應顯著
- 2025.01.01: 4Q24 PC OEM加速DRAM庫存去化,情形延續至 1Q25
- 2025.01.01:預估 1Q25 PC DRAM價格將繼續下跌,且幅度擴大
- 2025.01.01:server DRAM、Graphics DRAM、Consumer DRAM價格預計將下跌
金屬原料
- 2025.01.02:COMEX 2M25 黃金期貨 2025.12.31 收盤上漲18.4美元至每盎司2641美元
- 2025.01.02: 24 年 金銀鉑鈀漲跌幅分別為27.5%、24%、-9.8%、-18%
- 2025.01.02:資本光研究公司指出黃金在困難環境下仍表現穩健,年內創下約40次歷史新高
- 2025.01.02:分析師希文建議黃金應佔投資組合10%,白銀2%
2025-01-09
航運
- 2024.12.30:有關船公司透過調控艙位限制供應行為,韓國貿易協會計劃與國際組織合作,共同因應船公司供應調節行為
- 2024.12.30:貨代人士認為,25 年 長約運價可能高於 24 年,但現貨市場運價不會超過 24 年水準,24 年運價預計與 4Q24 相當
- 2024.12.30:大型貨代公司表示,航運公司可能透過減併班等方式持續調控運費,25 年 運費水準可能與 24 年持平
- 2024.12.30:一家上市貨代公司高層預測,25 年紅海危機若解除,船舶無需繞行好望角,釋放運能,市場運價 2H24 可能大幅下滑
- 2024.12.30:分析師表示,自 11M23 胡塞武裝組織攻擊商船以來,海運運費維持高點,上海貨櫃出口運價指數(SCFI)飆升將近四倍
- 2024.12.30:出口商與物流業者認為,中東胡塞事件致船舶繞行好望角,減少實際船舶供給,船公司採取停航與船舶修理等方式限制供應
- 2024.12.30:分析師認為,若川普關稅政策實施,短期內海上運費可能因避開高關稅貨物搶運而大幅上漲
- 2024.12.28: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本週上漲2.94%,連續五週漲勢
- 2024.12.28:美西線漲幅最大,上漲9.12%,美東線回升至6000美元以上
- 2024.12.28:業者分析指出,航商增加空白航班並提前囤貨,促使運價上漲
- 2024.12.28:馬士基及其他航商預計在 1M24 上旬對美西線、美東線和歐洲線運價進行調漲
- 2024.12.31:航運期貨近期處於高檔震盪整理,季線支撐下,整體偏多架構不變,震盪後仍有上漲潛力
- 2024.12.31:貨櫃航運因美東碼頭再罷工風險及全球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促使出貨動能強勁,短期運價維持高檔
- 2024.12.31: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五週上漲,其中美西線運價強彈超過9%
- 2024.12.31:航運期貨契約低門檻、槓桿高,提供投資人彈性交易及避險機會,提升資金效率
- 2024.12.31:馬士基敦促客戶在 2024.01.15 之前撤離美國東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的貨物,避免罷工風險
- 2024.12.31:馬士基表示自 2024.12.19 以來,勞資談判未有新進展,並可能在 2024.01.16 發生全海岸碼頭罷工
- 2024.12.31:國際碼頭工人協會和美國海運聯盟的談判未解決自動化問題,罷工風險逐漸升高
- 2024.12.31:川普支持碼頭工人反對自動化,並表示將於 2024.01.20 就職後繼續支持他們的立場
人工智能
- 2024.12.31:微軟推出「AI Dev Gallery」開源開發應用資源,讓開發者在Windows 11裝置端導入AI應用功能
- 2024.12.31:「AI Dev Gallery」可讓開發者使用多種人工智慧模型,並在無網路連線的情況下快速執行
- 2024.12.31:「AI Dev Gallery」支援Windows 10、Windows 11,以及x64、Arm64架構的應用程式,要求裝置擁有16GB記憶體及20GB儲存容量
- 2024.12.31:微軟提出Phi系列小型自然語言模型,並計劃應用於服務中,以降低AI服務執行成本
AI伺服器
- 2024.12.31:輝達通過銷售H20賺取數百億美元,H20為中國市場特供,並符合美國出口管制規範
- 2024.12.31:H20的AI算力僅為H100的15%,但因其更大的HBM記憶體容量,仍在AI訓練和推理方面優於部分中國本土AI晶片
- 2024.12.31:H20與輝達的CUDA平台完全兼容,成為中國AI公司及應用程式的首選
航太
- 2024.12.30:韓國國土交通部表示,將對所有失事客機同型號波音737-800進行特別檢查
- 2024.12.30:波音737-800客機多用於韓國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其中濟州航空擁有39架,德威航空27架,真航空19架,易斯達航空10架,仁川航空4架,大韓航空2架
- 2024.12.30:濟州航空班機在 2024.12.29 上午疑似遭遇鳥擊,僅6分鐘後便緊急迫降,但衝出跑道撞牆爆炸,造成179人罹難
- 2024.12.30:南韓最新調查報告指出,機長與塔台疑似溝通不順,導致地面無法及時應對
手機平板
- 2024.12.31:集邦科技預估 1Q25 一般型DRAM價格跌幅將擴大,約8%至13%,受消費需求萎縮影響
- 2024.12.31:智慧手機需求持續疲軟,加上筆記型電腦產品因預期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可能加徵進口關稅,已提前備貨
鋼鐵業
- 2024.12.31:中國需求不振,港口庫存高企,鐵礦石期約價格 24 年下跌超過15%
- 2024.12.31: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市場對鐵礦石的需求下降,供過於求
- 2024.12.31:港口庫存高企進一步壓制價格,使得市場供應過剩,價格回升困難
電動車
- 2024.12.31:特斯拉宣布位於上海臨港的儲能超級工廠已開始試生產,預計 25 年初正式量產
- 2024.12.31:該工廠已於2024.12.27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從開工到竣工僅耗時7個月
- 2024.12.31:儲能超級工廠初期規劃年產Megapack儲能系統1萬輛,儲能規模達40吉瓦時(GWh)
- 2024.12.31: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是特斯拉進入中國十年來的又一大型投資項目,為其在中國的第二座大型工廠
- 2024.12.31:中國電動車市場增長強勁,銷量年增20%,並首次超越純燃油車型,市佔近30%
- 2024.12.31:印度的電動車銷量將大增117%,顯示出強大的市場潛力
- 2024.12.29:Gartner調查顯示,到 25 年 底,全球電動載具將達8,500萬輛,年增33%
- 2024.12.29:晶技、台嘉碩、泰藝等台廠積極拓展電動車應用版圖,強化業務量能
- 2024.12.29:Gartner預計 25 年 底全球電池電動車總量將近6,200萬輛,成長35%
- 2024.12.29: 25 年 複合式電動車將達2,300萬輛,成長28%
充電樁
- 2024.12.27:U-POWER宣布自 2025.01.01 起,調漲尖峰費率至每度電13.5元,漲幅達13.4%
- 2024.12.27:U-POWER維持離峰費率6.9元不變,假日費率則調降至每度電8.5元
- 2024.12.27:裕隆集團旗下裕電俥電與其他電動車充電服務業者將觀察市場,並審慎評估是否跟進漲價
- 2024.12.27:U-POWER指出,費率調整旨在平衡營運成本並引導車主分流充電時段,緩解電力供應壓力
- 2024.12.27:U-POWER充電服務營運成長強勁,11M2 4M24 充電度數已達170萬度,半年增長70%
塑化
- 2024.12.31:儘管中國 12M24 製造業景氣擴張,油價仍可能連續第二年下跌,布蘭特原油期貨較 23 年下跌約3.3%
- 2024.12.31:布蘭特原油價格 24 年 最高為每桶91.17美元,顯示新冠疫情後需求反彈及俄烏衝突影響逐漸消退
- 2024.12.31:中國需求疲軟,OPEC和IEA下調2024及 25 年 石油需求預期,石油市場預料將進入過剩狀態
- 2024.12.31:IEA預測 25 年 石油市場供應過剩,儘管OPEC+推遲增產計劃至 4M25
- 2024.12.31:市場關注美國聯準會 25 年 降息前景,低利率可能刺激經濟成長,進而提振石油需求
- 2024.12.31:川普政策如放鬆監管、減稅及高關稅等,預計將有助於經濟成長並推高通膨,影響油價
- 2024.12.31:中國 12M24 製造業數據顯示連續第三個月擴張,推動油價小幅走高,顯示刺激措施對經濟的支持作用
- 2024.12.31:中國將發布 25 年 第二批原油進口配額,總量預計從 24 年 的1.8269億噸降至1.5833億噸
LED
- 2024.12.29:台灣LED廠商積極轉型高毛利產品線,布局不可見光、車用及低溫照明等利基市場,成功擺脫中國低價競爭
- 2024.12.29:中國傳統LED應用市場成長放緩,非傳統LED元件如車用、感測元件及不可見光市場將以約14%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
蘋概股
- 2024.12.31:蘋果可能會在 25 年 推出的iPhone 17系列,全面搭載支援高畫面更新率的OLED顯示螢幕
- 2024.12.31:iPhone 17系列全機型可能採用LTPO技術,並且普及ProMotion功能,過往僅限Pro機型使用
- 2024.12.31:iPhone 17 Pro Max可能會改用更小的Face ID感測元件,動態島介面縮小,並提升記憶體至12GB
- 2024.12.31:標準款iPhone 17機型可能會改名為「Slim」或「Air」,取代原本的Plus款
- 2024.12.31:所有iPhone 17系列機型可能會配置2400萬畫素的視訊鏡頭,並首次使用蘋果自家設計的Wi-Fi/藍牙晶片
機器人
- 2024.12.30:OpenAI內部提出開發人形機器人的可能性,目前細節不多
- 2024.12.30:OpenAI過去擁有為自主機器人開發AI模型的部門,並達成幾項研究成果
- 2024.12.30:OpenAI是多家機器人新創的投資者,投資Figure AI 6.75億美元,估值漲至26億美元
- 2024.12.30:Figure AI的人形機器人Figure 02使用OpenAI開發的模型,BMW在自家產線測試
- 2024.12.30:OpenAI是機器人新創1X的主要投資者,1X擁有人形機器人NEO和雙輪移動的機器人EVE
- 2024.12.30: 23 年 1X在OpenAI領投的A2輪融資募得2,350萬美元,OpenAI成為大股東
- 2024.12.30:OpenAI可能與Figure AI或1X合作建立人形機器人,或使用募得的66億美元部分資金收購現有廠商拓展新業務
- 2024.12.29:AI晶片大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提及,人工智慧的iPhone時刻來臨
- 2024.12.29:輝達將於 1H25 發表專為人形機器人打造的平台Jetson Thor
- 2024.12.29:輝達主管指出,實體AI和機器人的ChatGPT時刻即將到來,市場正面臨臨界點
- 2024.12.29:人形機器人應用前景看俏,輝達、特斯拉、OpenAI等大廠爭相投入
- 2024.12.29:輝達未公布機器人產品營收,資料中心產品是輝達主要營收來源,佔比達88%
- 2024.12.29:輝達預估 4Q24 營收達375億美元,僅比分析師預估值高4億美元
- 2024.12.29:市場研究機構預估 27 年 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產值超越2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54%
- 2024.12.31:台股機器人概念股近期大漲,市場看好AI加持下的機器人轉型升級商機
- 2024.12.31:AI題材成為台股投資主軸,相關概念股擴散至工業電腦、自動化與機器人等終端應用,機器人概念最具話題性
- 2024.12.31:多功能機器人能模仿人類動作,取代工廠作業員、倉儲物流搬運工、家庭幫傭等人力
- 2024.12.31: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預計 25 年 量產1千至2千台,40 年 全球將有1百億台人形機器人
- 2024.12.31:TrendForce預估2024至 27 年 機器人產業複合成長率達154%,27 年 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產值超越20億美元
- 2024.12.31:生成式AI提升機器人認知與對話交流能力,使機器人商用化期望值攀高
- 2024.12.31:工業型機器人仍是主角,服務型機器人及戰鬥、布雷與後勤角色機器人亦有機會嶄露頭角
- 2024.12.31:機器人即服務(RaaS)商業模式或將興起,企業用戶可改由租賃方式取代直接購買
- 2024.12.31:魏哲家表示台廠在機器人領域大有可為,黃仁勳推出Jetson Orin Nano Super開發套件,搶占機器人AI運算大腦市場
- 2024.12.31:法人評估,台灣精銳、達明等國內廠商有望受惠機器人產業升級與智慧化商機,宸曜、艾訊等工業電腦廠亦將受惠
記憶體
- 2024.12.30: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1Q25 進入淡季循環,DRAM市場因智慧手機等消費型產品需求萎縮,加上筆電等產品提前備貨,造成DRAM均價下跌DDR4季減10%至15%
- 2024.12.31:華為1TB SSD在韓國上市,定價僅32美元(約1050元),具有極高性價比,可能挑戰其他品牌
- 2024.12.31:華為在 6M23 推出eKitStore Extreme 200E固態硬碟,正式進軍消費者儲存市場
- 2024.12.31:華為200E SSD使用基於Quad-Level Cell(QLC)的NAND快閃記憶體,且不具備DRAM
- 2024.12.31:華為的SSD零件來源尚未公開,推測可能由中國製造,因為美國的制裁限制了外部採購
- 2024.12.31:華為的SSD在價格上具優勢,若進入美國市場,可能以低價擊敗競爭對手
- 2024.12.31:集邦科技預估 1Q25 一般型DRAM價格跌幅將擴大,約8%至13%,受消費需求萎縮影響
- 2024.12.31:集邦科技預測,電腦記憶體價格將跌8%至13%,伺服器記憶體價格跌幅約5%至10%
- 2024.12.31:集邦預期行動記憶體價格持續下滑,LPDDR4X跌幅為8%至13%,LPDDR5X跌幅為3%至8%
- 2024.12.31:集邦預測 1Q25 高頻寬記憶體(HBM)滲透率將達8%,DRAM價格總體跌幅預估為0%至5%
- 2024.12.31:進入淡季循環,消費型產品需求萎縮,DRAM均價下跌,預計 1Q25 合約價全走跌
- 2024.12.31:一般型DRAM跌幅預計擴大至8%~13%,而高頻寬記憶體(HBM)價格下跌幅度為0%~5%
- 2024.12.31:PC DRAM市場受需求疲弱與庫存去化影響,DDR4價格下跌幅度將大於DDR5
- 2024.12.31:伺服器DRAM方面,DDR5與DDR4價格均受淡季因素影響,供應增加導致價格下滑
- 2024.12.31:智慧手機DRAM需求將維持被動採購策略,LPDDR4X、LPDDR5X合約價將下滑
- 2024.12.31:繪圖型DRAM價格受需求平淡及庫存偏高影響,預計短期內價格持續下跌
- 2024.12.31:消費型DRAM需求疲弱,採購心態更為被動,預計 1Q25 合約價跌幅擴大
被動元件
- 2024.12.28:輝達AI伺服器GB300將新增EDLC(超級電容)為標配,可能取代BBU成為下一波熱門題材
功率元件
- 2024.12.30:半導體大廠羅姆針對自動駕駛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發展趨勢,推出TVS二極體「ESDCANxx系列」,已於 11M24 開始量產
2025-01-04
大盤
- 2024.12.26:韓國央行預計 25 年經濟下滑壓力加大,將追加降息以穩定物價並舒緩經濟壓力
- 2024.12.26:報告指出,政治不確定性、貿易環境變化及全球市場競爭將影響經濟,央行將調整貨幣政策應對
- 2024.12.26:韓國央行將強化金融市場監控,必要時會採取措施穩控市場並提供外匯市場流動性
- 2024.12.26:美國推出「AI曼哈頓計畫」,全力防止中國挑戰美國在全球的科技領先地位
- 2024.12.26:葉耀元認為,美國歷史上曾因科技競爭導致蘇聯崩解,現在又針對中國加強高科技領先
- 2024.12.26:川普邀習近平參加就職典禮,葉耀元分析這是川普故意創造談判空間,為自己團隊加分
- 2024.12.26:台灣內部因素如房價上漲及房租走高,形成通膨的循環效應,難以遏止
- 2024.12.26:台電調漲電費並逐步淘汰核電,可能推高商品與服務成本,對物價造成長期壓力
- 2024.12.26:預計 25 年 CPI年增率仍會超過2%,政府需警覺並謹慎應對可能的通膨風險
航運
- 2024.12.27: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五週上漲,漲幅約為3%
- 2024.12.27:遠東到美西運價每FEU漲幅超過9%,而遠東到美東運價漲幅逾7%
- 2024.12.27:美國線將於 1M24 調漲價格,市場預期客戶會提前出貨,但美東貨並未轉向美西航線
- 2024.12.27:市場關注美東碼頭可能的罷工風險,2024.01.15 是否會再度罷工仍充滿不確定性
- 2024.12.27:最新一期SCFI運價指數上漲70.17點,達2460.34點,週漲幅為2.93%,持續五週上漲
- 2024.12.27: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達2,962美元,較前期上漲16美元,漲幅0.54%
- 2024.12.27:遠東到美西運價每FEU達4,581美元,上漲383美元,漲幅9.12%,為四大航線中漲幅最大
- 2024.12.27:遠東到美東運價每FEU達6,072美元,上漲432美元,漲幅7.65%
人工智能
- 2024.12.27:OpenAI考慮將公司轉型為公益公司(PBC),既追求營利也顧及社會公益目的
- 2024.12.27:轉型後,非營利部門將持有營利實體股份,並持續運作為資源最豐富的非營利組織之一
- 2024.12.27:OpenAI董事會計劃推進重組,並將以公平估值方式確定營利部門的股份形式
- 2024.12.27:OpenAI簡化營利結構,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但也引發對其最初公共使命的質疑
- 2024.12.27:馬斯克對OpenAI轉型提出訴訟,並要求法院阻止該公司轉型為營利性企業
- 2024.12.27:董事會表示,這項轉型將幫助籌集資金並提升OpenAI執行其使命的能力
AI伺服器
- 2024.12.27:博盛推出的Dr. MOS產品專為AI伺服器和GPU供電設計,具低功耗與高頻率特性,提升高效能應用
- 2024.12.27:博盛計劃推出SPS產品,將在Dr. MOS基礎上加入溫度與電流監測,適用於AI伺服器、5G和電信設備
- 2024.12.27:AI伺服器需求激增,博盛功率半導體技術已進入美系CSP巨頭供應鏈,鞏固其在AI伺服器市場的地位
- 2024.12.27:博盛未來將專注於AI伺服器、電動車和新能源領域的高毛利市場,推動技術創新並擴展全球行銷網絡
量子
- 2024.12.27:量子運算概念股持續飆升,部分個股年初漲幅超過1,000%,如Rigetti、D-Wave Quantum、IonQ等
- 2024.12.27:量子運算公司QUBT年漲幅達2,007.11%,顯示出市場對量子運算的高度熱情
- 2024.12.27:儘管量子運算技術尚未商業化,投資者仍積極炒作,將其視為下一個大科技熱點
- 2024.12.27:市場專家指出,目前量子運算概念股的漲幅主要來自炒作,缺乏實際營收支持
- 2024.12.27:量子運算概念股如Rigetti Computing和D-Wave Quantum飆漲,分別上漲36.04%和24.53%
- 2024.12.27:谷歌發表量子晶片「Willow」,激發量子運算領域相關股的強勁上漲
扣件
- 2024.12.27:螺絲大廠看好越南的原料與勞動力優勢,選擇設廠並採取高效生產模式,預計達成業績目標
- 2024.12.27:總經理陳駿彥強調高效率生產是降低成本的關鍵,並認為製造業面臨的競爭挑戰需要改變經營模式
- 2024.12.27:螺絲生產過程包括原料裁切、搓牙、熱處理等步驟,達到每月生產1500萬至2000萬公噸的產量
- 2024.12.27:越南廠區布局,根據勞動力與原料需求,針對歐美市場進行生產,並計劃於 25 年實現規模化生產
- 2024.12.27:儘管進入越南的時間較晚,螺絲大廠仍決心成為最先採取全球布局策略的企業之一
紡織纖維
- 2024.12.27:印尼紡織業受到中國廉價產品傾銷影響,裁員人數預計從 24 年 的8萬人增至28萬人
- 2024.12.27:目前已有21家紡織廠倒閉,31家面臨倒閉危機,紡織業受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影響競爭激烈
- 2024.12.27:印尼當局延長紡織品進口關稅3年,並尋求修訂進口法規以減少裁員風險
資訊
- 2024.12.27:專家預期,25 年 美股AI主題將從半導體基建轉向軟體服務類股,並受惠於美國「美國優先」政策
- 2024.12.27:美國經濟領先全球,服務業持續擴張,AI產業成長強勁,製造業復甦可望帶動整體經濟向好
- 2024.12.27:台股受益於美國與電子產業深度聯結,未來將有較大機會受益於AI應用的擴散效應
生技
- 2024.12.27:防疫相關概念股在冬季疫情旺季大漲,毛寶、恆大、康那香等股齊攻漲停,其他生技醫療股也表現強勁
- 2024.12.27:國內麻疹群聚感染及流感高峰期推升防疫股需求,台股集中市場成交清淡,資金轉向生技股
- 2024.12.27:上櫃市場生技股成交活絡,中小型股及生技股的年底作帳行情帶動成交量逆勢增長
- 2024.12.27:防疫概念股在價量齊揚下,法人加碼美時、保瑞、健喬等股,法人操作偏多
- 2024.12.27:中國大陸出現間質肺炎病毒大流行,台灣麻疹群聚感染也激發資金流入生技防疫股
車用
- 2024.12.26:豐田 11M24 全球銷量成長1.7%,達920,569輛,創歷年同期最高
- 2024.12.26:豐田 11M24 全球產量年減6.2%,已連續10個月下降,主要受日本工廠停工影響
- 2024.12.26:豐田計劃在中國上海建設電動車工廠,預計 27 年 投產,將成為首家在中國獨資設廠的日系車廠
- 2024.12.27:車商為了年末衝業績,推出各式優惠,進口車折價最大,甚至附加配件或優惠方案
- 2024.12.27:例如福特電動野馬提供25到50萬的折價,Honda三款車提供3至8萬的折價或延長保固等優惠
- 2024.12.27:專家建議,年末買車適合短期使用者,但對於長期使用者,年份問題影響二手車轉賣價較小
- 2024.12.27:年末優惠空間大,車廠業務會因業績競賽推出更多折扣,但需注意會影響未來二手車價
- 2024.12.27:二手車商也會配合年末優惠提供更多競爭力價格,特別是在過年期間會有更大力度的補貼
零售百貨
- 2024.12.26:美國零售銷售在 2024.11.01 至 2024.12.24 期間成長3.8%,超過 23 年同期的3.1%,並優於萬事達卡預期的3.2%增幅
- 2024.12.26:線上銷售額成長6.7%,高於 23 年同期的6.3%,服裝市場需求強勁,最後五天的銷售額佔總支出的10%
- 2024.12.26:消費者偏好購物的CP值,並集中在促銷期間於實體店及線上平台購物
- 2024.12.26:餐廳支出增長6.3%,禮物消費推動服裝、珠寶及電子產品需求分別成長3.6%、4%及3.7%
營建
- 2024.12.26:房市交易量降溫,部分房貸戶因「寬限期」套利無法賣房,導致周轉失靈,成為銀行的房貸壞帳
- 2024.12.26:部分銀行有借戶積欠本金超過3個月,將貸款轉列逾放,部分逾放金額達百萬至千萬元不等
- 2024.12.26:央行打炒房政策影響,國銀房貸月增連續兩個月低於千億元
- 2024.12.26: 11M24 房貸年增率降至10.74%,月增率連續兩個月下降
- 2024.12.26: 11M24 土建融餘額減少79億元,為 3M19 以來最大減幅
- 2024.12.26:北台灣房市成交困境,10M24 每週成交僅1組,部分建案賞屋組數不到20組,情況接近 21 年 疫情三級警戒
- 2024.12.26:建商對市場信心不足,推案金額超過50億元的僅9案,破百億的大案只有1案
- 2024.12.26: 10M24 預售推案量達1200億元,但延推案量高達2000億元,包括多個重點建案延後
- 2024.12.26:預售屋議價率連續8個月在1%以內,雖有降價期望,買方未能有效拉低總價
- 2024.12.26:房市陷入「黑暗期」,指標建案單週賞屋組數降至16組,成交組數縮減至僅1組,三分之一建案零成交
- 2024.12.26:台灣內部因素如房價上漲及房租走高,形成通膨的循環效應,難以遏止
食品
- 2024.12.26: 25 年 元旦起,紐西蘭鮮奶將進入台灣市場,實施零關稅,挑戰台灣鮮奶市場
- 2024.12.26:台紐自由貿易協定(FTA)自 13 年 簽訂,開啟了台灣與紐西蘭的貿易合作,鮮奶成為焦點產品
- 2024.12.26:台灣鮮奶產量年年增長,成為亞熱帶國家產乳量之冠,具備競爭力,挑戰紐西蘭進口鮮奶
- 2024.12.26:台灣酪農強調提升品質、降低成本才是應對進口競爭的關鍵,政府應支援升級設備與技術
- 2024.12.26:專家認為,台灣鮮奶具有市場競爭力,只要改善生產成本,消費者會支持本地乳品
- 2024.12.26:日本調查顯示,1M24 至 4M24 間將有6121項食品漲價,較 24 年多出500項
- 2024.12.26:漲價食品以加工食品最多,共2121項,其次是酒精飲料(1834項)和麵包(1227項)
- 2024.12.26:漲價原因主要是原物料、物流及人事成本上漲
工具機
- 2024.12.26:台灣工具機產業受國際局勢、經濟不穩及產業結構影響,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
- 2024.12.26: 23 年 台灣工具機出口值下降至25.99億美元,預計 24 年 進一步下滑16.2%
- 2024.12.26:國際局勢(如俄烏戰爭及中東衝突)及中國大陸疫情後經濟內捲,加劇工具機廠商接單困難
- 2024.12.26:工具機產業內部壓力加劇,無薪假和倒閉潮風險增加,一些老牌企業選擇退出市場
- 2024.12.26:工具機產業景氣未復甦,傳出小廠與零組件廠恐因無法接到AI訂單,將面臨倒閉潮
機器人
- 2024.12.25:OpenAI將重啟機器人團隊,投入開發人形機器人計畫,機器人概念股持續火熱
記憶體
- 2024.12.26:記憶體產業需求低迷,慧榮總經理苟嘉章預期 1H25 需求仍偏淡,影響包括NAND Flash與DRAM
- 2024.12.26:合肥長鑫擴大市場佔有率,對DRAM產業構成價格壓力,將改變手機市場生態
- 2024.12.26:中國記憶體廠以低於10%-20%的價格打入市場,對三大原廠構成競爭壓力
- 2024.12.26:NAND Flash市場預期供需將達平衡,但需求仍低迷,價格壓力持續,26 年 望回升
- 2024.12.26:PC等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導致DRAM價格連續3個月下跌,且跌幅擴大
- 2024.12.26: 11M24 ,DDR4 8Gb批發價為1.90美元,較前月下跌4%,為連續第3個月下跌
- 2024.12.26:DRAM需求約50%來自PC與伺服器,35%來自智慧手機,需求疲弱使得記憶體廠商難以漲價
- 2024.12.26:高頻寬記憶體(HBM)供應開始穩定,且價格難以跟隨記憶體廠商開出的價格
功率元件
- 2024.12.27:美國301調查擴及矽晶圓、碳化矽基板等供應鏈,台廠如德微、強茂可望受惠轉單
- 2024.12.27:美國針對第三代半導體及矽基功率元件等領域擴大301調查,可能帶動台廠受惠機會
光學
- 2024.12.24:中國鏡頭業因價格競爭激烈,部分規格鏡頭已降價至低於礦泉水,導致部分廠商財務困難
- 2024.12.24:中藍電子決定停止OPPO、vivo等品牌鏡頭供貨,並釋出大量訂單,台灣鏡頭廠如大立光、亞光、新鉅科受惠
- 2024.12.24:OPPO、vivo等品牌急求援,台灣鏡頭廠受益於中藍電子停產,預期轉單效應將持續放大
- 2024.12.26:中國鏡頭廠暴雷,激勵台灣鏡頭廠股價上漲,新鉅科、玉晶光漲停,聯一光電大漲逾9%
電池
- 2024.12.27:寧德時代計劃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已獲董事會批准,尚待中國證監會等監管機構批准
- 2024.12.27:該公司表示,赴港二次上市旨在推動全球化戰略,提升國際化資本運作平台及綜合競爭力
- 2024.12.27:外媒報導稱,寧德時代計劃集資至少50億美元,若成真將是香港自 21 年 快手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 2024.12.27:寧德時代在電動車電池領域的全球市佔率約為37%,但受中國電動車產業價格戰影響,獲利增長面臨挑戰
板卡
- 2024.12.27: 12M24 初韓國戒嚴事件一度影響比特幣價格,顯示政局變動可能影響幣價及監管政策
- 2024.12.27:MaiCoin集團指出,比特幣突破10萬美元後,部分長期持有者拋售影響幣價,但鮑爾認為比特幣不會取代美元
- 2024.12.27:HOYA BIT認為,部分國家可能加強監管,而美國等國家可能採取開放態度,吸引資金流入
電信
- 2024.12.26:新北市新聞局公告,24 年 度有線電視裝機費上限由1500元調降至1200元
- 2024.12.26:新北市有線廣播電視費率審議委員會要求業者提供四組基本頻道組合,收視費每月99元至550元不等
- 2024.12.26:業者須配合市府推動纜線地下化政策,並提供社會救助、低收入戶免裝機費等公益服務
- 2024.12.26:委員會決議針對業者進行收視服務質量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審查,並設立惡性競爭防範機制
2025-01-01
大盤
- 2024.12.24:勞動基金 1H25 將辦理至少500億元台股委外招標案,手上已有1,520億元可布局台股
- 2024.12.24:勞動基金運用局計畫將台股資產配比從21%調升至22%,台股投資金額將成長
- 2024.12.25:勞動基金 24 年前 11M24 收益有望突破1兆元,創歷史新高,預計 25 年資產配置將進一步擴大
- 2024.12.25: 25 年勞動基金台股委外代操金額可能達500億元,最快 1H24 遴選投信,累計活水資金可達2,020億元
- 2024.12.25:勞動基金計劃釋出300至500億元委外代操,將鎖定追蹤永續與高薪指數入市
- 2024.12.25:勞動基金目前積極布局國內外股債及另類資產,並計劃辦理16億美元的全球永續不動產有價證券型國外投資
- 2024.12.25: 24 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達4.2%,民間投資突破5兆元,人均所得超越日本,顯示經濟表現為近15至20年間最佳
- 2024.12.25:劉鏡清預期 25 年經濟成長率將維持在3.2%左右,民間投資仍可保持在5兆元,顯示經濟穩定
航運
- 2024.12.24:馬士基警告客戶,建議在 2024.01.15 的期限前提前將貨櫃移離港口,以防碼頭關閉造成物流中斷
- 2024.12.24:美東碼頭工人罷工未爆彈為港口自動化,工會強烈反對,認為自動化威脅工人職位
- 2024.12.24:資方認為,港口自動化是提升生產力的必然趨勢,能提升貨物流通速度和國際競爭力
- 2024.12.24:川普強烈支持美東碼頭工人,反對碼頭自動化,可能增加罷工風險並推高運價
- 2024.12.24: 23 年 罷工活動暴增280%,且未見緩解,物流公司已協助準備應對 1M25 的港口罷工風險
- 2024.12.24:美東碼頭勞資談判將於 2024.01.15 達成協議,若協商破局,可能會影響物流運作
- 2024.12.24:地緣政治緊張與可能的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將進一步影響全球航運運能與貿易關係
- 2024.12.24:陽明認為若俄烏停戰,歐洲市場將有重建商機,有助於貨櫃和散裝運輸
人工智能
- 2024.12.25: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發布最新O3模型,展現強大能力,超越目前的AI模型如Google的Gemini pro 1.5
- 2024.12.25:O3在程式寫作競賽中取得2727分,超越99.99%的工程師,並在數學和抽象推理測評中取得突破性成績
- 2024.12.25:O3的表現暗示通用人工智慧(AGI)即將實現,打破AI歷史記錄,顯示AI進步速度加快
- 2024.12.25:OpenAI董事會成員表示市場低估O3,但馬斯克回應稱「人工智慧最終會讓金錢變得毫無意義」,暗示不應以金錢衡量AI價值
- 2024.12.25:馬斯克與OpenAI的訴訟仍在進行,涉及他對OpenAI違反開源承諾的指控,以及對控制權和合併的要求
- 2024.12.25:微軟計劃引入內部開發的AI模型(如Phi-4)及第三方開放權重模型,減少對OpenAI的依賴
- 2024.12.25: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關注此計畫,並將降低成本視為主要目標,與其他業務方向一致
- 2024.12.25:儘管市場對價格與實用性存疑,但微軟數據顯示,特別是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365 Copilot的採用率正加速增長
軍工
- 2024.12.24:中科院展示的「無人機AI情資中心」,利用生成式AI和GPT模型,實現即時影像分析與辨識,強化戰場動態掌握
- 2024.12.24:該系統不僅具備即時影像與戰情看板功能,還支持歷史影像分類與AI智能影像辨識,有效減輕判讀負擔並節省時間
- 2024.12.25:行政院新聞傳播處陳思蓉參議率60位媒體記者參訪嘉義縣「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了解無人機產業發展潛力
- 2024.12.25:無人機國家隊展示成果,涵蓋多家知名企業,並介紹無人機創新應用
- 2024.12.25:嘉義縣政府推動無人機產業聚落,期望台灣無人機產業鏈在國際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PC
- 2024.12.25: 11M24 ,日本PC出貨量較 23 年增長47.5%,達70.7萬台,創四年來同期新高
- 2024.12.25: 11M24 筆電出貨量增長47.0%至59.4萬台,桌機出貨量增長50.1%至11.3萬台
- 2024.12.25:換機需求來自Windows 10支援結束及居家辦公需求,預計未來增長趨勢將持續
- 2024.12.25: 24 年 度日本PC出貨量預估增長21.1%,達1,308萬台,創四年來新高
運輸
- 2024.12.25:公平會決定禁止UberEats併購foodpanda,認為結合後將減少競爭,可能導致價格上漲
- 2024.12.25:公平會指出,UberEats與foodpanda結合後,市場上競爭壓力將大幅減少,可能會對消費者和餐飲業者不利
- 2024.12.25:即使申報人提出提高配送效率等承諾,公平會認為這些措施無法有效解決競爭問題,且具有短期性
電動車
- 2024.12.24: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反補貼關稅,造成進口電動車數量大幅下滑
- 2024.12.24:英國電動車市場在充電樁數量增加下呈現增長,但價格過高仍是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主要障礙
造船
- 2024.12.25: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進度持續成為關注焦點,尚未完成海測且存在技術缺失,量產計畫面臨挑戰
- 2024.12.25:潛艦量產計畫總預算近3000億元,執行期長達14年,立委質疑編列預算前未有明確成效保障,提出刪除或大幅刪減預算
- 2024.12.25:專家建議分階段編列預算,先建造前兩艘潛艦,隨後依技術成熟度再規劃後續艦建造
- 2024.12.25:部分學者認為,刪除全部預算將完全否定造艦計畫,建議即使遭刪除,軍方仍應編列籌備預算以維持生產線運作
綠能
- 2024.12.25:中國太陽能產業面臨產能過剩和產品降價問題,多家企業虧損,兩大龍頭企業宣布減產自救
- 2024.12.25: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協鑫科技三家公司宣布啟動高純多晶矽產線減產檢修,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
- 2024.12.25: 7M24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2024.12.05 多家太陽能企業參與座談會討論此問題
- 2024.12.25:減產計畫將於 1M25 執行,業內預計此舉有助於提價並恢復上游價格至現金成本之上
- 2024.12.25:三家企業年產能超過160萬噸,占全國太陽能產業一半以上,市場供需失衡和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已導致企業虧損
- 2024.12.25:行業分析認為,25 年 太陽能供需差距仍大,需要進一步調降開工率、產能出清及多晶硅期貨分流
塑化
- 2024.12.25:中國大陸石化產能大幅躍升,南韓石化業面臨競爭壓力,出口業績下滑,營運陷入困境
- 2024.12.25:南韓石化企業 24 年營業利潤減少,3家主要企業在 3Q24 出現虧損,部分企業已暫停營運或考慮出售廠房
- 2024.12.25:中國大陸石化產能大幅超過南韓,23 年 乙烯年產能達5274萬噸,造成南韓企業鉅額損失
- 2024.12.25:中東地區積極擴展石化產能,利用COTC技術提升經濟效益,削弱南韓的競爭優勢
- 2024.12.25:南韓政府提出3兆韓元融資等救濟措施,但韓媒擔心政府若無效領導,將錯失結構調整的黃金時間
晶圓代工
- 2024.12.24: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啟動301調查,可能引發轉單效應,但調查需至少1年時間,對台廠未必是長期利多
- 2024.12.24:301調查由美國貿易代表署發起,針對中國半導體行動是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並可能引發更高關稅
- 2024.12.24:專家指出,301調查時間冗長且存在不確定性,且新政府可能改變調查方向,影響最終結果
- 2024.12.24:台灣廠商可能面臨來自中國企業的低價競爭,特別是成熟製程領域,可能導致台廠報價壓力加大
- 2024.12.24:即使轉單潮來臨,台廠可能仍遭中國業者削價競爭,客戶會參照中方報價進行議價,影響代工利潤
- 2024.12.24:專家警告,台灣成熟製程產業面臨結構性風險,中方持續擴產及政策支持將使競爭壓力長期存在
- 2024.12.24:短期內,台廠股價會跟隨301調查消息波動,但長期表現將取決於公司基本面與競爭格局
車用
- 2024.12.24:儘管歐洲車市低迷,英國的二手電動車銷量年增57%,成為市場亮點
- 2024.12.24:勞斯萊斯銷量自 20 年 起增長17%,並計劃擴建工廠,顯示豪車市場不受整體車市影響
- 2024.12.24: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反補貼關稅,造成進口電動車數量大幅下滑
- 2024.12.24:英國電動車市場在充電樁數量增加下呈現增長,但價格過高仍是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主要障礙
營建
- 2024.12.24:租服公會宣布協助內政部完成8萬戶社宅包租代管目標,並達成國土署長者換居專案首例
- 2024.12.24:理事長陳柏勳表示,政府以善意誘導取代強制實價登錄,若強制實登恐引發租金轉嫁潮
- 2024.12.24:公會反對強制全面租金實價登錄,指出此政策會增加行政成本並可能造成房東與房客對立
網通
- 2024.12.25:美國政府編列30億美元預算,協助電信業者汰換中國製的華為及中興通訊等通訊設備
- 2024.12.25:此預算將用於擴大FCC的「淘汰及更換」計畫,最初計劃於 20 年 啟動,原本預算為19億美元
- 2024.12.25:美國近期發生網路攻擊事件,促使加速汰換具資安疑慮的中國製設備
- 2024.12.25:台灣網通設備製造商如合勤控、友訊等將受益,迎來來自美國市場的轉單商機
- 2024.12.25:其他受惠的台灣廠商包括中磊、正文、智易、智邦等,這些公司具備品牌或通路商代工實力
記憶體
- 2024.12.25:美光資料中心相關營收年增400%,顯示出AI伺服器需求的強勁增長
- 2024.12.25: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需求疲弱,行動業務營收季減19%,PC與智慧手機需求疲弱
- 2024.12.25:HBM市場因AI伺服器需求強勁而持續成長,成為記憶體市場唯一亮點
- 2024.12.25:台灣記憶體廠商主要生產DDR3/4記憶體,需等待 25 年 消費需求回升以重拾成長動能
- 2024.12.25:台灣IP廠商有機會受惠於HBM需求成長,成為中長期的成長動能
- 2024.12.25:美光計劃在 25 年 將HBM市場佔有率提升三倍,並在台灣推進相關技術
- 2024.12.25:美光預計 26 年 量產HBM4,並使用第五代10奈米製程,供應輝達和AMD產品
- 2024.12.25:合肥長鑫已開始小量產LPDDR5,預計 25 年全球DRAM市佔率將達15%,市場將迎來大變化
- 2024.12.25:合肥長鑫3年前市佔率不到2%,24 年已提升至10%,顯示出其快速成長與技術進步
- 2024.12.25:合肥長鑫不僅在市佔率上有突破,技術推進也加速,台灣DRAM廠需提高警覺
- 2024.12.25:中國大陸NAND市場由長江存儲主導,目前市佔率不到4%,但目標為全球20%市佔
功率元件
- 2024.12.25:中國對鎵、鍺、銻等關鍵礦物的禁令將影響美國1000多個武器系統及超過2萬個零件
- 2024.12.25: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禁令影響主要是鎵、鍺、銻,這些材料對國防科技至關重要
- 2024.12.25:美國國防部需預測武器需求,並解決中國關鍵礦物禁令帶來的風險
- 2024.12.25:目前礦物庫存較大,短期內影響較小,但中長期將影響美國的武器和彈藥生產
- 2024.12.25:在美國12,486條需要這些礦物的武器系統中,87%依賴中國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