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光科技(3019):精密光學領航者,邁向智慧科技新紀元

圖(1)個股筆記:3019 亞光(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4 月 21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入剖析亞洲光學3019 亞光),一家在精密光學元件鏡頭製造領域深耕多年的領導廠商。公司近年受惠於車載鏡頭數位相機等市場需求回溫,營運表現亮眼,2024 年亞光營收、獲利皆創近年新高。亞光積極擴產,布局 Metalens 等新技術,並與國際大廠策略合作,力圖在競爭激烈的光學元件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近期亞光股價雖波動劇烈,但長期亞光基本面仍被看好。文章重點包含公司發展歷程、產品結構、技術創新、營運版圖(2)亞光財報分析、亞光競爭優勢及近期市場反應。

3019 亞光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
圖(3)3019 亞光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3019 亞光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
圖(4)3019 亞光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公司簡介與發展歷程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Asia Optical Co. , Inc.,股票代號:3019),簡稱亞光,成立於 1980 年,總部位於台灣台中潭子區,是一家在精密光學元件鏡頭製造領域深耕多年的領導廠商。公司初期以與日本技術合作研磨光學鏡片起家,逐步擴展至光學鏡頭、瞄準器、顯微鏡、雷射測距儀等多元化高科技光電產品的設計、製造與銷售。亞光公司網址為:https://www.asia-optical.com/。

亞光於 2000 年 10 月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標誌著企業發展進入新里程碑。隨著光纖科技興起及新廠房落成,公司重新定位企業形象,強調「光速向前」的動力,展現拓展全球市場的企圖心。目前,亞光擁有超過 1,200 名員工,分布於台灣、中國大陸、緬甸及菲律賓等地,並在光學設計、精密加工及光電整合領域累積數百項專利。

亞光的企業文化強調向上成長、向下紮根、相互合作、積極突破、同心協力及永續經營,展現追求卓越與永續發展的經營理念。公司重視企業永續發展,已取得 ISO 14001IATF 16949 等國際認證,並積極布局車載光學、AR/VR、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致力開拓未來成長空間。

公司基本概況

觀察亞光基本面概況,可參考以下資訊:

  • 目前股價:133.5
  • 預估本益比:20.12
  • 預估殖利率:2.38
  • 預估現金股利:3.18 元
  • 報表更新進度:☑ 月報 ☑ 季報

3019 亞光 EPS 熱力圖
圖、3019 亞光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EPS 熱力圖顯示了亞光歷年 EPS 的預估變化,股民可藉此觀察亞光的獲利趨勢。

3019 亞光 K線圖(日)
圖、3019 亞光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日線圖呈現亞光股價每日的波動情形。

3019 亞光 K線圖(週)
圖、3019 亞光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週線圖則呈現每週的股價走勢,可看出中期的股價趨勢。

3019 亞光 K線圖(月)
圖、3019 亞光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月線圖則呈現每月的股價變化,股民可藉此觀察亞光的長期股價走勢。

主要業務範疇與產品結構

亞光的核心業務涵蓋光學元件鏡頭模組及終端光學產品的製造與銷售。根據最新亞光營收數據分析,其產品結構多元,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 光學元件:佔比約 49%,為公司最大營收來源,包含精密光學鏡片、非球面模造玻璃鏡片、複合鏡片及光學薄膜元件等。
  • 影像感測模組(CIS):佔比約 19%,主要應用於多功能噴墨及雷射印表機等事務機。
  • 數位相機(DSC):佔比約 10%,聚焦於高倍率變焦隨身型機種,2024 年出貨量已突破 100 萬台,年增 40%
  • 瞄準器:佔比約 5%,主要應用於軍事及運動領域。
  • 雷射測距儀:佔比約 3-4%
  • 其他光電零組件:佔比約 13%,包含鏡頭模組等。
pie title 亞光科技產品營收占比 "光學元件" : 49 "影像感測模組(CIS)" : 19 "數位相機" : 10 "瞄準器" : 5 "雷射測距儀" : 4 "其他光電零組件" : 13

從產品營收佔比的餅圖可以看出,光學元件是亞光的主要營收來源,其次是影像感測模組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車載鏡頭領域展現強勁成長動能,預計 2024 年營收占比將從 9.6% 提升至 13-14%,月出貨量亦從 2023 年的 50 萬顆增加至 100-110 萬顆。未來隨著自動駕駛、無人計程車及人形機器人等新興應用擴展,光學元件與零組件的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

產品系統與應用領域

亞光的光學產品應用廣泛,橫跨多個高成長性產業:

智慧手機鏡頭

提供多片稜鏡聯合直立式鏡頭與光學變焦鏡頭,應用於高階手機攝影,包含臉部辨識與 AR 光波導技術。隨著高階手機對多鏡頭及光學變焦需求提升,亞光手機鏡頭出貨量穩定成長。

車載鏡頭

供應特斯拉(Tesla)及其他歐美、日本一線車廠,應用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環景鏡頭及無人計程車(Robotaxi)。此領域為亞光近年重點發展方向,成長潛力巨大。亞光車載鏡頭亦是自動駕駛概念股中重要的一環。

數位相機

聚焦高倍率變焦隨身型數位相機鏡頭,主要客戶為 FujifilmOlympusNikon 等日系品牌。受惠於市場回溫及轉單效應,出貨量顯著提升。

無人機鏡頭

包括前視鏡頭、環景鏡頭及空拍相機鏡頭,服務全球主要無人機品牌。此市場成長快速,為公司帶來重要營收貢獻。

工業機器人視覺

提供 2D 及 3D 感測鏡頭,用於 AI 機器視覺識別、空間定位、自主導航等。隨著 AI 與自動化趨勢發展,此領域具備龐大潛力。亞光可謂是機器人概念股中,提供關鍵光學元件的重要廠商。

終端光學產品

涵蓋瞄準器、雷射測距儀、顯微鏡、投影機鏡頭等利基型產品。

技術創新與研發實力

亞光在光學技術領域持續投入研發,掌握多項關鍵技術,近年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約 3% 至 5%

非球面模造玻璃(PGM)技術

亞光擁有高良率的非球面模造玻璃鏡片生產能力,提供高精度(偏心度 1 微米以內)、低色散的光學元件,技術水準領先業界。

亞光 PGM 非球面玻璃模造鏡片
圖(5)PGM 非球面玻璃模造鏡片(資料來源:亞光公司網站)

G+P 混合鏡頭技術

率先開發 2G3P(2 片玻璃+3 片塑膠)混合鏡頭,實現鏡頭薄型化(約 4.4mm 厚度),兼具大光圈、高解析度與低失真,滿足高階手機鏡頭需求。

Metalens(超透鏡)技術

採用奈米尺度次波長微結構,能精準聚焦不同波長光線,顯著減少色差,具備體積小、成本低等優勢。亞光與美國麻州大學分拆公司 Myrias 及新加坡 MetaOptics Technologies 合作,利用奈米壓印技術提升製程精度與產能,已推出接近 Apple iPhone 13 水準的 Face Detection 樣品,預計 2025 年下半年開始小量貢獻營收,2026 年起快速放量,聚焦臉部辨識、AR 光波導及高階自動駕駛應用。

3D LiDAR 光機模組

開發用於 ADAS 系統的自動停車、盲區偵測、防撞警示等功能的 3D LiDAR 光機模組,相關產品已進入打樣階段。

亞光雷射光達模組
圖(6)雷射光達模組(資料來源:亞光公司網站)

光波導鏡片技術

應用於 AR 光波導顯示,開拓智慧眼鏡市場,樣品已完成送樣。

營運版圖與生產基地

亞光在全球設有多個生產基地,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網絡與風險分散機制:

graph LR A[亞光全球生產基地] --> B[台灣台中潭子廠] A --> C[中國大陸廠區] A --> D[緬甸仰光廠] A --> E[菲律賓馬尼拉廠] B --> B1[總部暨研發中心] B --> B2[高階光學元件生產] C --> C1[東莞廠] C --> C2[深圳廠] C --> C3[上海廠] C --> C4[廣東/杭州廠(與Nikon合作)] C1 --> C1a[G+P混合鏡頭] C1 --> C1b[鏡片加工] C1 --> C1c[醫療器材] C2 --> C2a[G+P混合鏡頭] C2 --> C2b[鏡片加工] C2 --> C2c[監控鏡頭] C4 --> C4a[相機零組件生產/組裝] D --> D1[全球最大玻璃研磨廠] D --> D2[球面玻璃鏡片(>600萬片/月)] D --> D3[PGM鏡片(年產能~1000萬片)] D --> D4[CIS影像感測元件] D --> D5[相機組裝] D --> D6[安防監視鏡頭] D --> D7[雷射測距儀] E --> E1[舊廠區] E --> E2[新廠區(興建中)] E --> E3[車載鏡頭生產] E --> E4[雙重望遠鏡頭生產線] E --> E5[成品級產品生產] E1 --> E1a[無塵室改裝(Q3'24完工)] style A fill:#B8860B,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B fill:#CD5C5C,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C fill:#668B8B,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D fill:#DAA520,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style E fill:#A0522D,stroke:#FFF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FFF

生產基地布局

  • 台灣台中潭子廠:總公司及研發中心,負責高階光學元件(如特殊非球面鏡片)生產。
  • 中國大陸廠區(東莞、深圳、上海、廣東/杭州):主要生產 G+P 混合型鏡頭、鏡片加工、監控鏡頭、醫療器材及相機零組件組裝。
  • 緬甸仰光廠:全球最大的玻璃研磨廠,人工成本低,適合生產球面玻璃鏡片、PGM 鏡片、CIS 元件、相機組裝、安防監視鏡頭及雷射測距儀
  • 菲律賓馬尼拉廠:分為舊廠與新廠。舊廠已進行無塵室改裝;新廠佔地約 2 萬坪,預計 2025 年底完工2026 年下半年投產,將生產車載鏡頭(含雙重望遠鏡頭)及成品級產品,產能目標佔集團總產能 15% 至 20%亞光菲律賓擴廠計畫,是擴大車載鏡頭產能的重要一步。

產能分配與擴廠計畫

亞光依產品技術層級及人力需求進行產能分配,台灣保留高階技術,中國、緬甸負責量產與組裝,菲律賓則聚焦車載與成品。

  1. 菲律賓擴產:為最重要擴廠計畫,總投資額龐大,旨在滿足車載客戶需求及供應鏈分散要求。2025 年資本支出預計達 20 億元,較 2024 年的 9 億元倍增,主要用於菲律賓新廠建設及東南亞產能擴充。
  2. 中國深圳擴產:已投入約 2.4 億元擴充光學鏡頭及監控鏡頭產能。
  3. 緬甸擴產:租用鄰近廠房增設產線,提升安防監視鏡頭及雷射測距儀(預計年增 20%)產能。

儘管 2025 年 3 月緬甸發生規模 7.7 強震,亞光發布重訊表示,其位於南部的仰光公司及緬北委外加工廠(皆為 1 樓建築)均未受影響,營運正常。

客戶結構與市場策略

亞光的客戶群體涵蓋全球知名品牌,跨越多個產業領域:

主要客戶類別

  • 車載系統特斯拉(Tesla)為最重要客戶,供應 Model 3 環景及 ADAS 鏡頭。亦與 BMW賓士等歐美一線車廠,以及日韓車廠建立合作關係。與 LGIT(LG Innotek)策略合作,共同開發車載及高階智慧型手機鏡頭LGIT 合作更投資亞光旗下科太光電,強化合作深度。
  • 消費電子數位相機客戶包括 FujifilmOlympusNikon;智慧手機客戶涵蓋小米等多家中國及國際品牌。
  • 事務機:CIS 產品主要供應 HPEpsonCanonLexmark 等全球領導品牌。
  • 無人機:供應全球第一大無人機品牌及其他中、美、日廠商。
  • 工業/機器人:已切入送餐機器人供應鏈,並與日、美、歐客戶合作開發人形機器人視覺鏡頭

市場策略

亞光採用ODM(原始設計製造商)與 OEM(原始設備製造商)雙軌並行的經營模式。強調技術研發與客製化能力,提供高品質光學元件及完整光電產品解決方案。透過與 LGIT 等國際大廠策略合作,加速拓展車載及高階手機市場。積極投入 Metalens 等前瞻技術,期望透過技術領先提升附加價值與市場競爭力

主要銷售區域

亞光的產品銷售遍及全球,主要市場包括:

  • 中國大陸:手機鏡頭、無人機鏡頭及部分消費電子產品的主要市場。
  • 美國特斯拉車載鏡頭、無人機及部分工業應用的重要市場。
  • 日本數位相機鏡頭及部分車載、手機鏡頭的主要銷售地。
  • 歐洲車載鏡頭市場逐步擴大,與歐洲車廠合作深化。

未來菲律賓廠投產後,預期將提升對美國及日本車載客戶的供應比重。

營運表現與財務分析

最新營運成果

亞光近年營運表現強勁,屢創佳績:

  • 2024 年營運:全年合併亞光營收達新台幣 230.47 億元,年增 29%,創十多年新高。毛利率 18.57%,稅後淨利 16.16 億元,年增 108%,每股盈餘(亞光 EPS)達 5.79 元,創 2008 年以來新高
  • 2024 年第三季:單季亞光營收 68.28 億元,毛利率提升至 21.55%,稅後純益 6.85 億元,季增 53.49%。前三季累計 EPS 4.45 元
  • 2025 年展望2025 年 3 月亞光營收 19.82 億元,年增 21.12%,連續 13 個月成長。董事長賴以仁預估 2025 年營收可望較 2024 年實現兩位數成長,毛利率預期優於 2024 年。法人預估全年亞光營收上看 267 億元EPS 估計在 5.05 至 7.30 元之間。

觀察亞光的營收趨勢圖,可看出其營收在過去一段時間呈現穩定的成長趨勢,反映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3019 亞光 營收趨勢圖
圖(7)3019 亞光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亞光的獲利能力,可由以下圖表呈現:
3019 亞光 獲利能力
圖(8)3019 亞光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從圖中可看出,亞光的毛利率、營益率和純益率等獲利指標,在過去一段時間呈現穩定的變化。

財務結構與營運效率

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底,亞光財務結構穩健:

  • 流動資產 199.6 億元,其中現金及約當現金 118.56 億元,佔總資產 49.9%
  • 公司無附息負債,淨現金部位充裕。
  • 流動比率維持在 262%,負債比率約 33%
  • 營運效率方面,應收帳款週轉天數降至 84 天,存貨週轉天數降至 66 天,顯示營運資金管理效率提升。

以下圖表呈現亞光的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
3019 亞光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
圖、3019 亞光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從圖中可看出,亞光在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等方面的投資持續增加,反映了公司擴張的意圖。

合約負債代表公司的預收款項,從下圖可看出亞光的合約負債變化情形:
3019 亞光 合約負債
圖(9)3019 亞光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存貨狀況方面,亞光的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如下圖所示:
3019 亞光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
圖、3019 亞光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本站自行繪製)
下圖則呈現亞光的存貨與存貨營收比:
3019 亞光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
圖(10)3019 亞光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本站自行繪製)

亞光的現金流狀況如下圖所示,可觀察公司資金的運用情形:
3019 亞光 現金流狀況
圖(11)3019 亞光 現金流狀況(本站自行繪製)

杜邦分析可用於評估公司的財務狀況,亞光的杜邦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
3019 亞光 杜邦分析
圖(12)3019 亞光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亞光的資本結構如下圖所示,可了解公司的資本來源:

3019 亞光 資本結構
圖(13)3019 亞光 資本結構(本站自行繪製)

股利政策與資本運用

亞光維持穩健的股利政策。2025 年 3 月董事會決議通過每股配發 4 元現金股利,以 2024 年 EPS 5.79 元計算,配息率約 69%,反映公司現金流充裕且重視股東回饋。

以下圖表呈現亞光的股利政策:
3019 亞光 股利政策
圖(14)3019 亞光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公司目前無發行公司債、現金增資或可轉換公司債(CB)的計畫,主要透過內部營運現金流與既有資金支應 2025 年高達 20 億元的資本支出,顯示對自身造血能力及未來營運充滿信心。

以下圖表呈現亞光的本益比河流圖:
3019 亞光 本益比河流圖
圖(15)3019 亞光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下圖則呈現亞光的淨值比河流圖:
3019 亞光 淨值比河流圖
圖(16)3019 亞光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籌碼分析

觀察亞光的籌碼動向,可參考以下資訊:

3019 亞光 法人籌碼(日)
圖、3019 亞光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法人籌碼日線圖顯示了法人在亞光股票上的買賣情形。

3019 亞光 大戶籌碼(週)
圖、3019 亞光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大戶籌碼週線圖則呈現了大戶的籌碼變化。

3019 亞光 內部人持股(月)
圖、3019 亞光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內部人持股月線圖則呈現了公司內部人持股比例的變化。

競爭優勢與市場地位

主要競爭對手

亞光在光學鏡頭及元件市場面臨國內外激烈競爭:

  • 國際品牌:Enplas、Fujinon、Hoya Corp、Kantatsu、SEKONIX、Tamron、Sony 等。
  • 台灣及中國廠商:大立光、玉晶光、舜宇光學科技、今國光、光燿科、先進光、佳凌、新鉅科等。
  • 其他相關競爭者:菱光、敦南、Canon 等在 CIS 及數位相機組裝領域亦有競爭。

市場佔有率

  • 車載鏡頭2024 年市佔率約 13% 至 15%,為全球主要供應商之一。
  • 手機鏡頭:憑藉 PGM 及混合鏡頭技術,在中國及韓國品牌供應鏈中市佔率穩步成長。
  • 數位相機鏡頭:受惠轉單效應,市佔率顯著提升。

核心競爭優勢

  1. 技術領先:在高良率 PGM 鏡片製造、G+P 混合鏡頭設計及前瞻 Metalens 技術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2. 產品多元化:涵蓋手機、車載、無人機、數位相機工業視覺等多個應用領域,有效分散風險。
  3. 全球生產布局:台灣、中國、緬甸、菲律賓多地生產,兼顧成本、技術與風險管理。
  4. 關鍵客戶關係:與特斯拉LGIT 等國際大廠建立穩固合作關係,掌握重要供應鏈地位。
  5. 持續創新研發:積極投入 Metalens、LiDAR、光波導等新技術,布局未來成長動能。

近期重大事件與市場反應

亞光近期營運表現亮眼,新技術與擴產計畫備受市場關注,亞光股價波動亦反映市場的高度興趣與預期。

營運與計畫進展

  • 業績屢創新高:2024 年獲利創近 17 年新高,2025 年初營收持續成長。
  • 菲律賓擴廠順利:新廠按計畫推進,預計 2026 年投產,提升車載產能。
  • LGIT 合作深化:共同開發機器人視覺車載鏡頭等新產品,預計 2025 年下半量產。
  • Metalens 進展:技術持續突破,預計 2025 年下半小量貢獻營收。
  • 緬甸廠營運穩定:雖遇強震,但生產未受影響。

市場與股價反應(2025 年 2-4 月)

  • 熱門題材加持:受惠於特斯拉股價反彈、AI 伺服器、機器人視覺、自動駕駛等題材,亞光股價在 2025 年 2 月底至 3 月初表現強勢,成交量放大,當沖比率偏高,多次被列為注意股。
  • 股價波動劇烈3 月中上旬股價經歷連續下跌(連 8 跌),自高點修正逾 25%,失守季線。主因可能為漲多回檔、法人(尤其是投信)獲利了結賣超(單週賣超逾萬張)及美股科技股修正影響。
  • 近期反彈3 月底至 4 月初,隨機器人概念股及光電族群回溫,亞光股價出現反彈,單日漲幅曾逾 7%
  • 法人看法分歧:部分分析師認為先前下跌僅為跌深反彈,反轉訊號未現;但多數法人報告仍看好其基本面與長期成長性。

未來發展策略與展望

短期發展策略(1-2 年)

  • 鞏固核心業務:持續提升數位相機、車載鏡頭、CIS 業務的市佔率與獲利能力。
  • 加速新產品量產:推動與 LGIT 合作的機器人視覺、車載鏡頭於 2025 年下半年量產;Metalens 產品開始小量出貨。
  • 優化生產效率:提升各生產基地自動化程度與良率,控制生產成本。
  • 完成菲律賓舊廠改裝:確保 2024 年 Q3 無塵室投入使用。

中長期發展藍圖(3-5 年)

  • 菲律賓新廠投產2026 年下半年新廠投入量產,大幅擴充車載鏡頭產能,滿足自駕車與電動車市場需求。
  • 深化 Metalens 應用:擴大 Metalens 在手機臉部辨識、AR 光波導、高階自動駕駛 LiDAR 等領域的應用與量產規模。
  • 拓展機器人視覺:擴大在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視覺系統的市場滲透。
  • 持續技術創新:投入次世代光學技術研發,維持技術領先地位。
  • 全球佈局優化:依據市場變化與客戶需求,動態調整全球生產與供應鏈配置。

總體展望

亞光掌握 數位相機回溫、無人機高成長、車載鏡頭長期趨勢、機器人視覺潛力及 Metalens 技術突破 等多重成長引擎。公司透過積極的產能擴充(特別是菲律賓新廠)、與國際大廠的策略合作(LGIT)、以及持續的技術創新,已為未來幾年的高速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儘管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但憑藉其技術優勢、多元產品組合及穩健的財務狀況,亞光有望在全球精密光學產業中持續扮演領導角色,法人普遍預期公司 2025 年營運將再創新高

重點整理

  • 技術領先:亞光在非球面模造玻璃(PGM)、G+P 混合鏡頭及 Metalens 超透鏡技術具備核心競爭力。
  • 多元成長動能:車載鏡頭(特斯拉供應鏈)、數位相機(市場回溫)、無人機鏡頭(高速成長)、手機高階鏡頭及新興機器人視覺、AR/VR 應用前景看好。
  • 全球產能布局:台灣、中國、緬甸、菲律賓多地生產,有效分散風險、控制成本,並積極擴充菲律賓產能以應對車載需求。
  • 財務狀況穩健:營收獲利屢創新高,現金流充裕,負債比低,股利政策穩定,有能力支持大規模資本支出。
  • 策略合作加持:與 LGIT 合作深化車載與手機佈局;與 MetaOptics 等合作加速 Metalens 商業化。
  • 市場高度關注:身為特斯拉、機器人、AI 視覺等熱門題材概念股,市場反應熱烈,但也伴隨較大股價波動。
  • 未來展望樂觀:公司管理層及法人普遍預期 2025 年營運將持續兩位數成長,新技術與新產能將逐步貢獻營收。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1.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08.09)
    本研究參考法說會簡報的財務數據、產品結構分析、營運策略及市場布局。

  2. 亞洲光學 2024 年第二季財務報告
    本文的財務分析主要依據此份財報,包含合併營收、毛利率、營業費用、稅後淨利等關鍵數據及產品營收占比分析。

  3. 亞洲光學 2024 年第三季財務報告(2024.11.01)
    提供最新的財務數據及營運分析,包括前三季的營運成果及未來展望。

  4. 亞洲光學 2024 年年度財務報告(隱含資訊來自 2025.03 公告)
    包含 2024 全年營收、獲利、EPS 及股利政策等資訊。

  5.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資訊觀測站重訊公告(2024-2025)
    參考關於緬甸地震影響、注意股資訊、董事會決議(股利、資本支出)等公告。

研究報告

  1. 元大投顧產業分析報告(2024.12.05)
    深入分析亞光在光學元件市場的競爭優勢及未來成長動能,特別關注車載鏡頭及數位相機業務。

  2. 凱基證券研究報告(2024.11.22)
    針對亞光在特斯拉供應鏈的布局及超透鏡技術發展提供專業分析。

  3. 富邦證券產業研究報告(日期不明,根據內文推測為 2025 年初)
    提供亞光競爭對手分析及市場地位評估。

  4. IntelligentData.cc 投資研究報告(2025.03.10)
    提供 2025 年營運展望、各產品線預估成長率、ESG 風險評估及資本支出計畫。

  5. UAnalyze 投資研究報告(日期不明,根據內文推測為 2024-2025)
    提供產品應用領域分析、Metalens 技術細節及市場供需狀況。

新聞報導

  1. 工商時報產業分析(2024.12.04)
    報導亞光 2024 年前 11 個月營運表現及未來發展策略。

  2. 經濟日報專題報導(2024.11.01、2025.03.25 等)
    詳述亞光營運成果、新技術進展及市場動態(如特斯拉股價影響)。

  3. 鉅亨網科技產業新聞(2024.10.25、2025.03.11 等)
    提供特斯拉供應鏈、機器人產品開發及股價波動相關報導。

  4. 中央社新聞(2025.02.05)
    報導 Metalens 技術合作與商業化進程。

  5. MoneyDJ 理財網(多篇日期報導)
    提供公司基本資料、產品結構、競爭對手、擴廠計畫、法人看法及股價動態。

  6. Vocus 方格子專欄文章(日期不明,根據內文推測為 2024-2025)
    提供技術特點分析(Metalens、光波導)、市場趨勢及法人評價。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 2024 年下半年至 2025 年第一季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及市場分析均來自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研究報告及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