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汽車(2201):電動化轉型下的挑戰與契機

圖(1)個股筆記:2201 裕隆(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4 月 16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入分析台灣汽車產業龍頭裕隆汽車 (2201) 的基本面、營運狀況、市場競爭、未來發展策略以及近期重大事件。透過「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可以觀察到,裕隆在股東權益報酬率方面較弱,但預估殖利率尚可;而「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則顯示,雖然產業前景看好,但法人動向保守,訊息多空交雜。

2201 裕隆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
圖(2)2201 裕隆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2201 裕隆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
圖(3)2201 裕隆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文章重點包含:

  • 公司轉型與策略調整:從傳統汽車製造商轉型為電動車與智慧移動解決方案供應商,並與鴻海合作。
  • 業務結構:核心業務仍為汽車及零組件製造,自有品牌納智捷及代工業務並重。
  • 財務狀況:財務結構持續改善,但短期獲利受轉投資影響承壓。
  • 市場競爭:面臨國內外品牌激烈競爭,n⁷ 電動車成為重要成長動能。
  • 重大事件:美國關稅議題引發市場擔憂,公司積極回應;東風裕隆破產重整;江申董座更換。

總結而言,裕隆汽車在台灣汽車產業扮演重要角色,積極擁抱電動化轉型,但仍需面對市場競爭與獲利壓力。本文提供詳盡的分析,協助讀者了解裕隆汽車的投資價值與風險。

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Yulon Motor Co., Ltd.,股票代號:2201)成立於 1953 年 9 月 10 日,為台灣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汽車製造商,亦是裕隆集團的核心企業。公司總部位於苗栗縣三義鄉,初期響應政府「引擎救國」號召,以機器製造與銷售起家,逐步奠定台灣汽車工業的基礎。公司網址為:https://www.yulon-motor.com.tw/

裕隆的發展歷程緊扣台灣產業脈動:

  • 創立初期 (1953-1959):成立裕隆機器製造有限公司,於新店設廠,利用美軍零件組裝吉普車。
  • 技術合作 (1957-1985):與日本日產汽車簽訂技術合作,開始生產轎車、商用車,並建立自有品牌「圓舵盤」。
  • 自主研發 (1986-1993):推出首款國人設計轎車「飛羚 101」,展現研發實力。
  • 轉型與國際化 (1994-2003):推動廠辦合一、差異化策略,投資菲律賓日產廠,取得雷諾汽車代理權。2003 年進行重大組織重整,將製造與銷售分割,成立裕隆汽車(專注製造)與裕隆日產(負責通路行銷)。
  • 自有品牌與電動化 (2009-至今):創立自有品牌 納智捷(LUXGEN),強調智慧科技;近年積極與鴻海集團合作,成立 鴻華先進科技,全力投入電動車(EV)研發與製造,推出 LUXGEN n⁷ 純電休旅車,展現轉型決心。

裕隆汽車秉持「移動價值鏈」理念,整合移動工具、過程與目的,致力提供完整移動解決方案,並以創新、速度與團隊合作,推動台灣汽車產業自主發展。

公司基本概況

截至目前,裕隆的股價為 37.2 元,預估本益比為 24.8,預估殖利率為 3.47%,預估現金股利為 1.29 元。報表更新進度為月報及季報。

2201 裕隆 EPS 熱力圖
圖(4)2201 裕隆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 EPS 熱力圖,可以發現法人對於裕隆近幾年的 EPS 預估呈現分歧,顯示未來獲利具有不確定性。

2201 裕隆 K線圖(日)
圖(5)2201 裕隆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2201 裕隆 K線圖(週)
圖(6)2201 裕隆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2201 裕隆 K線圖(月)
圖(7)2201 裕隆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從日、週、月 K 線圖來看,裕隆股價呈現震盪走勢,長期趨勢較不明顯。投資者可關注其營運狀況和股利政策。

主要業務範疇分析

裕隆汽車的核心業務涵蓋 汽車及零組件 的設計、開發、製造與銷售。

產品結構與營收佔比

根據 2023 年財報數據,製造銷售汽車及相關零組件營收佔比高達 92%,是公司最主要的獲利來源。其餘 8% 來自其他業務項目。

pie title 2023年營收結構分析 "汽車及零組件製造銷售" : 92 "其他業務項目" : 8

裕隆的主要產品線包括:

  1. 整車製造

    1. 自有品牌納智捷(LUXGEN):包含多功能休旅車、中小型休旅車及純電動車(如 n⁷)。
    2. 代工生產:為日本日產(NISSAN)汽車生產多款轎車與休旅車。
  2. 汽車零組件生產:供應汽車組裝及維修保養所需之引擎、底盤、電子系統等關鍵零件。

  3. 電動車相關:包含電動車開發、電池模組、電池管理系統、充電樁建置與營運。

  4. 技術服務:提供汽車相關技術支援與維修保養服務。

上下游關係與經營模式

裕隆在汽車產業鏈中扮演 整車製造與零組件供應 的關鍵角色。

  • 上游:主要依賴國內外長期合作的協力廠商,供應鋼鐵、塑膠、橡膠、玻璃、機械零件及電子元件等原物料。其中,鋼板為最重要原料之一。裕隆與日本日產維持長期技術合作關係。
  • 下游:涵蓋子公司裕隆日產負責的經銷通路、售後服務及維修保養。裕隆集團亦透過旗下子公司布局金融、租賃、保險等,形成完整的汽車產業生態系。

經營模式上,裕隆採取 多品牌經營 策略(自有品牌 LUXGEN + 代工 NISSAN),並透過與鴻海合作成立 鴻華先進,積極布局電動車與智慧車輛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製造與銷售分工明確,由裕隆負責製造,裕隆日產主責銷售。

生產基地與產能配置

裕隆汽車的生產重心主要位於台灣,並策略性布局中國大陸及新興智慧園區。

主要生產基地

  • 台灣三義廠區:為裕隆的核心生產基地,廠區面積廣達 275 公頃,整合整車製造、零件生產及研發設計。自 1985 年啟用以來,歷經多次擴建與升級,是台灣重要的汽車製造中心。
  • 中國大陸杭州廠:主要負責納智捷品牌及部分代工車款的生產,以因應中國市場需求。
  • 新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裕隆集團積極參與建設,此園區已成為台灣電動車產業鏈的核心樞紐,裕隆在此設立研發與生產設施,推動電動車技術開發與量產。園區強調「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理念。
graph LR A[寶高智慧產業園區] --> B(生產) A --> C(生活) A --> D(生態) B --> E[電動車研發製造] B --> F[智慧工廠] C --> G[友善工作環境] C --> H[產業人才培育] D --> I[綠建築設計] D --> J[永續發展實踐] style A fill:#B8860B,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B fill:#CD5C5C,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C fill:#668B8B,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D fill:#DAA520,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E fill:#B87333,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F fill:#BC8F8F,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G fill:#DEB887,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H fill:#D2B48C,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I fill:#B87333,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J fill:#BC8F8F,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產能分配與生產效率

裕隆汽車工廠採單班 8 小時生產制度,年產能規模約 5.5 萬輛,月產量約 3,000 至 4,000 輛。產能主要集中於台灣三義廠區(佔比 70% 以上),杭州廠約佔 30%

公司持續推動 智慧製造 與數位化轉型,導入 3D 掃描、虛擬工廠及自動化產線,提升生產效率、品質控管與產線彈性。2023 年榮獲經濟部能源局「企業節能績效卓越獎」,顯示其在節能減碳與生產效率提升方面成效顯著。

擴廠計畫與新產品線

裕隆持續推動產能擴充與技術升級:

  • 寶高智慧園區擴建:與新北市政府合作,擴充電動車生產與研發設施,打造完整產業生態系。
  • 三義廠區升級:導入智慧製造技術,擴大納智捷品牌車款生產能力。
  • 杭州廠擴產:視中國市場需求,規劃增加產能。

納智捷 n⁷ 等新產品線預計可提升整體產能約 10% 至 15%

營運表現與財務分析

近期營收與獲利

  • 2024 年:全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857.76 億元,年增 4.26%,創六年新高。主要受惠於提車輛數增加、n⁷ 電動車銷售起步及裕隆城租金收入。然而,稅後純益為 39.54 億元,年減 15.7%,每股盈餘(EPS)為 3.78 元。獲利下滑主因是轉投資裕融企業業務結構調整,影響毛利率。
  • 2025 年第一季:合併營收 178.7 億元,年減 13.43%3 月單月營收 63.96 億元,年減 10.69%

2201 營收趨勢圖
圖(8)2201 裕隆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從營收趨勢圖來看,裕隆近年營收呈現波動,2024 年有明顯成長,但 2025 年初又呈現下滑趨勢。

2201 裕隆 獲利能力
圖(9)2201 裕隆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獲利能力指標,裕隆的毛利率、營益率及純益率近年來均有波動,顯示獲利能力不穩定。這也影響了裕隆汽車的股價表現。

財務結構與股利政策

裕隆財務結構持續改善,2024 年個體負債比率降至約 26%,自由現金流量維持正數。公司股利政策穩健,長期維持 30% 至 50% 的配息率。2024 年擬配發現金股利 1.3 元

pie title 2024年裕隆汽車財務結構重點 "營業毛利 (營收占比)" : 32 "營業費用等 (營收占比)" : 59 "營業淨利 (營收占比)" : 9

註:上圖為簡化示意,實際財務結構更複雜。

2201 裕隆 杜邦分析
圖(10)2201 裕隆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杜邦分析顯示,裕隆的權益乘數較高,可能代表財務槓桿較大,需留意相關風險。

2201 裕隆 股利政策
圖(11)2201 裕隆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從股利政策圖可看出,裕隆的現金股利發放相對穩定,但股票股利則較少。

2201 裕隆 現金流狀況
圖(12)2201 裕隆 現金流狀況(本站自行繪製)

現金流狀況圖顯示,裕隆近年現金流量波動較大,需關注其資金運用效率。

2201 裕隆 資本結構
圖(13)2201 裕隆 資本結構(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資本結構圖,裕隆的資本來源主要為權益,負債佔比較低,顯示財務結構相對穩健。這些財務分析數據,對於汽車股的投資分析至關重要。

市場布局與銷售表現

主要銷售區域與市佔率

裕隆的主要銷售市場為 台灣 2022 年在台灣市場總銷售量(含裕日車及納智捷)約 27,468 輛,市佔率約 6.4%。相較於和泰汽車等主要競爭對手,市佔率仍有提升空間。近年銷售量面臨壓力,2022 年2021 年衰退 16.5%

中國大陸及海外市場方面,裕隆積極推動納智捷品牌拓展,但目前重心仍在台灣。

graph LR A[市場布局] --> B[台灣市場] A --> C[中國大陸/海外] B --> D[年銷量預估 46.2 萬輛(2025)] B --> E[n⁷ 掛牌數逾 6,620 輛(截至 2024.10)] B --> F[市佔率約 6.4%(2022)] C --> G[策略調整/尋求合作] style A fill:#B8860B,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B fill:#CD5C5C,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C fill:#668B8B,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D fill:#B87333,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E fill:#BC8F8F,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F fill:#DEB887,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G fill:#D2B48C,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主要客戶

  • 鴻華先進科技(2258):為裕隆最大代工客戶,雙方在電動車領域合作密切。
  • 裕隆日產汽車(2227):集團子公司,負責日產品牌銷售,亦是重要代工客戶。
  • 終端消費者:透過納智捷品牌直接銷售。

市場展望

裕隆預估 2025 年台灣新車市場總銷量約 46.2 萬輛,較 2024 年44.9 萬輛小幅成長。納智捷 n⁷ 電動休旅車截至 2024 年 10 月已累積超過 6,620 輛掛牌數,預計年度銷量可達 1 萬輛,成為重要成長動能。 裕隆總經理許國興對股價低於淨值致歉,稱「是我們沒有做好」,並表示有信心逐步提升公司淨值。

籌碼分析

2201 裕隆 法人籌碼(日)
圖(14)2201 裕隆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法人籌碼,近期法人對裕隆的操作較為保守,呈現賣超趨勢。

2201 裕隆 大戶籌碼(週)
圖(15)2201 裕隆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大戶籌碼圖顯示,大戶持股比例近期略有下降,可能顯示市場信心不足。

2201 裕隆 內部人持股(月)
圖(16)2201 裕隆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內部人持股比例相對穩定,顯示公司內部對於長期發展仍具信心。

競爭優勢與市場競爭

主要競爭對手

裕隆在台灣市場面臨來自國內外品牌的激烈競爭:

  • 和泰汽車:代理 Toyota、Lexus,市佔率第一。
  • 國瑞汽車:代理 Ford、Mazda。
  • 福特六和:代理 Ford。
  • 台灣本田:代理 Honda。
  • 中華汽車(2204):同屬裕隆集團,專注商用車及部分乘用車。
  • 其他新能源車廠:宏佳騰(1599)、華德動能(2237)等。

核心競爭優勢

裕隆憑藉以下優勢應對市場競爭:

graph LR A[競爭優勢] --> B(集團資源整合) A --> C(技術合作與代工) A --> D(自有品牌納智捷) A --> E(智慧製造與新能源) A --> F(在地生產與服務) B --> G[完整汽車產業鏈] C --> H[與日產長期合作] D --> I[電動車與智慧科技] E --> J[MIH 平台與鴻海合作] F --> K[快速市場反應] style A fill:#B8860B,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B fill:#CD5C5C,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C fill:#668B8B,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D fill:#DAA520,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E fill:#A0522D,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F fill:#8B4513,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G fill:#B87333,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H fill:#BC8F8F,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I fill:#DEB887,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J fill:#D2B48C,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style K fill:#965A3E,stroke:#fff,stroke-width:2px,color:#fff
  1. 集團資源整合:涵蓋製造、金融、租賃、保險等,提供綜效。

  2. 技術合作與代工能力:與日產長期合作,代工經驗豐富,品質穩定。

  3. 自有品牌納智捷:專注智慧電動車市場,具備本土化設計優勢。

  4. 智慧製造與新能源布局:導入先進製造技術,與鴻海合作 MIH 平台,掌握電動車關鍵技術。

  5. 在地生產與服務網絡:擁有本地生產基地及完善通路,能快速響應市場。

財務指標分析

2201 裕隆 本益比河流圖
圖(17)2201 裕隆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本益比河流圖顯示,裕隆的本益比區間波動較大,投資風險較高。

2201 裕隆 淨值比河流圖
圖(18)2201 裕隆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淨值比河流圖顯示,裕隆的股價長期低於淨值,可能代表公司價值被低估。

2201 裕隆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
圖(19)2201 裕隆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從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可看出,裕隆近年固定資產投資相對穩定,未有明顯擴張跡象。

2201 裕隆 合約負債
圖(20)2201 裕隆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合約負債呈現上升趨勢,可能代表未來的營收成長動能。

2201 裕隆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
圖(21)2201 裕隆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本站自行繪製)

2201 裕隆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
圖(22)2201 裕隆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本站自行繪製)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及存貨營收比的圖表顯示,裕隆的存貨管理能力尚可,但需持續關注去化情形。

2201 裕隆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
圖(23)2201 裕隆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本站自行繪製)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不高,代表潛在的股權稀釋風險較低。透過這些財務指標分析,投資者可以更全面地評估裕隆汽車的投資價值。

研發創新與永續發展

技術研發重點

裕隆近年研發重心聚焦 電動車與智慧車輛 技術:

  • 電動車技術:推出 LUXGEN n⁷ 長程版,續航里程達 711 公里。開發 MIH 開放式電動車平台,整合三電系統。
  • 電池技術:擁有 ISO 17025 認證電池實驗室,掌握電池模組設計、測試與雷射焊接等關鍵技術。年儲能櫃產能達 1.6 GWh
  • 智慧車載系統:發展如 AR View⁺ 環景影像、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
  • 智慧製造:應用 3D 掃描、虛擬工廠等技術,提升效率。

永續發展(ESG)

裕隆積極推動 ESG,展現企業社會責任:

  • 環境保護2023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年減 4.28%,推動供應鏈減碳,目標 2025 年完成三義廠區 20.2 MW 太陽能光電佈建。
  • 社會共融:推動「9453 友善旅人計畫」,提供無障礙交通服務,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與大學產學合作,培育汽車人才。
  • 公司治理:連續多年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 5%
  • 獎項肯定2024 年榮獲「天下永續公民獎」大型企業製造業組第 17 名

近期重大事件與市場反應

美國關稅議題與公司回應

2025 年 4 月,因應美國前總統川普提出可能對台灣課徵高額關稅,以及部分政治人物批評,裕隆集團罕見發表聲明:

  • 澄清補助傳聞:駁斥「拿政府百億補助」的不實指控,強調公司為上市公司,財務透明可查證。投入數百億自有資金進行研發與品牌建立。
  • 產業鏈影響:說明關稅影響的是整體汽車產業鏈,包含多家車廠與零組件供應商,非單一企業。
  • 產業貢獻:強調國產車對帶動模具、工具機、汽車電子等關聯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 自主研發與合作:說明與鴻海合作成立鴻華先進,推出國產電動車,導入台灣 ICT 供應鏈。
  • 自製率與合規:旗下多數車款自製率已達 70% 以上,生產製造均合法合規。
  • 多角化經營:回應「不務正業」質疑,說明多角化經營是企業對股東與員工負責的常態。
  • 未來方向:表示將持續配合政府政策,投入電動車、綠能移動服務及車用 AI 生態系。

此事件一度引發市場擔憂,裕隆相關股票(裕隆、中華車、裕日車)股價於 2025 年 4 月初出現較大波動,甚至跌停。但公司迅速回應澄清,強調產業貢獻與未來策略,試圖穩定市場信心。 針對此事,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呼籲國產車調整經營戰略,而王世堅則批評裕隆長期受高關稅保護,未能成功外銷。裕隆集團則回應,將配合政府政策應對。

其他重大事件

  • 東風裕隆破產重整:轉投資公司東風裕隆汽車於 2023 年 6 月完成破產重整程序,裕隆決定清算解散上層子公司裕隆大陸投資,簡化架構,調整中國市場策略。
  • 江申董座更換2025 年 3 月,集團旗下零組件廠江申(1525)原董事長退休,由中華車副總經理熊東台接任。江申為中華車ET35 供應鏈,預計將挹注 2025 年營運。
  • 納智捷 n⁷ 上市2024 年 3 月推出,市場反應熱烈,成為銷售主力。

未來發展策略與展望

裕隆汽車未來發展聚焦 電動化、智慧化、移動服務 三大主軸:

graph TB A[發展戰略] --> B(電動車深化) A --> C(智慧製造升級) A --> D(移動服務拓展) B --> E[擴充 n⁷ 產品線] B --> F[開發新電動車型] B --> G[建設充電網絡 YES! CHARGING] C --> H[導入 AI 與自動化] C --> I[優化生產效率] C --> J[強化供應鏈韌性] D --> K[LINE GO 租車/共享車] D --> L[MaaS 移動即服務平台] D --> M[拓展多元移動方案]

短期策略(1-2 年):

  • 提升 n⁷ 產能與銷量,擴充產品線。
  • 持續導入日產 e-POWER 等節能車款。
  • 穩固代工業務,維持產能利用率。
  • 拓展 YES! CHARGING 充電服務網絡。
  • 優化裕融企業獲利結構。

中長期藍圖(3-5 年):

  • 深化 MIH 平台應用,推出更多元電動車款。
  • 布局車用 AI 與自動駕駛技術。
  • 拓展 MaaS 移動服務平台,整合租賃、共享、充電等服務。
  • 持續推動 ESG,達成碳中和目標。
  • 探索海外市場(如東南亞)合作機會。
  • 活化集團土地資產(如新店裕隆城持續營運與其他開發計畫)。

市場展望:
公司預期 2025 年台灣車市維持 46.2 萬輛水準,整體代工生產量能穩定。法人普遍看好裕隆在電動車領域的長期潛力,但短期需關注獲利能力與市場競爭壓力。在台灣汽車產業中,裕隆能否持續保持領先地位,值得關注。

重點整理

  • 歷史悠久,轉型電動化:裕隆為台灣汽車工業先驅,近年積極轉型,以自有品牌納智捷及與鴻海合作的鴻華先進,全力投入電動車與智慧移動。
  • 業務多元,製造為主:核心業務為汽車及零組件製造(營收佔比 92%),涵蓋自有品牌與代工,並延伸至金融、租賃、資產開發等。
  • 產能穩健,布局智慧製造:以台灣三義為核心基地,年產能約 5.5 萬輛,積極導入智慧製造技術提升效率。
  • 財務結構改善,獲利短期承壓:負債比下降,現金流良好,但 2024 年受轉投資影響獲利下滑。
  • 市場競爭激烈,n⁷ 成亮點:台灣市場市佔率約 6.4%,面臨強敵環伺,但 n⁷ 電動車銷售表現優異,挹注成長動能。
  • 技術研發領先,ESG 成果顯著:在電池技術、智慧製造具備優勢,並積極推動永續發展,屢獲肯定。
  • 關稅議題衝擊,公司積極回應:面對潛在關稅風險與外界質疑,裕隆迅速澄清,強調產業貢獻與未來策略。
  • 未來聚焦三大主軸:電動化、智慧化、移動服務將是未來發展核心,長期展望審慎樂觀。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1. 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11.20)
    本研究主要參考法說會簡報的財務數據、營運分析、市場佈局及未來展望。該簡報由裕隆汽車副總李建輝及副總羅文邑主講,提供最新且權威的公司營運資訊。

  2. 裕隆汽車 2024 年第三季財務報告
    本文的財務分析主要依據此份財報,包含合併營收、毛利率、營業費用、每股盈餘等關鍵數據及現金流量表分析。

  3. 裕隆汽車 2023 年度企業永續報告書 (2024 發布)
    報告書提供公司在環境、社會、治理 (ESG) 各面向的策略、行動與績效數據。

  4. 裕隆汽車 2025 年 3 月 26 日法說會資料
    法說會內容包含對 2024 年營運回顧、2025 年市場展望、股價淨值比看法及未來營運策略。

  5. 裕隆汽車 2025 年 4 月 6 日及 4 月 10 日官方聲明
    針對美國關稅議題及外界質疑之官方回應與立場說明。

研究報告

  1. 中華信用評等股份有限公司 評等報告(2024.12)
    該報告分析裕隆汽車的財務結構、營運效率及信用評等,提供本文在財務分析方面的重要參考。

  2. MoneyDJ 理財網 產業研究報告(2024.12 及相關更新)
    研究報告提供裕隆汽車在電動車領域的專業分析,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評估。

  3. CMoney 研究報告 (2025.03)
    提供法人對裕隆 2025 年獲利預估及營運展望分析。

新聞報導

  1. 工商時報、經濟日報、自由時報、鉅亨網、財訊、今周刊、聯合報、中時新聞網、Yahoo 奇摩股市、Bnext 等媒體 2024 年至 2025 年 4 月相關報導
    涵蓋 n⁷ 上市銷售、裕隆城營運、美國關稅衝擊、法人法說會評論、公司聲明、股價波動、ESG 獎項、人事變動(江申)等多元資訊。

永續發展文件

  1. 天下永續公民獎 評選報告(2024)
    此報告詳細說明裕隆汽車在 ESG 永續發展方面的表現及具體措施。

  2. 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 相關資訊 (2023)
    說明裕隆在社會責任面向的獲獎肯定。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 2023 年底至 2025 年 4 月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及市場分析均來自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研究報告及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