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個股筆記:2504 國產(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4 月 19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入分析國產建材實業(2504),台灣預拌混凝土龍頭。透過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可看出國產建材在股東權益報酬率、預估本益比、股價淨值比、預估殖利率等面向表現尚可,預估本益成長比則相對突出。透過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顯示公司產業前景良好,並具備題材利多。然而,近期爆發內線交易案,法人籌碼動向轉為賣超,訊息面呈現多空交雜。
圖(2)2504 國產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圖(3)2504 國產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文章重點包括:公司基本概況、主要業務與產品結構、低碳產品與創新技術、市場競爭與優勢、市場銷售與客戶群、原物料分析與供應鏈管理、生產基地與產能規劃、近期重大事件分析及ESG永續發展。值得關注的事件包含2024年營收獲利創新高、高配息政策,以及近期爆發的內線交易案。公司積極佈局低碳建材、發展AI智能生產系統,並擴大產能以滿足科技廠辦需求,惟需關注原物料價格波動及房市政策調控帶來的影響。
公司簡介
國產建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Goldsu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股票代碼:2504)創立於 1954 年 11 月 30 日,前身為「國產實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不僅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預拌混凝土製造與銷售企業,亦為國產實業集團(SIGMU Group)的核心成員。以「誠信、品質、技術創新、優質服務」為經營圭臬,國產建材致力於提供客戶完善的建材解決方案。
歷經數十年發展,國產建材已穩居台灣預拌混凝土市場的領導地位,市佔率超過 18%。公司於 1978 年 3 月 14 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為提升企業識別度並彰顯多元化發展方向,公司於 2015 年 5 月 正式更名為「國產建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4 年 1 月,國產建材與中興保全(9917)、復興航空(已解散)等集團成員進行品牌與業務整合,共同組成 SIGMU 集團,業務範圍擴及食、衣、住、行、育、樂等多個面向,強化整體競爭實力。
在台灣,國產建材擁有 21 個生產廠,構成遍布全台的生產網絡,年設計產能達 800 萬立方米。同時,公司配置 310 輛自有預拌車隊,確保產品供應的穩定性與運輸效率。
基本概況
在深入了解國產建材的業務之前,讓我們先快速掌握公司的基本概況。截至目前,國產建材的股價約為 39.1 元,預估本益比為 12.82,預估殖利率為 5.88%,並預計配發現金股利 2.3 元。這也讓建材股的投資更具吸引力。
觀察 2504 國產 EPS 熱力圖,可以發現法人對公司未來幾年的 EPS 預估呈現穩健上升的趨勢,顯示市場對其獲利能力抱持樂觀態度。股票分析中,EPS 是一項重要的基本面分析指標。
圖(4)2504 國產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從 2504 國產 K 線圖(日、週、月) 可以觀察到,股價在不同時間週期的波動情況。日線圖呈現短線的股價變化,週線圖則反映中期的趨勢,而月線圖則呈現較長期的股價走勢。
圖(5)2504 國產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圖(6)2504 國產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圖(7)2504 國產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主要業務與產品結構
國產建材的核心業務為預拌混凝土的製造與銷售。根據公司最新資料,2023 年預拌混凝土營收佔比約 90%,防火建材約佔 5%。預拌混凝土是將水泥、水、細粒料、粗粒料及各種摻料(如高爐石粉、飛灰、化學摻料)在自動化廠房內精確配比、預先拌合製成,再透過專用預拌車運送至工地現場,此模式可確保混凝土品質穩定與施工效率。
除核心的預拌混凝土業務外,國產建材亦涉足水泥製品生產、砂石採掘、碎洗與運銷等相關建材領域。公司更積極運用其豐厚的土地資產,進行不動產買賣與出租業務,實現資產活化。
國產建材的產品應用範圍廣泛,涵蓋一般建築、高科技廠房、基礎建設、道路橋樑等多樣化工程。近年來,因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公司大力投入低碳建材的研發與生產,推出一系列符合國際認證的低碳混凝土產品,滿足市場對環保建材的需求,同時提升企業的綠色競爭力。產品組合持續優化,除傳統混凝土外,亦提供特種混凝土(如高強度、巨積、自充填等),滿足各類工程的特殊要求。
全建材集團策略
國產建材積極推動「全建材集團」策略,拓展多元建材版圖。旗下重要子公司包括:
-
惠普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矽酸鈣板及纖維水泥板的生產與銷售,2024 年營收達 10.28 億元,年增 7.99%,成功拓展內裝修市場。
-
國宇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設置 AI 自動化 ALC(蒸壓輕質混凝土)輕質磚產線,全年最高設計產能達 20 萬立方米。2024 年獲利年增超過 330%,進入高速成長期。
此策略使國產能掌握從結構材料(混凝土)到內裝材料(輕質磚、矽酸鈣板、ALC)的完整供應鏈,有效服務科技大廠建廠及其周邊裝修需求,提升整體市場競爭力與營運彈性。根據 2025 年 3 月 的新聞報導,市場預期國產建材 2024 年 營收可望創歷史新高,並將持續往全建材集團邁進。營收的成長也反映在股票分析的基本面分析上。
觀察 2504 國產 法人籌碼(日),法人近期操作多為賣超。
圖(8)2504 國產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從 2504 國產 大戶籌碼(週) 來看,大戶籌碼比例呈現震盪走勢。
圖(9)2504 國產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 2504 國產 內部人持股(月),內部人持股比例相對穩定。
圖(10)2504 國產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低碳產品與創新技術
國產建材積極響應全球淨零碳排目標,在低碳建材領域取得顯著成果,展現其技術創新實力。這也體現了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
低碳混凝土系列
公司已成功研發並推出 16 款低碳混凝土產品,全數通過 ISO 14067 國際碳足跡查證,減碳幅度最高可達 50%。其中:
-
8 款 產品獲得台灣環境部頒發的碳標籤認證。
-
7 款 常規低碳與綠混凝土產品,率先取得內政部營建署核發的低碳循環建材認定證書。
這些產品不僅有效降低建築生命週期的碳排放,更能提升結構的耐久性與安全性,深受市場肯定。2024 年,國產在全台舉辦多場低碳建材循環經濟產品發表會暨研討會,吸引近千名營建、金融及學術界專業人士參與,成功推廣其低碳解決方案。
碳礦化技術應用
國產建材與加拿大創新科技公司 Carbon Cure Technologies 合作,引進先進的碳礦化混凝土技術。該技術將工業捕獲的高濃度二氧化碳,透過特殊設備注入混凝土拌合過程中,使二氧化碳產生礦化反應並永久封存於混凝土內。此技術不僅能有效減少碳排放,還能提升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國產預計 2025 年 將量產 1.1 萬噸 碳礦化混凝土,其減碳效益相當於 185 座 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AI 智能生產系統
為提升生產效率與品質穩定性,國產建材與台灣營建研究院合作,導入 AI 4.0 智能生產輔助系統。該系統已成功在台中廠建置,使其成為全台第一座 AI 智慧混凝土廠。此系統透過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演算法,即時監控、分析預拌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的各項參數(如坍流度、氯離子含量等),並自動調整配比,實現自動化生產與精準品質控管,大幅減少人為誤差。國產計劃將此 AI 系統逐步推廣至全台各廠區,預計 2025 年 全面推廣,進一步鞏固其在技術與品質上的領先地位。
電動混凝土預拌車
2024 年 10 月,國產建材在台中發表會上展示了全台第一輛電動混凝土預拌車,象徵其在運輸環節推動減碳的決心,朝向更全面的綠色供應鏈邁進。這也符合 ESG 永續發展的目標。
市場競爭與優勢
台灣預拌混凝土市場競爭激烈,國產建材實業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台灣水泥(1101)與亞洲水泥(1102)等大型水泥集團,以及其他中小型混凝土廠商。儘管競爭者眾,國產建材憑藉多項核心優勢,穩居市場龍頭地位,市佔率持續維持在 18% 以上。
核心競爭優勢
-
市場領導地位與規模經濟:作為台灣最大的預拌混凝土供應商,擁有 21 座廠房與 800 萬立方米年產能,具備顯著的規模經濟效益與市場影響力。
-
垂直整合供應鏈:從原料端到成品端進行垂直整合,擁有自有礦山(福建三座)、水泥廠(福建、湖南)、砂石船隊、散裝碼頭及爐石研磨廠,有效掌握原料供應穩定性與成本控制。
-
技術創新與研發實力:持續投入研發,在高強度混凝土(最高達 12,000 psi)、低碳混凝土、碳礦化技術及 AI 智能生產等方面保持領先,能滿足高端市場的特殊需求。
-
高品質產品與服務:嚴格執行品質管控制度,推行「安心建材履歷」追溯系統,並提供「運鈔車標準」的高規格混凝土護送服務,確保產品品質與運輸穩定性,提升客戶滿意度。
-
綠色永續策略:積極推動低碳產品與製程,取得多項環保認證,符合全球 ESG 趨勢,不僅提升企業形象,也成為爭取綠色標案與科技大廠訂單的關鍵優勢。
-
穩固的客戶基礎:與台積電等大型科技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在高科技廠辦建案市場佔有重要地位,訂單能見度高。
競爭對手動態
台泥與亞泥等競爭對手亦積極擴充產能、推動數位化轉型及開發環保產品。例如,兩家公司均投入資源發展低碳水泥與混凝土技術,並提升廠房智能化水平。市場競爭焦點逐漸轉向技術含量、環保效益與服務品質。國產建材需持續創新,維持其在技術、品質與永續發展方面的領先地位,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全建材集團的策略有助於在市場中保持領先。
市場銷售與客戶群
國產建材的銷售市場以台灣為主,營收佔比預估達 85% 至 90%。透過遍布全台的 21 座預拌混凝土廠,公司能有效滿足各地區的建材需求。中國大陸市場則為輔助,主要透過蘇州地區的 6 座混凝土廠及福建、湖南的水泥廠服務當地客戶。
主要客戶群體
國產建材的客戶基礎廣泛且多元,主要涵蓋以下類別:
-
高科技產業廠辦:此為近年成長最快速且利潤貢獻最高的客戶群。國產建材是台積電在新竹、台中、台南(南科)、高雄(2 奈米廠)及嘉義(CoWoS 封測廠)等地擴廠計畫的主要預拌混凝土供應商。此外,亦服務華邦電、力晶科技、台達電、華碩等知名科技企業。這些高科技廠房對混凝土的強度、穩定性及潔淨度要求極高,國產的高端產品與客製化能力深受青睞。2024 年,科技廠辦營收佔比已超過 20%,毛利及獲利能力也隨之提升。
-
公共工程承包商:政府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交通建設(如捷運綠線)、社會住宅(如嘉義「友忠好室」)等,均為國產帶來穩定的訂單來源。
-
建築開發商與營造廠:供應各類住宅、商辦大樓及大型開發案(如南港大型開發案)所需之預拌混凝土。危老都更及都市更新案亦是重要市場。
市場策略與訂單狀況
國產採取擇優接單策略,優先承接毛利率較高的高科技廠辦及大型公共工程訂單,以提升整體獲利能力。目前,國產建材在手訂單量已超過 830 萬立方米,訂單能見度高,足以支撐未來數年的營運成長。儘管台灣房市受政策調控影響,住宅建案需求略有放緩,但科技廠辦及公共建設的強勁需求有效彌補缺口,維持整體市場穩健。公司也供應房市熱區指標建案。營建產業的發展與國產建材息息相關。
觀察 2504 國產 本益比河流圖,本益比區間呈現穩定的走勢。
圖(11)2504 國產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2504 國產 淨值比河流圖 則呈現穩健上升的趨勢。
圖(12)2504 國產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原物料分析與供應鏈管理
預拌混凝土的生產成本中,原物料佔比極高,其中砂石與水泥是影響成本的兩大關鍵因素。國產建材透過前瞻性的垂直整合策略,有效管理原物料來源與供應鏈風險。供應鏈管理對於營建產業至關重要。
原物料來源
-
砂石:
- 台灣地區:主要取自花蓮溪、大安溪、大甲溪、濁水溪及荖農溪等河川疏濬砂,並輔以部分機製砂(人工砂)。
- 中國大陸(福建):擁有三座自有礦山,掌握優質凝灰岩礦源,採用先進的整形離心破碎設備生產高品質機製砂,品質媲美天然河砂,並嚴格控管氯離子含量,杜絕海砂問題。
- 進口:視國內供應狀況,適時從中國大陸進口砂石。
-
水泥:
- 台灣地區:主要向國內大型水泥廠採購。
- 中國大陸:在福建與湖南設有自有水泥廠,福建廠年產能約 200~220 萬公噸,湖南廠約 200~250 萬公噸,不僅滿足當地混凝土廠需求,亦可對外銷售。
-
爐石粉:
- 過去主要由中鋼及中龍供應高爐石原料,國產自行研磨。
- 近期因國內鋼廠高爐減產及「以氣代煤」政策導致高爐石供應短缺,爐石粉價格飆漲(2025 年初價格已達每噸 1,600~1,700 元,較 2024 年上漲 2~3 成)。董事長徐蘭英更表示現在是「材料為王的天下」。
- 為確保供應穩定,國產計劃投資 12~14 億元,在台北港興建第二套爐石研磨廠,預計 2025 年下半年動工,兩年後完工,年產能 50 萬噸。屆時將自韓國等地引進爐石原料進行研磨,兩座廠總產能將達 100 萬噸,大幅提升自給率。
-
其他摻料:飛灰、化學藥劑等,部分來自工業副產品,供應相對穩定。
成本結構與影響
根據 2024 年資料,台灣廠預拌混凝土成本結構大致為:砂石約佔 42%,水泥約 28%,爐石約 10%,其餘為藥劑、飛灰等。中國蘇州廠砂石佔比更高,約 51%,水泥約 24%。砂石與水泥合計佔成本約七成,其價格波動對毛利率影響顯著。
天然砂石資源受限、環保法規趨嚴及運輸成本上升,使得砂石價格持續波動;水泥價格則受能源(煤炭、電力)成本影響。爐石粉的短缺與價格飆漲,亦對成本造成壓力。
供應鏈管理策略
國產建材的「一條龍」垂直整合模式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從礦山開採、自有船隊(海陸運輸)、散裝碼頭經營、爐石研磨到混凝土生產與運輸,全程掌控。公司在台北港設有大型水泥儲運中心,強化原料調度能力。此外,導入數位化「安心建材履歷」系統,追蹤原料來源與品質,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透明度與成本效益。興建第二座爐石研磨廠的決策,正是其 proactively 管理供應鏈風險的體現。國產藉台北港儲運中心,穩定混凝土原料供應。
從 2504 國產 營收趨勢圖 來看,營收呈現穩定的成長趨勢。
圖(13)2504 國產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生產基地與產能規劃
國產建材在台灣及中國大陸佈建了完善的生產網絡,並持續進行產能擴充與智能化升級,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生產基地分布與產能
地區 | 廠房數量 | 主要產品 | 年設計產能 (約) | 備註 |
---|---|---|---|---|
台灣 | 21 座 | 預拌混凝土 | 800 萬立方米 | 涵蓋北、中、南各主要都會區與工業區 |
中國蘇州 | 6 座 | 預拌混凝土 | 400 萬立方米 | 服務江蘇地區市場 |
中國福建 | 1 座 | 水泥 | 200~220 萬公噸 | 保障原料供應 |
中國湖南 | 1 座 | 水泥 | 200~250 萬公噸 | 保障原料供應 |
台灣台北港 | 1 座 | 爐石粉 (研磨) | 50 萬公噸 | 第一套研磨廠 |
台灣台北港 | (規劃中) | 爐石粉 (研磨) | 50 萬公噸 | 第二套研磨廠,預計 2027 年後投產 |
產能分配佔比 (預拌混凝土):
- 台灣地區:約 66%
- 中國蘇州地區:約 33%
擴廠計畫與智能化升級
-
汐止二廠:位於新北市汐止區,佔地約 1,113 坪,配備先進 4.5 米預拌設備。已於 2024 年底 接近完工,預計 2025 年初 取得使用執照並開始試車。完工後,將與汐止一廠及基隆廠形成北台灣重要生產據點,三廠合計年設計產能將超過 100 萬立方米,強化大台北及內科、南港等科技廊帶的供應能力。
-
桃園楊梅智能旗艦工廠:計劃投資約 15.3 億元 興建,導入全智能廠控系統,優化生產效率並降低碳排。此廠旨在滿足桃園捷運綠線沿線及航空城周邊的龐大營建需求,預計創造 40 個就業機會。
-
AI 智能生產系統推廣:繼台中廠成功導入後,計劃將 AI 系統逐步推廣至全台 28 個廠區(包含子公司廠區),實現全面智能化生產管理。
-
第二套爐石研磨廠:為因應爐石粉短缺及價格上漲,已規劃在台北港投資 12~14 億元 興建第二套研磨廠,預計 2025 年下半年動工,兩年後投產,年產能 50 萬噸。完工後,兩座廠總產能將達 100 萬噸,大幅提升爐石粉自給率與成本控制能力。
生產效率與成本控制
國產建材擁有 310 輛以上 自有預拌車隊及 29 套 拌合機具,配合多廠區「區域聯防」的協同作業模式與智能化管理系統,生產效率持續提升。AI 系統的導入能即時監控品質、自動調整配方,有效減少浪費、降低人為失誤及生產成本。儘管面臨原物料價格上漲壓力,但透過垂直整合、產能優化及智能化升級,公司仍能有效控制成本,維持穩定的獲利能力。這些擴廠計畫也代表了建材股的投資機會。
從 2504 國產 獲利能力 圖表可看出,公司的毛利率、營益率和純益率等指標呈現上升趨勢,顯示獲利能力有所提升。
圖(14)2504 國產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 2504 國產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可以發現公司的固定資產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反映公司持續擴張的意圖。
圖(15)2504 國產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從 2504 國產 合約負債 圖表可看出,公司的合約負債呈現上升趨勢,代表未來潛在訂單增加。
圖(16)2504 國產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近期重大事件分析
國產建材近期營運表現強勁,但也經歷了一些引起市場關注的事件。
正面發展與營運亮點 (2024 Q4 – 2025 Q1)
-
營收獲利創新高:2024 年合併營收達 217.19 億元,年增 3.22%,創歷史次高;稅後淨利 45.91 億元,年增 30%,EPS 達 3.90 元,獲利創歷史新高。
-
高配息政策:董事會決議配發每股 2.8 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達 72%,股利金額亦創歷史新高,顯示公司現金流充裕且重視股東回饋。這也使得 2504 的殖利率表現亮眼。
-
低碳布局成果顯現:成功推出多款低碳混凝土並獲認證,碳礦化技術合作推進,AI 智慧工廠啟用,鞏固綠色競爭力。
-
科技廠辦訂單強勁:持續受惠於台積電等科技大廠擴廠需求,高雄仁武廠、嘉太廠訂單飽滿,高端混凝土出貨佔比提升。
-
爐石粉供應鏈強化:宣布投資興建第二座爐石研磨廠, proactively 應對原料短缺與漲價問題,穩定未來成本。
-
Q1 營運開紅盤:2025 年第一季合併營收 53.55 億元,年增 4%。3 月單月營收 20.31 億元,月增 41.69%、年增 11.44%,營運達成內部目標。
重大挑戰與負面事件
-
內線交易案調查:2025 年 3 月初,檢調單位針對國產建材 2020 年處分台南市東區土地案,發動搜索約談,認為公司前董事長林孝信、現任董事張中周等 7 人,涉嫌在該重大利多消息公告前,提前買進公司股票,構成內線交易。
- 涉案情節:檢方指控相關人員在禁止交易期間內買股,擬制性獲利合計約 220 萬餘元。
- 後續發展:林孝信以 500 萬元 交保,張中周等人亦分別交保。此案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並導致國產股價在消息曝光後一度下挫 3.96%。
- 公司回應:國產建材發布重訊表示,搜索地點不包含公司營業處所,此案不影響公司正常營運。
- 歷史案件:媒體提及林孝信家族成員在 2023 年 亦曾因其他內線交易案遭起訴。此事件對公司治理形象造成一定衝擊。
-
房市政策調控影響:政府持續打房政策,加上營建業缺工問題,導致部分住宅建案推遲,對預拌混凝土住宅市場需求造成短期壓力。國產建材需透過「擇優出貨」策略,側重廠辦與公共工程來維持獲利。房地產 政策的變動也會影響營建股的表現。
市場反應與分析
- 內線交易案雖屬個人行為且未直接影響公司營運,但短期內對投資人信心及公司形象帶來負面影響,需觀察後續司法程序發展。
- 市場普遍肯定國產建材在低碳轉型、AI 應用及掌握科技建廠商機的策略佈局。
- 法人機構對公司 2025 年 營運展望多持正面看法,預估營收可望持續成長 5% 至 10%,主要動能來自科技廠辦及公共工程。
整體而言,國產建材在營運基本面上表現強勁,成長動能明確,但需關注內線交易案的後續影響以及房市調控帶來的短期挑戰。基本面分析 仍是評估股票價值的關鍵。
2504 國產 股利政策 可看出,近年現金股利發放金額呈現上升趨勢,對於追求高配息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大吸引力。
圖(17)2504 國產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ESG 永續發展
國產建材實業近年來積極將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理念融入企業營運策略,展現其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環境保護 (Environment)
- 低碳產品研發與應用:此為國產 ESG 策略的核心。公司已開發 16 款低碳混凝土,取得 ISO 14067 碳足跡、環境部碳標籤及內政部低碳循環建材等多項認證,減碳效益顯著。
- 碳礦化技術導入:與加拿大 Carbon Cure 合作,引進二氧化碳封存技術,將廢棄 CO2 轉化為混凝土的一部分,實現負碳排潛力。
- 資源循環利用:積極使用爐石粉、飛灰等工業副產品作為摻料,減少天然資源消耗。興建爐石研磨廠亦是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一環。
- 綠色製程與運輸:推動 AI 智慧工廠,優化能源使用效率;展示全台首輛電動預拌車,逐步降低運輸碳排。
- 自有礦山環保開採:強調在福建自有礦山的開採符合環保法規,並進行植被恢復。
- 碳盤查與淨零目標:通過 DNV 碳盤查認證,承諾朝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社會責任 (Social)
- 員工福祉與發展:榮獲「幸福企業金獎」,重視員工薪酬福利、教育訓練與職涯發展。
- 社區關懷與公益:長期推動「一米一愛心」等公益活動,回饋社會。
- 供應鏈管理:要求供應商共同遵守 ESG 規範,打造永續供應鏈。
- 產品安全與客戶權益:推行「安心建材履歷」,確保產品品質透明可追溯,保障消費者權益。
公司治理 (Governance)
- 董事會結構與運作:持續優化董事會結構,提升獨立董事比例與職能。
-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與內部控制制度。
- 資訊透明度:定期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向利害關係人揭露 ESG 作為與績效。
- 法規遵循與道德操守:強調公司營運符合法規要求,並要求員工遵守道德規範。(近期內線交易案對此面向構成挑戰,公司需加強內部監管與法遵教育)
國產建材在 ESG 方面的努力,特別是在環境面向的低碳轉型,已成為其重要的競爭優勢。透過持續投入資源於永續發展,不僅能提升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更能滿足客戶與投資人對 ESG 的要求,創造長期價值。
重點整理
- 市場領導者:國產建材為台灣預拌混凝土龍頭,市佔率超過 18%,營運規模龐大。
- 核心業務穩健:預拌混凝土佔營收約 90%,受惠於科技廠辦及公共工程需求,訂單能見度高(在手訂單逾 830 萬立方米)。
- 低碳轉型先驅:積極開發並推廣低碳混凝土(16 款認證產品)、導入碳礦化技術,符合全球淨零趨勢,具備顯著綠色競爭力。
- 技術創新驅動:導入 AI 智能生產系統,提升效率與品質;研發高強度、特殊功能混凝土,滿足高端市場需求。
- 垂直整合優勢:從礦山、水泥、砂石、運輸到生產,建立完整供應鏈,有效控管成本與品質。
- 全建材集團策略:透過子公司(國宇、惠普)拓展 ALC 輕質磚、矽酸鈣板等業務,掌握多元建材商機。
- 財務表現亮眼:2024 年獲利與 EPS 創歷史新高,配發 2.8 元現金股利,財務結構穩健。2025 年 Q1 營收持續增長。
- 資產活化潛力:擁有南港等精華區土地資產,具備開發價值,提供未來營運資金支持。
- ESG 實踐: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方面積極投入,尤其低碳策略成效卓著。
- 面臨挑戰:
- 內線交易案衝擊:前董事長涉案影響公司治理形象,需關注後續發展。
- 房市調控:住宅市場需求放緩,對部分業務造成短期壓力。
- 原物料波動:砂石、爐石粉等價格上漲,考驗成本控制能力(已規劃新爐石廠應對)。
- 未來展望正向:法人普遍看好 2025 年營運持續成長(預估 5-10%),主要動能來自科技擴廠與公共建設,低碳與 AI 策略將持續發酵。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 國產建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說明會簡報 (若有公開,需註明日期)
本研究參考法說會簡報中有關公司營運概況、財務表現、產品結構、產能規劃、未來展望等資訊。 - 國產建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年度報告與財務報告 (需註明年度/季度)
本文的財務分析、股利政策、營收結構等數據主要依據公司發布的官方財報。 - 國產建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社會責任 (ESG) 報告書 (需註明年度)
關於公司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方面的具體作為與成效,參考自 ESG 報告書。
研究報告
- 元大證券、富邦證券、凱基證券等法人機構研究報告 (YYYY.MM)
參考法人機構對國產建材的營運分析、市場評估、財務預測及投資建議。 - 產業研究機構報告 (如工研院 IEK)
參考產業研究機構對預拌混凝土、水泥及建材產業的趨勢分析。
新聞報導
- 經濟日報、工商時報、鉅亨網、MoneyDJ 理財網、財訊快報、科技新報、中央社、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Yahoo 奇摩股市/新聞、Nextapple 新聞等媒體報導 (YYYY.MM.DD)
本文引用多家媒體近期關於國產建材的營運表現、新廠計畫、低碳策略、內線交易案、市場動態、法人看法等新聞資訊。 - 公司官方新聞稿 (YYYY.MM.DD)
參考國產建材官方發布的新聞稿,了解公司最新動態與計畫。
網站資料
- 國產建材實業官方網站 (gdc.com.tw)
參考公司網站提供的公司簡介、產品介紹、技術優勢、生產基地、安心建材履歷等資訊。 - 公開資訊觀測站 (mops.twse.com.tw)
參考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的公司重大訊息、財務報表、法人說明會資訊等。 - NStock 網站、StockFeel 股感、Vocus 方格子專欄等財經資訊平台
參考相關平台整理的公司基本資料、營運模式、市場分析等內容。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 2024 年底至 2025 年第一季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市場分析及事件描述均來自上述可得的公開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