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個股筆記:2618 長榮航(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4 月 19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入分析長榮航空(2618)的公司概況、發展歷程、主要業務、營運市場、機隊航線、競爭優勢、重大事件及未來展望。長榮航空以卓越的安全紀錄、優質的服務、強大的貨運能力和綿密的航線網絡,在航空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近年來,公司積極擴充機隊、開拓新航線(如慕尼黑、米蘭、神戶)、深化數位轉型,並致力於永續發展和長榮航空社會責任。2024 年營收、獲利均創歷史新高,2025 年第一季營收再創同期新高。近期重要事件包括大規模機隊擴充、積極開拓新航線及強化特殊貨運能力。
文章重點:
- 基本面強勁: 2024 年營收獲利創歷史新高,2025 年第一季營收續創新高。
- 擴張策略: 大規模機隊擴充,開拓新航線(如慕尼黑、米蘭、神戶)。
- 永續發展: 承諾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積極導入永續航空燃料,展現長榮航空永續策略。
- 貨運優勢: 具備 CEIV Pharma 與 CEIV Lithium Batteries 雙認證,特殊貨運具領導地位。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
公司概要與發展歷程
公司基本資料
長榮航空股份有限公司(EVA Airways Corporation,股票代號:2618,長榮航空股票代號:2618,公司網址:https://www.evaair.com/)成立於 1989 年 4 月 7 日,是台灣第二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航空公司,隸屬於聲譽卓著的長榮集團。公司總部位於桃園市蘆竹區新南路一段 376 號,以桃園機場為主要樞紐機場,並在高雄國際機場及泰國曼谷蘇凡納布國際機場設有重點營運基地。截至 2025 年,長榮航空資本額約 540 億元新台幣,市值超過 2200 億元,員工人數超過一萬名,服務網絡遍及全球。主要股東包括長榮海運(持股約 14.7%)、長榮國際及張榮發家族。
觀察長榮航空的 EPS 熱力圖,可以發現法人對於公司未來獲利的預估變化。(資料來源:長榮航公司網站、長榮航空法說會資料、券商研究報告、鉅亨網、Moneydj、各大報新聞)
圖(2)2618 長榮航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長榮航空的 K 線圖,長榮航空股價走勢圖說明此公司過去一段時間的價格變化。而日、週、月等線圖分別代表日、週、月的股價變化。
圖(3)2618 長榮航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圖(4)2618 長榮航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圖(5)2618 長榮航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截至 2025 年 4 月 11 日,長榮航空的公司基本概況如下:目前股價為 39.6 元,預估本益比為 7.27,預估殖利率為 4.47%,預估現金股利為 1.77 元,報表更新進度為月報與季報。股價分析可做為投資分析的參考。
發展歷程分析
長榮航空自 1991 年 7 月 1 日正式開航以來,經歷了快速成長與策略轉型。初期以經營東南亞航線為主,迅速擴展至東亞及歐洲。
- 服務創新先驅:
1992 年,長榮航空領先全球,推出豪華經濟艙服務,並引進首架波音 747-400 型客機,該艙等配置個人娛樂系統及精緻餐飲,獲得市場高度評價,奠定其創新服務形象。
- 航網快速擴張:
1993 至 1994 年間,航線網絡拓展至美國主要城市如西雅圖(6)紐約,機隊主力升級為波音 747,載客量突破 300 萬人次。
- 貨運業務啟動:
1995 年,正式投入航空貨運市場,以麥道 MD-11 貨機開闢跨洲貨運航線,年底貨機機隊達 5 架,貨運業務逐步成為重要營收支柱。
- 國內外整合:
1996 年收購馬公航空並更名為立榮航空,專責經營國內航線;1998 年合併大華航空與台灣航空,進一步整合國內市場。同年與日本航空合作聯營,拓展國際合作。
- 加入國際聯盟:
2013 年 6 月 18 日,長榮航空正式加入星空聯盟 (Star Alliance),成為台灣第二家加盟國際航空聯盟的業者,大幅提升全球航線覆蓋率與國際競爭力。
主要業務範疇分析
核心業務概覽
長榮航空的核心業務為國際航線的客運與貨運服務。除核心航空運輸外,公司業務亦涵蓋多元範疇,形成完整的航空產業價值鏈:
- 航空客運: 提供跨洲際及區域航線服務,設有多種艙等滿足不同旅客需求。
- 航空貨運: 經營全球航空貨物運輸,特別專精於特殊貨物(如溫控品、鋰電池)處理。
- 航空相關服務: 透過集團子公司提供機場地勤(長榮航勤)、空廚餐飲(長榮空廚)、航機維修(長榮航太科技)、航空貨物集散(長榮空運倉儲)等支援服務。
- 其他業務: 包括醫療器材批發零售、免稅品銷售及線上購物平台「長榮樂 e 購」等。
服務與產品創新
長榮航空持續投入服務與技術創新,以提升競爭優勢:
- 客艙體驗升級:
除首創豪華經濟艙外,持續優化各艙等服務。2025 年起,將全新設計的第四代豪華經濟艙導入波音 787-9 客機,並投入歐洲新航線(慕尼黑、米蘭),提供媲美商務艙的舒適體驗。
根據 2025 年 4 月 9 日的新聞,第四代豪華經濟艙將於 2025 年 5 月 16 日、2025 年 5 月 27 投入慕尼黑及米蘭航線服務。
-
特殊貨物運輸認證:
- CEIV Pharma 冷鏈藥品認證: 自 2021 年起取得認證,並於 2024 年再次通過,具備高標準藥品運輸能力。
- CEIV Lithium Batteries 鋰電池運輸認證: 2025 年 1 月,長榮航空攜手集團內公司,成為台灣首家同時取得客、貨運雙領域 IATA CEIV 鋰電池認證的航空公司,確保從收貨、檢查、儲存、裝卸到運輸全程符合國際最高安全標準。
-
數位貨運管理:
2025 年 3 月,率先導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推動的 ONE Record 標準。利用 API 技術,實現貨運文件與數據在全球供應鏈夥伴間的即時、安全、透明流通,提升物流效率,支持電子提單、危險品申告及海關文件電子化,推動貨運數位轉型及永續發展。
- 自有品牌延伸:
經營「長榮樂 e 購」線上購物平台,銷售精選商品及免稅品,並結合「無限萬哩遊」哩程計畫,增加客戶黏著度與附加價值。
營運與市場分析
營收結構分析
整體營收概況
長榮航空營運表現強勁。2024 年合併營收達 2,210 億元新台幣,年增約 10%;稅後淨利達 304 億元,年增 31.6%,每股盈餘 (EPS) 5.37 元,營收與獲利均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 2025 年 4 月 1 日的新聞,長榮航 2024 年營收、獲利、毛利率及 EPS 皆創歷史新高。
2025 年第一季合併營收達 549.44 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 5.83%,顯示營運持續增長動能。
根據 2025 年 4 月 13 日的新聞,長榮航 3 月 25 合併營收 182.24 億元,1Q25 營收創歷年新高;另根據 2025 年 4 月 11 日的新聞,長榮航空 3M25 合併營收創同期新高,1Q25 合併營收 549.44 億元創同期新高,客運貨運皆有增長。透過營收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分析。
觀察長榮航空的 營收趨勢圖,可以發現公司近期的營收呈現上升的趨勢。
圖(7)2618 長榮航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長榮航空的 法人籌碼,可以發現法人近期籌碼變化的情形。籌碼分析有助於判斷股票投資的趨勢。
圖(8)2618 長榮航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長榮航空的 大戶籌碼,可以發現大戶近期籌碼變化的情形。
圖(9)2618 長榮航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長榮航空的 內部人持股,可以發現內部人持股比例的多寡。
圖(10)2618 長榮航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長榮航空的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可以發現在 2022 年有顯著的成長。若該資本佔比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即可見出公司擴張的迹象,該指標為領先指標。
圖(11)2618 長榮航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長榮航空的 合約負債,合約負債的變化越高,代表公司未來的潛在訂單越多,成長動能越大。
圖(12)2618 長榮航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業務營收比重
根據 2022 年資料,公司營收結構如下:
- 客運:佔 23%
- 貨運:佔 65%
- 維修與空廚等其他業務:佔 12%
(註:此為 2022 年數據,隨疫情後客運復甦,預期客運佔比已顯著提升)
成本結構
根據 2023 年前三季資料,主要營運成本結構如下:
- 油料成本:佔 33%,為最大宗且波動性最高的成本項目。
- 維修成本:佔 9%。
- 其他成本:佔 58%。
客運營運分析
客運市場表現
圖(13)長榮航空客運關鍵指標
2024 年客運載客數達 1,316 萬人次,年增 16.8%;客運承載率 (Load Factor) 為 82.6%。2024 年 1-10 月客運營收達 1,210 億元,年增 8.4%,載客率維持在 83% 的高水準。
2025 年第一季客運營收雖較去年同期略減,但歐美長線載客率穩定維持 80% 以上,東南亞熱門航點載客率更超過 90%,東北亞航線亦因季節性需求保持穩定。客運載客率是評估航空產業的重要指標。
圖(14)客運運量變化趨勢
客運區域分布
根據 2024 年 1-10 月數據,客運營收區域分布如下:
- 美洲線:佔 44%,為最大客運市場。
- 東北亞線:佔 19%。
- 歐洲線:佔 15%。
- 東南亞線:佔 13%。
- 港澳大陸線:佔 8%。
貨運營運分析
貨運市場表現
圖(15)長榮航空貨運關鍵指標
2024 年貨運載貨量 79 萬噸,年增 12.6%;貨運承載率 71.6%;單位收益年增 11.7%。2024 年 1-10 月貨運營收達 421 億元,年增 28.1%。
2025 年第一季貨運需求持續強勁,主要受惠於台灣 AI 伺服器、東南亞電子產品、服飾及中國大陸電商貨物出口。3 月份貨運營收達 45.42 億元,年增 21.38%,載貨量與營收均呈雙位數增長。因應關稅政策變動預期的搶運潮也帶來短期利多。
根據 2025 年 4 月 11 日的新聞,長榮航 1Q25 合併營收創同期新高,3 月 25 份歐美長線載客率穩定維持 8 成以上。另根據 2025 年 4 月 11 日、12 日的多篇報導,關稅政策影響空運市場,長榮航、華航受惠空運商機,迎關稅急單,股價上漲。貨運載貨量是評估航空業分析的重要指標。
貨運區域分布
根據 2024 年 1-10 月數據,貨運營收區域分布如下:
- 美洲線:佔 71%,為貨運業務絕對主力。
- 亞洲線:佔 20%。
- 歐洲與澳洲線:合計佔 9%。
機隊規模與航線網絡
機隊發展策略
長榮航空積極推動機隊現代化與擴充,以提升營運效率、降低油耗與碳排放,並強化服務品質。截至 2025 年初,營運機隊規模約 85 架,包含波音 777-300ER、787 Dreamliner 系列、空中巴士 A330、A321neo 等主力機型。
未來機隊擴充計畫包括:
- 已訂購未交機:
尚有 8 架波音 787-9 及 5 架 787-10 預計於 2029 年前交付完成。
-
新訂單:
- 18 架空中巴士 A350-1000:預計 2026 年至 2030 年間交付。此機型航程遠、空間大,燃油效率較汰換機型提升約 20%-25%。
- 15 架空中巴士 A321neo:預計 2029 年至 2032 年間交付。此窄體客機結合新世代發動機與空氣動力學設計,油耗可降低 25%。
-
2025 年 4 月增購:
董事會決議再增購 6 架 A350-1000 及 3 架 A321neo,總金額約 31 億美元。
根據 2025 年 4 月 7 日的新聞,長榮航空增購 6 架 A350-1000 長程客機、3 架 A321neo 單走道客機,擴大機隊規模。總經理孫嘉明表示,新機隊展現公司對永續航空發展及旅行體驗的承諾。A350-1000 航程長達 18,000 公里,耗油量與碳排放量減少 25%,並使用永續航空燃油。A321neo 結合新世代發動機、鯊魚鰭小翼與客艙設計,可將耗油量降低 25%。
透過上述計畫,預計 2026 年後機隊總數可望超過百架,大幅提升運能與市場競爭力。資本支出主要透過營運現金流及銀行融資支應,顯示公司財務規劃穩健。長榮航空機隊的擴充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標。
全球航線布局
長榮航空以桃園機場為核心樞紐,高雄及曼谷為重點機場,建構綿密的全球航線網絡。截至 2025 年第一季,航網涵蓋全球 48 個客運航點,每週提供約 563 個航班。
- 美洲航線:8 個航點,每週 87 班 (營收佔比最高)。
- 歐洲航線:6 個航點,每週 32 班 (持續拓展,如慕尼黑、米蘭新航線)。
- 東北亞航線:12 個航點,每週 168 班 (日本航點密集)。
- 東南亞航線:13 個航點,每週 144 班。
- 大陸港澳航線:8 個航點,每週 129 班。
近期航線拓展重點包括:
- 2025 年 4 月 18 日開闢桃園 – 神戶新航線,強化日本關西佈局。
- 增班高雄 – 大阪航線。
- 2025 年 5 月起,投入桃園 – 慕尼黑及桃園 – 米蘭新航線,深化歐洲市場。
根據 2025 年 4 月 10 日的新聞,長榮航空 2025 年 4 月 8 日交付全新波音 787-9 飛機,2025 年 5 月 16 日起執飛桃園 – 慕尼黑航線;另根據 2025 年 4 月 11 日的新聞,長榮航空 2025 年 4 月 8 日迎來一架全新波音 787-9 飛機,將於 2025 年 5 月 16 執飛桃園 – 慕尼黑航線。 - 與澳門航空展開共用班號聯營,提升台澳航線便利性。
- 持續評估新航點,如達拉斯、波蘭華沙等。
根據 2025 年 4 月 9 日的新聞,2025 年 4 月 18 開航桃園 – 神戶,並推出關西、四國地區深度旅遊行程;第四代豪華經濟艙將於 2025 年 5 月 16 、2025 年 5 月 27 投入慕尼黑及米蘭航線服務。另根據 2025 年 4 月 1 日的新聞,4/18 開航桃園 – 神戶航線,並推出關西、四國深度旅遊團。第四代豪華經濟艙將於 5/16、5/27 投入慕尼黑及米蘭航線。長榮航空航線的拓展有助於提升營收。
競爭優勢與市場地位
核心競爭力
長榮航空在激烈的航空市場中,建立多項核心競爭優勢:
- 卓越安全紀錄與品牌形象: 連續多年獲評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之一 (2025 年排名第 7),深獲旅客信賴。秉持「安全便捷、服務週到、顧客滿意」品質政策。
- 優質全方位服務: 提供多樣化艙等選擇,尤以豪華經濟艙具市場區隔優勢。空地勤服務品質備受肯定。
- 強大貨運專業能力: 擁有 CEIV Pharma 與 CEIV Lithium Batteries 雙認證,在高價值特殊貨物運輸領域具領導地位。
- 綿密航線網絡與聯盟效益: 身為星空聯盟成員,結合自身航網與夥伴資源,提供全球通達的服務。在北美航線具班次優勢。
- 數位化領先與創新: 率先導入 ONE Record 標準,推動智慧物流;持續優化線上服務與 App 功能。
- 集團資源整合綜效: 長榮集團內航太維修、空廚、地勤、倉儲等子公司提供垂直整合支援,提升營運效率與成本控制。
- 現代化節能機隊: 持續引進新世代客機,提升燃油效率、降低碳排,符合永續趨勢並強化成本競爭力。
市場競爭態勢
- 國內市場: 與中華航空長期形成雙頭壟斷格局,兩者合計市佔率近 50%。近年面臨新進業者星宇航空的挑戰,星宇以高端定位及創新服務爭奪市場份額。
- 國際市場: 面對來自新加坡航空、國泰航空、大韓航空等亞洲主要業者,以及達美航空、聯合航空、阿聯酋航空等歐美中東大型航空公司的激烈競爭。
- 貨運市場: 除客運航空公司腹艙載貨外,亦與聯邦快遞 (FedEx)、UPS 等專業貨運整合商競爭。
長榮航空憑藉其安全、服務、網絡及貨運專業等綜合優勢,在國內外市場均保有穩固地位,尤其在北美航線及特殊貨運領域表現突出。長榮航空競爭力在於其完整的服務與網絡。
近期重大事件與發展
重大營運決策
- 大規模機隊擴充: 近期多次宣布採購空中巴士 A350 及 A321neo 系列新機,總數達數十架,展現長期發展企圖心。
- 積極開拓新航線: 持續增加歐洲(慕尼黑、米蘭)、日本(神戶)等新航點,優化航線結構。
- 深化數位轉型: 率先導入 IATA ONE Record 貨運標準,提升物流效率與透明度。
- 強化特殊貨運能力: 取得鋰電池運輸認證,鞏固在特殊貨物市場的領導地位。
財務與市場動態
觀察長榮航空的 杜邦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財務體質。
圖(16)2618 長榮航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長榮航空的 本益比河流圖,用以呈現每一年的本益比變化,以及預估下一年的本益比變化。
圖(17)2618 長榮航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長榮航空的 淨值比河流圖,用以呈現每一年的淨值比變化。
圖(18)2618 長榮航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長榮航空的 獲利能力,包含毛利率的變化、營益率變化、純益率等指標變化。用於說明公司的獲利情形。
圖(19)2618 長榮航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
業績屢創新高: 2024 年營收、獲利均創歷史紀錄;2025 年第一季營收再創同期新高。
根據 2025 年 4 月 5 日的新聞,長榮航 24 年營收創歷史新高,董事會決議擬配發現金股利 2.4 元。 -
股利政策: 2024 年擬配發現金股利 2.4 元,現金殖利率約 5.6%,具備高殖利率題材。高殖利率對投資人具有吸引力。
根據 2025 年 4 月 5 日的新聞,長榮航 24 年營收創歷史新高,董事會決議擬配發現金股利 2.4 元;另根據 2025 年 3 月 29 日新聞,長榮航擬配發現金股利 2.4 元,投信豪灑 33 億搶買 7 萬張;另根據 2025 年 3 月 30 日的新聞,長榮航擬配發現金股利 2.4 元,八大公股上週買超 5,149 張。
圖(20)2618 長榮航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 法人評價: 機構法人普遍看好其營運前景,目標價維持穩定,但對短期獲利預估略顯保守。2025 年 EPS 預估中位數約 4.84 元。
- 股市表現: 股價隨市場及題材(如關稅搶運潮、高股息 ETF 成分股)波動,外資與投信法人進出頻繁。2025 年 3 月投信法人曾大舉買超。
根據 2025 年 4 月 5 日的新聞,投信 3 月 24 買超長榮航近 19.5 萬張,耗資 85 億元。
根據 2025 年 4 月 11 日的新聞,熱門股/關稅暫緩爆搶運潮!華航、長榮航也亮燈;關稅政策影響空運市場,長榮航、華航受惠空運商機,股價大漲。
根據 2025 年 3 月 25 日的新聞,00940 前十大權重股包含長榮航。
觀察長榮航空的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發行可轉債的公司,若剛好在轉換期間,可轉債在經過大量轉化後會對公司股價造成負面影響,投資人應多加留意。
圖(21)2618 長榮航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本站自行繪製)
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
環境永續策略
長榮航空將永續發展視為核心策略,積極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 淨零碳排目標: 承諾於 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
- 機隊更新與燃油效率: 引進新世代節能機隊 (A350, 787) 是減碳核心策略,目標提升燃油效率 20%-25%。
- 永續航空燃料 (SAF): 積極規劃與導入 SAF,設定逐步提高使用比例目標。
- 營運優化減碳: 推動低阻力進場、連續下降操作、優化航路規劃、減輕航機重量等措施。
- 綠色供應鏈: 推動供應商共同減碳,聚焦綠能節電、綠色循環、綠色能源及綠色運輸。
- 碳抵換計畫: 推出「綠旅行」碳抵銷計畫,邀請旅客參與環保行動。
社會參與
- 人才招募與培育: 因應運能擴張,2025 年持續招募地勤、機師、空服員等人才,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地勤起薪 4.3 萬元起) 與完善培訓。
- 支持體育活動: 贊助「2025 年 WBCQ 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提升品牌形象與社會連結。
未來發展策略展望
短中期營運目標
- 客運恢復與增長: 持續加密熱門航線班次,開拓具潛力新航點,提升載客率與單位收益。
- 貨運市場深化: 鞏固在高科技、電商、生技醫藥等領域的貨運優勢,提升特殊貨物處理能力與市佔率。
- 機隊交付與優化: 確保新機按計畫順利導入,加速汰換舊型機種,持續優化機隊結構與營運效率。
- 服務品質提升: 推動客艙產品升級(如新豪華經濟艙),強化數位服務體驗。
長期發展藍圖
- 永續領航: 實現 2050 淨零排放目標,成為亞太區永續航空的標竿企業。
- 樞紐地位強化: 配合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設,提升桃園樞紐的轉運效率與服務容量。
- 數位智慧航空: 深化大數據、AI 等技術應用於航班調度、收益管理、客戶服務與貨運物流。
- 維持獲利增長: 在擴大營運規模同時,透過精準成本控制、收益管理及高附加價值服務,確保持續穩健的獲利能力。
重點整理
- 營運績效卓越: 長榮航空 2024 年營收與獲利創歷史新高,2025 年第一季營收續創同期新高,客貨運雙引擎動能強勁。
- 機隊擴充積極: 大規模訂購 A350、A321neo 等新世代客機,預計未來數年運能將顯著提升,並提高燃油效率。
- 貨運優勢突出: 取得 CEIV Pharma 及 Lithium Batteries 雙認證,在特殊貨物運輸市場具領導地位,貨運營收增長強勁。
- 網絡布局完整: 身為星空聯盟成員,航線遍及全球,並持續開拓歐洲、日本等新航點。
- 數位與永續並進: 率先導入 ONE Record 提升貨運效率,積極推動 SAF 使用與減碳措施,邁向 2050 淨零目標。
- 競爭與風險: 面臨國內外同業激烈競爭,須應對燃油價格波動、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風險。
- 市場展望正向: 隨全球旅遊復甦及貨運需求增長,法人普遍看好其長期發展潛力,高殖利率亦具吸引力。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 長榮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第四季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11.25)
本研究主要參考法說會簡報的營運數據、航線結構分析、區域營收分布及未來展望。該簡報由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主講,提供最新且權威的公司營運資訊。 - 長榮航空 2024 年第三季財務報告
本文的財務分析主要依據此份財報,包含合併營收、營業利潤、每股盈餘等關鍵數據。報告內容涵蓋客運與貨運的詳細營運指標。 - 長榮航空永續發展報告書(2024)
報告詳細說明公司在環境永續發展方面的承諾與具體措施,包括永續航空燃料(SAF)使用計畫、淨零目標等。 - 長榮航空官方網站新聞稿(2024-2025)
參考公司發布之新機採購、新航線開闢、數位化導入、認證取得、人才招募等最新消息。 - 長榮航空年報 (各年度)
參考歷年年報中有關公司沿革、業務範疇、機隊資訊、成本結構等內容。
研究報告
- 摩根士丹利證券研究報告(2024.12)
該報告深入分析長榮航空的客貨運市場布局、永續發展策略及競爭優勢,提供本文在產業分析方面的重要參考。 - 元大證券產業研究報告(2024.12)
研究報告提供長榮航空在航空運輸業的專業分析,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評估。特別關注 AI 與電商貨運的發展趨勢。 - FactSet 分析師預估彙整(2025.04)
參考分析師對長榮航空 2025 年 EPS 及目標價的預估數據。 - 券商研究報告(如:群益投顧、康和證券等,2025.03-04)
參考券商對於長榮航空營運狀況、股價評價及市場趨勢的分析。
新聞報導
- 亞洲航空協會(AAPA)統計報告(2024.12)
報導詳述亞太地區航空業客貨運需求變化趨勢,及後疫情時代的市場復甦情況。 - 經濟日報、工商時報、中央社、鉅亨網、聯合新聞網等財經媒體報導(2024-2025)
參考媒體對於長榮航空營收發布、法說會內容、股價變動、市場動態、產業新聞等的即時報導與分析。
其他公開資訊
- 維基百科 – 長榮航空
參考公司基本資料、歷史沿革、機隊資訊等公開彙整資訊。 - 各大財經資訊平台(如:Yahoo 股市、MoneyDJ、Goodinfo! 等)
參考公司基本資料、股東結構、股利政策、法人進出、即時股價等數據。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相關資訊
參考 ONE Record 標準、CEIV 認證等產業規範與倡議。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上述 2024 年至 2025 年 4 月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及市場分析均來自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研究報告及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