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個股筆記:6477 安集(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5 月 02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文深入分析安集科技(Anji Technology Co., Ltd.,6477)的公司概況、發展歷程、業務範疇、產品應用、財務表現、競爭優勢、股利政策及近期重大事件。安集科技從太陽能模組製造起家,逐步擴展至太陽能電廠營運、金屬 3D 列印及能源技術服務等多元領域。近年來,公司營收結構顯著轉變,售電收入已超越模組銷售成為主要營收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積極發展金屬 3D 列印業務,並成功打入美國無人機零組件供應鏈,為未來營收帶來潛在成長動能。然而,太陽能模組市場競爭激烈,且公司 2024 年前三季 EPS 表現不佳。
圖(2)6477 安集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顯示,安集科技在股東權益報酬率和預估殖利率方面表現較弱,但在預估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方面相對較好,整體基本面健康狀況普通。
圖(3)6477 安集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顯示,安集科技在題材利多和法人動向方面表現較好,但在產業分析前景和訊息多空比方面表現較弱,整體市場前景中等。
近期重大事件包括無人機題材帶動股價飆漲、被列為注意股並處置、美國關稅可能帶來的影響、電價議題與綠能政策的推動,以及離岸光電/海上光電合作等。整體而言,安集科技正處於轉型階段,多元業務發展的成效值得關注。本篇文章重點在於全面性的分析安集科技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潛力,供投資者參考。
公司概要與發展歷程
公司基本資料
安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nji Technology Co., Ltd.,股票代號:6477)於 2007 年 2 月 13 日成立,總部位於台南市安南區科技五路 19 號 [2][3][4][9]。公司以自有品牌「Anji」行銷,專注於太陽能模組的設計、製造與銷售,並積極拓展至能源技術服務及金屬 3D 列印等多元領域 [1][2][5]。現任董事長為黃國棟先生,總經理為許家榮先生 [3][4][7]。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實收資本額約為新台幣 1,237,825 仟元 [5]。安集科技公司網址為 http://www.anjitek.com/。
圖(4)公司所處太陽能產業位置(資料來源:安集公司網站)
基本概況
安集科技(6477)目前股價為 30.35 元,預估現金股利為 0.0 元,報表更新進度為月報與季報。
圖、6477 安集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EPS 熱力圖呈現了安集科技歷年 EPS 的預估變化。
圖(5)6477 安集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圖(6)6477 安集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圖、6477 安集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股價走勢圖分別呈現了安集科技日、週、月的股價變化,可觀察其股價的歷史波動。
發展歷程分析
安集科技的發展歷程體現其從專注模組製造到垂直整合及多元化經營的策略轉變:
-
創業與認證期(2007-2010 年)
-
2007 年:公司成立,投入太陽能電池模組生產 [5]。
-
2010 年前:成為台灣首家取得韓國能源局認證的模組廠;通過 ISO9001 與 ISO14001 品質及環境管理系統認證;取得歐洲 TUV、加拿大 CSA 及美國 FSEC 等多項國際產品認證,奠定國際市場基礎 [6]。
-
-
業務擴展與電廠初期(2011-2014 年)
-
2011 年:設置完成首座太陽能發電設備(140.42 kW),跨入電廠經營領域 [6]。
-
陸續取得 TUV 氨測試認證及 PID(電勢誘發衰減)認證,提升產品可靠性;成功進入澳洲市場,取得當地 CEC 認證 [6]。
-
-
多元發展與電廠擴張期(2015-2020 年)
-
2016 年:於 6 月 21 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3][4][7][9]。
-
2018 年:設立金屬 3D 列印部門,跨足高科技製造領域,並於後續取得航太 AS9100 認證 [6]。
-
2015-2020 年:積極參與政府標案,陸續取得嘉義縣、台南市、桃園市、彰化縣等多個縣市政府的公有房舍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租賃標案,快速擴大電廠規模 [6]。
-
-
創新突破與整合深化期(2021 年至今)
-
持續擴大電廠版圖,取得台東縣、苗栗縣、宜蘭縣等公有房舍及地面型電站標案 [6]。
-
成功開發出海上型太陽能模組,滿足特殊環境應用需求 [6]。
-
與大見科技合作開發新型光電建材(BRPV),搶攻建築整合光電市場 [3]。
-
金屬 3D 列印部門成功切入無人機零組件市場,取得美國客戶訂單,展現多元化成果 [6][17]。
-
主要業務範疇分析
核心業務領域
安集科技目前的營運範疇主要涵蓋三大核心領域:
-
太陽能業務:包含模組製造與電廠營運,為公司營收與獲利基石。
-
金屬 3D 列印業務:為新興發展動能,專注於高附加價值應用。
-
能源技術服務:提供從電廠建置到維運的整合性服務。
根據 2024 年第三季財報,公司營收結構如下:
-
售電收入:佔比 61.31%,已超越模組成為主要營收來源,反映電廠規模擴張效益。
-
太陽能模組:佔比 36.77%,仍為重要業務,但比重因策略調整而下降。
-
其他業務:佔比 1.92%,包含 3D 列印及技術服務等。
太陽能業務細分
安集在太陽能產業鏈中,主要著力於中游模組製造與下游電廠系統的垂直整合:
-
模組製造
-
生產晶矽太陽能模組,涵蓋單晶、多晶等多種類型 [5]。
-
開發超薄雙玻太陽能模組,適用於 BIPV 及溫室等特殊應用 [5]。
-
研發建築整合型太陽能模組(BIPV、BRPV),與大見科技合作開發 BRPV 強固型光電建材 [3][6]。
-
設計客製化海上型模組,與旭東環保等夥伴合作,應對離岸光電需求 [3][7]。
-
-
電廠營運
-
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安集在全台灣共擁有 739 座太陽能電廠 [10]。
-
總建置容量達到 118.5 MW [10][1]。
-
其中,公有房舍屋頂型電站為主力,共 673 座,容量達 93.7 MW,佔總電廠比率高達 79% [10]。
-
電廠經營提供穩定的售電收入,毛利率相對模組製造為高,是公司獲利穩定的關鍵 [3][5]。
-
金屬 3D 列印業務
安集自 2018 年 3 月成立 3D 列印部門後,積極投入此高科技領域 [6][1]:
-
已取得航太 AS9100 認證及醫材 QMS 製造許可,具備生產高規格產品的能力 [6]。
-
成功開發出無人載具系列產品的關鍵零組件 [6]。
-
近期已接獲美國前十大無人機廠商的重要零組件小量生產訂單,成功打入國際供應鏈 [3][6]。
-
應用領域涵蓋航太、工業散熱模組、醫療植入物(如下顎骨)、高爾夫球頭、高價自行車零組件等 [3][6]。
產品系統與應用說明
太陽能產品線
安集提供多樣化的太陽能模組產品,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
-
一般標準模組:主要供應國內市場,應用於住宅、商用及工業屋頂型或地面型電站 [7]。
-
超薄雙玻模組:具備更佳耐候性與結構強度,適合溫室、BIPV 等對耐用性與透光性有要求的應用 [5]。
-
建築整合型模組 (BIPV/BRPV):
-
BIPV 可整合於建築外牆或屋頂,兼具發電與建材功能 [1]。
-
與大見科技合作的 BRPV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with Robustness) 強固型光電建材,採用 DC 48V 安全電壓,具備防火、防水、防爆特性,為全球首創,適用於屋頂及牆面,已完成初步製作與測試 [6][7]。
-
-
海上型模組:
-
與旭東環保、台塑等夥伴合作開發,適用於離岸或近海浮動式太陽能電站 [3][7]。
-
屏東佳冬外海的示範案場為全球最大規模海上光電之一,展現技術實力 [3][7]。
-
金屬 3D 列印產品線
透過先進的金屬積層製造技術,安集提供客製化的高性能金屬零件:
-
無人機零組件:利用 3D 列印的拓樸優化與輕量化優勢,製造複雜結構的機身、支架等零件,提升無人機續航力與性能。已成功打入美國供應鏈 [3][6]。
-
航太零件:符合 AS9100 嚴格標準,製造高強度、輕量化的航太級零件。
-
醫療植入物:利用生物相容性金屬粉末(如鈦合金、鈷鉻鉬合金)製造客製化的人工關節、牙科植入物、下顎骨等 [6]。
-
工業應用:生產精密模具、散熱模組、高價自行車零件等,滿足特定工業需求 [6]。
創新技術與垂直整合
安集科技不僅專注產品製造,更透過集團資源整合,打造獨特的競爭優勢:
圖(7)金屬 3D 列印–公司所處產業分析位置(資料來源:安集公司網站)
圖(8)垂直整合服務–結合集團三家公司達成一站式整合服務(資料來源:安集公司網站)
-
太陽能垂直整合:從模組製造延伸至下游電廠投資與營運,確保模組出海口,實證產品質量,並獲取穩定售電收益 [5][10]。
-
金屬 3D 列印一站式服務:結合集團內公司資源,形成從金屬粉末(圓融金屬粉末)、噴粉機與 3D 列印機台(欽揚科技)到產品設計、製造、後處理與檢測(安集 3D 列印部門、安力仕科技)的完整價值鏈 [14]。
-
圓融金屬粉末:掌握專利核心造粒技術,生產高品質金屬粉末 [14]。
-
欽揚科技:製造台灣首座技術自主的氣噴製粉設備及 MIT 金屬 3D 列印機 [14]。
-
與翔大工業合資成立集翔電子動力公司,專注於無人機零組件的生產與銷售,打造台灣無人機「非紅供應鏈」 [2][6][7]。
-
籌碼分析
圖、6477 安集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法人籌碼圖呈現了法人機構對安集科技股票的買賣情況,可作為判斷法人對該公司投資信心的參考。
圖、6477 安集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大戶籌碼圖顯示了大戶投資人對安集科技股票的持有比例變化,有助於了解市場上主要投資者的動向。
圖、6477 安集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內部人持股圖呈現了公司內部人士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變化,可反映內部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看法。
營收結構與財務表現
營收結構分析
安集科技近年營收結構發生顯著轉變,售電收入已取代模組銷售成為營收主力,顯示公司策略轉型的成效。
根據 2024 年第三季財報,售電收入佔比達 61.31%(442,101 仟元),太陽能模組佔 36.77%(265,186 仟元),其他業務(含 3D 列印)佔 1.92%(13,877 仟元)[18]。相較於 2022 年度模組佔比 86.63%、售電佔比 12.94% 的情況,目前的收入結構更為多元且穩健 [18]。此轉變主要歸功於電廠規模的持續擴張。
圖、6477 安集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營收趨勢圖展示了安集科技近年營收的變化情況,可觀察其營收成長的趨勢。
財務績效分析
項目/年度 | 111 年度 [2022] | 112 年度(2023) | 113 年 Q1-Q3 [2024] |
---|---|---|---|
銷貨收入淨額 (仟元) | 3,268,549 | 1,501,814 | 721,164 |
銷貨毛利 (仟元) | 474,895 | 432,690 | 158,153 |
營業淨利 (仟元) | 361,164 | 317,171 | 71,168 |
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 (仟元) | 228,903 | 149,517 | (538) |
每股盈餘 (元) | 1.89 | 1.21 | 0.00 |
資料來源:安集科技 2024 年第三季法說會簡報 [17]
-
營收變化:2023 年及 2024 年前三季營收相較 2022 年有明顯下滑,主因是太陽能模組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及出貨量減少 [1][5]。2024 年 11 月單月營收年減 29.46% [↓2025.01.08]。
-
獲利能力:儘管營收下滑,但毛利率因原料成本下降及高毛利的售電收入佔比提升而相對穩定 [1][5]。2024 年第三季毛利率約 21.9% (158,153/721,164),營業利益率約 9.87% (71,168/721,164)。
-
EPS 表現:2023 年 EPS 為 1.21 元,2024 年前三季 EPS 為 0.00 元,主因模組業務衰退影響 [17]。然而,公司表示電廠裝置增加帶動稅前淨利,顯示電廠業務的支撐作用 [→2025.01.08]。
圖、6477 安集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本益比河流圖呈現了安集科技歷年本益比的變化,以及預估的未來本益比區間。
圖、6477 安集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淨值比河流圖呈現了安集科技歷年淨值比的變化。
圖、6477 安集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獲利能力圖表展示了安集科技的毛利率、營益率及純益率等指標變化,可了解其獲利能力的變動趨勢。
圖、6477 安集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呈現了公司資本支出的變化情況,可能反映公司擴張的意願。
圖、6477 安集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合約負債圖表展示了安集科技的預收款項變化,有助於了解公司未來的潛在訂單。
圖、6477 安集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本站自行繪製)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圖表呈現了公司存貨管理的效率,可評估其存貨成本。
圖、6477 安集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本站自行繪製)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圖表可評估公司存貨供應能力以及去庫存能力。
圖、6477 安集 現金流狀況(本站自行繪製)
現金流狀況圖表展示了公司的現金流量,可評估其資金利用率。
圖、6477 安集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杜邦分析圖表展示了公司的財務分析狀況,有助於了解其獲利能力的來源。
圖、6477 安集 資本結構(本站自行繪製)
資本結構圖表呈現了公司的資本來源,可評估其資本配置的健康程度。
客戶群體與市場布局
主要客戶與銷售區域
-
客戶類型:主要客戶為國內太陽能系統整合商、電廠投資業者,以及特定應用領域(如建築、無人機)的廠商 [1]。
-
銷售區域:營收高度集中於台灣內銷市場,佔比超過九成 [5]。海外市場(如東南亞、歐美)雖有涉足,但比重仍低。公司正透過自有品牌「Anji」及代工服務,逐步拓展國際市場 [1][10]。
-
3D 列印客戶:已成功打入美國無人機供應鏈,並與多家國內外廠商合作開發航太、醫療及工業產品 [3][6]。
電廠分布與容量
安集科技的太陽能電廠遍布全台,展現其深耕台灣市場的決心。
圖(9)太陽能電廠座落與裝置容量(資料來源:安集公司網站)
資料來源:安集科技 2024 年第三季法說會簡報 [10]
-
主要分布區域:以彰化縣(33.8 MW)裝置容量最高,其次為高雄市(17 MW)、宜蘭縣(14.4 MW)及台南市(14 MW)[10]。
-
電廠累積容量:自 2011 年的 5.7 MW 開始,逐年穩定增長,至 2024 年 10 月已達 118.5 MW [11]。預計 2025 年底可達 128 MW [1][5]。
生產與供應鏈分析
生產基地與產能
-
主要生產基地:位於台南市科技工業園區,是太陽能模組製造的核心 [1][7]。
-
其他據點:在上海設有金橋生產基地,寧波亦有集成電路材料相關布局,主要支援 3D 列印及半導體相關業務 [3]。
-
太陽能模組產能:截至 2023 年約為 170 MW [1][5]。
-
產能佔比:模組產能貢獻公司約 36.77% 的營收(2024 Q3),而電廠售電貢獻 61.31% [18]。3D 列印產能尚在擴展階段,營收佔比較小 [6]。
產能擴充計畫
-
安集於 2021 年宣布將模組產能從 170 MW 提升至 300 MW,以應對市場需求及自有電廠擴張。此計畫由大股東欽揚科技協助進行產線更新與擴建,並導入更大尺寸模組生產能力 [5]。
-
金屬 3D 列印部門持續擴充設備,預計 2024 年開始小量生產,未來隨應用擴大,產能將顯著提升 [6]。
原物料分析
-
主要原料:太陽能模組需要太陽能電池片、背板、鋁框、玻璃等;3D 列印則需金屬粉末 [1][2][7]。
-
原料來源:
-
模組原料多採購自台灣本地供應商,以確保供應穩定 [2][7]。
-
部分高階電池片及特殊金屬粉末因國內無生產能力,需自日本等國外進口 [2][7][8]。
-
3D 列印金屬粉末透過轉投資圓融金屬粉末公司掌握關鍵製程技術,提升自主性 [7][14]。
-
公司嚴格禁止使用衝突礦區金屬,要求供應商簽署誠信承諾書 [4]。
-
-
成本影響:原物料(尤其電池片、玻璃)價格波動直接影響模組毛利率。近年矽料、玻璃價格波動劇烈,對成本造成壓力 [4][8]。
-
市況與供需:
-
太陽能原料:全球矽料、玻璃供應整體偏緊但價格已從高點回落,高純度矽料及特殊玻璃需求仍強勁 [5][8]。安集透過在地採購與供應商管理降低風險 [4][7]。
-
金屬粉末:隨航太、醫療、無人機應用擴大,需求快速增長,市場供應趨緊,價格相對堅挺。安集藉由自有技術具備優勢 [7]。
-
競爭優勢與市場地位
核心競爭力
-
垂直整合模式:結合模組製造與下游電廠經營,創造穩定現金流,降低市場波動風險,並可驗證自家模組效能 [5][6]。
-
技術創新能力:
-
開發超薄雙玻、BIPV/BRPV、海上型等高附加價值利基型模組 [3][5]。
-
掌握金屬 3D 列印核心技術(含粉末製程),取得航太及醫材認證,切入高端應用市場 [6]。
-
-
在地化供應鏈與服務:深耕台灣市場,建立完整電廠建置、維運服務網絡,並與在地供應商緊密合作 [2][7]。
-
多元化業務布局:跨足太陽能與 3D 列印兩大成長型產業,分散營運風險,拓展新成長動能 [2][6]。
市場競爭態勢
-
主要競爭對手:
-
國內太陽能模組同業:聯合再生 (3576)、元晶(6443)、茂迪 (6244]、太極(4934)、有成精密 [4949] 等 [1][2]。
-
國際(尤其中國)模組大廠:在全球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以低價策略帶來競爭壓力 [6]。
-
-
市場佔有率:安集主要聚焦台灣內銷市場 [5]。在全球模組市場中,台灣廠商整體佔比較低,安集市佔率相對有限 [6]。但在國內特定利基市場(如 BIPV、公有房舍電站)具備競爭力。
-
產業環境分析:
-
政策支持:台灣政府目標 2025 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 20 GW,截至 2024 年 9 月底已完成 13.7 GW,尚有 6.3 GW 成長空間,政策驅動力仍在 [12][3][5]。近期「建物設置太陽光電」法規要求新建物加裝光電,亦是利多 [↑4Q23]。這也與永續發展的目標相符。
-
市場競爭:模組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尤其受中國及東南亞低價產品衝擊 [5][6]。售電市場雖穩定,但躉購費率逐年調降 [5]。
-
技術創新:N 型電池、鈣鈦礦等新技術持續發展,BIPV、海上型等新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5]。3D 列印技術在各產業加速滲透。
-
股利政策
圖、6477 安集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股利政策圖表呈現了安集科技歷年的股利發放情況,可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近期重大事件分析
-
無人機題材發酵(2025 年 1 月):
-
安集因成功切入美國無人機供應鏈,加上市場傳言美國擬對中國無人機祭出管制,帶動股價連續飆漲,年初數日內連拉三根漲停板,一度成為市場焦點 [↑2025.01.02~08]。
-
公司強調其 3D 列印技術可生產複雜、輕量化、高單價的 MIT 無人機零組件,具備一條龍服務優勢 [↑2025.01.03]。
-
市場預期無人機業務將在 2025 年為營收帶來顯著貢獻 [↑2025.01.03]。
-
-
股價波動與處置(2025 年 1 月):
-
因股價短線漲幅過大(5 日漲 44.23%),且成交量異常放大,安集被列為注意股,並自 1 月 10 日起遭處置,每 5 分鐘撮合一次,直至 2 月 5 日 [↓2025.01.10][↑2025.01.07]。
-
八大公股行庫在股價高點時出現賣超調節現象 [↓2025.01.08]。
-
-
美國關稅影響與產業動態(2025 年 4 月):
-
美國宣布對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太陽能產品恢復徵收高額關稅,市場預期可能有利於非中國、非東南亞產地的廠商,帶動安集等台廠股價上揚 [↑2025.04.23]。
-
安集持續發展海上型模組及光電建材,尋求差異化競爭 [→2025.04.23]。
-
-
電價議題與綠能政策(2025 年 3-4 月):
-
台電電價調漲議題引發市場對電力供應及綠能概念股的關注,安集股價一度隨之強漲 [↑2025.03.24][↑2025.03.25]。
-
政府推動家戶屋頂太陽能加速計畫,提供補助,有利於屋頂型模組市場 [↑2024.12.05]。
-
-
離岸/海上光電合作(2025 年 4 月):
- 旭東環保看好離岸/海上光電發展,宣布將與安集、華城、台塑等公司合作,共同組建子公司,強化產業鏈結盟 [↑2025.04.18]。
-
財務與融資計畫:
-
2024 年 11 月:董事會決議發行國內第五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上限 6 億元,用於興建電廠及充實營運資金 [1][7]。
-
2025 年 2 月:董事會決議辦理私募普通股,上限 1500 萬股,支持營運擴張及新事業發展 [4]。
-
未來發展策略與展望
太陽能事業策略
-
模組產品升級:持續開發海上型模組及建築用客製化模組(BIPV、BRPV),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避開標準型模組的價格競爭 [19]。
-
電廠規模擴張:依資金狀況持續建置電廠,目標 2025 年底累積裝置容量達 128 MW [19][1][5]。
-
綠電交易規劃:規劃將部分電廠轉為綠電銷售,以獲取較佳售電價格及滿足企業綠電需求,增加額外報酬 [19]。
-
整合維運服務:提供電廠持有者從建置到維運的完整服務,拓展服務收入 [19]。
創新業務策略
-
深化金屬 3D 列印:
-
擴大無人機零組件生產規模,爭取更多國際訂單 [19]。
-
拓展航太及醫療器材等高階應用市場 [6]。
-
持續強化材料、製程及參數資料庫的研發能力。
-
-
策略聯盟與轉投資:
-
透過轉投資公司(圓融、安力仕、集翔、鴻鼎)強化垂直整合與水平擴展能力 [19]。
-
加強與國際大廠及在地供應鏈的合作(如旭東環保、大見科技、翔大工業)。
-
財務策略
-
透過發行轉換公司債及辦理私募等多元方式籌措資金,支持電廠建置、產能擴充及新事業發展所需 [1][4][7]。
-
維持穩健的財務結構,控管負債比率。
整體展望
安集科技正處於轉型關鍵期,雖然短期內太陽能模組業務面臨市場價格壓力與訂單遞延挑戰,但公司憑藉穩定的電廠售電收入作為基礎,積極拓展海上型模組、光電建材及金屬 3D 列印等高附加價值新興業務,已展現初步成果(如無人機訂單)。
預期 2025 年模組市場雖有望回溫,但難回高峰,公司的成長動能將更多來自於電廠規模持續擴大以及新產品線(尤其 3D 列印)的放量。公司透過垂直整合與多元化布局,提升營運韌性,長期發展潛力值得關注。
重點整理
-
營運雙引擎:安集已從單純模組廠轉型為模組製造與電廠售電並重的雙引擎模式,售電收入已成營收主力,提供穩定現金流。
-
技術創新領先:在海上型模組、BRPV 光電建材及金屬 3D 列印(尤其無人機應用)等利基領域取得技術突破與市場先機。
-
垂直整合優勢:透過集團資源整合,在太陽能及 3D 列印領域均建立從上游材料到下游應用的整合能力。
-
市場挑戰仍存:模組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國內案場進度受政策影響,為短期營運帶來不確定性。
-
未來成長可期:電廠規模持續擴張,3D 列印業務開始貢獻營收,加上綠能政策支持,長期成長動能明確。
-
題材多元豐富:公司業務涵蓋綠能、碳中和、3D 列印、無人機、軍工、離岸光電、綠建築等多重熱門題材。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
安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簡報 (PDF 資料)
-
安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永續報告書
-
安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資訊 (anjitek.com)
-
安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訊息公告 (公開資訊觀測站)
研究報告與摘要
-
Perplexity AI 彙整之公開資訊摘要 (包含 general info, products/structure, customers/region, product applications, raw materials, production base, competitors, major plans, hot topics, financing, current performance/outlook, environment, unanswered questions 等主題)
-
UAnalyze 投資研究報告 (2024.11-2025.01)
-
CMoney 研究報告或論壇資訊 (2024-2025)
-
華南投顧、福邦證券等法人研究報告摘要
新聞報導
-
鉅亨網、Yahoo 股市、MoneyDJ、經濟日報、工商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中時新聞網、科技新報等財經媒體報導 (2024.08-2025.04)
-
TTV 台視財經新聞報導 (2025.02)
產業與政府資訊
-
台灣證券交易所 (TWSE)、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TPEx) 公開資訊
-
經濟部能源局再生能源統計資料
-
產業技術研究院 (ITRI) 或相關研究機構之產業分析
註:本報告內容係根據截至 2025 年 4 月底可取得之公開資訊整理分析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