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掌握人口分布,把握產業趨勢
前言
股市常被視為經濟活動的縮影,而人口變化深刻影響著產業供需結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動不僅預示著經濟需求的重大轉向,更直接決定著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精準預測產業趨勢的關鍵在於深入理解這些人口統計數據的變化。
隨著社會及經濟的發展,人口分布的改變對產業供需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人口動態變化不僅重塑了內需市場的新面貌,亦成為投資者在股市中把握先機的關鍵因素。投資決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這些變化的洞察力。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人口分布如何影響產業結構,並通過具體實例說明這些變化如何驅動產業的演變。通過對人口統計數據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預見市場需求的未來走向,為產業發展策略提供堅實的依據。這不僅有助於提高股票投資的勝算,更能夠為投資者揭示未來可能的市場變化,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配置資源和調整投資組合。
人口變化對產業的影響
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每個行業的市場需求都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這些影響涵蓋了從消費行為到勞動力供應,甚至整體經濟競爭力等多個方面。
消費行為變遷
隨著年齡分佈的改變,消費者的偏好和購買力也會相應變化。特別是老年人口的增加,推動了對健康產品和專為老年人設計服務的需求。如專注於老年人健康和福祉的企業,可能會因應人口老齡化趨勢而獲得不錯的市場機會。
勞動力市場
人口結構的變化尤其是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對勞動力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該變化可能導致工資水平上升和生產成本增加,進而影響企業整體盈利能力。企業需重新評估人力資源策略,以適應這些勞動市場的變化。
總人口變化
總人口增減和年齡結構的變化,不僅反映了國家的經濟活力,也是衡量未來市場潛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人口減少可能導致勞動力供應短缺,工資上漲,進一步增加企業運營成本並降低經濟競爭力。此外,人口老齡化還將迫使政府增加養老和健康照護支出,加重財政壓力。而人口減少還會對房地產市場和基礎設施投資造成影響,對整體社會發展產生嚴重的後果。
圖(2)人口變化在 2019 年達到最高峰(資料來源:國發會)
如何查詢人口分佈變化
瞭解人口分佈變化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政府提供的資源能提供詳盡的人口統計數據。例如,內政部網站提供細節更多的人口相關統計表。然而,對於尋求便捷為主的使用者來說,國發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則是一個不錯的好工具。
該系統透過視覺化圖表展示人口金字塔的分布,使用者可以輕鬆查詢從 1970 年到 2070 年間的人口分布狀況。這種視覺化方式不僅便於理解,也幫助使用者快速識別人口結構長期趨勢和即時變化,從而進一步分析人口變動對經濟和社會的可能影響。
圖(3)國發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資料來源:國發會)
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的影響
依據國發會資料,台灣工作年齡人口自 2015 年達到最高峰後逐年減少,但因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仍高,至 2020 年開始進入轉折點,之後工作人口逐年下降。整體社會結構於 2018 年邁入高齡社會,2026 年再邁入超高齡社會。到 2050 年,預計台灣的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 20%。
圖(4)台灣公司人口結構變化(資料來源:國發會)
因為勞動力參與率的下降,會導致薪資和生產力成長停滯,同時高齡社會將對公共財政帶來壓力,特別是在養老金和健康照護支出上。
以下列舉了幾個產業,分析人口出生對產業的影響有哪些。
零售產業
隨著人口老齡化,消費者消費模式和能力的改變對零售業有巨幅的影響。老年人口增加了對健康產品和高安全性商品的需求。同時年長的消費者趨向於尋求高品質的購物體驗和比較優質的服務。零售商則調整產品及商品服務以適應這些變化。
房地產
老齡化社會也改變了住宅需求,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尋求小型、易於維護或設施完善的社區型住宅。包括護理型和無障礙設計等住宅,以及靠近醫療設施的物業就變的較受歡迎。例如去年建商推出國內頂級銀髮養生村天花板獨創溫泉、養生、復健一體「亞洲健康智慧園區」,一推出不久即 388 戶完銷,可見老年住房的需求性也很強。
教育產業
隨著少子化趨勢,幼兒教育需求可能減少,例如去年巧虎停刊正是為了適應轉型而改變。而成人教育和職業再培訓的需求則將上升。教育機構會增加開發適合成人學習需求的課程,如利用線上教育資源提供更多元和靈活的學習方式,例如補教業者「卓越」便在這方面轉型。
醫療和健康產業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對健康照護、長期護理和預防性醫療的需求急劇增加。因此醫療服務提供者不僅要增加服務量,還需提高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尤其是在慢性病管理和家庭護理服務方面。另外,相關的藥品需求也會增加,也可觀察到藥局大量增加的現象。
金融和服務業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最大挑戰就是未來的退休金需求。因此,越來越多人進行 ETF 投資,過去參與投資為主都以老年人居多,也逐漸改變,目前參與投資的年齡層逐漸下降。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退休規劃、資產管理的需求增加,基金公司也不斷地推陳出新新的金融商品。
觀光旅遊業
觀光業需重新評估老年市場的潛力。擁有更多自由時間和穩定消費能力的老年人對文化、休閒和健康旅遊的需求高。旅遊業者則提供更舒適和便利的旅遊體驗,同時確保旅遊活動適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興趣。
三階段人口趨勢變化對產業的影響
投資人在分析產業時需要取得並分析關於人口年齡結構、生育率、預期壽命及其隨時間變化的數據。依據年齡結構的變化,可以將人口變化分為三個階段:「年輕人口」、「中年人口」及「老年人口」。下圖展示了國發會關於三階段年齡人口的數據,圖中顯示自2015年起人口結構開始產生轉折。
圖(5)三階段年齡人口變化(取自國發會網站)
年輕人口
年輕人口不斷變少,影響最多的是教育市場和初級消費品市場。
- 學校教育:少子化對學校教育需求造成影響,導致私立大學關閉、補習班業績下降、偏鄉小學倒閉等現象。
- 初級消費品:年輕人是3C產品、娛樂與遊戲、文創產業的主要消費群體,因人數減少影響了部分零售市場,例如書局、KTV、遊樂場所、百貨商場等。
中年人口
中年人口為房地產、汽車、旅遊、新科技、保險與投資等主力族群,若減少會帶來不少影響。
- 住房需求:處於職業生涯和家庭生活穩定階段的中年人有住宅的剛性需求,也是目前購房的主力部隊。且住宅通常以靠近教育資源,或生活機能優越的地方更受到青睞,當然最好還要有寬敞的生活空間。
- 汽車市場:中年人士是汽車消費的主要來源,例如偏好舒適性高、安全性能好的車型,如 SUV 或高級轎車。也比較考量車輛的安全特性、耐用性和品牌聲譽。
- 旅遊需求:例如高級的餐飲、健身產業、登山、遠足、瑜伽退修、水療中心和健康度假村、家庭活動、出國旅遊等等。由於中年人所得相較年輕人口佳,相關支出也會比較多一點。
- 新科技:例如提高工作效率、健康管理和生活便利性的科技創新,也容易吸引中年投資者的注意。例如,智能家居技術、健康監測設備和遠程工作相關的科技產品或者 AI 產品。
- 保險與投資:中年人會開始重視健康保險、人壽保險與退休規劃,對理財規劃、退休準備方面的需求會比較強烈。因此對保險業、基金與投資公司等有利。
老年人口
老年人對醫療和健康服務的需求增加,包括預防性醫療、長期護理和專門的老年病治療。
- 醫療服務和設施:包括老年專科診所、康復中心和護理之家。
- 家庭護理服務:老年人通常希望在家中安老,家庭護理和社區支持服務的需求因此增加。
- 醫療器械和輔助技術:如助行器、助聽器和居家監護設備。
- 住房和房地產:如適老化住宅,開發符合老年人生活需求的住宅,如無障礙設計和社區型老年公寓。退休社區,提供全面服務的退休社區,包括餐飲、娛樂和健康照護服務。
- 休閒和旅遊業:健康旅遊:提供健康和康復為主題的旅遊套餐,如溫泉療養和康復中心。文化和教育旅遊等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文化和教育旅遊活動。
- 科技產品:健康監測技術,開發可穿戴設備和家用醫療設備,用於監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態。智能家居,使家庭更加安全和舒適,如自動照明系統、智能溫控和安全報警系統。
舉例:過去人口趨勢對產業的影響
在所有決定世界未來的力量中,人口增長可能是最強大的一股力量。
—賈里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
以下是列舉過去人口趨勢對產業發展影響等實例。
1990 年,教育事業(盛)
從 1980 年代後期至 1990 年代初,台灣開始大力推動高等教育政策。這一時期,多家專科學校升格為技術學院,並有新大學成立,以應對經濟發展的需求,提升國家科技及研發能力,擴大高等教育機會,使更多學生能夠接受大學教育。
1994 年,李遠哲擔任行政院院長期間,更進一步推動了高等教育改革,包括廣設大學,促進教育普及化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等。這一政策也使得 90 年代台灣高等教育機構數量顯著增加。
圖(6)1990 年代,人口峰值在 10-14歲(資料來源:國發會網站)
2020 年代,房地產事業與藥局(盛)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台灣房地產市場意外繁榮,由於聯準會 QE 的影響,通膨預期造就房地產上漲預期。也因為房價上漲的因素,高房價推遲了購房年齡層至 40-45 歲。雖媒體普遍報導少子化未對房價造成影響,但筆者認為這一影響只是還沒開始而已。
圖(7)2020 年代,人口峰值在 40-44歲(資料來源:國發會網站)
圖(8)買房年齡數據:40-45歲買房的人最多(資料來源:聯徵中心「購置住宅貸款統計資訊」)
同時期,台灣藥局數量大增,至 2022 年超過 7-11 便利商店數量,年銷售額達 1669 億新台幣。2022 至 2023 年間,藥局相關通路市值急劇上升,也反映了需求的持續增加。
圖(9)藥局大量增加(資料來源:優分析)
2015 年,書局與大學倒閉潮(衰)
自 2015 年起,台灣書局因高租金、低利潤率及閱讀習慣下降等因素開始大量倒閉,許多知名書店如新加坡連鎖書店 Page One 亦關閉。此外,書局的潛在消費族群亦隨年輕人口逐漸減少。
圖(10)2015 年,年輕消費群開始減少(資料來源:國發會)
圖(11)2015 年,誠品生活股價最高點為 225 元,隨後一路下跌(資料來源:巨亨網看盤系統)
此外,自2015年以來,多所台灣大學因學生人數減少而倒閉,退場學校及退場時間列表如下。
- 國際商業專科學校 – 1990年退場
- 高鳳數位內容學院 – 2014年退場
- 永達技術學院 – 2014年退場
- 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 2018年退場
-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 2019年退場
- 南榮科技大學 – 2019年退場
-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 2021年退場
- 臺灣觀光學院 – 2021年退場
- 蘭陽技術學院 – 2022年退場
- 和春技術學院 – 2023年退場
- 中州科技大學 – 2023年退場
- 台灣首府大學 – 2023年退場
- 大同技術學院 – 2024年退場
- 明道大學 – 2024年退場
- 環球科技大學 – 2024年退場
- 東方設計大學 – 2024年退場
- 大漢技術學院 – 2024年退場
選擇未來受益於人口趨勢的公司
在經濟學的領域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事物的數量,而是其變化。
—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
隨著勞動力人口減少,傳統製造業、建築業和零售業將面臨挑戰。傳統製造業因缺工推高勞動成本,影響生產效率,難以擴大生產規模。零售業也因服務人員短缺而增加實體店的經營壓力,同時消費需求的下降將對業績造成雙重打擊。農業,作為一個高度依賴勞動力的行業,將面臨生產成本的急速上升和食品價格的提高。
即使人口趨勢對產業發展越來越不利,但也有一些產業反而是不受影響,或者逆勢受惠的,如下。
自動化和機器人產業因應科技進步,將透過自動化解決方案來填補人力缺口,前景看好。越來越多的公司部署了自動化關燈工廠和自動化物流系統,未來技術的發展可能推動無人車和自動物流等產業的興起。
此外,資訊科技產業同樣面臨利多局面。隨著雲計算、數據分析和線上溝通平台的普及,現今的 AI 產業鏈利用 AI 技術減輕人力負擔,支持分散的工作模式和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科技的廣泛應用,對電力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有報導指出,重電產業及其相關供應鏈預計將迎來至少 10 年的榮景。隨著科技的廣泛應用,對電力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最後,健康照護事業則直接受益於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以上這些分析受益於人口趨勢的產業,便是我們投資時需要特別關注的產業。
結語
了解人口分布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部分預見產業供需的變化,從而預測產業可能的興衰。過去的例子顯示,產業供需直接受到人口變動的影響。雖然產業受到人口紅利的影響,個別公司可能會因業務性質的改變而調整營運模式,這種調整並不一定直接對應於人口趨勢。
比方說,少子化讓所有補教業都面臨挑戰,但也有一些例外,如補教業公司的「卓越」,透過導入多元化的課程(包括線上課客),並新增服務例如明星私立小學和派遣師資業務,逆勢成長。且由於生小孩的數量減少,父母反而願意為教育支付更多。
另外像「大學光」,公司涵蓋三大業務領域,分別針對年輕人口的矯正鏡片、中年人口的屈光雷射,以及老年人口的白內障手術。三大業務剛好分別對應不同人口族群,且眼睛其實是受到科技產品使用增加的影響,增加評估的複雜度。
藥局通路也是如此,雖然老年人口的需求增加,但中年和幼兒人口的產品需求可能降低,因此不一定完全受益於老年人口增加的紅利。
房地產和營建業是受到人口趨勢變化影響的扭曲市場。雖然人口趨勢的變化對營建業未來不利,但房地產已從基本的居住需求轉變為金融商品,受益者主要是長期掌握資訊和資源的政客、建商和地產大亨。因此,已經扭曲的房地產是否受人口趨勢影響尚不確定,但筆者自去年起已避免投資相關產業。
最重要的事情是預見到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
經濟活動是人類活動的反映,供需法則是經濟的基礎。人口分布的變化直接影響需求和供給。即使在扭曲的房地產市場,長時間的人為干預也難以抵抗實際需求的影響。股市投資固然存在泡沫,但泡沫最終都會以急劇調整結束。投資是一門概率學,通過多角度思考市場變化,投資於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避開有泡沫風險和不利因素的產業,便可以穩健地提高投資的回報率。
人口變化對各行各業都有重大影響,是每位投資者都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識。有效利用國發會等官方網站提供的數據和資源,將有助於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參考資料
- 台灣4校「確定倒閉」!創校60年停辦 老師一夕全失業
- 大學倒閉潮來了!
- 買房年齡數據公開:40-45歲買房的人最多
- 人口結構變化對總體經濟之影響—以主要國家為例
- 台灣60學校恐「集體倒閉」!一排全倒了 老師全失業
- 臺灣大專院校退場
- 2022年全台藥局數比7-11多 銷售額達1669億
- 大樹(6469)市值狂飆,藥局連鎖化「正在加速」
- 賣光光了!國內頂級銀髮養生村天花板 獨創溫泉、養生、復健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