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步,先學會聰明消費

圖(1)理財第一步,先學會聰明消費

前言

在我們踏上投資理財之旅之前,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想要理財,首先得有「財」可理。這看似有點講癈話的簡單概念,其實一點也不蠢。積累「財富」始於儲蓄,從儲蓄的公式即可簡單理解:

\[儲蓄 = 收入 – 支出\]

從古自今,不論是學者的研究還是日常生活的觀察,都告訴我們一個不爭的事實:儲蓄率與財富水平呈正相關。收入較高、賺比較多錢的人,會比收入較低、賺比較少錢的人有更多的儲蓄率,而儲蓄能力直接影響我們財富的累積效果。

然而,本文的重點不在於探討如何增加收入,而是探討如何智慧地控制支出,即聰明消費。在這裡,所要強調的是,良好的支出控制不等同於盲目地節省每一分錢。畢竟,如果儲蓄本身成了生活的嚴重負擔,那麼所帶來的壓力可能會大大抵消節省金錢的好處。學會聰明消費,找到消費與儲蓄之間的平衡點,才是筆者所要表達的概念。

以下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聰明消費的本質,做為闡述理財的第一步。

聰明消費的意義

「聰明消費」遠遠超過「節儉」的表面意義。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將財務管理與心理平衡融為一體的藝術。聰明消費,指的是如何滿足當前需求的同時,又能長遠地考慮到未來,以找到個人價值與滿足感的平衡點。聰明消費就是理性消費、減少衝動消費,讓消費變成深思熟慮與理性思考的決策,以避免盲目跟風和浪費。

理解「需要」與「想要」

「需要」指的是那些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確實必要的物品或服務;「想要」則是那些基於個人喜好的額外消費。

「需要」與「想要」是一般人普遍可以理解的概念,對小朋友的教育尤為重要,也是最早需要灌輸的觀念。像筆者也會不時找機會教育小孩相關的理財觀念,該觀念不只適用於增加儲蓄,還於適用更多的人生哲理,譬如遞延消費等理財概念,都是相同概念的基礎。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這一重要觀念當然在理財中必不可少。但是,根據筆者的觀察,不少負債累累的成年人便是缺乏此一觀念而導致入不敷出,或是經常性地買入一些不合適的商品,造成財務困境。

預算規劃與控制

當我們對「需要」與「想要」有了清晰的認識後,可以進一步做到合理規劃預算。規劃預算並非像是公司記帳那樣,需要完美地紀錄每一分花費,或是製作成細部的開銷。而是依據自已的財務能力,做到「需要」與「想要」的某種平衡。

聰明消費並不意味著要完全排斥「想要」,畢竟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人都會有基本生理需求,也會有精神需求,精神需求同樣重要。譬如,「旅遊」似乎是一項非必要的開支,但它能豐富我們的生活經歷,增進與家人朋友的關係,便是非常有價值的消費。

因此,這邊所說的合理預算規劃的目的就在此,讓我們能在聰明消費的原則下,仍可享受生活、依然豐富我們的人生,同時做到積累財富的目的。

投資自己

前文提到,儲蓄等於收入扣掉支出,不過礙於現實中的考量,當我們收入有限,難以儲蓄時該怎麼辦?那麼就不要儲蓄了,應當盡可能地將金錢投資自己。尤其是職場初期或財富基礎尚未穩固的新鮮人,自我投資的回報率是投資金額最小,但回報率最高的。比方說買書 ,一本書不過幾百元,但帶來的好處或提升職場競爭力,價值遠遠超過書的費用,這就是高回報率的投資。且年輕人若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自我提升上,身心還能更為健康又可提升生活質量,有多種好處又可開啟更多賺取財富的機會。

投資自己這觀念,筆者也是後來看更多書後才開始漸漸明白。但我在初進入職場時,個性就特別喜歡挑選小型公司的研發工作,因為這樣我的工作範圍就能跨越更多領域,以逼迫自己脫離舒適圈成長,不自覺中也是在投資自己。

理性消費

回到聰明消費的本身,聰明消費的精髓在於理性與策略。例如,消費時可以進行產品價格的比較、閱讀產品評價、利用優惠和折扣,同時避免購物衝動。這個概念也適用於投資,有點類似於價值投資的觀念。我們可以考慮產品的壽命和實用性,選擇對自已性價比高的商品,不僅能節省資金,長期來看也是一種資產的積累。

多利用二手市場

二手市場是實踐理性消費的一個絕佳平台。以我自己的生活經驗,選擇二手商品不僅是一種經濟上的考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像是從未購買過新車的我,便是最好的例子。

在台灣,新車價格早已不菲,且目前在經過這一兩年通膨之後,價格又更高了,平均都已接近百萬,而且還是普通車款而已,金額已是普通上班族 1~2 年的薪水。若能選擇二手車,雖然可使用年限因此折半,舊車也有不少缺點可能因此增加維修費用,但光是初期的開銷便能減少 1/3~1/2 的費用。在講述巴菲特傳紀,雪球一書中也提到,巴菲特也是遞延消費的實踐者。

巨額開支節省下來的費用,可以拿來投資自己,也能做為更好的投資用途。依據筆者的經驗,若我在幾年前買的是一部新車,而非二手車,那現今的資產將直接減掉 200~300 萬,且這個差距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變越大,未來資產的差距少則超過千萬,此例就是一種聰明消費的體現。

謹慎合理使用信用卡

信用卡的便利性和潛在獎勵,已經變成很多上班族或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合理使用信用卡至關重要,因為信用卡有「先享受,後支付」的消費概念,這個概念其實對聰明消費有害,因為大多數人使用信用卡會在心理低估掉消費帶來的財務負擔,而不自覺掉入過度消費的陷阱裡。但是,信用卡也能成為好工具,若能有效地使用,避免掉上述所說的心理陷阱,維持理性消費的原則,利用好每一分積分和回饋,避免透支和逾期支付的高額利息和費用,那麼信用卡也可成為聰明消費。

小結

本文所說的聰明消費,就是一門控制支出的生活藝術與哲理。如前言所說,在收入不可控的前提下,控制支出是人人可做到的。控制支出不只是提高儲蓄率,而是讓資源做最佳選擇。聰明消費不僅代表存更多錢,更是窮人翻身必要途徑,,因為它可轉變形式而變成收益。譬如上述所說的投資自己、買點好書來看、買二手車而省下新車的費用,這些動作的結果最終又形成收益的提升,這便是理財。

本文所說的聰明消費是一種生活的哲理,它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選擇,以達到財務自由和生活質量的雙重提升。通過實踐這個策略,不僅能夠在既有資源下享受當下的生活,同時也為自己和家庭的未來打下堅實的財務基礎。

近一世紀以來,人類在資本化的過程中,雖然物質提升了,但普通上班族可以從薪資上得到的財富,或創造財富的機會其實不斷變少。學習聰明消費、等於學習聰明理財的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學會如何在物質和精神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完美平衡點。讓財務做最有效地利用,若再搭配精進投資能力,就能大大地扭轉人生。

筆者非常熟悉這個概念,因為我也是小資上班族,家裡也沒能提供資源,一切從零開始。自己透過理財的實踐,從小小的薪水中累積,不斷尋找方法,讓小錢長成大錢,也已讓自己達到一定的財務基礎。因此我能深刻理解底層勞工、上班族的困境。我將自身的經驗及資源分享成文章,除了未來或可提升自我價值外,或許在心裡也期待著可對社會有貢獻,但這其實想的遠了,能看到本站的讀者,我都當成一種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