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台灣社會對房地產的過度重視,使房市長期受惠於政府政策,成為少數人累積財富的手段。然而,這也導致了諸多社會問題,使得房地產市場變得極其不公平與不道德。如今房價已經達到歷史高峰,形成了一個難以突破的天花板。即使政府希望改變政策,也可能已經為時已晚,台灣正面臨倒退三十年的風險。本文將探討「有土斯有財」這一觀念的誤解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並分析現行房地產政策帶來的問題。
房市政策的影響與新青安專案
2023年8月,政府推出了「新青安」貸款專案,表面上是為了幫助青年購屋,降低購屋門檻。然而,這些政策卻進一步推高了房價,使房價達到歷史新高。「新青安」政策擴大了貸款優惠條件,例如提高貸款上限至1,000萬、降低利率、延長貸款年限至40年,以及延長寬限期至5年。
這些措施雖然在短期內降低了購屋門檻,但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延長貸款年限和寬限期雖能減少月付壓力,但最終導致民眾支付更多的總利息,增加長期經濟負擔。而貸款上限的提高,吸引了更多人進入房市,進一步推高房價,使得房價回歸合理水平變得更加困難。看似幫助青年的「新青安」政策,實際上卻是挖掘出更多潛在需求,導致房地產泡沫持續膨脹,這些潛在需求將成為未來的未爆彈。
此外,台灣房價的瓶頸還在於銀行法的限制,規定建商貸款與住宅貸款總額不得超過銀行總額的30%。這導致了「限貸令」的出台,顯示出市場已經達到極限。再加上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未來的剛性需求只會減少而非增加,因此目前的高房價缺乏可持續的支撐基礎。
圖(1)新青安貸款專案
「有土斯有財」的迷思與現實
「有土斯有財」源於傳統文化對土地的重視,認為擁有土地是累積財富的基礎。然而,這一觀念在現代社會中被過度簡化並扭曲,成為房地產投資的核心理念。房地產不僅被視為累積財富的工具,更被政策制定者當作穩定社會的重要手段,助長了投機炒作,導致房價高漲,社會資源錯置。
在現代社會中,「買房」被營造成一種「夢想」,高價房屋被描述為「稀缺」和「珍貴」,以使購屋者接受高昂的價格。事實上,這些都是銷售手法。若與國外相比,並考慮所得差距,台灣的房價早已達到變態的程度。
政府以「有土斯有財」為依據推動購屋,認為購屋是社會穩定的象徵,卻忽視了這對多數民眾造成的沉重經濟負擔。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如同某些空洞的政治口號,表面看來響亮,實際效果卻飽受質疑。
圖(2)有土斯有財的迷思
剛性需求的惡化與制度困境
擁有一處住所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但這一需求被過度神化為「固有價值觀」,並成為政策支持的理由,這是一種邏輯錯誤。如果政府真正重視這一價值,就應該像國民教育、大眾運輸和健保一樣,提供合理的住宅供給和支付方式,讓社會住宅和公營住宅成為普遍選擇。
然而,政府缺乏提供這類保障的意願或能力,反而讓市場有能力者決定房屋的供應,導致房地產市場的混亂和不公平現象不斷擴大。在這種制度下,「有土斯有財」變成了一個壓榨民眾的工具。當大多數人認為擁有房屋才能累積財富時,這種信念反而成為自我束縛的困境,與過去權威統治時期的集體壓迫如出一轍,人們被迫順從體制壓力,選擇沉默與接受。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理財的一大原則就是避開高風險的資產,轉而投向較為安全的投資選擇。過去房地產只漲不跌的現象終究會結束,取而代之的可能是類似日本經濟衰退後的情況。因此,年輕人應理性看待房屋市場,認識到在房價如此不合理的情況下,房屋並非必需品,購屋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租屋市場的困境與房價推升
在「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主導下,租屋市場被視為次級選擇,既不穩定也不值得投資。許多人將租房視為過渡階段,房東對租客的限制相當嚴苛,導致租屋品質低下,市場透明度不足。由於租金收入未受到正規監管,許多房東選擇隱瞞租金收入以避免繳稅,這進一步使租屋市場成為灰色地帶。
政府對租屋市場的監管不力,加劇了租屋市場的困境,這也是推升房價的一大原因。當租屋市場不友善時,民眾自然更傾向購屋,進一步加劇了對房屋的需求,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環境對租客不公平,對房東也缺乏改善房屋品質的激勵,最終形成雙方皆不滿意的灰色市場,進一步惡化社會的居住環境。
改革的阻力與挑戰
許多官員和立法委員已擁有多處房產,他們在高房價中受益,因此自然不願推動制度改革。這種現象如同歷史上的特權階級,順從者享受紅利,而任何試圖推動改革的人則被視為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制度改革幾乎變得不可能。「有土斯有財」被捧為固有價值觀,任何改革的呼聲都被壓制,改革行為本身被視為對現狀的威脅。最終,房地產市場成為少數人積累財富的遊戲,而多數民眾則被迫承擔高額房貸壓力,生活品質嚴重下降。
圖(3)改革的阻力與挑戰
小結
台灣房價,就是囚犯困境下所造就的產物。而要走出這個集體囚犯困境的方法,就是拋棄「有土斯有財」、「買房就是人生夢想」的普世概念。在當前房價達到極致的情況下,人們應該拋棄這些錯誤的觀念。未來,這些觀念可能不再是財富累積的保證,反而會成為沉重的負擔。
從剛性需求的角度觀察,隨著台灣經濟基本面逐漸惡化,例如人口減少、國家債務升高、社會發展不平均、產業發展不均、以及政策錯誤導致社會資源快速流失,通貨膨脹持續升高、薪資結構無法有效改善,中產階級逐漸消失,這些因素必然讓支撐房地產的力量逐漸衰退。
「有土斯有財」這一觀念在現代房地產市場中被過度神化,成為壓榨民眾、鼓勵投機的藉口。政府若真心希望解決高房價與居住問題,應重視租屋市場的需求,推動住宅制度的改革,而非一味鼓勵購屋行為。唯有改善租屋市場環境,降低對購屋的過度依賴,才能讓社會資源得到合理分配,居住正義得以實現,避免台灣陷入經濟和社會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