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個股筆記:4129 聯合(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5 月 18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聯合骨科 (4129),亦稱 UOC (4129),是亞洲領先的骨科醫材製造商,專注於人工關節及脊椎產品,擁有完整的國際認證,包括美國 FDA 認證、歐盟 CE 認證及中國 NMPA 認證,並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球。公司近年營收與獲利屢創新高,2025 年第一季營收年增 21.7%,顯示強勁的成長動能。本文深入分析聯合骨科的公司概況、發展歷程、主要業務、營運表現、競爭格局、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策略。
圖(2)4129 聯合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從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來看,聯合骨科在股東權益報酬率和預估殖利率表現突出,但預估本益比偏高,股價淨值比普通。
圖(3)4129 聯合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從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來看,產業前景和法人動向對聯合骨科有利,顯示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抱持樂觀態度。然而,公司也面臨美國關稅影響和中國帶量採購等風險,但公司已積極應對。聯合骨科憑藉技術優勢、全球布局和穩健的財務狀況,前景仍然樂觀。本文重點在於全面了解聯合骨科的基本面、市場面和未來發展潛力,包含股價分析 [4129)、營收分析(4129)、獲利能力 (4129] 和股利政策 (4129)。重大事件包括2025年3月發行國內第五次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以及在美國市場面臨潛在關稅調整。
公司概要與發展歷程
公司基本資料
聯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United Orthopedic Corporation,股票代號:4129,簡稱 UOC)於 1993 年 3 月 5 日成立,總部位於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園區二路 57 號),是台灣骨科醫材領域的領先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為林延生,以「誠信、盡責、快樂、創新」為經營理念,致力於高品質骨科植入物與手術器械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公司網址為:https://tw.unitedorthopedic.com/。
聯合骨科是亞洲唯一同時通過美國 FDA、歐盟 CE 及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認證的人工關節製造商,以自有品牌「United」行銷全球。公司於 2004 年 9 月 29 日在台灣櫃檯買賣中心(OTC)掛牌上櫃,實收資本額約新台幣 9.64 億元。
基本概況
截至目前,聯合骨科的股價約為 87.8 元,預估本益比為 17.34,預估殖利率為 4.26%,預估現金股利為 3.74 元。公司報表更新進度包含月報與季報。
圖(4)4129 聯合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從 EPS 熱力圖可見,法人預估公司未來幾年的 EPS 呈現穩健成長的趨勢。
圖(5)4129 聯合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圖(6)4129 聯合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圖(7)4129 聯合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聯合骨科的股價走勢圖,日線、週線、月線圖呈現不同的價格波動。
發展里程碑
自創立以來,聯合骨科專注於人工關節及骨科植入物的開發,逐步建立從產品設計、精密製造到國際市場行銷的完整垂直整合供應鏈。
-
技術奠基期(1990s – 2000s):掌握鈷鉻鉬合金鍛造、鈦合金真空燒結及不鏽鋼合金表面加工硬化等核心技術,並引進醫療級精密鑄造與等離子電漿噴塗技術,強化關鍵零組件的自製能力,有效提升產品品質並控制成本。
-
市場擴展期(2000s – 2010s):2004 年掛牌上櫃,進入資本市場。積極拓展國際業務,以自有品牌「United」行銷全球,產品銷售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及非洲等地區。
-
策略整合期(2010s – 至今):
-
2014 年起,高雄路竹廠逐步取得新製程的 FDA 認證,實現多項外包程序內製化。
-
2016 年,與中國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山東新華聯合骨科器械有限公司」(聯合持股 49%),作為中國市場的生產基地及總經銷,深化國際化布局。
-
同年,董事會通過併購冠亞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 6758),迅速切入脊椎產品市場,擴大產品線。
-
2020 年,與美國 THINK Surgical, Inc. 合作開發的 U2 聯膝二代膝關節系統獲得美國 FDA 認證,展現技術研發實力。
-
持續投入研發,開發第二代陶瓷對陶瓷髖臼杯、單髁式人工膝關節、腫瘤重建型人工關節等高階產品。
主要業務範疇與產品系統
核心產品線
聯合骨科提供全面的骨科植入物解決方案,主要產品線涵蓋三大領域:
圖(8)產品總覽(取自聯合骨科官網)
-
人工關節系統:此為公司營收主力,約佔 91%(2024 年 Q3 資料)。
-
人工髖關節:包括標準型人工髖關節、半髖關節、大粗隆骨折專用關節、腫瘤訂製型人工髖關節、第二代陶瓷對陶瓷髖臼杯與襯墊、雙動式髖臼系統 (Dual Mobility)。
-
人工膝關節:包括全膝置換關節、再置換關節、限制型人工膝關節、單髁式人工膝關節、腫瘤訂製型膝關節,以及具備 155 度高彎曲角度的 U2 聯膝二代膝關節。
-
人工肩關節:近年開發的新產品線。
-
-
脊椎產品:透過併購冠亞生技取得,約佔營收 9%(2024 年 Q3 資料)。主要為脊椎內固定器,用於脊椎疾病或損傷的固定與融合手術。
-
創傷及其他骨科產品:包括骨科用內固定釘、骨板、骨釘、骨針、骨螺絲等,用於骨折創傷的修復。亦包含少量代工業務(骨科用內固定釘等,佔營收約 1%)。
技術特色與創新
聯合骨科的技術競爭力體現在:
-
先進材料與製程技術:精熟鈷鉻鉬合金鍛造、鈦合金真空燒結及表面處理技術(如電漿噴塗),確保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耐磨性與長期穩定性。
-
Sizing Matrix 技術:提供多尺寸選擇的股骨柄設計,一體成型股骨柄與尾端溝紋有效降低骨骼應力遮蔽(Stress Shielding)並提升抗扭矩穩定性。
-
模組化設計:人工關節及肢體保留系統採用模組化組件,方便手術中調整,適應不同患者解剖結構與手術需求。
-
創新手術器械:開發專利手術器械,簡化手術流程,提升手術效率與精準度,增強醫師操作便利性。
-
國際合作與研發:與美國骨科意見領袖(KOL)合作開發利基型新產品(如腫瘤關節、特殊股骨柄),並與 THINK Surgical 合作開發機器人手術兼容的關節系統。
-
持續研發管線:積極開發非骨水泥固定式植入物、模組式股骨柄、金屬模組式雙動髖臼系統等,擴充產品組合。骨水泥、肩關節、雙動式髖臼系統等已在美國取證階段。
產品應用領域
聯合骨科產品廣泛應用於:
-
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提供人工髖、膝關節置換方案,改善患者疼痛與活動能力。
-
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為關節嚴重破壞患者提供置換選擇。
-
創傷後關節重建:修復因外傷導致的關節損傷。
-
脊椎退化與畸形矯正:透過脊椎內固定器穩定脊柱,緩解神經壓迫。
-
骨折內固定:使用骨板、骨釘等器械固定骨折部位,促進癒合。
-
骨腫瘤切除後重建:提供客製化腫瘤關節與肢體保留系統,避免截肢。
營運表現與市場分析
籌碼動向
圖(9)4129 聯合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圖(10)4129 聯合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圖(11)4129 聯合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法人籌碼、大戶籌碼與內部人持股,可以了解市場參與者對公司前景的看法。
營收結構分析
聯合骨科營收主要來自人工關節(佔 91%)與脊椎產品(佔 9%),產品結構相對集中但穩定。近年來,公司積極拓展脊椎與創傷產品線,以期達到更均衡的營收組合。
圖(12)4129 聯合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從營收趨勢圖可見,公司營收呈現穩健成長的態勢。
全球市場布局與區域營收
聯合骨科產品行銷全球 52 個國家,並設有 9 個全球分公司/據點,累計全球植入量超過 68 萬例。公司在全球市場採取直銷與經銷並行的策略。
圖(13)全球布局(取自聯合骨科官網)
根據 2025 年第一季最新數據,區域營收分布如下:
-
亞太地區 (APAC):佔營收 40%。台灣市場為核心,市佔率約 28-30%,位居第二,僅次於 Zimmer Biomet,仍具成長空間。日本市場成長潛力大,已取得當地第三大廠訂單,預期 2025 年將有顯著營收貢獻。中國市場因國家帶量採購(VBP)政策影響,營收佔比降至 4%,短期面臨挑戰,但公司透過費用控管,目標 2026-2027 年達損平。
-
歐洲、中東及非洲 (EMEA):佔營收 39%,2025 年第一季營收年增 34%,成長強勁。法國為該區最大市場,約佔 EMEA 營收 70%。公司在疫情期間成功拓展市佔,並持續深耕英國、比利時等市場。
-
美洲地區 (Americas):佔營收 21%。美國為主要市場,2024 年營收年增達 34%,成長最為顯著。美國市場單價高、獲利貢獻大,是公司未來發展重心。儘管面臨潛在美國關稅影響(川普提出 10% 對等關稅)可能影響毛利率,但公司計劃透過營收成長及費用調控應對。2025 年預計有多項新產品取得 FDA 許可在美上市。
最新營運績效
聯合骨科近年營運表現亮眼,營收屢創新高:
-
2024 年:全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46.53 億元,年增 18%,連續四年創歷史新高。全年 EPS 約 4.5 元。
-
2025 年第一季:合併營收 12.97 億元,年增 21.70%,創歷年同期新高及單季次高紀錄。
-
2025 年 3 月:單月合併營收 4.85 億元,年增 22.02%,創歷史單月新高。
業績成長主要受惠於全球疫後手術量能恢復、歐美日台等主要市場拓展有成,以及新產品推出。
獲利能力分析
圖(14)4129 聯合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公司獲利能力穩健,毛利率維持高檔:
-
毛利率:約 78%(2024 年 Q3 資料),主要得益於自有品牌、高附加價值產品及部分製程內製化帶來的成本效益。直銷毛利率約 85%,經銷約 50%。
-
營業利益率:約 18.3%(2024 年 Q3 資料)。
-
稅後淨利率:約 12.1%(2024 年 Q3 資料)。
從獲利能力圖可見,公司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與稅後淨利率皆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
美國市場潛在關稅調整可能對毛利率造成壓力,但公司預期影響可控。
經營效率
圖(15)4129 聯合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本站自行繪製)
圖(16)4129 聯合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存貨與存貨營收比,可以了解公司的存貨管理能力。
生產製造與供應鏈
生產基地布局
聯合骨科擁有三大生產基地,形成垂直整合的製造體系:
-
新竹廠(台灣):總部所在地,為人工關節主要生產基地,負責設計、製造、組裝及品管,擁有先進設備與完整認證。
-
高雄路竹廠(台灣):專注於鈦合金醫材鍛造及上游原材料加工,掌握核心鍛造技術,逐步將外包製程內製化。
圖(17)4129 聯合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可以看出公司資本支出的變動趨勢。
- 山東廠(中國):與山東新華合資,生產人工關節手術用醫療器械,供應中國市場並支援部分出口。
產能與擴充計畫
目前整體產能利用率約 80%,顯示仍有擴充空間。公司持續推動產能擴充:
-
新竹廠增設生產線與自動化設備。
-
路竹廠擴充鍛造產能,引進新設備並取得 FDA 新製程認證。
-
山東廠視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規模。
新產品線(如 U2 膝關節、陶瓷髖臼杯、肢體保留系統)預計將帶動產能需求提升 10%-15%。
原物料與供應鏈管理
主要原物料包括鈦合金、鈷鉻鉬合金、不鏽鋼棒材、氧化鋁陶瓷及超高分子聚乙烯等。供應商多來自美國及日本的國際大廠,如美商精鈦(Precision Castparts Corp.)、Carpenter Technology、Mitsubishi Chemical 等。
公司透過以下方式管理供應鏈風險:
-
多元供應商策略: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
-
內製化關鍵製程:掌握鍛造、燒結、表面處理等技術,降低外包成本約 20%-30%,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
長期合約與庫存管理:穩定原料供應,緩解價格波動影響。
競爭格局與市場地位
主要競爭對手
聯合骨科在全球市場上面臨來自國際醫材巨頭的激烈競爭,在區域市場亦有本土廠商的挑戰:
-
國際大型骨科醫材廠商:Zimmer Biomet(台灣市佔第一,約 40%)、Stryker、DePuy Synthes (J&J)、Smith & Nephew、Arthrex、Medtronic 等。這些公司擁有龐大資源、品牌優勢和全球通路。
-
台灣及區域本土競爭者:寶利徠 (1813)、浩泰 (4131) 等,主要在特定產品或區域市場競爭。
市場佔有率分析
-
全球市場:市佔率約 0.5%,仍有巨大成長空間。
-
台灣市場:市佔率約 28%-30%,位居第二。
-
菲律賓市場:市佔率約 30%。
核心競爭優勢
-
亞洲領導品牌與完整認證:亞洲唯一同時通過美、歐、中三大市場認證的自有品牌人工關節廠。
-
技術自主與垂直整合:掌握核心材料與製程技術,從研發、製造到銷售一體化,具成本與品質優勢。
-
完整產品線與臨床支持:提供髖、膝、脊椎、創傷等多元產品,並搭配專用手術器械與臨床教育,獲醫師高度認同。
-
全球通路與多元市場:銷售網絡遍及 52 國,市場分布均衡,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
穩健的營運與獲利能力:營收持續成長,毛利率維持高檔。
財務分析
現金流量
圖(18)4129 聯合 現金流狀況(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現金流狀況,可以評估公司的資金運用效率。
杜邦分析
圖(19)4129 聯合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透過杜邦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公司的財務結構與獲利能力。
資本結構
圖(20)4129 聯合 資本結構(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資本結構,可以了解公司的資金來源與配置情況。
合約負債
圖(21)4129 聯合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合約負債代表公司的預收款項,數值越高可能代表未來潛在訂單越多。
股利政策
圖(22)4129 聯合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公司的股利政策是投資者評估投資價值的重要參考依據。
圖(23)4129 聯合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圖(24)4129 聯合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本益比河流圖與淨值比河流圖,可以了解公司估值的歷史變化。
近期重大事件與發展
財務與資本運作
- 2025 年 3 月:董事會決議發行國內第五次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總額新台幣 7 億元,期限 5 年,票面利率 0%。主要用途為償還銀行借款,優化財務結構,降低利息支出。
圖(25)4129 聯合 可轉換公司債餘額比例(本站自行繪製)
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可能對股價造成影響,投資者應關注其餘額比例。
市場動態與政策影響
-
美國關稅政策變動:前總統川普提出可能對進口商品課徵 10% 對等關稅。聯合骨科美國營收佔比約 21%,此政策若實施將影響銷售毛利率。公司表示將透過營收成長及費用調控,將影響維持在可控範圍。
-
中國帶量採購 (VBP):對中國市場營收造成短期衝擊,公司調整策略,加強費用控制,力求 2026-2027 年達損益兩平。
法人評價與市場反應
近期法人對聯合骨科評價普遍正面:
-
多家券商(永豐金、國票、元富)維持「買進」評等,並上修目標價至 102-128 元區間(資料截至 2024 年底至 2025 年初)。
-
看好理由包括:全球人口老化趨勢、產品認同度提升、營收獲利成長、主要市場拓展順利。
-
市場對公司發行轉換公司債反應正面,認為有助優化資本結構。
未來發展策略與展望
短中期營運目標
-
維持營收年增長約 20%。
-
2025 年有多項新創產品(腫瘤關節、特殊股骨柄、骨水泥、肩關節、雙動式髖臼系統等)計劃取得美國 FDA 許可並上市銷售,深耕美國市場。
-
積極拓展日本市場,爭取顯著營收貢獻。
-
持續優化 EMEA 地區營運,鞏固法國市場並開發新潛力國家。
-
提升台灣市場自費產品滲透率,擴大市佔。
長期發展藍圖
-
技術領先:持續投入研發,開發高性能、長壽命、微創手術相關產品。
-
全球擴張:深化歐、美、日等成熟市場,拓展亞洲新興市場。
-
產品多元化:強化脊椎、創傷產品線,降低對單一關節產品依賴。
-
數位整合:探索手術機器人合作、術前規劃軟體、智慧製造等應用。
-
永續經營:落實 ESG 策略,提升企業長期價值。
重點整理
-
市場領導者:聯合骨科是亞洲領先的骨科醫材製造商,擁有完整國際認證與自有品牌。
-
營運高成長:受惠全球需求與市場拓展,近年營收與獲利屢創新高,2025 年 Q1 營收年增 21.7%。
-
技術優勢:掌握核心材料與製程技術,產品具備高彎曲度、模組化等特色,研發管線豐富。
-
全球布局:市場遍及 52 國,亞太、EMEA、美洲三大區域均衡發展,美國與日本市場為未來重點。
-
財務穩健:毛利率高達 78%,獲利能力強,近期發行可轉債優化財務結構。
-
競爭與風險:面臨國際大廠競爭及政策風險(如美國關稅、中國帶量採購 VBP),但公司積極應對。
-
前景樂觀:法人普遍看好,給予「買進」評等,預期未來營運將持續穩健成長。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 聯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11.19):https://mopsov.twse.com.tw/nas/STR/412920241119M001.pdf
本研究參考法說會簡報的財務數據、產品結構、區域營收分布及未來展望。法說會影音連結:https://tw.unitedorthopedic.com/investor/corporation1/
- 聯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 4 月法人說明會簡報(2025.04.02)
提供最新營運數據、各區域市場分析、財務狀況及未來展望。
- 聯合骨科 2024 年第三季財務報告(2024.10)
本文基本面分析依據此份財報,包含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稅後淨利等關鍵數據。
- 聯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 ESG 報告書
說明公司在環境、社會及治理方面的策略與實踐。
- 聯合骨科董事會決議公告(2025.03.07)
關於發行國內第五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之詳細資訊。
研究報告
- MoneyDJ 理財網 – 聯合骨科 [4129] 公司資料
提供公司基本資料、沿革、產品、技術、產銷、競爭等全面資訊。
- Vocus 方格子 – 聯合骨科 [4129] 研究報告 (2024.11 & 2025.01)
彙整法人觀點、法說會重點、市場分析及券商評價。
- 永豐金證券、國票證券、元富證券等研究報告(2024 年底-2025 年初)
提供對聯合骨科的投資評等、目標價及營運預估。
- FactSet 投資研究報告(2024.08.28 & 2025.02.27)
提供分析師對公司 EPS 預估及目標價調整資訊 (註:部分資料可能指美國聯合治療 UTHR)。
- StockFeel 股感 – 走向國際的醫材品牌:聯合(4129)
分析公司品牌策略、技術優勢及市場競爭力。
新聞報導
- 工商時報、財訊快報產業分析(2024.11.06)
報導公司全球市場布局成效、前三季營運表現及股價分析。
- 鉅亨網、經濟日報、中時新聞網等相關新聞(2024.08 – 2025.04)
涵蓋營收發布、法說會訊息、市場動態、關稅影響等即時資訊。
- 環球生技月刊 (GBimonthly) 相關報導
提供公司發展歷程、併購資訊、產品認證等深入報導。
產業資訊
- 全球骨科醫療器材市場研究報告 (GII, TBRC, DataBridge 等)
提供產業市場規模、成長趨勢、技術發展及主要競爭者分析。
- 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研究報告
分析台灣醫材產業發展現況與競爭力。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 2024 年第三季至 2025 年 4 月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及市場分析均來自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研究報告及新聞報導。部分數據可能隨時間更新而有所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