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個股筆記:8081 致新(圖片素材取自個股官網)
更新日期:2025 年 05 月 20 日
免責聲明
請先參閱首頁的免責聲明,再繼續閱讀本文。
快速總覽
本篇報告深入分析台灣類比 IC 設計大廠致新科技(8081)的公司概要、發展歷程、主要業務、市場與營運狀況、競爭優勢與未來展望。致新科技專注於電源管理 IC (PMIC),產品應用廣泛,涵蓋面板應用、PC、TV、車用電子與工業控制等領域。公司營運模式為 Fabless,聚焦設計與研發,近年財務表現穩健,並積極拓展新興市場與應用。
透過「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可觀察到,致新在預估殖利率方面表現突出,但在股價淨值比上相對保守,整體基本面健康。「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則顯示,致新在產業前景及法人動向方面具有優勢,但訊息多空比仍需關注。
圖(2)8081 致新 基本面量化指標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圖(3)8081 致新 質化暨市場面分析雷達圖(本站自行繪製)
重要事件:
- 2019 年完成對類比科的公開收購並納入合併營運,強化市場競爭力。
- 近年來積極切入 DDR5 電源管理 IC、OLED 電源管理晶片及車用面板 PMIC 市場。
- 2024 年第三季營收與 EPS 創下近四季最佳表現,全年 EPS 達歷史新高。
- 2025 年前 2 月營收年增 16.1%,顯示成長動能延續。
重點整理:
- 台灣前三大類比 IC 設計公司,專注於電源管理 IC。
- Fabless 模式,營運具彈性。
- 產品應用多元,涵蓋多個領域。
- 財務穩健,營收獲利穩定成長。
- 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成長動能充足。
- 技術領先、產品多元、市場策略清晰為主要競爭優勢。
公司概要與發展歷程
公司基本資料
致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lobal Mixed-Mode Technology Inc.,股票代號:8081,公司網址:http://www.gmt.com.tw/)於 1996 年 7 月 3 日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立,專注於類比與混合訊號積體電路(Analog and Mixed-signal IC)的設計、測試與生產。公司致力於電源管理領域的技術創新,於 2004 年 8 月 30 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於 2008 年 12 月轉為上市。致新科技為台灣前三大類比 IC 設計公司之一,憑藉其深厚的技術底蘊與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力,在業界奠定穩固的領導地位。
發展歷程
致新科技的發展歷程見證了台灣 IC 設計產業的成長軌跡:
-
1996 年:公司成立,初期聚焦於類比 IC 設計領域,逐步建立核心技術能量。
-
2004 年: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進入資本市場,擴大營運規模。
-
2008 年:10 月 1 日合併圓創科技,該公司專長於數位相機(DSC)、液晶顯示器(LCD)及可攜式裝置的電源管理 IC,此次合併顯著拓展了致新的產品線與市場覆蓋範圍。
-
2018 年 – 2019 年:執行公開收購類比 IC 設計同業類比科(Analog Integrations Corporation)計畫。至 2019 年第二季,致新取得類比科超過 52% 股權,並於同年第三季將其納入合併營運,進一步強化在類比 IC 市場的競爭實力。 2024 年第二季曾爆發前董事於收購類比科期間涉內線交易事件,屬個人行為,對公司營運影響有限。
-
近年發展:持續投入研發,積極拓展高成長潛力的應用領域,如車用電子、工業控制、伺服器及 AI 相關應用,推動公司營運持續向上。
經營理念
致新科技秉持「誠信、服務、創新、共享」的經營理念,致力於企業永續經營與成長。公司重視技術創新與客戶服務,並積極建立與員工、股東及合作夥伴共享成果的企業文化。穩健的經營團隊與對人才發展的重視,是公司維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基石。
主要業務範疇分析
產品系統與應用說明
致新科技的核心業務聚焦於電源管理 IC 的設計與製造,並延伸至其他類比與混合訊號產品。主要產品線涵蓋:
-
電源管理 IC(PMIC):此為公司營收主力,包含線性穩壓 IC(LDO)、電源切換 IC(Switch)、電源重置 IC(Reset)、脈衝寬度調變 IC(PWM IC)、電位轉換 IC(Level Shift IC)、直流對直流轉換器(DC-DC Converter)及 LED 驅動 IC 等。應用範圍廣泛,涵蓋筆記型電腦、面板(LCD/OLED)、記憶體模組(DDR DIMM)、固態硬碟(SSD)、USB Type-C 保護、手機相機模組、風扇馬達驅動及智慧穿戴裝置等。
-
溫度偵測 IC:用於精確偵測電子產品內部溫度,並常結合風扇控制功能,確保系統穩定運作,主要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投影機及 SSD 等。
-
運算放大器 IC(Operational Amplifier):提供訊號放大及音頻放大功能,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液晶螢幕及手機等產品。
-
馬達驅動 IC:包含磁場感測器與馬達驅動控制 IC,應用於散熱風扇、工業馬達及車用相關系統。
-
其他產品:涵蓋微控制器(MCU)等特定應用 IC。
上述產品廣泛應用於以下終端市場:
-
面板應用:供應 LCD 及 OLED 面板所需的電源管理解決方案,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顯示器、電視等。
-
個人電腦相關:提供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及其周邊設備(如 DDR DIMM、SSD)所需的各類電源管理及控制 IC。
-
電視產品:應用於 LCD 電視及監視器等顯示產品。
-
車用電子:包含車用面板電源管理、車內座椅風扇控制、車用散熱系統馬達驅動等。
-
其他應用:涵蓋手機、行動電源、數位相機、SSD、網通設備等多元消費性電子產品。
市場與營運分析
公司基本概況
致新科技(8081)目前股價約為 224.0 元,預估本益比為 12.73,預估殖利率為 6.97%,預估現金股利為 15.4 元。
圖(4)8081 致新 EPS 熱力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 EPS 熱力圖,可看出法人對致新科技未來年度的 EPS 預估呈現變動,投資者可多加關注。
圖(5)8081 致新 K線圖(日)(本站自行繪製)
圖(6)8081 致新 K線圖(週)(本站自行繪製)
圖(7)8081 致新 K線圖(月)(本站自行繪製)
股價走勢圖分別呈現日、週、月的股價變化,可觀察不同時間週期的價格趨勢。
營收結構分析
根據 2024 年第三季財務報告,致新科技的產品應用營收結構呈現多元化布局,主要集中於面板應用、個人電腦及電視等領域,同時積極拓展馬達驅動等新興應用。
-
面板應用:佔營收比重 35%,為最大營收來源,受惠於 LCD 及 OLED 技術的持續發展。
-
個人電腦相關:佔比 28%,涵蓋筆電、桌機及周邊,市場需求相對穩定。
-
電視產品:佔比 18%,主要應用於 LCD 電視與監視器。
-
其他應用:佔比 11%,包含手機、網通等消費性電子。
-
馬達驅動:佔比 6%,為近年積極拓展的領域,應用於散熱風扇等。
-
經銷商通路:佔比 2%。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公司於 2025 年 2 月法說會揭露的 2024 年第四季數據,面板應用占比約 33%,運算應用(PC 相關)約 31%,電視應用約 15%,馬達應用成長至 7%,其他應用約 11%。顯示面板與 PC 仍是主要支柱,而馬達應用的貢獻正逐步提升。
圖(8)8081 致新 法人籌碼(日)(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法人動向,可看出法人近期對致新科技股票的買賣超情形。
圖(9)8081 致新 大戶籌碼(週)(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大戶籌碼,可看出大戶近期對致新科技股票的持有比例變化。
圖(10)8081 致新 內部人持股(月)(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內部人持股,可看出公司內部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程度。
財務績效分析
致新科技近年營運表現穩健,展現良好的獲利能力。2024 年第三季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22.78 億元,季增 6.36%,年增 1.61%,創下當年度單季新高。營業毛利為 9.04 億元,毛利率維持在 40% 的健康水準。營業利益達 4.93 億元,營業利益率提升至 22%。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4.14 億元,單季每股盈餘(EPS)為 4.83 元,為近四季最佳表現。累計 2024 年前三季 EPS 達到 13.52 元。
以下為近年季度財務數據摘要:
項目 | 112 年 Q2 | 112 年 Q3 | 112 年 Q4 | 113 年 Q1 | 113 年 Q2 | 113 年 Q3 |
---|---|---|---|---|---|---|
營業收入 (千元) | 2,082,823 | 2,242,299 | 1,808,078 | 1,938,917 | 2,059,054 | 2,277,988 |
營業毛利 (千元) | 831,996 | 920,057 | 762,284 | 791,170 | 826,866 | 904,224 |
毛利率 (%) | 40% | 41% | 42% | 41% | 40% | 40% |
營業費用 (千元) | 399,569 | 447,384 | 382,086 | 417,036 | 422,602 | 411,158 |
營業利益 (千元) | 432,427 | 472,673 | 380,198 | 374,134 | 404,264 | 493,066 |
營業利益率 (%) | 21% | 21% | 21% | 19% | 20% | 22% |
業外收支 (千元) | 120,892 | 156,846 | (67,406) | 95,278 | 51,081 | 4,047 |
稅後淨利 (千元) | 428,398 | 525,047 | 290,977 | 391,372 | 379,350 | 423,308 |
歸屬母公司淨利 (千元) | 420,093 | 521,785 | 289,626 | 378,004 | 366,842 | 414,168 |
每股盈餘 (元) | 4.90 | 6.09 | 3.37 | 4.41 | 4.28 | 4.83 |
2024 全年 EPS 達 17.91 元,較 2023 年成長 6.1%。公司維持穩定的高股息政策,2023 年度決議配發現金股利 14 元,2024 年度更提高至 16 元,現金殖利率具備吸引力,顯示公司營運現金流充沛且樂於回饋股東。2025 年預估現金股利為 15.4 元,殖利率將達 5.2%~6.5%。
圖(11)8081 致新 本益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圖(12)8081 致新 淨值比河流圖(本站自行繪製)
本益比河流圖呈現歷年本益比變化,可見本益比區間震盪。淨值比河流圖則呈現歷年淨值比變化。
圖(13)8081 致新 營收趨勢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營收趨勢圖,可看出公司營收呈現季節性波動,並在 2023 年下半年展現回升趨勢。
圖(14)8081 致新 獲利能力(本站自行繪製)
由獲利能力圖可看出,致新科技的毛利率、營益率及純益率維持在一定水準,展現穩定的獲利能力。
圖(15)8081 致新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本站自行繪製)
不動產、廠房、設備及待出售非流動資產變化圖,顯示公司資本投入狀況,投資者可藉此評估公司擴張意願。
圖(16)8081 致新 合約負債(本站自行繪製)
合約負債圖表呈現公司預收款項變化,可作為評估未來潛在訂單的參考。
圖(17)8081 致新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本站自行繪製)
圖(18)8081 致新 存貨與存貨營收比(本站自行繪製)
存貨與平均售貨天數、存貨與存貨營收比等圖表,可看出公司存貨管理能力。
圖(19)8081 致新 現金流狀況(本站自行繪製)
現金流狀況圖表呈現公司現金流量變化,可評估公司資金利用率。
圖(20)8081 致新 杜邦分析(本站自行繪製)
杜邦分析圖表呈現公司財務狀況,可評估公司獲利能力。
圖(21)8081 致新 資本結構(本站自行繪製)
資本結構圖表呈現公司資本來源,可評估公司資本配置是否健康。
區域市場分析
致新科技的銷售市場以外銷為主,約佔總營收 82%。主要市場集中在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大陸、韓國等地,客戶群多為大型面板廠及筆記型電腦代工廠(ODM)。台灣市場約佔 18%。近年來,公司積極拓展歐美市場,特別是在車用電子和工業控制等利基領域,期望透過市場多元化降低營運風險。
生產模式與供應鏈
致新科技採用專業 IC 設計公司(Fabless)的營運模式,專注於產品的研發、設計與銷售,而將晶圓製造、封裝及測試等生產環節委託給專業代工廠執行。
-
晶圓代工:主要合作夥伴包括台積電(TSMC)、聯電(UMC)等台灣及國際領先的晶圓代工廠。
-
封裝測試:委由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地的專業封裝測試廠(OSAT)完成。
該模式使公司能輕資產運營,無需投入龐大的資本支出建置廠房,得以將資源集中於核心的設計與研發活動,並能靈活因應市場需求調整產能。致新與主要代工夥伴維持長期且穩固的合作關係,透過密切溝通確保產能供應穩定與產品品質。
客戶結構與價值鏈分析
客戶群體分析
致新科技的主要客戶群體涵蓋:
-
面板製造商:為全球主要的 LCD 及 OLED 面板廠提供電源管理解決方案。
-
筆記型電腦代工廠(ODM):與台灣及中國大陸的大型筆電 ODM 廠有緊密的合作關係。
-
品牌廠:間接供應產品予國際知名的電腦、電視及消費性電子品牌。
-
通路經銷商:透過經銷商拓展更廣泛的市場覆蓋。
-
新興應用客戶:積極開發車用電子、工業控制、伺服器等領域的客戶。
公司曾引進國內最大筆電代工廠廣達電腦作為策略性股東,有助於鞏固在筆記型電腦市場的合作關係與訂單穩定性。
產業價值鏈定位
在半導體產業價值鏈中,致新科技定位於上游的 IC 設計環節。公司專注於類比與混合訊號 IC 的設計與開發,將製造與封測委外,最終產品銷售給中下游的系統廠或模組廠,應用於各類終端電子產品。作為技術驅動型的 IC 設計公司,致新在價值鏈中扮演提供關鍵零組件與技術解決方案的角色。
競爭優勢與未來展望
競爭優勢分析
致新科技在競爭激烈的類比 IC 市場中,具備多項核心競爭優勢:
-
技術研發實力:每年投入營收 10-15% 於研發,持續開發新世代電源管理解決方案,擁有多項關鍵專利技術。
-
產品多元化:提供完整的電源管理及類比訊號 IC 產品組合,涵蓋多樣化的應用領域,具備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的能力。
-
市場策略清晰:積極布局高成長潛力的新興市場(如車用、工業、伺服器、AI),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提升高毛利產品比重。
-
在地供應鏈優勢:作為台灣本土廠商,與台灣的筆電代工廠、面板廠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在相關領域具備供應鏈整合與服務效率的優勢。
-
服務與價格競爭力:相較於國際大廠,致新能提供更具彈性、更貼近客戶需求的客製化服務,並具備一定的價格競爭力。
-
策略聯盟效益:透過引進策略性股東(如廣達)及併購同業(如圓創、類比科),強化市場地位與營收動能。
-
人才與管理:擁有經驗豐富的經營團隊,並重視人才培育,建立穩定的研發梯隊。
在競爭態勢方面,致新面對來自國際大廠如德州儀器(TI)、亞德諾(ADI)、安森美(onsemi)、意法半導體(STM)以及國內同業如茂達、矽力 – KY、沛亨、通嘉等的激烈競爭。
近期重大事件分析
-
營運表現亮眼:
-
2024 年 8 月合併營收 8.05 億元,創下當年度單月新高。
-
2024 年第三季營收 22.78 億元,EPS 4.83 元,為近四季最佳。
-
2024 全年 EPS 達 17.91 元,創歷史新高。
-
2025 年前 2 月合併營收 14.25 億元,年增 16.1%,顯示成長動能延續,營收表現優於上季及 2024 年同期。其中,2 月營收月增 17.0%,年增 16.1%,TV 表現亮眼,陸系客戶拉貨強勁。
-
法人說明會與展望:
-
2024 年 11 月法說會:說明第三季營運成果,預估第四季因傳統淡季營收季減 10-17%,但全年仍維持溫和成長。董事長吳錦川強調 2025 年非 AI 產業仍是主要動能,包括面板和 PC 等應用將有小幅成長機會,將持續擴大車用、工控及伺服器應用。
-
2025 年 2 月法說會:預估 2025 年第一季營收介於 20 至 22 億元,季增 1.2% 至 11.3%,毛利率維持 36% 至 38%。重申持續推動新品開發,聚焦高技術含量產品線,避開紅海市場,並利基型產品車用、工業類、伺服器持續投入。
-
新產品與市場動態:
-
積極切入 DDR5 電源管理 IC 市場,雖面臨國際大廠競爭,但看好隨 DDR5 滲透率提升帶來的長期機會。
-
OLED 電源管理晶片出貨增長,預期 2025 年隨 OLED 應用普及,貢獻將加大,挑戰雙位數年增。
-
車用面板 PMIC 隨智慧座艙趨勢穩定出貨,並開發車用風扇馬達 IC 等新應用,車用面板電源管理晶片隨著汽車智慧座艙成為趨勢,預期未來出貨量將穩步增加,並帶來高毛利率。
-
受惠 AI PC 功耗提升趨勢,電源管理晶片用量預計增加 5-10%,致新等台廠有望受惠。多家 AI PC 概念股股價上揚,矽力 – KY、力智、茂達、致新等電源管理 IC 廠將受惠 AI PC 功耗提升。
-
馬達驅動 IC 應用於散熱風扇市場成長顯著,未來將拓展至伺服器、工業馬達及電動車冷卻系統,馬達 PMIC 占比逐季成長,應用以散熱風扇為主。
-
外部環境因應:
-
針對美中貿易戰及潛在的「川普 2.0」風險,公司表示已調整產品與市場布局,避開低價競爭,並透過產地多元化策略管理供應鏈風險。
-
歷史事件:
-
2019 年完成對類比科的公開收購並納入合併營運。
-
2008 年合併圓創科技。
圖(22)8081 致新 股利政策(本站自行繪製)
觀察股利政策,可看出公司歷年股利發放情形,2023 年 EPS 達 17.91 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 16 元,殖利率達 6.5%。
未來發展策略
致新科技的未來發展策略聚焦於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
-
深化核心技術:持續投入電源管理 IC 的研發,開發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更高整合度的產品,滿足新興應用需求。
-
拓展利基市場:
-
OLED 應用:掌握 OLED 面板在手機、顯示器、筆電等滲透率提升的機會,致新看好 OLED 電源管理晶片隨著 OLED 滲透攀升,預計 2025 年業績貢獻加大,挑戰雙位數年增。
-
車用電子:擴大在智慧座艙、車用面板、馬達控制(散熱、冷卻)等領域的布局,車用面板電源管理晶片隨著汽車智慧座艙成為趨勢,預期未來出貨量將穩步增加,並帶來高毛利率。
-
工業控制與伺服器:開發適用於工業自動化、伺服器電源及散熱的相關 IC。
-
DDR5 與 AI 相關應用:跟進記憶體規格升級趨勢,開發 DDR5 PMIC;掌握 AI 運算帶動的散熱與電源管理需求。2024 年積極切入 DDR5 電源管理 IC 領域,2025 年滲透率可望提升。
-
產品線延伸:除了 PMIC,持續開發馬達控制驅動 IC、溫度感測 IC 等相關類比與混合訊號產品,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
全球市場布局:鞏固亞洲市場領導地位,同時積極拓展歐美市場,建立多元化的客戶基礎。
-
供應鏈管理優化:維持與關鍵代工夥伴的穩定合作,探索供應鏈多元化,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
人才培育與留任:持續透過優渥薪酬福利、完善培訓機制及產學合作,吸引並留住優秀的類比 IC 設計人才,應對產業人才短缺挑戰。
重點整理
-
產業地位:致新科技為台灣前三大類比 IC 設計公司,專注於電源管理 IC 領域,技術實力深厚。
-
營運模式:採 Fabless 模式,專注設計與研發,生產委外,營運具彈性。
-
產品多元:產品線涵蓋 PMIC、溫度感測、運放、馬達驅動等,應用於面板、PC、TV、車用、工業等多個領域。
-
財務穩健:近年營收獲利穩定成長,毛利率維持在 40% 左右,EPS 屢創新高,並維持高現金股利政策。
-
市場布局:以亞洲市場為主,外銷佔比高達 82%,積極拓展歐美及車用、工業等利基市場。
-
成長動能:未來成長動能來自 OLED、車用電子、DDR5、AI 相關應用及馬達驅動 IC 等新興領域的拓展。
-
競爭優勢:技術領先、產品多元、市場策略清晰、在地供應鏈整合及服務彈性為主要競爭優勢。
-
面臨挑戰:需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IC 產品生命週期快速變化、全球政經風險及類比 IC 人才短缺等挑戰。
-
未來展望:公司對未來發展持審慎樂觀態度,預期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維持穩健的成長步伐。
參考資料說明
公司官方文件
- 致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簡報(2024.11.12)
本研究主要參考法說會簡報的公司營運概況、財務數據、產品結構分析、市場展望及經營團隊對未來策略的說明。由致新科技董事長吳錦川主講,提供最新且權威的公司營運資訊。
- 致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第三季財務報告
本文的財務分析,包括合併營收、毛利率、營業費用、稅後淨利、每股盈餘等關鍵數據,主要依據此份財報。
- 致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報
參考年報中關於公司歷史沿革、產品詳細介紹、經營模式、市場銷售區域、競爭狀況及經營理念等資訊。
- 致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年年報
參考此份年報確認合併圓創科技及早期現金增資等歷史資訊。
- 致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0 年度年報
參考此份年報關於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發策略的相關說明。
- 致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開收購類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說明文件 (約 2018.12)
參考相關新聞稿與公告,確認收購類比科的時程與細節。
研究報告
- 元大投顧產業分析報告(2024.12)
該報告深入分析致新科技的產品組合、市場布局及競爭優勢,提供本文在產業分析方面的重要參考。
- 富邦證券產業研究報告(2024.12)
研究報告提供致新科技在半導體及類比 IC 領域的專業分析,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評估。
- 凱基證券投資分析報告(2025.01)
該報告提供致新科技在類比 IC 產業的專業分析,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的評估,包含目標價預估。
- PressPlay 平台相關文章 (包含 2025.02 內容)
參考該平台相關文章對公司法人評價、目標價、EPS 預估及市場看法的分析。
- 永豐金證券研究報告 (包含 2025.02 內容)
參考其報告對公司營運預期、利基型產品發展及法人看法的分析。
新聞報導
- 鉅亨網產業新聞與個股動態 (涵蓋 2024.09 – 2025.03)
參考多篇報導關於公司營收表現、法說會內容、新產品動態、市場趨勢(如 DDR5、AI PC)、股利政策及法人評價等資訊。
- 經濟日報產業新聞 (涵蓋 2024.11 – 2025.02)
參考報導關於公司法說會展望、面板市場動態及營收表現。
- 工商時報產業新聞 (涵蓋 2024.11 – 2025.03)
參考報導關於公司法說會、營收表現、TV 市場動態及股利政策。
- 中時新聞網產業新聞 (涵蓋 2024.09 – 2025.02)
參考報導關於公司營收、AI PC 概念股動態。
- Yahoo 奇摩股市新聞 (涵蓋 2024.11 – 2025.04)
參考多篇報導關於公司法說會內容、營運展望、產品結構、董事長對外部環境看法(川普 2.0)及 EPS 預估。
- 聯合新聞網 (UDN) 財經新聞 (涵蓋 2024.11 – 2025.02)
參考報導關於公司法說會、第四季展望及 EPS 表現。
- MoneyDJ 理財網 公司介紹與新聞 (持續更新)
參考其 Wiki 頁面關於公司基本資料、沿革、產品、市場、競爭及生產模式的綜合整理。
- CMoney 股市資訊與新聞 (持續更新)
參考其平台關於公司標籤、法人報告摘要及目標價資訊。
產業活動
- 致新科技法人說明會(2024.11.12)
由致新科技董事長吳錦川主持,說明公司第三季營運成果及未來展望。
- 致新科技法人說明會(2025.02.11/12 左右,根據新聞推估)
說明公司第四季營運成果及 2025 年第一季展望。
- 玉山金控法人說明會 (致新受邀參加)
參考相關公告確認公司參與法人活動。
註:本文內容主要依據 2024 年第三季至 2025 年第一季的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與整理。所有財務數據及市場分析均來自上述公開可得的官方文件、研究報告及新聞報導。